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支架治疗37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戎国祥 陈锁成 潘忠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因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术前诊断依据临床... 目的: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因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术前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CT血管造影(CTA),术中造影再次评估病变部位及解剖位置,切开股动脉,行覆膜内支架置入,封堵原发破口,手术成功后再次造影检查。结果:37例患者共置入支架37枚,全部获得成功。术中造影见少量内漏4例,3例经支架近端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无需特殊处理。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修复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跨肾动脉放置覆膜内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对肾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管汉雄 D Pless +2 位作者 J Goerich H-J Brambs Th.Fleiter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基本标准是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 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BUN及血清肌酐水平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基本标准是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 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BUN及血清肌酐水平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支架的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开口放置 ,以利于支架与血管壁附着牢固。术前及术后均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结果 :术前 2例血清BUN异常 ,4例血肌酐浓度异常 ,术前DSA显示有肾动脉狭窄的 2例。术后 1个月 4例出现肾功能异常 ,2例术前BUN正常者出现异常。BUN平均值为 (7.1 7± 3 .92 )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血肌酐浓度平均值为 (1 57.69± 1 80 .2 7)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术后 3个月BUN为(6 .62± 3 .50 )mmol/l,血肌酐浓度为 (1 54 .2 3± 1 75 .49)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只要支架位置正确 ,支架的开放性“筛孔”可以容许血流顺利进入肾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介入治疗 跨肾动脉放置支架法 肾功能
下载PDF
Hybrid技术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严亚林 宋丹 +1 位作者 彭剑 苏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Hybird技术)治疗破口位于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AD37例,均采取腔内隔绝术,并在其术前行血管旁路移...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Hybird技术)治疗破口位于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AD37例,均采取腔内隔绝术,并在其术前行血管旁路移植术。其中男33例,女4例,年龄36-71(51.84±9.21)岁。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距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均小于15mm。27例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右颈总动脉一右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移植术,2例行左颈总动脉-左腋动脉移植术(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近端均被夹层血肿挤压)。术后立即转人介入导管室行腔内隔绝术。共置入带膜支架42枚(双支架5例,其中4例应用带膜支架加裸金属支架)。结果(1)37例行血管旁路移植术及腔内隔绝术均顺利。术后8—24(17.97±3.88)d出院。其中1例院内死亡,近期死亡1例(随访证实出院后当日死亡,等同于近期)。其余病例均无内漏、截瘫、内脏器官缺血、脑部缺血和左上肢缺血症状,随访30d,均恢复良好。(2)术后11例出现发热,排除感染因素,考虑为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恢复。2例因人工血管吻合口出血再次行吻合术。2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分析为对比剂肾病,经治疗后恢复。术后有5例仍有胸背痛症状,复查主动脉增强CT无内漏出血,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弓 杂交技术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对TBAD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绡绮 苏洁 +4 位作者 武菲菲 吕珊 杨晶 周淑玲 段维勋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主动脉腔内覆...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主动脉血管重塑情况,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心输出量(SV),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imer)、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2组患者生存状况。结果联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真腔短径长于对照组,假腔短径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LVEDD、LVESD短于对照组,LVEF、SV高/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ALT、AST、Cr、BUN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外周血NLR、D-dimer、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联合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TBAD可降低外周血NLR、D-dimer、H-FABP表达,改善主动脉血管重塑情况、心功能、肝肾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肝肾功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开腹与腔内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10 位作者 齐立行 俞恒锡 李学锋 陈兵 佟铸 武欣 郭建明 齐一侠 杨盛家 张建 汪忠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4-648,共5页
目的对比腔内支架修复和开腹手术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费用和完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21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开腹手术组86例,平均年龄65.5岁,动脉瘤直径平均为5.... 目的对比腔内支架修复和开腹手术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费用和完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21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开腹手术组86例,平均年龄65.5岁,动脉瘤直径平均为5.4cm。腔内介入(EVAR)组132例,平均年龄76.8岁,动脉瘤直径平均5.6cm。结果开腹组采用倒“Y”型人工血管83例,直型人工血管3例;手术成功率98.8%,围死亡率期2.3%,手术出血平均450ml,输血量平均320ml。手术时间平均230min。住院时间平均(30±3)d,住院费用平均58000元。EVAR组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0.8%,采用分体型带膜支架121例(91.7%),直型带膜支架4例(3%),一体式支架7例(5.3%),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0ml。住院时间平均15.5d,住院费用平均10.48万。EVAR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手术(P〈0.05),而住院费用,EVAR组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随访开腹组80例(94.1%),平均时间46个月。79例人工血管保持通畅(98.8%),死亡8例(10%)。EVAR组125例(94.7%),平均时间32.5个月;移植支架通畅120例(96%),死亡10例;并发症发生8例(5.6%),包括主体支架移位2例和6例髂动脉分支闭塞。二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EVAR组明显多于开腹组(P〈0.05)。结论EVAR和开腹手术二种方法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EVAR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手术;而住院费用,EVAR组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而且EVAR组的远期并发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需要再次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腔内支架修复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的中、远期严重并发症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3 位作者 李天晓 史帅涛 张克伟 李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的中、远期严重并发症。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分析治疗术后中、远... 目的评价应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后的中、远期严重并发症。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分析治疗术后中、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32个月(3~63个月),随访率71.43%(135/189),失访率28.57%(54/189)。术后中、远期随访,19例(19/135,14.07%)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8例(8/135,5.93%),截瘫2例(2/135,1.48%),Stanford B型夹层转为逆行性Stanford A型夹层2例(2/135,1.48%),严重内瘘7例(7/135,5.19%)。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与外科手术相比较有重要意义,但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夹层 血管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支架
