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钾时期对甘薯济徐23块根淀粉积累与品质的影响及酶学生理机制 被引量:30
1
作者 柳洪鹃 姚海兰 +1 位作者 史春余 张立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52,共10页
【目的】阐明施钾时期对甘薯"济徐23"块根淀粉积累和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酶学生理机制。【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淀粉型品种"济徐23"为材料,设置不施钾肥(T1)、基施钾肥(T2)、封垄期追施钾肥(T3)和茎叶生长... 【目的】阐明施钾时期对甘薯"济徐23"块根淀粉积累和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酶学生理机制。【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淀粉型品种"济徐23"为材料,设置不施钾肥(T1)、基施钾肥(T2)、封垄期追施钾肥(T3)和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钾肥(T4)4个处理,于2008—2009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试验。采用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留样,测定块根中淀粉、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同时测定块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中位粒径和大(>19.76μm)、中(3.359-19.76μm)、小(<3.359μm)型淀粉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以及淀粉合成相关酶(SS、ADPGPPase、UDPGPPase、GBSS和SSS)活性,分析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甘薯各生育时期块根内淀粉及组分含量、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及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T1)相比,施用钾肥提高了块根干物质积累量和淀粉产量,3个施钾处理淀粉产量的增幅分别为24.90%、16.57%和9.24%,随施用时间的推迟淀粉产量增幅降低。封垄期和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钾肥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而提高支链淀粉含量。基施钾肥提高了大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茎叶生长高峰期追施则提高中、小型淀粉粒的体积百分比,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时期施钾均可提高块根中SS、ADPGPPase和UDPGPPase的活性,提高淀粉合成前体物质的供应能力,施用钾肥对SS和ADPGPPase活性的作用时间最长为130 d,基施钾肥主要作用时期为块根膨大的前、中期,追施钾肥的主要作用时期为块根膨大的中、后期,施钾越早对UDPGPPase活性的作用时间越长;追施钾肥提高了块根膨大后期SSS活性、而降低了块根膨大后期GBSS活性。总淀粉含量与SS和ADPGPPas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GBSS和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ADPGPPase和SS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基施或封垄期追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钾时期 淀粉含量 淀粉粒度分布 淀粉合成相关酶
下载PDF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2
作者 戴忠民 王振林 +4 位作者 张敏 李文阳 闫素辉 蔡瑞国 尹燕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470,共6页
选用小麦强筋品种德丰3号、德99-3和弱筋品种滨育535和鲁麦21,研究了籽粒中淀粉粒度、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籽粒含有A(>9.8μm)、B(<9.8μm)两种... 选用小麦强筋品种德丰3号、德99-3和弱筋品种滨育535和鲁麦21,研究了籽粒中淀粉粒度、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籽粒含有A(>9.8μm)、B(<9.8μm)两种类型淀粉粒,其粒径为0.37~52.60μm。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均表现为双峰分布;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B型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的99%以上。在强筋品种中,B型淀粉粒所占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而弱筋品种中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籽粒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2.0~9.8μm和<9.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与9.8~18.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2.0~9.8μm和<9.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9.8~18.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与其他粒径范围的淀粉粒体积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淀粉 粒度 粒度分布 品质
下载PDF
生长季节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陆大雷 郭换粉 +1 位作者 董策 陆卫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98-2003,共6页
