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2
1
作者 康冰 刘世荣 +1 位作者 蔡道雄 卢立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3-2331,共9页
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自然发育14a后,林分密度从1050株.hm-2增加到1800株.hm-2,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增高.密度为1800株.hm-2时,多样... 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自然发育14a后,林分密度从1050株.hm-2增加到1800株.hm-2,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增高.密度为1800株.hm-2时,多样性指数最高.当林分密度继续增大到2250株.hm-2,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却呈降低趋势.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林分密度变化的响应不敏感;在林分密度影响下,林下灌木生物量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草本生物量呈降低趋势;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特性差异显著(P<0.05).除全K、速效K和速效P外,土壤表层(0~20cm)养分含量与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密度林地速效K和速效P含量变化波动较大.密度为2100株.hm-2的林分土壤全P含量较高.中密度(1800株.hm-2)林地的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均较高,土壤容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林分密度 林下层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性质
原文传递
林分密度对云顶山柏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7
2
作者 王媚臻 毕浩杰 +5 位作者 金锁 刘佳 刘宇航 王宇 齐锦秋 郝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988,共8页
以成都云顶山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不同林分密度(1100、950、800、650、500株/hm^2)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168种,隶... 以成都云顶山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不同林分密度(1100、950、800、650、500株/hm^2)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168种,隶属75科140属。随林分密度的降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在密度650株/hm^2出现峰值,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变化,在密度950株/hm^2和650株/hm^2出现峰值。同时发现光照为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林分密度对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影响显著,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随林分密度降低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钾、氮、有机质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关系最密切。结论:林分密度650株/hm^2为云顶山柏木人工林最适密度,该密度能较好的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柏木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量:72
3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项文化 蔡宝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79,共6页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81t·hm-2,占2 17%~2 83%。土壤层(0~60cm)的碳贮量平均为180 94t·hm-2,占60 32%以上。密度组Ⅰ,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和密度组Ⅳ的年净固定碳量依次分别为9 729t·hm-2,9 882t·hm-2,11 239t·hm-2和11 946t·hm-2,平均为10 699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 碳贮量 碳分配 林分密度 广西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2
4
作者 张勇强 李智超 +3 位作者 厚凌宇 宋立国 杨洪国 孙启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9-250,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38 a生5种密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下... 为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38 a生5种密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下植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下物种种类多达121种,灌木层以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主,草本层以双盖蕨(Diplazium)、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等蕨类为主。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大多在初植密度为5000 hm–2时最高。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密度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或低密度林)分下达到最大。除了pH、有机碳以及纤维素酶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林分密度变化响应均显著(P<0.05)。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而2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pH、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显示,初植密度为6667 hm–2时最高(1.17),第二为3333 hm–2(0.93),其次为5000 hm–2(0.28)、1667 hm–2(0.12)和10000 hm–2(–2.49),得分前两名显著大于其他得分。以上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在5000 hm–2更有利于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但不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密度过低或过高皆不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特别是密度过高时,对林地伤害巨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出现“驼峰模式”,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6667 hm–2和3333 hm–2更适合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杉木人工林 林下植被 土壤养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69
5
作者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3-471,共9页
从 198 6年起 ,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上村林场 ,用间伐方式对 8~ 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进行林分密度的调整 ,每公顷分别为 30 0 0、2 5 0 0、2 0 0 0及 15 0 0株 ;郁闭度分别为 0 .9、0 .7及 0 .6。设置固定样地 6个 ... 从 198 6年起 ,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上村林场 ,用间伐方式对 8~ 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进行林分密度的调整 ,每公顷分别为 30 0 0、2 5 0 0、2 0 0 0及 15 0 0株 ;郁闭度分别为 0 .9、0 .7及 0 .6。设置固定样地 6个 ,每年以固定样方调查植物 ,观测林下植被发育情况 ,共进行 13a。结果表明 ,凡经间伐并郁闭度在 0 .7以下的林分林下植被均迅速发育且良好 ,间伐 8~ 10 a后林下植被覆盖度可达 80 %~ 90 % ,形成三层垂直结构 ,干生物量可达 4~ 5 t· hm-2 ;未经间伐或郁闭度恢复较快的样地 ,林下植被的良好发育推迟到 2 0年生以后。通过间伐适当调整密度是促进林下植被发育的有效方法 ,造林密度为 2 5 0 0~ 30 0 0株· hm-2的一般林分 ,10年生以后林分密度应保持为 15 0 0~ 2 0 0 0株· hm-2 ,郁闭度保持为 0 .6、0 .7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以蕨类植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密度 林下植被发育 植被演替 杉木
