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肝肾功能、炎性因子以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易凡 尚玉强 +2 位作者 李炳 程龙 王贤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6期3106-3109,3145,共5页
目的:比较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比较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应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次手术或介入率以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或介入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NF-γ)、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80.65%,随访36个月时两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1.18%和29.03%,经Log Rank分析显示,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肝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患者近中期随访生存率较高,其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保守治疗 STANDFORD b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肝功能
原文传递
DSA下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锦文 李彦豪 +4 位作者 陈勇 卢伟 曾庆乐 赵剑波 梅雀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多排CT诊断的基础上,20例Stanford B型AD经DSA进一步明确并行EVGE治疗,总结其DSA表现及EVGE治疗疗效。结果20例Stanford B型中,单纯...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多排CT诊断的基础上,20例Stanford B型AD经DSA进一步明确并行EVGE治疗,总结其DSA表现及EVGE治疗疗效。结果20例Stanford B型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5例少许渗漏,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术后第6天死亡1例(右肾出血伴感染)。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DSA可进一步明确AD解剖细节并行术中实时监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腔内隔绝术 stanfordb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外科手术建立犬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肖喜刚 谢德轩 +1 位作者 孙博 刘宗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7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制备犬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方法 。方法 选取健康2~3年的比格犬5只,术前进行高脂饲料喂养8周。对实验犬进行静脉麻醉后,切开肋间肌、胸膜,逐步暴露主动脉,在距左锁骨下动脉远端2~3 cm处用0T针斜... 目的 探讨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制备犬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方法 。方法 选取健康2~3年的比格犬5只,术前进行高脂饲料喂养8周。对实验犬进行静脉麻醉后,切开肋间肌、胸膜,逐步暴露主动脉,在距左锁骨下动脉远端2~3 cm处用0T针斜刺入降主动脉中膜,用冠脉刀迅速切开主动脉管壁全层后,用球囊导管分离主动脉的中膜和内膜,之后用5-0 prolene线缝合动脉外膜和中膜,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升高血压,术后24 h内对实验犬进行多次CT血管成像,动态观察采集夹层的影像学信息。结果 5只实验犬中,共有3只动物术后形成主动脉夹层,CTA图像显示均显示了真假双腔,根据主动脉夹层的Stanford分型标准,确定形成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结论 外科手术是建立犬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stanford b 动物模型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前主动脉3D打印模型的指导作用
4
作者 郑燕纯 董柱 +1 位作者 林金利 王晓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51-1658,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取腔内隔绝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进行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采用3D打... 目的探讨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取腔内隔绝手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6例进行分析,其中40例患者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模拟手术指导(模拟组),另外36例患者采取常规的腔内隔绝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心脏超声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真、假腔内径及并发症率。结果模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的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真腔内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P<0.05),主动脉近端破口平面、支架末端平面、腹腔干动脉平面的假腔内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LVEF、FS显著增大(P<0.05)。结论术前3D打印模拟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腔内隔绝治疗中应用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有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但在手术效果上与传统手术相比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stanford b 主动脉夹层 介入治疗 腔内隔绝术 心脏超声
下载PDF
前馈控制管理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转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佳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2期3410-3414,共5页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管理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2—11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院内转运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将2...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管理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2—11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院内转运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6月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诊院内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流程;2021年7—11月5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诊院内转运患者设为观察组,基于前馈控制理论对患者疾病、护理人员、仪器设备、组织管理4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心率控制达标率、血压控制达标率、转运前准备总耗时、转运过程总耗时、交接过程总耗时。结果 观察组疼痛缓解率、心率控制达标率、血压控制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前准备总耗时、转运过程总耗时、交接过程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馈控制管理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提高患者转运安全,缩短转运时长,减少转运安全隐患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急诊 院内转运 安全隐患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中新 黄继江 +4 位作者 武维衡 储伟 邱忠进 曾万里 王欢欢 《中华全科医学》 2010年第12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方法 35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1.2±9.7)岁。术前行超声心动图、CT、MRI、MSCT检查,介入治疗过程均在DSA监视下完成。选用大动脉覆膜...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方法 35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1.2±9.7)岁。术前行超声心动图、CT、MRI、MSCT检查,介入治疗过程均在DSA监视下完成。选用大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随访采用X线胸片和EBCT检查。结果腔内隔绝治疗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无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发生左下肢偏瘫1例,股动脉切口淋巴漏1例,间断胸痛2例。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的3例患者中,术后有1例诉有头晕症状,伴有左上肢肌力减退、脉搏减弱、活动后酸痛等症状,术后2周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血管内支架 腔内隔绝术 stanford b 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龙 张宏家 +5 位作者 刘愚勇 郑铁 贡鸣 李海洋 刘欧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胸部右后外切口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迷走左锁骨... 