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64
1
作者 刘作翔 徐景和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9,共14页
实行案例指导制度是要以制定法为主、案例指导为辅,在不影响制定法作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前提下,借鉴判例法的一些具体做法。案例指导制度蕴涵着以下法律价值: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保障法制统一,实现司法公正;发挥司法功能,积极解决... 实行案例指导制度是要以制定法为主、案例指导为辅,在不影响制定法作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前提下,借鉴判例法的一些具体做法。案例指导制度蕴涵着以下法律价值: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保障法制统一,实现司法公正;发挥司法功能,积极解决纠纷;提高司法能力,遏制司法腐败。实行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法制实践提出的迫切需要,是一种能够体现中国特色、并顺应世界两大法系逐渐融合发展大趋势的制度变革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 制定法 判例法 指导性案例
原文传递
“党内法规”的权力规限论——兼论“党内法规”软法论的应用局限 被引量:64
2
作者 武小川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3,共10页
自"党内法规"概念提出以来,关于党内法规的讨论大致经历了党的政策(含党内法规)的效力之争、"党法"概念之争和"党内法规"概念之争三个阶段。支持"党内法规"概念合理性的观点包括了约定俗成论... 自"党内法规"概念提出以来,关于党内法规的讨论大致经历了党的政策(含党内法规)的效力之争、"党法"概念之争和"党内法规"概念之争三个阶段。支持"党内法规"概念合理性的观点包括了约定俗成论、制度依据论、法律关联论和广义法概念论等内容。软法理论也从广义上使用"法"概念,将党内法规视为软法,进而证明"党内法规"概念的合理性。但是党内法规无论是在价值理念还是形式特征上都与软法存在差别,只有从规范和限制权力的角度出发看待"党内法规"概念,才能更好理解党内法规在从严治党中的价值理念和形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政策 党内法规 软法 执政权力
原文传递
西方法哲学思潮与国际私法理论流变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永平 谭岳奇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源远流长的自然法思想为 1 4世纪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诞生提供了理论资源 ,而当 1 9世纪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西方大行其道时 ,德国的法律关系本座说适时而生 ,它们促进了国际私法成文立法的发展 ,而 2 0世纪法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的兴起 ,给... 源远流长的自然法思想为 1 4世纪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诞生提供了理论资源 ,而当 1 9世纪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西方大行其道时 ,德国的法律关系本座说适时而生 ,它们促进了国际私法成文立法的发展 ,而 2 0世纪法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的兴起 ,给国际私法提供了崭新的处理法律冲突的智慧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 法则区别说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法社会学 国际私法 法律关系本座说
原文传递
中国法律的判例法倾向及其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韩灵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8-174,共7页
中国在清末的法律转型时选择了大陆法系并以此建立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上世纪 90年代中国在立法和司法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判例法倾向 ,这种倾向是中国法制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中国的判例法倾向将为中国未来的法制走向提供更丰富的... 中国在清末的法律转型时选择了大陆法系并以此建立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上世纪 90年代中国在立法和司法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判例法倾向 ,这种倾向是中国法制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标志。中国的判例法倾向将为中国未来的法制走向提供更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判例法 成文法 法治 对价 司法判例
下载PDF
大学章程的冷思考——兼谈大学法的制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全宝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只有正确认识大学章程的性质、客观看待大学章程的作用、冷静思考大学治理的出路,才能真正制定出适合中国大学特色和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大学章程。当前对大学章程在认识上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对大学章程含义理解上的不足、对... 只有正确认识大学章程的性质、客观看待大学章程的作用、冷静思考大学治理的出路,才能真正制定出适合中国大学特色和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大学章程。当前对大学章程在认识上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对大学章程含义理解上的不足、对大学章程作用认识上的偏差。解构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可从三个向度出发:一是制定依据的上位性;二是制定主体的内部性;三是效力范围的相对性。基于此,大学章程在法律性质上只是大学内部治理的纲领性文件,只是大学治理方式改革的一个方面。当务之急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大学法,以大学法的规范和指引,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程 大学法 高等教育 制定
下载PDF