以8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春播和秋播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主要由直径〈13μm的颗粒组成,占总数目的71.7%~84.3%。颗粒体积和表面积呈双峰分布,〉17μm颗粒占... 以8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春播和秋播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糯玉米淀粉主要由直径〈13μm的颗粒组成,占总数目的71.7%~84.3%。颗粒体积和表面积呈双峰分布,〉17μm颗粒占比例最高,9~13μm颗粒占比例较高,〈9μm颗粒占比例最低。和春播相比,秋播处理使糯玉米淀粉中〈17μm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例升高,〉17μm颗粒体积和表面积比例降低,〈9μm的颗粒数目增多,〉9μm颗粒数目减少。淀粉热力学特征参数中,秋播处理下转变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峰值指数和回生值降低,糊化范围扩大,但热焓值总体上无显著变化。结合前期研究结果,9~13μm和13~17μm颗粒体积比例与淀粉的结晶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正相关,与峰值温度和回生值显著负相关。〉17μm颗粒体积比例与结晶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极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温度和回生值显著正相关。糯玉米淀粉粒分布在不同季节下不同,导致淀粉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淀粉 生长季节 颗粒分布 热力学特性
下载PDF
小麦花后弱光引起籽粒淀粉的粒度分布及组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文阳 闫素辉 +5 位作者 尹燕枰 李勇 梁太波 耿庆辉 戴忠民 王振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8-306,共9页
在籽粒灌浆阶段(花后1-30 d)对小麦进行光强为自然光照45%的弱光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和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5.1-6.1μm和20.7-24.9μm,两峰值间的低谷出现在9.9μm左... 在籽粒灌浆阶段(花后1-30 d)对小麦进行光强为自然光照45%的弱光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和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5.1-6.1μm和20.7-24.9μm,两峰值间的低谷出现在9.9μm左右。表面积分布和数目分布分别表现为双峰和单峰曲线。小麦花后弱光显著降低2.8-9.9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22.8-42.8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同时花后弱光显著降低〈0.8μm和2.8-9.8μm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增加0.8-2.8μm和〉9.9μm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可见灌浆期弱光显著降低籽粒B型(〈9.9μm)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而A型(〉9.9μm)淀粉粒比例相对增加。与A型淀粉粒相比,B型淀粉粒对弱光的反映更敏感。小麦弱光处理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其直/支比较对照高。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直/支比与2.8-9.9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而与22.8-42.8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花后不同阶段弱光显著增加A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其中灌浆中、后期弱光影响程度较前期大。表明,弱光条件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底物优先供应淀粉粒的生长,而非形成更多的淀粉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弱光 淀粉 淀粉粒 粒度分布
下载PDF
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陆大雷 郭换粉 陆卫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70,共8页
【目的】明确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间关系。【方法】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设置春播和秋播处理,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 k... 【目的】明确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间关系。【方法】以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垦粘1号和苏玉糯1号)为材料,设置春播和秋播处理,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和300 kg.hm-2)对糯玉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单因子及其互作对淀粉粒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播期处理间淀粉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变异远高于拔节期追氮量和品种处理间的变异。总体上,秋播处理下淀粉平均粒径较小、粒径>17μm比例较低、9—17μm比例较高。不同品种间,淀粉平均粒径以苏玉糯1号最低,苏玉糯5号最高,>17μm比例苏玉糯5号和垦粘1号间差异较小,以苏玉糯1号最低。随着拔节期追氮量的增加,糯玉米淀粉平均粒径和>17μm比例先升后降,13—17μm比例先降后升。淀粉平均粒径和>17μm比例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9—17μm颗粒比例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淀粉粒分布与回复值、热焓值及回生值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单因素及其互作对淀粉粒分布有显著影响,且播期是影响淀粉粒分布的关键因子。秋播处理下,选择垦粘1号并拔节期追氮150 kg.hm-2,淀粉平均粒径和>17μm比例较小,9—17μm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亦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淀粉 颗粒分布 播期 拔节期追氮量 品种
