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土体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54
1
作者 郑颖人 邱陈瑜 +1 位作者 张红 王谦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68-1980,共13页
长期以来,地下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一直停留在以洞周某点位移或塑性区大小的经验值作为判断稳定性的依据。隧洞洞周位移或收敛位移受围岩弹性模量、洞室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洞周不同部位的位移值也不相同,很难找到统... 长期以来,地下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一直停留在以洞周某点位移或塑性区大小的经验值作为判断稳定性的依据。隧洞洞周位移或收敛位移受围岩弹性模量、洞室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洞周不同部位的位移值也不相同,很难找到统一的位移判据标准。以塑性区大小作为围岩稳定性的判据要优于位移标准,但围岩塑性区受泊松比、洞室形状大小等因素影响,不同软件计算出的塑性区大小也有差异,这种方法同样也不可靠。由此可见,传统的经验分析法不够合理。为此,提出将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出的安全系数作为稳定性分析判据,该判据有严格的力学依据,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以黄土洞室为例,提出洞室的剪切与拉裂安全系数的概念,通过不断折减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c,φ值或c,φ与抗拉强度,使黄土隧洞围岩塑性区不断扩展,直至塑性应变或位移发生突变时,即表明隧洞发生剪切破坏,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剪切安全系数。通过不断折减土体的抗拉强度参数,使黄土隧洞内临空面处(不包括底部临空面)围岩出现第一个单元拉裂破坏时,即表明隧洞发生拉裂破坏,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拉裂安全系数。该研究仅是对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尝试性探索,供同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围岩稳定性 经验法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剪切安全系数 拉裂安全系数
下载PDF
小线间距城市双线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0
2
作者 胡元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35-1338,共4页
在修建城市双线隧道时,由于地形等因素的限制,隧道间距一般都难以满足普通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了分析双线隧道围岩稳定性特征与围岩级别、隧道间距、支护等的变化关系,应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小线间距双线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详细计算... 在修建城市双线隧道时,由于地形等因素的限制,隧道间距一般都难以满足普通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了分析双线隧道围岩稳定性特征与围岩级别、隧道间距、支护等的变化关系,应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小线间距双线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详细计算,得出小线间距城市双线隧道最小净距的参考值,并对厦门仙岳山隧道进行了围岩稳定性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线间距 城市 双线隧道 围岩 稳定性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可拓评价方法在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3
作者 胡宝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6-70,共5页
给出了同征物元体的概念, 使诸多同征物元表示简洁. 提出了可拓评价方法的级别变量特征值概念, 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 针对某种实际问题给出了由简单关联函数确定权重的新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
关键词 围岩稳定性 物元 可拓方法 评价
下载PDF
沿空切顶巷道围岩结构稳态分析及恒压让位协调控制 被引量:63
4
作者 高玉兵 郭志飚 +2 位作者 杨军 王建文 王亚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2-1681,共10页
基于无煤柱切顶成巷力学机理,分析了沿空切顶巷道围岩结构演化过程和力学作用机制,建立了工作面超前区、成巷段动压区和成巷段稳压区的全过程力学模型。根据不同分区动压显现特征,提出进行空间补偿,构建自成巷围岩稳态体系的巷道控制思... 基于无煤柱切顶成巷力学机理,分析了沿空切顶巷道围岩结构演化过程和力学作用机制,建立了工作面超前区、成巷段动压区和成巷段稳压区的全过程力学模型。根据不同分区动压显现特征,提出进行空间补偿,构建自成巷围岩稳态体系的巷道控制思路。从技术工艺优化和支护结构改造两方面着手,以空区碎胀矸体为稳态承载体,以恒阻变形主动支护结构、滑移让位挡矸支护结构和恒压可缩临时支护设备为巷内让压支护体,将应力集中部位转移至采空区,实现让压过程中可控让位。以厚煤层工作面无煤柱自成巷开采为工程背景,提出了稳定性成巷控制方案。结果表明,人为构建巷道围岩稳态体系是实现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协调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留巷前期以顶板压力上升为主,留巷后期以恒压让位为主。配套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满足护巷要求,不仅设备损坏率低且巷道变形人为可控,所留巷道各项指标满足下一工作面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围岩稳态分析 巷道围岩控制
下载PDF
干热岩热能开发技术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45
5
作者 曾义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最具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的清洁能源。我国干热岩资源量巨大,其高效开发对于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保证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介绍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工程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基础科学研究、... 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最具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的清洁能源。我国干热岩资源量巨大,其高效开发对于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保证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介绍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工程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基础科学研究、钻井完井技术、大型压裂技术、热能提取技术等是干热岩地热高效开发的重点攻关方向。围绕干热岩地热开发利用存在的硬地层破岩、钻井围岩稳定、缝网压裂、热量交换等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通过示范工程,形成我国干热岩地热开发自主化技术体系,从而加快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实现能源结构优化,防治大气污染,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科学、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资源分布 钻井完井 围岩稳定 缝网压裂 有效开发
下载PDF