下载PDF
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9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冯美干 万晓宁 +3 位作者 覃雅婷 吕超 龚芳 郭小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4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介入手术组(单纯药物治疗457例)和介入手术组(490例)。统计并比较2组...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4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介入手术组(单纯药物治疗457例)和介入手术组(490例)。统计并比较2组院内死亡率。结果:947例患者中,男789例,平均年龄(55.9±12.6)岁,女158例,平均年龄(56.8±11.4)岁。住院死亡40例(4.22%);其中非介入手术组死亡39例;介入手术组死亡1例;非介入手术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介入手术组(8.53%vs 0.20%,P<0.01)。结论:Stanford B型AAD患者病情急,进展快,死亡风险大,尽早确诊并行适宜的介入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Stanford分型 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8
作者 卫紫琼 贾静静 王红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TB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对各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s进行Meta分析,包括1114例TBAD患者,其中575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试验组在生存率(OR=6.51,95%CI:3.50~12.11,P<0.01),再次手术或介入率(OR=0.33,95%CI:0.21~0.52,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D=-23.02 U/L,95%CI:-25.01~-21.03,P<0.01)、丙氨酸氨基转氨酶(MD=-14.28 U/L,95%CI:-15.58~-12.99,P<0.01)、血尿素氮(MD=-1.35 mmol/L,95%CI:-1.63~-1.06,P<0.01)和肌酐(MD=-23.43 mmol/L,95%CI:-26.30~-20.57,P<0.01)等肝肾功能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试验组TBAD患者内漏(OR=6.11,95%CI:0.73~51.34,P=0.10)和血管梗塞(OR=3.00,95%CI:0.31~29.16,P=0.34)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脑梗塞(OR=0.14,95%CI:0.03~0.65,P=0.01)、肝肾功能障碍(OR=0.22,95%CI:0.07~0.74,P=0.01)和总并发症发生率(OR=0.30,95%CI:0.17~0.54,P<0.01)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可有效改善TBAD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在整体并发症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和非老年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荆全民 王效增 +6 位作者 韩雅玲 栾波 王耿 王斌 马颖艳 臧红云 李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和非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8年7月,124例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9)与非老年组(<60岁,n=85)。随访1... 目的比较老年和非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8年7月,124例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9)与非老年组(<60岁,n=85)。随访1~78个月,平均(25.7±17.3)个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腔内隔绝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冠心病、不典型夹层及吸烟比率高,而肥胖、饮酒发病率低。长期随访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主动脉夹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vs 10.0%,P=0.36)。长期随访发现,两组合并冠心病者,行覆膜支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2.5%vs 10.0%,P=1.00)。结论老年与非老年患者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其术后并发症与患病年龄无关,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腔内隔绝术 老年人 非老年人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腔内隔绝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娜 刘艳杰 +3 位作者 王效增 周铁楠 赵昕 荆全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695-69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767例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480)和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767例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480)和老年组(≥60岁,n=287)。随访1~170个月,平均(40.6±30.5)个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近、远期疗效。结果中青年组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老年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青年组舒张压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17.8)mmHg vs.(85.5±16.1)mmHg,P=0.017;1 mmHg=0.133 kPa];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患者比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发现,两组间并发症如截瘫、脑梗死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远期主动脉源性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安全有效,虽然年龄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其仍是目前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首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扩张性疾病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年龄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经颈动脉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治疗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附1例报告)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郭伟 刘小平 +6 位作者 梁发启 杨代华 张国华 孙立 宋青 赵绍宏 盖鲁粤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1-473,i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治疗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病变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对1例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主动脉病变之前做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旁路术;经右颈总动脉将修改的分叉支架型血管主体放入...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治疗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病变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对1例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主动脉病变之前做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旁路术;经右颈总动脉将修改的分叉支架型血管主体放入升主动脉,长臂位于无名动脉。短臂应用延长支架型血管延伸至降主动脉。通过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实现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主动脉病变的微创治疗。结果腔内修复术后移植物形态良好,血流通畅,病变被隔绝,脑、躯干、四肢循环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案设计合理、技术可行。可能成为复杂胸主动脉病变新的腔内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血管夹层 主动脉瘤 支架型血管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逆行性A型夹层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3 位作者 李天晓 史帅涛 张克伟 李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A型夹层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 严重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