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变化 被引量:36
1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3-739,共7页
分析了大气CO2浓度、温度、降水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对陆生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组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综述了国内外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进展和应用,如重建大气CO2浓度变化,揭示温度、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滞后效应”和... 分析了大气CO2浓度、温度、降水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对陆生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组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综述了国内外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进展和应用,如重建大气CO2浓度变化,揭示温度、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滞后效应”和“幼龄效应”,确定不同光合型植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变化,以及通过碳稳定同位素技术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上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并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水分利用效率 陆生植物 环境因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在水分利用效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2
作者 殷树鹏 张成君 +2 位作者 郭方琴 李晓丽 张云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3,共8页
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综合反映了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气孔的传导和CO2的固定,可以作为植物在环境中生理机能变化的指标,用于研究植物生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降水、温度、光照、土壤盐度、大气CO2浓度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植... 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综合反映了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气孔的传导和CO2的固定,可以作为植物在环境中生理机能变化的指标,用于研究植物生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降水、温度、光照、土壤盐度、大气CO2浓度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植物叶片气孔传导和CO2的固定,导致植物的δ(13C)发生变化。降水因素对δ(13C)影响最明显,温度对δ(13C)产生的影响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大气中CO2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内外压力,使植物δ(13C)发生变化。植物δ(13C)不仅可以反映光合作用过程中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且与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正相关性,因此,碳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中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环境生态因子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荒漠植物红砂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剑英 陈发虎 +2 位作者 夏敦胜 金明 赵晖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7-954,共8页
文章以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中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内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的稳定碳同位素(1δ3C)值,同时测定了不同种群内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 文章以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中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内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的稳定碳同位素(1δ3C)值,同时测定了不同种群内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分析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红砂稳定碳同位素值变化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从总体上看红砂1δ3C值空间分布的整体趋势不明显,其1δ3C值与经、纬度和海拔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当比较来自于同一气候区两个不同红砂种群时,其叶片1δ3C平均值有明显的自东向西、自北向南显著增加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控制红砂1δ3C值在小的空间范围内变化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红砂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煤成甲烷碳同位素演化的数学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邹艳荣 帅燕华 +1 位作者 孔枫 彭平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2-96,共5页