地震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似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许增会 宋宏伟 赵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利用ANSYS软件的谱分析,研究了地震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得出在不同岩性、跨度、地震波的类型情况下地震作用对隧道围岩产生拉应力和位移的特征,指出围岩的位移差异是破坏衬砌的主要原因,提出隧道支护应注意的问题,定量解释了大... 利用ANSYS软件的谱分析,研究了地震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得出在不同岩性、跨度、地震波的类型情况下地震作用对隧道围岩产生拉应力和位移的特征,指出围岩的位移差异是破坏衬砌的主要原因,提出隧道支护应注意的问题,定量解释了大量调查资料中地震破坏隧道现象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隧道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ANSYS
下载PDF
深部三维地应力实测与巷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百红 韩立军 +1 位作者 韩贵雷 王延宁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47-2550,2555,共5页
原始地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在唐口煤矿井下回风石门、西翼辅助运输石门等不同构造部位的3个测点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现场地应力的实测工作,测点的埋深达1 024~1 030 m。详细介绍了三维地应... 原始地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在唐口煤矿井下回风石门、西翼辅助运输石门等不同构造部位的3个测点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现场地应力的实测工作,测点的埋深达1 024~1 030 m。详细介绍了三维地应力及其主应力的计算原理,并根据矿区实测地应力资料,分析了矿井地应力大小、方向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而获得了该矿区地应力的定性及定量资料,初步分析了地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为巷道的合理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三维地应力 地应力测量 围岩稳定性 地下工程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苏永华 何新亮 罗正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3,共6页
围岩的稳定是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稳定的关键,本文围绕围岩稳定性分析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首先针对地下工程围岩的地质历史特征,使用能够反映开挖扰动影响的Hoek-Brown准则作为岩体力学参数的估算方法,并基于隧道围岩次生应力分布及其松动... 围岩的稳定是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稳定的关键,本文围绕围岩稳定性分析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首先针对地下工程围岩的地质历史特征,使用能够反映开挖扰动影响的Hoek-Brown准则作为岩体力学参数的估算方法,并基于隧道围岩次生应力分布及其松动失稳机制,提出了基于隧道拱顶下沉变形位移突变的围岩失稳判据;然后,通过将强度折减法与失稳判据相结合,建立了围岩自支护结构稳定的安全系数分析方法;最后,通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采用FLAC软件,对影响隧道围岩结构稳定安全系数的基本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质强度指标起到关键控制作用,其余依次是开挖扰动因子、岩块单轴抗压强度、隧道埋深及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稳定 失稳判据 强度折减法 正交试验设计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木寨岭深埋隧道北段地应力测量与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鹏 孙治国 +5 位作者 王秋宁 丰成君 孙明乾 谭成轩 吴永东 甘惟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3-903,共11页
基于兰渝铁路木寨岭深埋隧道工程区活动断裂调查和3个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木寨岭隧道工程区北段的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段工程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38.38 MPa,属于高地应力区;三个主应力的关系为SH>Sh>Sv,表明... 基于兰渝铁路木寨岭深埋隧道工程区活动断裂调查和3个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木寨岭隧道工程区北段的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段工程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38.38 MPa,属于高地应力区;三个主应力的关系为SH>Sh>Sv,表明该区地壳浅表层现今构造活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主应力关系有利于逆断层的发育和活动;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反映穿越隧道北段的NWW向主要断裂带具有逆冲兼反时针扭动活动特征。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据认为:隧道北段横截面形状以水平长轴、垂直短轴,且长短轴之比近似于隧道截面上侧压力系数的椭圆形为宜;隧道北段在埋深范围开挖时,硬岩具有岩爆发生的可能性,软岩具有发生严重挤压变形的背景。该成果为深入研究隧道区应力场特征,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科学设计隧道断面形状、结构和强度等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寨岭隧道 地应力测量 围岩稳定性 岩爆 软岩变形
下载PDF
地下洞室中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明洲 王家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基于地下洞室工程中裂隙岩体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级的实际资料,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RQD值、裂隙间距、声波纵波波速等重要影响因素,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建立了一套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分级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某水电... 基于地下洞室工程中裂隙岩体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级的实际资料,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RQD值、裂隙间距、声波纵波波速等重要影响因素,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建立了一套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分级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某水电工程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现了该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围岩稳定 模糊信息 优化处理 地下洞室
下载PDF
下分层回采巷道微量内错布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建辉 蔡美峰 郭延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53-1256,共4页
