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2
1
作者 刘满强 胡锋 陈小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642-2650,共9页
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决定着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的能力,对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决定着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的能力,对有机碳稳定机制的研究,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主要包括:(1)有机碳的难降解性;(2)金属氧化物和粘土矿物与有机碳的相互作用;(3)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导致的生物与有机碳空间隔离;(4)土壤生物学机制,主要指土壤生物自身对有机碳稳定性的直接贡献。至今,有机碳稳定性的主导机制尚不清楚,但影响因素与生态系统类型、土壤类型、土层深度、土壤管理措施、土壤生物活性及群落组成等有关。作者建议今后研究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时,应同时考虑上述4种机制的综合作用,并加强探索土壤生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难降解性 金属氧化物 粘土矿物 团聚体保护 土壤生物 稳定机制
下载PDF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稳定机制 被引量:58
2
作者 丁雪丽 韩晓增 +3 位作者 乔云发 李禄军 李娜 宋显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744,共8页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影响农田土壤有机截获的主要因素及土壤固碳的稳定机制,有助于控制和加强农田土壤碳库的固碳潜力,以及正确评价农业生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影响农田土壤有机截获的主要因素及土壤固碳的稳定机制,有助于控制和加强农田土壤碳库的固碳潜力,以及正确评价农业生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综合论述了影响农田土壤碳含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详细阐述了土壤碳固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机制。并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对今后土壤固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认为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作用机制,并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探讨土壤碳素稳定性机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碳固定 影响因素 稳定机制
原文传递
土壤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满强 陈小云 +2 位作者 郭菊花 李辉信 胡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必需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当前,比较公认的有机碳稳定机制包括选择性保存,空间不可接近性和分子交互作用。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稳定机制了解仍不完善,特别是...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必需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当前,比较公认的有机碳稳定机制包括选择性保存,空间不可接近性和分子交互作用。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稳定机制了解仍不完善,特别是有关土壤生物对有机碳稳定性的贡献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在此,我们首先基于公认的有机碳稳定机制探讨土壤生物对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随后从土壤生物本身特性及生物与生境协同进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的生物稳定机制,特别强调了权衡有机碳稳定性与分解功能服务价值的重要性,最后从土壤生物角度展望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生物 稳定机制 降解性 团聚体
下载PDF
胶结物质驱动的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与稳定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谭文峰 许运 +2 位作者 史志华 蔡鹏 黄巧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7-1308,共12页
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组成单元,影响着土壤水、气、热及养分的保持和运移。胶结物质在团聚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不同类型胶结物质在土壤团聚体中所起作用与机理尚缺乏系统总结。本论文回顾了土壤团聚体相关的关键理论,梳理了不同地... 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组成单元,影响着土壤水、气、热及养分的保持和运移。胶结物质在团聚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不同类型胶结物质在土壤团聚体中所起作用与机理尚缺乏系统总结。本论文回顾了土壤团聚体相关的关键理论,梳理了不同地理环境与人为活动下土壤团聚体中胶结物质类型、形态、转化与作用机制,探讨了胶结物质对土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胶结物质驱动的土壤团聚体自组织形成过程模型,阐明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转化机制。最后对土壤团聚体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特别是在土壤团聚体的原位分析方法、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的定量化描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良好土壤结构体培育的产品与技术研发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这些工作的开展将对培育良好土壤团聚体、揭示土壤物质循环与演化过程、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生产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胶结物质 有机无机复合体 稳定机制 自组织概念模型
下载PDF
有机培肥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浩亮 韩晓增 +3 位作者 陆欣春 陈旭 严君 邹文秀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稳定过程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对于土壤结构形成、养分赋存状态也有着重要影响。长期有机培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为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供胶结物质,进而...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稳定过程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对于土壤结构形成、养分赋存状态也有着重要影响。长期有机培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为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供胶结物质,进而促进其形成与稳定过程,是土壤肥力提高和土壤结构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为阐明有机培肥措施对于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机制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固碳、养分赋存以及微生物变化对该措施的响应,讨论了有机培肥措施与团聚体不同过程之间的联系。长期有机培肥措施能够加快团聚体形成周期,增强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团聚体养分赋存的总量,提高养分有效性。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过程、机制及养分赋集过程的微生物驱动机制仍缺乏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加强多尺度、多要素耦合研究,揭示团聚体对土壤有机培肥响应的过程与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培肥 土壤团聚体 形成机制 稳定机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极性介质中醋酸乙烯酯的辐照引发分散聚合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强 张新峰 +1 位作者 葛学武 张志成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8-723,共6页