下载PDF
竞争指标的分类及评价 被引量:61
6
作者 关玉秀 张守攻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共8页
该文按单木竞争指标在构造中是否包括了对象木、竞争木以及树木的位置这些决定竞争状态的因素,把竞争指标分为完备型和非完备型两类,并认为非完备型只适用于受人为干扰较小的林分,只有完备型才适用于不同林分的动态模拟.本文还按理论和... 该文按单木竞争指标在构造中是否包括了对象木、竞争木以及树木的位置这些决定竞争状态的因素,把竞争指标分为完备型和非完备型两类,并认为非完备型只适用于受人为干扰较小的林分,只有完备型才适用于不同林分的动态模拟.本文还按理论和实践兼顾的原则,制定了评价竞争指标优劣的5条标准,其中一条要求竞争指标对林分竞争状态的变化反应灵敏,并具有适时可测或可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林分 分类 评价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4
7
作者 孙千惠 吴霞 +4 位作者 王媚臻 张柳桦 姚小兰 齐锦秋 郝建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2-738,共7页
研究四川新津文峰山1057、1136、1231、1383和1515株·hm^(-2)5种林分密度的25年生马尾松人工公益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110种,隶属57科98属;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呈... 研究四川新津文峰山1057、1136、1231、1383和1515株·hm^(-2)5种林分密度的25年生马尾松人工公益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110种,隶属57科98属;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呈现出阳生性→中生性→阴生性的演替格局,且不同密度对马尾松公益林土壤的全钾和有机质有显著影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物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因子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均在密度为1136株·hm^(-2)时取得最大值.全磷、速效钾、全钾和全氮的含量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密切.当密度在1136株·hm^(-2)时更利于提高文峰山马尾松公益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性和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马尾松公益林 林下层物种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密度对四季竹叶片C、N、P化学计量和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郭子武 陈双林 +1 位作者 杨清平 李迎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3-899,共7页
以四季竹纯林为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D1:24600~29800株·hm-2;D2:37500~42600株·hm-2;D3:46500~52800株·hm-2;D4:76500~85500株·hm-2)下1~3年生立竹的成熟叶和凋萎叶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规律.结... 以四季竹纯林为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D1:24600~29800株·hm-2;D2:37500~42600株·hm-2;D3:46500~52800株·hm-2;D4:76500~85500株·hm-2)下1~3年生立竹的成熟叶和凋萎叶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随竹林密度的增大,成熟叶C、N、P含量和凋萎叶C、P含量总体下降,凋萎叶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D4密度时成熟叶C含量急剧下降;叶片C/N和C/P呈升高趋势,N/P先升高后降低.D3、D4密度的叶片N、P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1、D2密度;叶片N、P重吸收率分别呈先降后升和持续升高的趋势.D1~D3密度的成熟叶N/P为16.24~19.37,四季竹生长受P的限制,促进叶片建成,种群生长旺盛.D4密度的成熟叶N/P为13.42~15.74,N限制作用增强,叶片凋萎脱落,种群生长受到抑制.四季竹通过调节叶片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提高了N、P利用效率及重吸收能力,以适应高密度下环境资源的激烈竞争.在本试验条件下,D3密度是四季竹适宜的经营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竹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重吸收 密度
原文传递
秦岭山地油松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63
9
作者 康冰 王得祥 +2 位作者 崔宏安 迪玮峙 杜焰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59-1667,共9页
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山地油松次生林群落更新特性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次生林更新层乔木树种共36种,占总种数的51.4%;优势种有短柄枹栎、锐齿栎和榛子等;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为主,该森林群落处... 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山地油松次生林群落更新特性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次生林更新层乔木树种共36种,占总种数的51.4%;优势种有短柄枹栎、锐齿栎和榛子等;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为主,该森林群落处于演替中期、林分密度对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林分密度从580株.hm-2增加到1500株.hm-2时,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继续增加,其密度逐渐减少;坡向对幼苗、幼树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当坡向由南偏西10°到南偏西40°,林下幼树密度逐渐减少,至阴坡(北偏东10°)幼树数量又逐渐增加.不同坡位林分更新特征各异,平坡林分中幼苗、幼树密度均较大;从坡下向上,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逐渐增大;海拔从1159 m增至1449 m,幼树密度逐渐增加,至1658 m时,幼树密度逐渐减小,而幼苗密度则一直呈现增加趋势.处于阴坡的中密度林分更新效果最佳.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是加快林分更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 油松次生林 更新特征 林分密度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林分密度对新津文峰山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10
作者 张柳桦 齐锦秋 +4 位作者 李婷婷 鱼舜尧 张潇月 张荣 郝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709-5717,共9页
以四川省新津文峰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典型抽样法探究5种林分密度(A:1000株/hm^2;B:1125株/hm2;C:1250株/hm^2;D:1375株/hm^2;E:1500株/hm^2)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及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 以四川省新津文峰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典型抽样法探究5种林分密度(A:1000株/hm^2;B:1125株/hm2;C:1250株/hm^2;D:1375株/hm^2;E:1500株/hm^2)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及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共调查到植物124种,隶属于74科115属,灌木层物种少于草本层。(2)灌木或草本层在不同林分密度下的优势种都较一致。(3)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及草本层4个多样性指数均在密度B、E分别有最大和最小值;灌木层D值随密度增大而先增后减,其他3个指数变化规律不明显。灌、草层Jsw值较稳定。(4)灌木层生物量比草本层多。总体上灌、草层地上生物量大于地下生物量,都在密度B达最大;灌木地下生物量保持较稳定,而草本层变化幅度较大。(5)除灌木层Jsw值与该层各生物量呈负相关外,其余各指标均显示正相关。不同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产生不同的影响,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林分密度1125株/hm^2相对更利于该地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马尾松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闽北杉木人工林单木模型 被引量:43