提出了微量内错布置技术,将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于距煤柱较近的次高应力区,并用预埋顶梁护顶、锚杆护帮技术支护巷道,解决了内错距离较大带来的回采效益低的问题。钢筋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搭接顶梁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和韧性,在微量内错布... 提出了微量内错布置技术,将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于距煤柱较近的次高应力区,并用预埋顶梁护顶、锚杆护帮技术支护巷道,解决了内错距离较大带来的回采效益低的问题。钢筋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搭接顶梁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和韧性,在微量内错布置技术中用于顶梁可增大巷道净高度,解决了巷道高度低,不能满足工程要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支护 下分层回采巷道 围岩 稳定性 钢管混凝土
下载PDF
基于实测地应力的巷道围岩分类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坤福 靖洪文 韩立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9-352,共4页
地应力状态是影响工程稳定性的根本因素之一,也是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决策科学化的基础.为了使围岩分类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地应力因素在围岩分类方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包含地应力因素的围岩稳定性判据和应用实测地应力进行围岩分类的方... 地应力状态是影响工程稳定性的根本因素之一,也是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决策科学化的基础.为了使围岩分类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地应力因素在围岩分类方法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包含地应力因素的围岩稳定性判据和应用实测地应力进行围岩分类的方法,并和围岩松动圈分类方法有机结合.结果表明,基于实测地应力的巷道围岩稳定综合分类表科学、简单,依据该表来设计支护参数更为方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围岩稳定性 判据 围岩分类
下载PDF
开挖工法对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代聪 何川 +1 位作者 刘川昆 郭文琦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149,共9页
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依托蓝家岩公路隧道工程开展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三台阶法、上下台阶法、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三种开挖工... 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依托蓝家岩公路隧道工程开展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三台阶法、上下台阶法、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三种开挖工法下隧道拱顶沉降及拱脚收敛随开挖步的变化规律均可以分为超前变形、开挖变形和变形收敛等三个阶段,但在量值上均表现为,三台阶法最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次之,上下台阶法最大;(2)各测点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的径向力均为压力,且围岩压力的分布特征相似,围岩压力的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墙脚、仰拱处,在量值上同样表现为,三台阶法最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次之,上下台阶法最大;(3)三台阶法在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施工中最有利于围岩稳定,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高地应力场 软岩模型试验 开挖工法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的超大断面隧道下穿施工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燕波 张俊儒 +2 位作者 张新锦 彭磊 宁波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依托黄黄铁路新建刘元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以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指标分析采用全断面和微台阶两种工法下穿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规律。结果表明,新建隧道下穿防空洞段采用微台阶法施工,在控制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塑性... 依托黄黄铁路新建刘元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以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指标分析采用全断面和微台阶两种工法下穿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规律。结果表明,新建隧道下穿防空洞段采用微台阶法施工,在控制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塑性区分布及稳定安全系数等方面较全断面法优势突出;微台阶法下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及围岩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46.13%、2.13,全断面法下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及稳定安全系数分别为78.08%、1.99;当台阶长度为3 m时,隧道下穿施工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好。监测数据表明,采用微台阶法下穿施工,洞内变形满足规定要求,且变形值与模拟结果数值吻合较好,进一步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径向位移释放率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基于采空区刚度演化的采场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杨 许广辉 +1 位作者 李鹤鹤 宋高峰 《陕西煤炭》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研究采空区刚度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采空区刚度数值模型,其中模型Ⅰ的采空区刚度最大,模型Ⅱ最小,模型Ⅲ居中,研究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直接顶下沉量、覆岩垂直位移和工作面支承压力... 为研究采空区刚度对采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PHASE 2D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采空区刚度数值模型,其中模型Ⅰ的采空区刚度最大,模型Ⅱ最小,模型Ⅲ居中,研究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直接顶下沉量、覆岩垂直位移和工作面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150 m时,3种采空区刚度下的工作面前方煤体塑性区宽度分别为2.08 mm、3.56 mm和3.13 mm,采空区刚度越大,工作面煤体塑性区宽度越小;模型Ⅰ、Ⅱ和Ⅲ的直接顶最大下沉量分别为38.8 mm、106.6 mm和96.8 mm,覆岩垂直位移最大值为44.9 mm、148.3 mm和137.4 mm;随着工作面推进,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先增大后稳定,模型Ⅰ、Ⅱ和Ⅲ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峰值依次为2.1、3.7和3.4。