下载PDF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特征及其与淀粉理化特性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传辉 姜东 +2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范围大,而且呈现梯度分布,这是小麦淀粉粒区别于其他植物淀粉粒的一个显著特征。不同粒径的淀粉粒在理化特性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除直/支链淀粉比例之外,淀粉粒粒级分布也是影响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 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范围大,而且呈现梯度分布,这是小麦淀粉粒区别于其他植物淀粉粒的一个显著特征。不同粒径的淀粉粒在理化特性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除直/支链淀粉比例之外,淀粉粒粒级分布也是影响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及其与淀粉品质特性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注意小麦籽粒不同粒级淀粉粒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等领域的研究,以促进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调优栽培技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粒 粒级分布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与加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文阳 卢继承 +3 位作者 闫素辉 时侠清 张从宇 王振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02,共6页
为明确施氮对小麦淀粉粒分布与加工品质的影响,选用强筋小麦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特征与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适量施氮(240kg.hm-2)显著提高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过量施氮... 为明确施氮对小麦淀粉粒分布与加工品质的影响,选用强筋小麦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特征与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适量施氮(240kg.hm-2)显著提高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过量施氮(360kg.hm-2)时小麦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降低。施氮水平对两个小麦品种籽粒A、B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在施氮0~240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而过量施氮不利于籽粒直、支链淀粉的积累。小麦湿面筋、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参数与A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适量施氮能使强筋小麦加工品质变优;增施氮肥导致弱筋小麦加工品质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淀粉粒分布 加工品质
下载PDF
多孔淀粉研究 Ⅱ淀粉开孔后的物性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姚卫蓉 姚惠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玉米和籼米淀粉在形成多孔结构后的物性变化,发现淀粉开孔后,除了吸油率提 高,堆积密度下降以外;平均粒径降低;比表面积增大;糊化性能基本与原淀粉一致,糊化温度、吸热焓没有明显 变化,但糊化温度范围变窄;多孔淀粉基本... 本文详细研究了玉米和籼米淀粉在形成多孔结构后的物性变化,发现淀粉开孔后,除了吸油率提 高,堆积密度下降以外;平均粒径降低;比表面积增大;糊化性能基本与原淀粉一致,糊化温度、吸热焓没有明显 变化,但糊化温度范围变窄;多孔淀粉基本仍保持原淀粉的结晶形态,但结晶度下降;另外,直链淀粉含量下降。 这些特性数据的获得将有助于有效应用多孔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原淀粉 糊化温度 籼米淀粉 堆积密度 结晶度 物性 吸油率 开孔 平均粒径
下载PDF
三种禾谷类作物强、弱势粒淀粉粒形态与粒度分布的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云姬 李银银 +2 位作者 钱希旸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81,共12页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武运粳24和扬两优6号、小麦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及玉米品种登海11和农乐988为试验材料,分别提取其成熟期强、弱势粒的淀粉粒,观察比较不同作物及其强、弱势粒间淀粉粒形态和淀粉粒数量、体积和表面积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武运粳24和扬两优6号、小麦品种扬麦16和宁麦13及玉米品种登海11和农乐988为试验材料,分别提取其成熟期强、弱势粒的淀粉粒,观察比较不同作物及其强、弱势粒间淀粉粒形态和淀粉粒数量、体积和表面积分布特性。结果表明,3种禾谷类作物间淀粉粒形态大小差异明显,粒径表现为玉米>小麦>水稻。水稻淀粉粒呈有棱角的无规则状,小麦淀粉粒呈透镜体状或球体状,玉米淀粉粒呈椭球体状、多面体状或圆球体状。水稻和玉米淀粉粒数量、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成单峰、三峰和双峰分布;小麦淀粉粒数量呈单峰分布,体积呈微弱的四峰分布,表面积呈三峰分布。水稻、小麦和玉米淀粉粒按各自粒径不同人为划分为小淀粉粒、中淀粉粒和大淀粉粒,分界线分别为1.5μm和20.0μm、5.0μm和50.0μm、4.0μm和50.0μm。3种作物籽粒淀粉粒的总体积主要决定于中淀粉粒体积。3种作物的强、弱势粒间小淀粉粒粒度分布比例及中淀粉粒所占数量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但各作物强势粒的中淀粉粒所占的体积和表面积比例均显著高于弱势粒,大淀粉粒的分布比例低于弱势粒。强、弱势粒的中淀粉粒所占体积比例与其淀粉积累量和粒重的高低变化趋势一致。表明淀粉粒体积是决定粒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弱势粒的中淀粉粒体积或减小大淀粉粒体积可望增加其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 形态 粒度分布 强势粒 弱势粒 水稻 小麦 玉米
下载PDF
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测定淀粉颗粒粒径分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本山 陈福泉 +4 位作者 赵永青 高凌云 陈翠兰 卢海凤 韩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0,共6页