变革、继承与法的演进:对“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法文化考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武树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上世纪40年代,瞿同祖先生系统提出"中国法律儒家化"命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70年代后,由于秦简、汉简等新史料的出现,学术界对该命题的某些具体观点提出不同见解。伦理主义和混合法是中华法系的两大基本特征并且始... 上世纪40年代,瞿同祖先生系统提出"中国法律儒家化"命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70年代后,由于秦简、汉简等新史料的出现,学术界对该命题的某些具体观点提出不同见解。伦理主义和混合法是中华法系的两大基本特征并且始终一以贯之。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是对古代法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战国秦代的法家集团,在清算宗法贵族制度推行"集权法治"的同时,完成了局部的"纳礼入律"。西汉以后,随着集权政治的巩固特别是儒学被奉为正宗学术,古代法律开始儒家化进程,这一进程是全方位的。在学术思想上表现为政治法律思想的儒法一统化;在司法职业训练上表现为儒学律学化或律学经学化;在刑事立法上表现为宗法礼制的逐渐成文法化;在法律样式上表现为儒家提倡的混合法理论逐渐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儒家化 政体 成文法 判例法 混合法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民事法律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周录 马京平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208,共17页
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律产生于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是边区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史料保存较多,值得深入地发掘和研究。深入分析珍藏于陕西省档案馆内的历史文献和其它史料,对边区民事法律的多种表现形式,边区的民... 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律产生于战争年代的特殊环境,是边区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史料保存较多,值得深入地发掘和研究。深入分析珍藏于陕西省档案馆内的历史文献和其它史料,对边区民事法律的多种表现形式,边区的民事制定法、民事习惯法、国民政府法令(边区援引)等问题可以获得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当今的民事立法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革命法制 民事法律 民事习惯法
原文传递
成文法的局限及其法律价值选择 被引量:8
8
作者 董玉庭 董进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144,共6页
成文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括: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滞后性等。这些局限性是以语言作为成文法载体而产生的内在的无法靠自身力量完全克服的法律障碍。成文法的局限性之根源在于法律承载着人的多元的价值追求。多元法律... 成文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括: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滞后性等。这些局限性是以语言作为成文法载体而产生的内在的无法靠自身力量完全克服的法律障碍。成文法的局限性之根源在于法律承载着人的多元的价值追求。多元法律价值选择之间存在着冲突,成文法的局限与这种冲突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裁量权 成文法 法律价值选择
下载PDF
论我国判例制度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延东 程怡 《时代法学》 2004年第4期98-103,共6页
我国以制定法为基本法律渊源 ,排除判例的法律渊源地位的法律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因此 ,在我国建立判例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建立我国判例制度宜采取法律移植的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克服多方面的障碍。
关键词 判例制度 建立 价值 制定法 法律移植
下载PDF
大学章程性质的法理透视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好飞 徐雷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09-115,共7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章程作为高校的核心法律文件,在"依法治校"中的重要地位开始显现。但对于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学界仍存在争论,由此造成的实施困难,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本文评析了学界较流行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章程作为高校的核心法律文件,在"依法治校"中的重要地位开始显现。但对于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学界仍存在争论,由此造成的实施困难,影响了其实效性的发挥。本文评析了学界较流行的"契约说""自治规则说""法律说"三种观点,认为应从外延视角、法律位阶视角、特征和价值视角入手,以"大学内部‘宪法’和外部‘权利宣言’""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软法"的定位,来综合评价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程 法律性质 法律位阶 软法
下载PDF
盐业契约论(六)——盐业契约之习惯法与成文法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斌 支果 曾凡英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8,共8页
中国法律近代化转型时期,国家制定的成文法与民间社会存在的习惯法并存,共同稳定和规范着社会秩序。在此历史时期产生于四川的规范盐业生产经营的契约,遵循盐业生产经营习惯,规范盐业生产经营秩序,并与国家成文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 中国法律近代化转型时期,国家制定的成文法与民间社会存在的习惯法并存,共同稳定和规范着社会秩序。在此历史时期产生于四川的规范盐业生产经营的契约,遵循盐业生产经营习惯,规范盐业生产经营秩序,并与国家成文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促进了盐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带来了盐业的繁荣。本文从习惯与习惯法解析入手来探讨近现代时期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关系,以盐业契约纠纷的解决之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进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业契约 习惯 习惯法 成文法 互动 关系