分别介绍了以统计为基础的甲烷碳同位素与源岩成熟度关系的关系模型、以 Rayleigh方程为基础的同位素分馏模型和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同位素动力学模型等 3种模拟煤成甲烷同位素演化的数学模型 ,评价了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用这 3种模型... 分别介绍了以统计为基础的甲烷碳同位素与源岩成熟度关系的关系模型、以 Rayleigh方程为基础的同位素分馏模型和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同位素动力学模型等 3种模拟煤成甲烷同位素演化的数学模型 ,评价了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用这 3种模型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克拉 2气田煤成气的聚散史后认为 ,克拉 2气田的天然气可能是源岩成熟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 ,早期形成的天然气仅有少量散失 ,而晚期形成的天然气因超压而无法充注到气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成熟度 煤成气 天然气 气藏 数学模型 煤成甲烷 分馏模型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胡杨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曹生奎 冯起 +4 位作者 司建华 刘蔚 曹广超 陈克龙 朱锦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研究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荒漠河岸不同立地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ier)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个典型样地中,胡杨叶片δ13 C值在(-25.80±0.05)‰~(-29.19±0.05)‰间变化,均值... 研究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荒漠河岸不同立地条件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ier)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个典型样地中,胡杨叶片δ13 C值在(-25.80±0.05)‰~(-29.19±0.05)‰间变化,均值为(-27.70±0.13)‰;就生长季胡杨叶片δ13 C均值而言,沙丘样地具有最高的δ13 C值,其次为戈壁样地,最低值出现在河岸低地.样地间δ13 C值的差异主要是由样地间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的不同导致的;整个生长季胡杨叶片δ13 C值在样地间表现为2种变化趋势.5个典型样地生长季胡杨水分利用效率在(60.41±0.47)~(95.46±0.47)μmolCO2.(mmolH2O)-1间波动变化,其平均值为(75.69±1.37)μmolCO2.(mmol H2O)-1,从水分利用效率波动范围和平均值可以看出,胡杨是个具有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物种.从河岸低地到河岸沙堆再到戈壁、沙丘,随着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地下水埋深逐渐加深,胡杨逐渐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水分利用效率 变化 极端干旱区
下载PDF
黑河下游不同生境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袁亚鹏 赵阳 +1 位作者 赵传燕 李文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5-1511,共7页
植物中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不但与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而且反映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选择黑河下游额济纳旗为研究区,以优势物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区胡杨受干旱胁迫程度。结果表明... 植物中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不但与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而且反映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选择黑河下游额济纳旗为研究区,以优势物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区胡杨受干旱胁迫程度。结果表明:胡杨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处于-25.51‰^-30.21‰,平均值为-28.28‰。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δ13 C值有明显偏正趋势,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对胡杨成熟木长期适应不同水分胁迫程度有明显的体现。分析δ13 C与胡杨生长状态发现,δ13 C与种群密度相关性不明显,与枯枝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枯枝比可成为碳同位素组成的替代指标,指示胡杨受干旱胁迫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生长态势 枯枝比
原文传递
低纬高原两个亚生态区烤烟种植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颜侃 宋鹏飞 +2 位作者 陈宗瑜 黄韡 倪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0-876,共7页
选择地处低纬高原地区海拔存在显著差异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海拔1949.5m)和大关县(海拔1065.5m)2个种植烤烟的亚生态区,研究了烤烟品种K326在旺长期至成熟期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光合色素及抗性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大关烟叶的δ13... 选择地处低纬高原地区海拔存在显著差异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海拔1949.5m)和大关县(海拔1065.5m)2个种植烤烟的亚生态区,研究了烤烟品种K326在旺长期至成熟期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光合色素及抗性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大关烟叶的δ13C值高于昭阳,成熟期与旺长期相比,昭阳烟叶δ13C值升高了0.19‰,而大关烟叶δ13C值降低了0.16‰;昭阳烟叶叶绿素降低速率和丙二醛的累积速率都比大关快;昭阳烟叶旺长期至成熟期总多酚的累积量大于大关;昭阳烟叶比叶重显著高于大关(P<0.05),且昭阳烟叶的比叶重从旺长期至成熟期的增加幅度更大。试验结果说明,烤烟K326在同化能力和抗性生理等方面对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亚生态区 形态特征 生理指标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原文传递
煤系有机质多阶段成气的分子碳同位素表征及其对高过成熟干酪根生气潜力评价的启示 被引量:9
8
作者 孙永革 杨中威 Bernhard CRAMER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97-102,共6页