为了在线监测淀粉在物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的粒径变化,研究了淀粉乳浓度、搅拌速率和介质等因素对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FBRM)测定淀粉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种类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以及同种淀粉在不同粒度测定方法下的粒径大... 为了在线监测淀粉在物理或化学处理过程中的粒径变化,研究了淀粉乳浓度、搅拌速率和介质等因素对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FBRM)测定淀粉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种类淀粉颗粒的粒径分布曲线以及同种淀粉在不同粒度测定方法下的粒径大小.结果表明:随着淀粉乳浓度的增加,FBRM测得的淀粉颗粒粒径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淀粉乳浓度为1%时达最大值;搅拌速率对淀粉颗粒粒径测定的影响不显著;采用浓度小于50%的乙醇和异丙醇或浓度高于75%甘油作为介质时,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粒度分布;不同种类的淀粉颗粒具有不同的粒径分布曲线趋势;同种淀粉颗粒在不同粒度测定方法下,粒径大小有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光束反射分析仪 淀粉颗粒 粒径 粒径分布 淀粉乳浓度
下载PDF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Abscisic Acid or Gibberellin Acid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Starc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in Grains of Wheat 被引量:11
11
作者 PENG Dian-liang CAI Tie +4 位作者 YIN Yan-ping YANG Wei-bing NI Ying-li YANG Dong-qing WANG Zhen-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51-1559,共9页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of wheat star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that can affect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functionality of wheat products. Two high-yield winter wheat cultiva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of wheat star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that can affect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functionality of wheat products. Two high-yield winter wheat cultiva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exogenous ABA or GA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hase of the initial grain filling on starc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tarch components in grains at matur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bimodal curve was found in the volume and surface area distribution of grain starch granules, and a unimodal curve was observed for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under all treatments. The exogenous ABA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s (both by volume and by surface area) of B-type (〈9.9 Ixm in diameter) starch granules, with a reduction in those of A-type (〉9.9 ~tm) starch granules, while, the exogenous GA3 led to converse effects on size distribution of those starch granules. The exogenous ABA also increased starch,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ontents at maturity bu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atio of amylose to amylopectin. Application of GA3 significantly reduced starch content, amylopectin content but increased the ratio of amylose to amylopectin. The ratio of amylose to amylopectin showed a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volume proportion of granules 〈9.9 μm, bu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volume proportion of granules 22.8-42.8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cisic acid GIBBERELLIN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starch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Starc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Between Hard and Soft Wheat Cultivars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7
12
作者 LI Wen-yang YAN Su-hui YIN Yah-ping LIYong LIANG Tai-bo GU Feng DAI Zhong-min WANG Zhen-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07-914,共8页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of wheat star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that can affect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ity. Two types of wheat cultivars, the hard and soft wheat cultivars, grown at Tai'an Ex...