11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单木生长模型 林分密度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54
12
作者 雷相东 李永慈 向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0,共7页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因而不满足普通回归分析中的独立性假设,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包含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落叶松、红松...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常常具有层次结构、重复测量等特点,因而不满足普通回归分析中的独立性假设,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包含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可以灵活地处理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慢阔(色木、水曲柳、椴树和枫桦)和中阔(白桦、榆树和杂木)6个树种组的单木5年断面积生长模型。数据来自于20个长期固定观测样地,共得到10756个观测数据,其中随机抽取15个样地的8034个数据用于建模,其他5个样地的2722个数据用于模型验证。建立的模型与距离无关,不需要年龄和立地指数。结果表明:起初胸径、林分密度、立地因子和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数都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因子,在实际调查中,这些数据很容易得到;样地内的树木效应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样地间的随机效应只在落叶松模型中显著。与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层次结构的混合效应模型显著地改善了模型的表现,决定系数从0.38~0.64提高到0.85~0.89,误差、均方根误差及其相对值均显著减少。模型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指数 林分密度 单木断面积生长 混合效应模型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5
13
作者 舒韦维 卢立华 +4 位作者 李华 农友 何日明 陈海 黄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521-4530,共10页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4种林分密度(A:650株/hm^(2);B:1100株/hm^(2);C:1250株/hm^(2);CK:1650株/hm^(2))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及...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4种林分密度(A:650株/hm^(2);B:1100株/hm^(2);C:1250株/hm^(2);CK:1650株/hm^(2))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及草本层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双峰型变化趋势,在密度A和C处均出现峰值;灌木层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林分密度升高而降低,且灌、草层4种多样性指数最小值均出现在密度CK处。(2)草本层生物量比灌木层高。草本层总生物量(地上+地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凋落物的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土壤养分含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有机质含量在密度A取得最大值。(4)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5)各指数与灌木层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强。综上所述,密度A(650株/hm^(2))能够促进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有机质,可提升维持地力的能力,有利于杉木林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林分密度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密度效应 被引量:51
14
作者 段劼 马履一 +3 位作者 贾黎明 徐程扬 贾忠奎 车文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06-3214,共9页
密度是影响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林冠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树木及树冠生长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关系可以看作是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现象。林分密度效应是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重要研... 密度是影响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林冠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树木及树冠生长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关系可以看作是生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现象。林分密度效应是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23块8种不同密度梯度的北京山区侧柏人工幼龄林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木生长及树冠生长对密度的响应关系,其中树冠指标使用了参照了美国林务局(USDA)的树冠调查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生长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密度大于3000株/hm2时各指标减小的趋势变缓,使用异速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这种变化关系;(2)随密度增加,树冠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生长均到显著地抑制作用,树冠外形表现出由饱满冠型向狭长冠型变化的适应性现象;(3)使用树冠二维、三维指标与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树冠长度、树冠率等指标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树冠圆满度及树冠生产效率与密度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采用枝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枝长度、材积的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幼龄期各生长量差异不大;(5)在建立冠幅模型时考虑了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所建的胸径单自变量二次方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侧柏人工幼龄林冠幅生长过程,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 树冠 林分密度 生长模型 北京山区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巨尾桉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姚东和 杨民胜 李志辉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 90 0 ,112 5和 15 0 0株· hm- 2 的 6年生巨尾桉 Eucalyptusgrandis× urophglla丰产示范林进行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 90 0 ,112 5和 15 0 0株· hm- 2 的 6年生巨尾桉 Eucalyptusgrandis× urophglla丰产示范林进行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分的 1.48倍 ;林分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高密度林分比低密度林分高出 16.82 t· hm- 2 .年均净生物量高于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 ,分别达到 2 2 .5 7,2 4.85和 2 5 .3 7t· hm- 2 a- 1 .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并出现 W干 >W根 >W枝 >W皮 >W叶 >W果 的规律 .林分结构以中密度林分合理 ,叶面积指数最高 ,干材生物量达 63 %以上 .在湘南低山丘岗区发展潜力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 生物量 生产力 林分密度