采用开放体系在线程序升温裂解-色谱-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PY/GC-IRMS)考察了煤系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甲烷瞬时生成速率与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提出煤系有机质不同热演化进程甲烷生成的四个阶段:生油窗阶段、主生气阶段、晚期生气阶段(芳... 采用开放体系在线程序升温裂解-色谱-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PY/GC-IRMS)考察了煤系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甲烷瞬时生成速率与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提出煤系有机质不同热演化进程甲烷生成的四个阶段:生油窗阶段、主生气阶段、晚期生气阶段(芳环侧链断裂)、开环-缩聚作用阶段。以一级反应动力学为基础,采用高斯分布算法,计算了各阶段甲烷产出的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对煤成气资源量的正确评价,特别是近年来有机质高演化阶段成气潜力的评价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有机质 多阶段成烃 碳同位素 甲烷 裂解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
下载PDF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商品植物油掺杂鉴别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郭莲仙 梁福睿 +1 位作者 梁一 王江海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2-296,共5页
本文旨在运用所建立的纯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判别标志对广州市售商品植物油是否掺杂进行判识。先在广州某大型超市购得18种商品植物油(包括3种茶籽油、5种花生油、2种葵花油、2种玉米油和6种橄榄油);然后采用气相色... 本文旨在运用所建立的纯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判别标志对广州市售商品植物油是否掺杂进行判识。先在广州某大型超市购得18种商品植物油(包括3种茶籽油、5种花生油、2种葵花油、2种玉米油和6种橄榄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IRMS)和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对这18种商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全油及其脂肪酸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进行测定;最后将本次检测所获得的数据与作者之前建立的判别标志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批商品植物油的品质总体较好,但其中50%的植物油商品存在掺杂。因此,将植物油脂肪酸组成数据与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数据相结合,可灵敏地确定待检植物油是否存在掺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稳定碳同位素示踪技术 脂肪酸组成
原文传递
甘肃中部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L.) Dum)表皮特征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沿海拔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瑞云 王秋军 +2 位作者 高正海 贾高文 孙柏年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4,共6页
为了解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采集了甘肃中部地区不同海拔的蛇苔植物(Conocephalumconicum(L.)Dum),分析了它的叶状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和叶状体表皮特征.结果表明:蛇苔植物δ^(13)C值的范围为-32.399‰~-29.497‰,随... 为了解苔藓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采集了甘肃中部地区不同海拔的蛇苔植物(Conocephalumconicum(L.)Dum),分析了它的叶状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和叶状体表皮特征.结果表明:蛇苔植物δ^(13)C值的范围为-32.399‰~-29.497‰,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大;叶状体表皮细胞面积和空气孔面积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相关分析表明:叶状体δ^(13)C、表皮细胞面积和密度、空气孔面积与海拔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苔 表皮特征 空气孔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海拔 甘肃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兰芳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92-97,共6页
碳同位素技术已在地质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概述了稳定碳同位素的基本理论,从不同植物类型、空间尺度和抗旱节水植物材料选育等方面对稳定碳同位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作用进行了简要总结,对碳同位素技术进... 碳同位素技术已在地质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概述了稳定碳同位素的基本理论,从不同植物类型、空间尺度和抗旱节水植物材料选育等方面对稳定碳同位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作用进行了简要总结,对碳同位素技术进行评价,并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高度相关,因而利用碳同位素分辨率来衡量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碳同位素组成(δ^13C) 碳同位素分辨率(△^13C) 水分利用效率(WUE)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伊犁郁金香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惠玲 马剑英 +1 位作者 陈发虎 王绍明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5,共10页