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of wheat starch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that can affect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ity. Two types of wheat cultivars, the hard and soft wheat cultivars, grown at Tai'an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China,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mylose contents in wheat grain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operties were identified. A clear bimodal distribution of granule size was shown in all wheat cultivars. Volume distribution of starch granules shows the typical bimodal with peak values in the ranges of 5.6-6.1μm and 20.7-24.9μm, respectively. Also, granule surface area distribution was bimodal with peak values in the ranges of 2.4-3.2μm and 20.7-24.9μm, respectively. Number distribution of granules was a typical population with a peak value in the range of 0.54-1.05μm. Contributions from the granules 〈 2.8μm and 〈 9.9μm to the total volume were in the ranges of 94.2-95.1% and 99.7-99.9% of total number, respectively. Proportions of granules〈2.8μm, 2.8-9.9μm, 9.9-22.8μm, and 22.8-42.8μm were in the ranges of 12.9-14.3%, 28.4-31.1%, 33.5-35.6%, and 19.7-22.7% for hard wheat, and 10.3-13.9%, 26.6-28.1%, 32.7-34.6%, and 24.2-27% for soft wheat. Hard wheat had greater B-type granules ( 〈 9.9μm), and had fewer granules of 22.8-42.8μm than soft wheat. Amylose conten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volume percentage of granules 22.8-42.8μm,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volume percentage of granules 2.8-22.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starch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AMYLOSE hard wheat soft wheat
下载PDF
水稻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的淀粉粒结构和粒径分布及相关理化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华 张其芳 +4 位作者 赵倩 王俊敏 梅淑芳 刘向蕾 程方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4-733,共10页
本试验以水稻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与其野生型对照中花11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图谱等方法,对两者稻米淀粉粒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晶体结构和酶解抗性及其糊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 本试验以水稻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与其野生型对照中花11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图谱等方法,对两者稻米淀粉粒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晶体结构和酶解抗性及其糊化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胚乳糖质稻米淀粉的理化特征,为稻米品质改良和功能稻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胚乳糖质突变体Sug-11的稻米淀粉粒径分布呈单峰状正态分布,与野生型对照相比其稻米淀粉平均粒径值(6.48μm)显著降低,大型淀粉粒(粒径大于8μm)比例(21.63%)显著减少,而小型和中型淀粉粒比例则明显增多,扫描电镜下Sug-11的淀粉粒结构更接近于籽粒灌浆过程胚乳尚未完全充实时的淀粉粒形态结构特点;突变体Sug-11的淀粉粒酶解抗性与野生对照相比显著下降,其抗性淀粉含量的下降幅度接近50%,同时,Sug-11除具有相对较低的淀粉糊化温度外,其淀粉粒糊化过程的热焓值(ΔH)也显著降低。Sug-11糖质突变体的淀粉晶体类型与野生对照相同(A型淀粉晶体),其淀粉粒的相对结晶度(35.3%)略低于对照,两者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诸尖峰的相对强度比值和相对结晶度上,而20°2θ/18°2θ的尖峰相对强度比值则高于其野生对照;糖质突变对稻米淀粉的化学组分(成)、膨胀势和溶解度也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突变体Sug-11的淀粉溶解度显著高于野生对照,而淀粉膨胀势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则显著低于野生对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糖质突变 淀粉 粒径分布 晶体结构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敏 蔡瑞国 +2 位作者 徐彩龙 武宝悦 顾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4-548,共5页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的调控效应,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京冬8号和京冬11号),设计4个密度水平(210、300、390、480株.m-2),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LS13320)测试分析了提纯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布特征。结果表...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的调控效应,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京冬8号和京冬11号),设计4个密度水平(210、300、390、480株.m-2),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LS13320)测试分析了提纯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京冬8号在基本苗390株.m-2的条件下,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呈3峰曲线变化,其他3个密度处理呈双峰曲线变化;京冬11号在低密度(210株.m-2)情况下胚乳淀粉粒度分布呈双峰曲线变化,密度提高后则呈3峰曲线变化。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胚乳淀粉中A型淀粉粒的含量、淀粉粒的平均粒径和中位粒径均呈增大趋势,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上述参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淀粉 粒度分布