目的:总结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胸部右后外切口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天数7~10 d,无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方法可行,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判断后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可简化手术方式,但应避免术后左上肢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主动脉弓 右位降主动脉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9例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皮勇 陈曹阳 +2 位作者 李智英 陈健 邢昕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9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在中南五省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79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目前市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术前CT...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在中南五省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79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目前市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术前CTA或MRA均能明确诊断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3例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16例表现为多裂口。手术方法为在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手术成功率98.7%,16例多夹层裂口者,10例使用2个覆膜支架,1例使用3个覆膜支架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5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手术结束时残存血流量极小的I型内漏4例;1例术后近期死亡,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1例术后26个月因交通事故死亡,1例于术后2个月再发StanfordA型胸主夹层瘤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人未出现与支架植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已成为更多医生认知并掌握的方法,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不断提高操作技巧和选用适合的覆膜支架可以减少内漏及其它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覆膜支架
下载PDF
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薛蕾 张洪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8期37-39,共3页
目的:探究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患者52例,均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比较术前、术后各节段直径、真假腔,并分析主动脉... 目的:探究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主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患者52例,均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比较术前、术后各节段直径、真假腔,并分析主动脉形态学改变(下弓降部最大径变化)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主动脉弓、弓降部最大径、腹主动脉分叉直径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肌水平主动脉、弓降部主动脉真腔直径术后较术前增大,假腔直径术后较术前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长度150~170 mm、发病时间≥90 d、不稳定型夹层下弓降部最大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长度150~170 mm、发病时间≥90 d、不稳定型夹层为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支架长度较短、发病时间≥90 d、不稳定型夹层为影响术后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 动脉夹层 主动脉
下载PDF
降主动脉扩张病变腔内修复的初步探讨
10
作者 车辙 吴继东 +3 位作者 杨孙虎 高鹏程 吴晓阳 柴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2月,对20例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行腔内修复手术。术前全部应用CTA确诊,其中Stanford B型夹层15例,假性动脉瘤4例,降主动脉减速伤1例。均在全麻下行股动... 目的探讨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修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12月,对20例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行腔内修复手术。术前全部应用CTA确诊,其中Stanford B型夹层15例,假性动脉瘤4例,降主动脉减速伤1例。均在全麻下行股动脉切开作为覆膜支架置放入路。结果全组均一次支架释放成功,无手术死亡。修复后造影显示降主动脉夹层破口或假性动脉瘤均被即刻封闭,真腔均较术前扩大。2例主动脉腹腔分支段破口遗留假腔,假腔直径均<10 mm,未给予处理。14例术后6个月行CTA检查,无支架移位、破裂、断裂、内漏发生,第一破口所致假腔均无活动血流。结论腔内修复治疗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腔内修复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13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王雪钢 白斗 +2 位作者 武少辉 张效杰 蒋岚杉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19-1220,122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8月共收治13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入院初始均采用降压、止痛、镇静为主的药物治疗,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严密观察,对于病情发...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8月共收治13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入院初始均采用降压、止痛、镇静为主的药物治疗,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严密观察,对于病情发展者选择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药物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血肿均较稳定,经药物治疗后缓解出院;2例10 d后血肿增大而进行腔内修复术;6例伴发有主动脉溃疡而选择腔内手术。5例药物治疗患者随访3-14个月,CTA示壁间血肿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未再次出现胸背部疼痛症状。8例腔内治疗者随访6个月,血肿大部分已吸收,未发生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可在CTA严密观察下,首先进行降压、止痛、镇静为主的药物治疗,若血肿增大或伴发主动脉溃疡等情况,则应及时行腔内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间血肿 stanford b 急性 药物治疗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Roy适应模式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围术期焦虑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曾晓红 高薇 +2 位作者 张艳 王红 刘斌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围术期焦虑心理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围术期焦虑心理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Roy适应模式干预,比较二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较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Roy适应模式的应用可显著缓解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围术期的焦虑心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Y适应模式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瘤 围术期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任伟 王志维 +3 位作者 夏军 周桢 胡锐 江万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0-452,共3页
目的:总结腔ca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不同左锁骨下动脉处理方法和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127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左锁骨下动脉采取4种处理方式:完全不封闭31例、部分封闭25例、完全... 目的:总结腔ca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不同左锁骨下动脉处理方法和经验。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127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左锁骨下动脉采取4种处理方式:完全不封闭31例、部分封闭25例、完全封闭38例和完全封闭后杂交手术重建33例。结果:1例行腔内修复手术时突发心肌梗塞死亡。所有患者支架成功释放,夹层近端破口封闭良好,重建血管通畅率达100%,近端I型ca漏1例,患者均未出现急性颅内缺血表现和左上肢缺血坏死发生。110例患者随访6~58个月,复查主动脉CTA示人3-血管通畅无内漏,无脑部及左上肢并发症,3例术后出现StanfordA型夹层开胸手术治愈。结论:应根据主动脉病变情况及双侧椎动脉发育差异采取个体化方式处理左锁骨下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stanford b型夹层 腔内修复 左锁骨下动脉 血管旁路
下载PDF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2
14
作者 贡鸣 张宏家 +5 位作者 王晓龙 刘愚勇 郑铁 李海洋 刘欧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 支架象鼻术
下载PDF