选取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9个样地中的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自然居群,通过测定各居群中伊犁郁金香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叶片和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水分含量,分析伊犁郁金香δ13C值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互... 选取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9个样地中的伊犁郁金香(Tulipa iliensis)自然居群,通过测定各居群中伊犁郁金香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叶片和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水分含量,分析伊犁郁金香δ13C值与上述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伊犁郁金香δ13C值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方式可能受其基因型的控制而较为保守,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生长环境中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因而会有小的变幅;除了土壤中全钾含量之外,伊犁郁金香的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叶片水分含量以及土壤全氮、全磷和土壤水分含量在不同生境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伊犁郁金香叶片和土壤中的全氮含量与δ13C值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该植物叶片和土壤中水分含量的下降,伊犁郁金香δ13C值显著增大,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提高。说明伊犁郁金香δ13C值是植物的遗传学因子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叶片及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和有效水分含量是影响伊犁郁金香δ13C值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营养元素含量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伊犁郁金香 水分含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及周缘上古生界原油成因来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晟宇 龚德瑜 +3 位作者 苏静 胡正舟 吴卫安 王瑞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东道海子凹陷的钻探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复杂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该区勘探长期停滞不前。直到近期,部署在东道海子凹陷的探井中屡屡发现良好油气显示,使该区的油气勘探重燃希望。目前,对该区油气成因来源的认识还很薄弱,给勘... 东道海子凹陷的钻探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复杂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该区勘探长期停滞不前。直到近期,部署在东道海子凹陷的探井中屡屡发现良好油气显示,使该区的油气勘探重燃希望。目前,对该区油气成因来源的认识还很薄弱,给勘探方向的选择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文章对东道海子凹陷及周缘石炭系和二叠系储层中原油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类异戊二烯烷烃和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划分了原油的成因类型,再结合研究区主力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最终厘清了各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总体已进入主生油窗,属于成熟原油,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原油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重,Pr/Ph值较高,含有丰富的C_(19)三环萜烷、C_(20)三环萜烷和C_(24)四环萜烷,伽马蜡烷指数低,来自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b段的淡水腐殖型烃源岩。第二类原油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轻,Pr/Ph值相对较低,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烷和伽马蜡烷,但C_(19)三环萜烷、C_(20)三环萜烷和C_(24)四环萜烷的丰度较低,来自中二叠统平地泉组咸水湖相烃源岩。第三类原油的地化特征介于上述两类原油之间,表现出混源特征。上述认识提供了一个在多源叠置区开展油源对比的典型案例,同时也为东道海子凹陷及周缘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东道海子凹陷 油源对比 石炭系 二叠系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荒漠植物与表土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剑英 陈发虎 +1 位作者 夏敦胜 张慧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4-148,共5页
表土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1δ3Corg)反映了来自于地表各种植物1δ3Corg的一个混合信息.要从沉积物1δ3Corg中提取可靠的植被信息,需要系统研究现代表土有机质δ13Corg与地表植被1δ3Corg的差异.初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主要现代植被及土壤... 表土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1δ3Corg)反映了来自于地表各种植物1δ3Corg的一个混合信息.要从沉积物1δ3Corg中提取可靠的植被信息,需要系统研究现代表土有机质δ13Corg与地表植被1δ3Corg的差异.初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主要现代植被及土壤碳同位素组成,对比不同地区土壤和地表植被1δ3Corg的差异.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柽柳属种群中植物与表土碳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在干旱地区土壤中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等的干扰因素可以忽略,其现代土壤的同位素组成只与地表相应的主要植被类型有关.塔里木盆地柽柳属种群中表土有机质1δ3Corg值比地表植被1δ3Corg值平均偏正1.71‰左右,不同于其它地区表土和地表植被1δ3Corg差异(2.2‰,1‰,0.5‰)的结果,反映不同地区表土和地表植被有机质1δ3Corg值差异不同.在利用沉积物1δ3Corg值提取古生态植被信息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与地表植被1δ3Corg值的不同差异会影响植被中C3、C4植物组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植物 表土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isoprenoid chromans in Cenozoic saline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from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NW China:Source implications 被引量:3
15
作者 ZHANG YongDong JIANG AiZhu +2 位作者 SUN YongGe XIE LiuJuan CHAI PingXi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1013-1023,共11页