下载PDF
《民法总则》中二元法源结构分析及改进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贾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9-25,共7页
《民法总则》第十条规定了我国民法的正式法律渊源。在我国当代民法法典化的背景下,对民法的法源做出规定,有利于民法维护自身的地位,避免行政权力的侵蚀,同时也回应了司法实践的需求。我国《民法总则》对民法法源的规定,形成了一个以... 《民法总则》第十条规定了我国民法的正式法律渊源。在我国当代民法法典化的背景下,对民法的法源做出规定,有利于民法维护自身的地位,避免行政权力的侵蚀,同时也回应了司法实践的需求。我国《民法总则》对民法法源的规定,形成了一个以狭义的法律和习惯作为要素的二元法源结构。这种二元法源结构表现出类型的狭窄性、结构的封闭性和内容的简化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法律和习惯二元要素在确定性、辐射范围和适用方法上的显著差异,使得法源规范系统形成了一种结构性缺陷,应当予以调适。具体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制定法渊源的整理和吸收、习惯法渊源的合理解释以及增加民法法源类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法律渊源 民法法源 习惯法 制定法
下载PDF
论作为法的渊源的制定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夏昊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6,共9页
在现代社会,制定法是法律的典型形式。它作为一种法的渊源,属于必须适用的法的渊源,是法律解释的对象和证成法律决定或判断的一种形式理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法律决定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在当代中国,作为必须适用的法的渊源的范围... 在现代社会,制定法是法律的典型形式。它作为一种法的渊源,属于必须适用的法的渊源,是法律解释的对象和证成法律决定或判断的一种形式理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法律决定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在当代中国,作为必须适用的法的渊源的范围是特定的。法官或法律适用者在做法律决定或判断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准则适用制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定法 法的渊源 形式理由 必须适用的法的渊源 适用准则
原文传递
“悬灋象魏”考辨——兼论“铸刑书”与“铸刑鼎”问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温慧辉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4-73,共10页
《周礼》中的“悬灋象魏”是统治者公布治理国家的一些制度性安排,一些学者从“成文法”的角度,认为春秋时期“郑铸刑书、晋铸刑鼎”是中国最早公布成文法之举措,从而怀疑其为晚出或是理想中的制度。其实,从史籍记载分析可知悬象之制由... 《周礼》中的“悬灋象魏”是统治者公布治理国家的一些制度性安排,一些学者从“成文法”的角度,认为春秋时期“郑铸刑书、晋铸刑鼎”是中国最早公布成文法之举措,从而怀疑其为晚出或是理想中的制度。其实,从史籍记载分析可知悬象之制由来已久,只不过《周礼》烦琐地描述很大程度上确实带有理想成分,这也反映了作者希望法令公布,并由官府进行宣传解释,以便让百姓知法守法的愿望和要求。事实上,“象魏之灋”也是由国家机关按一定程序编纂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并且朝廷在悬法象魏之后,有关部门的长官还要率领属员前往认真观读,说明也是公布了的成文法。因此,“象魏之灋”以及“铸刑鼎”、“铸刑书”这种使法律条文化、固定化的行为,不仅保留了政府对刑法的最高解释权即只有统治者所颁布的成文法条才是真正的法律,还确立了君主任意定罪处刑的特权,从而使法律与君主的罪刑擅断权达到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魏” 成文法 君主专制 “铸刑书” “铸刑鼎”
下载PDF
民事司法解释的历史性进步——最高人民法院《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亮点评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勤国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4年第2期42-55,共14页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是民事司法解释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标志。《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坚守民事司法解释的法律定位,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民法典》立法原意,压缩了《民法典》有关条款或多或少的争议或歧义空间,其中,合同解释规则堪称典范...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是民事司法解释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标志。《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坚守民事司法解释的法律定位,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民法典》立法原意,压缩了《民法典》有关条款或多或少的争议或歧义空间,其中,合同解释规则堪称典范。《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充实民事司法解释的基本功能,以更为具体、明确、肯定的行为规则强化《民法典》有关条款的确定性,其中,清晰合同行为的识别标准、填充合同行为的场景因素尤为出色。《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运用40余年的民事司法解释积累的经验,自觉避免以往时有的路径选择不当的情形,形成固定词句含义与范围、指引合同行为与裁判、强化裁判程序与功能的鲜明特色。《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历史性价值与意义应当得以彰显和认同,以便未来的民事司法解释自觉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文法 司法解释 合同编通则 历史性价值
下载PDF
相得益彰:民法典司法解释的制定与完善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立新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2,共12页