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范海伦 汤凯丰 +5 位作者 胡凡果 朱杰昌 张益伟 冯舟 罗宇东 戴向晨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 目的探讨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治疗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体外开窗TEVAR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随访4~9月,于7~30 d、90 d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以手术成功率、存活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观察指标,并统计相应的不良事件。结果 7例患者术中支架全部释放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55±12)min,围手术期Ⅰa型内漏1例,与开窗直径过大有关,经封堵器封堵后消失。随访期7例患者无死亡,无支架近端内漏,夹层假腔均血栓化,无LSA支架闭塞。结论体外开窗TEVAR技术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开窗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肖华 杨洁莲 +2 位作者 彭丹丹 李锐 向定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评估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6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器后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评估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6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器后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为治疗组;对照组为2007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8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股动脉切开术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组根据移植物外径,20~24 F预置2把ProGlide;对照组缝合动脉切口时取出鞘管并将线结下滑收紧。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局部血管并发症、术后至出院时间、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血管直径变化率。结果治疗组68处股动脉穿刺口均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血管缝合器,技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86处股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治疗组分别为(85.42±20.65)min和(5.21±1.98)d,对照组分别为(145.28±32.68)min和(8.47±2.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发生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治疗组下肢制动时间及3个月后血管直径变化率分别为(8.46±1.79)h和(0.98±0.24)mm,对照组为分别为(8.65±1.59)h和(0.95±0.32)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安全高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股动脉切开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建平 何元军 +2 位作者 张永恒 周海宁 马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方法、临床疗效,探讨扩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动脉时的介入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37例Stan...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方法、临床疗效,探讨扩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动脉时的介入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3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行介入性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 37例手术均成功,其中34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利用"开窗"技术放置覆膜支架封堵夹层破口;2例以"烟囱"支架重建左颈总动脉的血流并放置主动脉覆膜支架。随访中死亡1例,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前景,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可扩大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下载PDF
腔内修复与单纯药物治疗稳定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中期死亡率Meta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庞毅恒 朱继金 +1 位作者 桂春 黄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4期104-11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StanfordB型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和单纯药物治疗近中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和药物治疗S... 目的系统评价StanfordB型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修复和单纯药物治疗近中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和药物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研究文献,抽提不同治疗方法近中期死亡率数据,运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研究,1797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选(腔内修复组610例,药物治疗组11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0d死亡率腔内修复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8,95%a(0.20,1.68),P=0.315];1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21(0.47,2.16),P=0.978];2~3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6,95%CI(0.72,1.88),P=0.540】;4~5年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74,2.44),P=0.334]。结论当前的数据表明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稳定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与未行介入的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近中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治疗最佳时机的选择需更多的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死亡率 META分析 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降主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在快速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翁杰 许哲 +3 位作者 吴和 瞿晨初 陈大庆 王志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7-751,共5页
目的 探讨降主动脉直径、升主动脉直径及两者比值在诊断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D)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 年7 月至2017 年7 月156 例可疑AD 胸痛患者,先经CT 平扫后再行CTA 检查明确诊断,并取100 例... 目的 探讨降主动脉直径、升主动脉直径及两者比值在诊断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D)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 年7 月至2017 年7 月156 例可疑AD 胸痛患者,先经CT 平扫后再行CTA 检查明确诊断,并取100 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分 别测量降主动脉、升主动脉直径,并计算两者比值(rDA),绘制ROC 曲线,评价降主动脉直径和rDA 在不同界值时预测胸痛患者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Stanford B 型AD 组患者降主动脉直径及rDA 值均较胸痛非AD 组明显增大(P〈0.05),以降主动脉直径30.00mm 为截点,诊断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2.0%;以rDA 0.8 为截点,诊断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91.0%。结论 降主动脉直径和rDA 值可用于快速排除胸痛患者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其中后者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降主动脉直径 升主动脉直径 诊断
原文传递
TEVAR术对不同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及主动脉重塑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剑 童希文 +1 位作者 汪坤 廖进勇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685-1689,共5页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不同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治疗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均接受TEVAR治疗,包括慢性期62例(慢性期组)与亚急性期34例(亚急性期组),比较两... 目的:比较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不同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治疗效果及对主动脉重塑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均接受TEVAR治疗,包括慢性期62例(慢性期组)与亚急性期34例(亚急性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真假腔直径、支架段假腔部位血栓完全吸收率、主动脉重塑率、再手术率与预后情况。结果:慢性期组真腔塌陷以及瘤样扩张率明显高于亚急性期组(P<0.05),完全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亚急性期组(P<0.05);亚急性期患者术后真腔直径增大程度与假腔直径缩小程度均明显大于慢性期组(P<0.05);亚急性期组术后支架段假腔部位血栓完全吸收率及主动脉重塑率均显著高于慢性期组(P<0.05),再手术率明显低于慢性期组(P<0.05);随访发现,亚急性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χ2=4.810,P=0.028)。结论:相较于慢性期Stanford B型AD,亚急性期病情更稳定,且TEVAR术后真假腔恢复情况、血栓完全吸收率以及主动脉重塑形态较佳,可获得更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主动脉重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