下载PDF
中国石蒜鳞茎中淀粉粒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邵京 王晓静 周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3-718,共6页
以中国石蒜为材料,用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测量了其鳞茎淀粉粒的形态特征,并统计了不同部位淀粉粒的数目和大小。结果表明:中国石蒜鳞茎的淀粉粒面积范围为10.095-1 993.649μm^2,且随着面积增大淀粉粒出现的频率表现为单峰... 以中国石蒜为材料,用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测量了其鳞茎淀粉粒的形态特征,并统计了不同部位淀粉粒的数目和大小。结果表明:中国石蒜鳞茎的淀粉粒面积范围为10.095-1 993.649μm^2,且随着面积增大淀粉粒出现的频率表现为单峰分布。不同大小的中国石蒜鳞茎中大、小淀粉粒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石蒜鳞茎的上部、中部、下部的大、小淀粉粒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同一个部位的内层、中层、外层鳞片的大、小淀粉粒的比例差异极显著。鳞茎盘中的淀粉粒面积在10.095-296.035μm^2之间。中国石蒜所有的鳞叶均着生在鳞茎盘上,鳞叶间的营养物质运输需要通过鳞茎盘来转运。在鳞茎发育过程中,外层鳞叶的营养物质被消耗供中层鳞叶发育,以满足叶片生长和形态建成,中层鳞叶所积累的光合产物供内层鳞叶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蒜 鳞茎 淀粉粒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对不同耐热性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睿琼 侯立江 +2 位作者 卢云泽 刘曼双 许盛宝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为揭示小麦耐热机理,以3个耐热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44(耐热)、94(热敏感)和中国春(热敏感)]为材料,在开花后15d至成熟进行胁迫(昼/夜温度37/17℃,14/10h),探究热胁迫对小麦灌浆时间、千粒重、籽粒淀粉含量、组成和淀粉颗粒的影响。结... 为揭示小麦耐热机理,以3个耐热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44(耐热)、94(热敏感)和中国春(热敏感)]为材料,在开花后15d至成熟进行胁迫(昼/夜温度37/17℃,14/10h),探究热胁迫对小麦灌浆时间、千粒重、籽粒淀粉含量、组成和淀粉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处理后,耐热和热敏感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均降低,直/支比分别下降和升高;与耐热品系44相比,2个热敏感小麦品种的A型淀粉颗粒粒径减小,中间型淀粉颗粒(8~14μm)增多。这些结果说明,灌浆期高温胁迫抑制了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但不同耐热能力的品种(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热胁迫 耐热性 淀粉含量 淀粉粒分布
下载PDF
氮磷互作对弱筋小麦氮素利用与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瑞 王玲玲 +6 位作者 谭植 闫素辉 张从宇 周永进 杜祥备 吴文革 李文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4,共8页
为了解氮磷对弱筋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以宁麦13为材料,在施氮120 kg/hm^(2)(N1)、180 kg/hm^(2)(N2)水平下,分别设置3个磷素水平(施P_(2)O_(5)水平为P1:60 kg/hm^(2),P2:120 kg/hm^(2),P3:180 kg/hm^(2)),分析氮... 为了解氮磷对弱筋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淀粉品质的影响,以宁麦13为材料,在施氮120 kg/hm^(2)(N1)、180 kg/hm^(2)(N2)水平下,分别设置3个磷素水平(施P_(2)O_(5)水平为P1:60 kg/hm^(2),P2:120 kg/hm^(2),P3:180 kg/hm^(2)),分析氮磷素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籽粒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使开花期植株单株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植株与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在N1水平下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单株转运量无显著差异,N2水平下随施磷增加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单株积累量先增加后下降,且N2P2和N2P3无显著差异。N2水平下弱筋小麦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转运率、贡献率显著低于N1水平;增施磷肥不利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转运率、贡献率的提高。N1水平下弱筋小麦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高于N2水平;增施磷肥有利于氮肥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使氮素利用效率下降。施磷影响弱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增施磷肥提高了小麦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增加了淀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升值等参数。本试验条件下增加施磷量显著提高了弱筋小麦植株与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植株在开花后营养器官与籽粒的即时氮素积累量,进而提高氮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进而提高淀粉黏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磷素 氮素 氮素利用 淀粉 粒度分布