Alth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mono-,di-and trimethylated 2-methyl-2-(4,8,12-Trimethyltrideeyl) chromans(MTTCs) is well understood as an indicator of water salinity,their origi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are still ambiguo... Alth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mono-,di-and trimethylated 2-methyl-2-(4,8,12-Trimethyltrideeyl) chromans(MTTCs) is well understood as an indicator of water salinity,their origi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are still ambiguous and under debate.In this paper,abnormally high levels of MTTCs were detected in Cenozoic saline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from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Using a two-step column chromatography method,the MTTCs and naphthalenes were separated from other aromatic compounds and concentrated in one fraction,so that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se compounds could be accurately measured.Similar carbon isotope ratios for the mono-,di-and trimethylated 2-methyl-2-(4,8,12-Trimethyltrideeyl) chromans in a given sample suggest the MTTCs may share the same biological source(s).The MTTCs from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have similar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to primary producer-derived pristane and phytane.However,the ? 13C values for the MTTC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other primary producers-derived biomarkers(e.g.C27 and C29 steranes),probably indicating a distinct microalgae source from specific niches for the MTTC compounds.We speculate that the MTTCs distribution patterns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water chemistry dynamics in niches,which,in turn,is affected by hypersaline bottom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柴达木盆地西部 烃源岩 新生代 异戊二烯 盐湖 芳香族化合物 中国
原文传递
华南埃迪卡拉系斜坡相带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传尚 李旭兵 +1 位作者 刘安 白云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共6页
为验证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在不同沉积环境的变化,选择了斜坡相带张家界田坪埃迪卡拉系剖面进行碳同位素的研究,系统采集了110件碳酸盐岩样品,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同位素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MAT-251质谱仪完成了碳、氧稳定同位素测... 为验证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在不同沉积环境的变化,选择了斜坡相带张家界田坪埃迪卡拉系剖面进行碳同位素的研究,系统采集了110件碳酸盐岩样品,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同位素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通过MAT-251质谱仪完成了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张家界田坪埃迪卡拉系剖面所记录的碳稳定同位素曲线,除了陡山沱组底部的负异常外,和任何已知的这一时期的碳同位素曲线均有较大的差异。从陡山沱组二段中下部开始,δ13 C表现为长期稳定的正漂移。大致在4.0‰附近波动,变化幅度在2.0‰-6.0‰之间,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灯影组二段的中部,随后δ13 C逐渐减小,并在灯影组三段中部降至负值。从田坪剖面所处的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该剖面陡山沱组碳同位素δ13C值既受控于氧化还原界面的迁移,同时,也叠加了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而灯影组的碳同位素δ13C值则更多地受控于海平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系 斜坡相 碳稳定同位素 氧化还原界面 碳酸盐岩风化作用
下载PDF
C4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助力地质封存CO2泄漏风险识别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璐 马俊杰 +4 位作者 胡芊 张普 吴生海 赵晨阳 刘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6,共8页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O2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全球CO2减排最重要技术战略,但CCS相关项目存在CO2泄漏的风险不容忽视,及时有效的识别与监测项目区CO2泄漏至关重要。文中以7种典型C3、C4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地质封存CO2泄漏产...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O2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全球CO2减排最重要技术战略,但CCS相关项目存在CO2泄漏的风险不容忽视,及时有效的识别与监测项目区CO2泄漏至关重要。文中以7种典型C3、C4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地质封存CO2泄漏产生的超高CO2浓度对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影响,分析C3、C4植物δ13C值与超高CO2浓度之间的关系,试图利用植物δ13C分析识别CO2泄漏。结果表明:C3、C4植物的δ13C值能够迅速响应CO2浓度的变化,均呈现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先迅速下降后缓慢稳定的态势,其中C3、C4植物δ13C值分别在CO2浓度为10000μmol·mol-1、20000μmol·mol-1时降低显著,C3植物的δ13C值从-28.9‰变化到-47.0‰,C4植物的δ13C值从-15.1‰变化到-43.8‰,C4植物在超高CO2浓度下的δ13C变化远大于C3植物,且与CO2浓度有较强相关性(R2≥0.6343);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20000μmol·mol-1时C4植物δ13C值与正常大气环境C4植物δ13C值差异显著,利用C4植物δ13C可有效识别CO2的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CO2泄漏 C3植物 C4植物 CCS