下载PDF
107杨人工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9
16
作者 田新辉 孙荣喜 +2 位作者 李军 赵长海 杨敏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4-188,共5页
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Neva')是欧洲黑杨和美洲黑杨的杂交品种,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绮纹等科技人员经过10多年引育成功的欧美杨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易管理,耐旱,耐寒及抗病虫等特性,是造纸的优质原料,还可制作密度... 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Neva')是欧洲黑杨和美洲黑杨的杂交品种,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绮纹等科技人员经过10多年引育成功的欧美杨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易管理,耐旱,耐寒及抗病虫等特性,是造纸的优质原料,还可制作密度板、家具、火柴、筷子等,用途十分广泛(高俊华,2008)。107杨已在我国黄淮以北、辽河以南广泛种植,区域包括山东、安徽、河北、辽宁等省(席忠诚等,2008),已成为营造工业原料林和防护林的首选杨树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7杨 人工林 林分密度 林分生长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尾巨桉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7
17
作者 李志辉 陈少雄 +2 位作者 谢耀坚 张斌 朱宾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共6页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600、900和1200株.hm-2的7年生尾巨桉丰产示范林生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密度林分平均总生物量达到了82.55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平均为79.22t.hm-2,凋落物、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分别为2.48和...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600、900和1200株.hm-2的7年生尾巨桉丰产示范林生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密度林分平均总生物量达到了82.55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平均为79.22t.hm-2,凋落物、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分别为2.48和0.85t.hm-2.(2)3种林分密度依低到高其生物量分别为137.33、70.48和39.85t.hm-2;年均净生产力相当高,分别达到了19.10、9.63和5.23t.hm-2a-1,高于我国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不管何种密度的林分,单株、林分及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各组分生物量均存在W干>W根>W枝>W皮>W叶这样一条规律.(3)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最大,在68.17%以上;林分根系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生物量比例为9.50%~10.13%,根系集中分布在第1层,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4)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有15种灌木植物,7种草本和蕨类植物,其密度较大,除个别绝对优势种特别明显并形成单优种群外,大多数种分布比较均匀.(5)600株.hm-2的低密度林分结构合理,叶面积指数高,净生物产量也相当高,干材生物量比例高,可作为湘南低山丘岗区短周期纤维材林或矿柱材林或中小径级的民用材林培育的首选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尾巨桉 生物量 生产力 林分密度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水文效应 被引量:49
18
作者 李民义 张建军 +2 位作者 郭宝妮 黄明 茹豪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3-1090,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人工林为对象,以林下植物多样性、枯落物蓄水、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蓄水能力为指标,分析了不同密度油松林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油松林合理密度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人工林为对象,以林下植物多样性、枯落物蓄水、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蓄水能力为指标,分析了不同密度油松林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油松林合理密度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松林内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油松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均匀度指数无明显规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灌木层变化规律一致,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先增后减;油松林密度为1675株·hm-2时草本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为最大,整个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最大;油松林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大于草本层;不同密度油松林枯落物自然含水率无显著差异,而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率以及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拦蓄量在一些林分密度间差异显著;密度为1300株·hm-2时,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所对应的贮水量均最大;密度为1675株·hm-2时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最大,表层(0~20cm)土壤容重(1.07g·cm-3)相对较低,非毛管孔隙度(17.45%)及滞留贮水量(87.25mm)最大。综合来看,30年生左右的油松人工林,当密度约为1675株·hm-2时林下植物多样性及生态水文效应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林分密度 植物多样性 水文效应
原文传递
29年生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8
19
作者 刘玉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 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福建南平峡阳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一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植物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草本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林分密度最低(900株·hm-2)的杉木林其林下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最高林分密度(1500株·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密度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国庆 黄从德 +2 位作者 郭恒 邓彪 杨和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0.936和0.956 t/hm2,土壤层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07.895、98.472和87.040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50.131、145.785、140.014 t/hm2,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马尾松 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