用钴 60γ射线引发醋酸乙烯酯的分散聚合 ,通过选择各种极性溶剂体系 ,确立了醋酸乙烯酯在极性介质中稳定的分散聚合体系 .对异丙醇 水体系 ,聚合物分子量随剂量率的降低、稳定剂含量的增加、单体浓度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醇水比... 用钴 60γ射线引发醋酸乙烯酯的分散聚合 ,通过选择各种极性溶剂体系 ,确立了醋酸乙烯酯在极性介质中稳定的分散聚合体系 .对异丙醇 水体系 ,聚合物分子量随剂量率的降低、稳定剂含量的增加、单体浓度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醇水比的降低而增加 .运用XPS、元素分析等表征聚合物粒子 ,及通过辐射接枝理论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介质 醋酸乙烯酯 辐照 引发剂 分散聚合 分子量 稳定机理
下载PDF
金属纳米粒子/聚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强 王立 +2 位作者 向卫东 王驰亮 周峻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0-297,共8页
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小的尺寸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热性能、电性能、磁性能和光性能,以及很强的团聚趋势。因此金属纳米粒子是否被稳定在纳米尺度内,是它们能否表现出独特性能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非离子聚合物、聚电解质... 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小的尺寸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热性能、电性能、磁性能和光性能,以及很强的团聚趋势。因此金属纳米粒子是否被稳定在纳米尺度内,是它们能否表现出独特性能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非离子聚合物、聚电解质、两亲聚合物、双亲水聚合物、树状聚合物对金属纳米粒子的稳定作用及其稳定机理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粒子 团聚 非离子聚合物 聚电解质 两亲聚合物 双亲水聚合物 树状聚合物 稳定机理
下载PDF
生物质炭施加对新成水稻土碳组分及其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庄硕 陈鸿洋 +2 位作者 张明 崔军 方长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0-1018,共9页
将玉米芯热解炭化的生物质炭施加于长江沉积物新成土上发育的稻田土壤中,1 a后采集土壤并进行土壤碳分组及土壤培养;基于生物质炭与土壤的碳同位素丰度差异,量化生物质炭来源的有机质在土壤组分中的分布,分析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碳组分... 将玉米芯热解炭化的生物质炭施加于长江沉积物新成土上发育的稻田土壤中,1 a后采集土壤并进行土壤碳分组及土壤培养;基于生物质炭与土壤的碳同位素丰度差异,量化生物质炭来源的有机质在土壤组分中的分布,分析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碳组分及其培养过程中分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可显著增加各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大部分(76%~90%)生物质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大团聚体(>250μm)和微团聚体(>50~250μm)外,少部分与微团聚体或<20μm土壤矿质较紧密地结合。添加的生物质炭未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土壤中生物质炭自身的分解很弱,但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原有土壤碳的分解。该试验初步证实,生物质炭单独施用未明显促进新成土上发育的稻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反之短期内可能加速土壤原有有机碳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碳分组 团聚体 碳稳定机制 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
下载PDF
连枷胸伴严重肺挫伤的机械通气内固定疗法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琦峰 王胜利 +3 位作者 胡型锑 赵子牛 杜杰 章岳峰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连枷胸伴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内固定疗法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3例患者以治疗肺挫伤为重点行机械通气内固定治疗,采用SIMV+PEEP模式,撤机后用低张弹力胸带固定胸壁。结果:机械通气后PaO_2、氧指数、PaCO_2... 目的:探讨连枷胸伴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内固定疗法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3例患者以治疗肺挫伤为重点行机械通气内固定治疗,采用SIMV+PEEP模式,撤机后用低张弹力胸带固定胸壁。结果:机械通气后PaO_2、氧指数、PaCO_2、pH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愈10例,死亡3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1例,褥疮1例。7例随访1~8年,患者肺功能良好,生活能自理。结论:连枷胸伴肺挫伤机械通气内固定疗法效果可靠,但有一定的应用指征。重点治疗肺挫伤,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同时要重视胸壁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肺挫伤 机械通气 内固定疗法 并发症
下载PDF
井眼稳定理论在川东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宗明 曾志军 +1 位作者 王德承 晏凌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38,共6页
从井眼的力学稳定性着手,建立了井眼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用川东地区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岩心试验结果,计算分析了大天池构造自流井群地层的平衡压力当量密度,同时还分析了地层倾角和浸泡时间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适用... 从井眼的力学稳定性着手,建立了井眼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用川东地区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岩心试验结果,计算分析了大天池构造自流井群地层的平衡压力当量密度,同时还分析了地层倾角和浸泡时间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平衡压力当量密度设计方法。该方法简单,便于现场应用,计算结果与实钻资料吻合,为该地区钻井液密度的正确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井眼稳定 力学模型 钻井液 钻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