原文传递
TOC-IRMS联用在线高温氧化测定溶解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方法研究
18
作者 粟蓉 申凯文 +1 位作者 尹希杰 杨海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5,共7页
本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联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TOC-IRMS)技术,探讨了高温氧化法测试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根据溶解有机碳的组成特征,从氧化难易程度、分子结构等方面选取5种可溶... 本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联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TOC-IRMS)技术,探讨了高温氧化法测试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根据溶解有机碳的组成特征,从氧化难易程度、分子结构等方面选取5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咖啡因、葡萄糖、邻苯二甲酸、乙酸钾和腐殖酸钠,配置成DOC溶液。通过改变溶液碳含量、氧化温度、通氧量大小,载气流速等参数,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DOC碳转化率及δ^(13)C值的影响。TOC-IRMS在氧化温度850℃,通氧时长20 s(流速10 cm^(3)/min),载气流速80 cm^(3)/min的条件下,测得5种化合物不同浓度DOC溶液的平均碳转化率为95.69%~103.57%;δ^(13)C值与标定参考值基本一致,差值范围为-0.82‰~0.55‰。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测得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δ^(13)C值的标准偏差小于0.2‰,结果表明TOC-IRMS联用在线高温氧化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值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溶解有机碳(DOC) TOC-IRMS 高温氧化法 稳定碳同位素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海秀 伍一宁 +1 位作者 许楠 倪红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差异可以作为判断植物光合类型的依据,也可以用来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OTC气室进行CO_2连续熏蒸8年,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叶片δ^(13)C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不... 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差异可以作为判断植物光合类型的依据,也可以用来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OTC气室进行CO_2连续熏蒸8年,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叶片δ^(13)C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不同生长期小叶章叶片δ^(13)C介于-26.86‰—-28.49‰,属于C_3植物的范畴,δ^(13)C变化明显,拔节期δ^(13)C值最大,成熟期δ^(13)C值最小。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δ^(13)C值,并且随着生长期的增加降幅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Δ^13C 小叶章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不同稻作系统土壤的CH4产生潜力与产生途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皖豫 黄琼 +2 位作者 马静 张广斌 徐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35-3843,共9页
不同稻作系统土壤的CH_(4)产生潜力,特别是CH_(4)产生途径(主要为乙酸发酵和CO_(2)/H_(2)还原)间的差异尚不明确.通过添加与不添加氟甲烷(CH_(3)F)抑制剂(添加比例分别为2%和0%)的土壤厌氧培养试验,并采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等方法,对我国3... 不同稻作系统土壤的CH_(4)产生潜力,特别是CH_(4)产生途径(主要为乙酸发酵和CO_(2)/H_(2)还原)间的差异尚不明确.通过添加与不添加氟甲烷(CH_(3)F)抑制剂(添加比例分别为2%和0%)的土壤厌氧培养试验,并采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等方法,对我国3类典型稻田生态系统(稻-麦轮作,RW;稻-休闲,RF;双季稻,DR)土壤CH_(4)产生累积浓度、CH_(4)产生潜力、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乙酸含量和乙酸产CH_(4)的相对贡献率(f_(ac)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RF的CH_(4)产生潜力为7.18μg·(g·d)^(-1),显著低于RW[10.33μg·(g·d)^(-1)]和DR[13.42μg·(g·d)^(-1)](P<0.05);相关分析表明,CH_(4)产生潜力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pH呈显著负相关(P<0.01);添加CH_(3)F显著抑制CH_(4)产生(P<0.05).DR的ω(DOC)和ω(乙酸)分别为255 mg·kg^(-1)和7.34 mg·kg^(-1),较RW和RF分别高17%~51%和22%~23%(P<0.05).δ_(13)CH_(4)和δ_(13)CO_(2)值受稻作系统的影响显著,其中,RF的δ_(13)CH_(4)值最大(-43.89‰),较RW和DR分别偏正11.06‰和8.33‰(P<0.05);而其δ_(13)CO_(2)值最小(-26.30‰),较RW和DR分别偏负7.63‰和5.14‰(P<0.05).RW和RF的α(CO_(2)/CH_(4))值分别为1.057和1.058,显著低于DR的1.062(P<0.05).RF的f_(ac)值为84%~98%,较RW和DR分别高34%~38%和20%~2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产CH_(4)途径 土壤性质 稻田生态系统 氟甲烷 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