下载PDF
钾肥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澳运 钱必长 李文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35-2339,共5页
【目的】本文目的是为明确钾素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钾素水平,即K0、K1、K2、K3(分别施K2O 0、135、270、405 kg/hm2),分析不同钾肥水平下玉米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及糊化... 【目的】本文目的是为明确钾素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分布与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钾素水平,即K0、K1、K2、K3(分别施K2O 0、135、270、405 kg/hm2),分析不同钾肥水平下玉米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处理下玉米籽粒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以玉米淀粉粒直径3和18μm为界线,可将玉米籽粒淀粉粒划分为小型淀粉粒(<3μm)、中型淀粉粒(3~18μm)和大型淀粉粒(> 18μm) 3组。小型淀粉粒组数目占总数大约98%以上,说明玉米胚乳淀粉粒主要由小型淀粉粒组成。随着钾素水平的增加,玉米胚乳> 18μm淀粉粒体积与表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小;而玉米胚乳> 18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没有显著变化,可见钾素有利于玉米胚乳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相关分析表明,淀粉峰值黏度、保持黏度与最终黏度与> 18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可见钾肥通过降低玉米胚乳大型淀粉粒比例、降低大型淀粉粒比例,进而影响淀粉糊化特性,即降低了其淀粉峰值黏度、保持黏度与最终黏度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卡 钾素 淀怜粒 粒度分市 糊化特性
下载PDF
鲁麦21和济南17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忠民 尹燕枰 王振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6-823,共8页
【目的】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小麦胚乳中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选用鲁麦21(弱筋)和济南17(强筋)两个小麦品种,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研究其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积累动态。【结果】花后不同... 【目的】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小麦胚乳中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选用鲁麦21(弱筋)和济南17(强筋)两个小麦品种,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研究其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积累动态。【结果】花后不同时期小麦胚乳淀粉粒数目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0.5~1.1μm。花后7d,A-型淀粉粒已经出现,最大直径20μm;花后10d,淀粉粒直径范围扩大到30μm;至花后14d,B-型淀粉粒开始产生;花后21d又产生了一个新淀粉粒群体,即C-型淀粉粒;花后24~28d,籽粒中新淀粉粒的产生仍在继续;花后35d,主要是最小粒径淀粉粒直径的扩大。与强筋小麦济南17相比较,花后7~14d,弱筋品种鲁麦21胚乳中小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百分比较低,大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百分比较高,花后17~28d则相反。【结论】灌浆前期鲁麦21胚乳中淀粉粒的增长速率较快,而灌浆后期新淀粉粒合成能力较强。成熟期,济南17籽粒中的B-型淀粉粒所占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较高,而弱筋小麦鲁麦21的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粒度 粒度分布
下载PDF
花后弱光对弱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
20
作者 陈娟 袁雅妮 +3 位作者 张培文 闫素辉 朱守晶 李文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1,共7页
为探讨花后弱光对弱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以弱筋小麦品种皖西麦0638、宁麦13为材料,设置开花后(开花期—成熟期)30%遮荫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弱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正常光照相比,花... 为探讨花后弱光对弱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以弱筋小麦品种皖西麦0638、宁麦13为材料,设置开花后(开花期—成熟期)30%遮荫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弱筋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正常光照相比,花后弱光显著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容重,显著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及数目百分比,以影响2.8~10μm淀粉粒为主;增加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及数目百分比,以影响10~22μm淀粉粒为主;显著降低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及回升值。相关分析表明,弱筋小麦B型淀粉粒体积分布与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回升值均呈显著正相关,与A型淀粉粒体积分布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花后弱光降低弱筋小麦产量、B型淀粉粒占比,增加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降低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弱光 淀粉粒 粒度分布 黏度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