《民法典》实施前后,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立改废”,对民法司法解释进行清理,制定新的民法典适用司法解释,便得民法典适用司法解释体系初具规模,与《民法典》形成了相得益彰的适用效果,有助于统一法官的法律适用思想,保障《民法典》的贯... 《民法典》实施前后,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立改废”,对民法司法解释进行清理,制定新的民法典适用司法解释,便得民法典适用司法解释体系初具规模,与《民法典》形成了相得益彰的适用效果,有助于统一法官的法律适用思想,保障《民法典》的贯彻施行。同时也应当看到民法典适用司法解释存在的不足,有的应当进行完善。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应当视为我国的法官法,与制定法一道,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民法典适用司法解释属于民法的法官法,应当服从于《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补充和完善制定法,使之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立法和司法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司法解释 制定法 法官法 相得益彰
原文传递
浅析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之冲突与互动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番 史亚鹏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存在着冲突。前者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自觉性特点,后者则具有统一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特点。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究竟表现在哪里?两者如何构建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试... 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存在着冲突。前者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自觉性特点,后者则具有统一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特点。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究竟表现在哪里?两者如何构建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试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习惯法 国家法 冲突 互动
下载PDF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81-485,共5页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包括统治指导思想、具体法律规范、民间行会监管等多个层次,这些层次共同形成了一个疏而不漏的体系。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成文...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包括统治指导思想、具体法律规范、民间行会监管等多个层次,这些层次共同形成了一个疏而不漏的体系。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成文法与民间法相结合,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可以借鉴古人的做法,形成全方位监管体系,执法队伍应引进食品行业技术人才,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注重社会诚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 民间监管 民间组织 成文法 民间法 社会诚信
下载PDF
刑事制定法与习惯法冲突之解决——论法教义学视野下习惯法的运行逻辑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良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51-58,共8页
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缓解当前司法人员面对刑事制定法与习惯法冲突时所面临的尴尬。法教义学视野下习惯法的运行逻辑主要通过对犯罪成立要件的判断来实现。习惯法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和开放的构成要件的认定中具有较大运行空间,但为保证... 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缓解当前司法人员面对刑事制定法与习惯法冲突时所面临的尴尬。法教义学视野下习惯法的运行逻辑主要通过对犯罪成立要件的判断来实现。习惯法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和开放的构成要件的认定中具有较大运行空间,但为保证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在构成要件解释时,其他要素或要件的解释应尽可能排除习惯法的影响。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习惯法的判断主要是借助社会相当性理论来实现。由于违法的判断是实质的、具体的,故习惯法在此的判断应当结合具体个案分析。在有责性判断中,违法性认识尽管于理论上是习惯法出罪的一条路径,但实际功用很小,更合适的路径应是期待可能性的判断。然目前对期待可能性之理解过于偏狭,应依规范责任论对这一理论进行适当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定法 习惯法 教义学 构成要件 违法性 有责性
下载PDF
民间法在制定法变迁过程中的功能——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喻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32,共7页
民间法不仅存在于乡土社会,也存在于都市社会。民间法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制定法形成了一种冲突式合作的复杂关系。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看,正是获利机会的出现刺激了民间法的滋生与制定法的回应,二者之间的反复博奕,促成了制定法... 民间法不仅存在于乡土社会,也存在于都市社会。民间法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制定法形成了一种冲突式合作的复杂关系。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看,正是获利机会的出现刺激了民间法的滋生与制定法的回应,二者之间的反复博奕,促成了制定法的变迁。从法理学上看,应该特别重视民间法对法律制度变迁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制度变迁理论 法律制度 冲突式合作 制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