分析认为,增大采空区刚度有利于降低工作面支承压力,提高采场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刚度演化 应力分布 岩层移动 煤体塑性区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GA-GRNN地应力场反演的超长深埋隧洞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冲 王翰盛 +2 位作者 邓伟杰 赵顺利 杜卫长 《人民珠江》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基于超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地质条件及实测地应力资料,建立了工程引水线路初始地应力场三维反演计算模型。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方法(GA-GRNN),较为准确地反演了工程引水线路的初始地应力场。基于初始地应力场,对长距离引水线... 基于超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地质条件及实测地应力资料,建立了工程引水线路初始地应力场三维反演计算模型。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方法(GA-GRNN),较为准确地反演了工程引水线路的初始地应力场。基于初始地应力场,对长距离引水线路地应力进行分区,并在各分区选择典型断面进行隧洞围岩稳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区应力场以多隆沟断裂带为界,西侧为水平构造应力区,极高地应力区和高地应力区多分布于地质构造带附近,需注意应力释放导致的岩爆发生;多隆沟断裂带东侧为自重应力区,中等地应力区多分布于此,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地应力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围岩稳定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理想点法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仁东 刘抗 +1 位作者 仝慧贤 王海峰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64-68,共5页
为合理地对围岩评价分类,结合当前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优劣,研究采用围岩6个评价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围岩质量指标RQD值、结构面摩擦系数Jf、节理间距Jd、地下水状态W、完整性系数Kv建立评价模型,将围岩稳定状态划分为5个等... 为合理地对围岩评价分类,结合当前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优劣,研究采用围岩6个评价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围岩质量指标RQD值、结构面摩擦系数Jf、节理间距Jd、地下水状态W、完整性系数Kv建立评价模型,将围岩稳定状态划分为5个等级。选用理想点法计算围岩的贴近度,以此衡量围岩的稳定性强弱,通过熵权理论确定评价体系中相应指标的权重,该模型便于实现计算机处理。工程应用表明,基于熵权法和理想点法的判别模型与BQ法评价结果相一致,能够很好地反映围岩的稳定状态,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稳定性 熵权理论 理想点法 贴近度 BQ法
原文传递
主应力方向对软岩隧道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代聪 何川 +1 位作者 夏舞阳 李世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311,共9页
为探明高地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三维应力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和垂直两种工况下软岩隧道的围岩稳定性.研究... 为探明高地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三维应力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和垂直两种工况下软岩隧道的围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的最终值分别为-0.221 m和-0.454 m,拱顶、左拱脚、右拱脚和仰拱处的围岩压力分别为0.478、0.361、0.416 MPa和0.261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垂直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的最终值分别为-0.309 m和-0.548 m,拱顶、左拱脚、右拱脚和仰拱处的围岩压力分别为0.579、0.652、0.593 MPa和0.327 MPa;两种工况下,围岩压力的最小值均出现在仰拱处、最大值均出现在墙脚处,围岩的径向应变增量均为拉应变增量,切向应变增量均为压应变增量,说明隧道开挖导致洞周围岩径向应力减小、切向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场 最大水平主应力 软岩隧道 隧道轴线 围岩稳定性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开挖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书生 曾祥国 +3 位作者 姚安林 王清远 陈华燕 赵师平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5,共5页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的不同开挖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重庆花土岗隧道分别利用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和单侧壁导坑法进行了开挖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小净距隧道不同施工方法对洞周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断面法对隧道围岩及中...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的不同开挖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重庆花土岗隧道分别利用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和单侧壁导坑法进行了开挖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小净距隧道不同施工方法对洞周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断面法对隧道围岩及中夹岩柱的水平位移和应力影响较大;上下台阶法和单侧壁导坑法影响相对较小。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及时施作支护并加强监测,保证施工质量。本文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对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开挖工艺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部地下洞室施工期围岩大变形机制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费文平 张建美 +1 位作者 崔华丽 张国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783-2787,共5页
大岗山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地下洞室埋深大,花岗岩因风化卸荷强烈,岩脉破碎带发育,应力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岩脉、断层穿越的主变室部位出现较大的变形,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进度。采用地质调查和现场监测的方法,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分析主变... 大岗山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地下洞室埋深大,花岗岩因风化卸荷强烈,岩脉破碎带发育,应力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岩脉、断层穿越的主变室部位出现较大的变形,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进度。采用地质调查和现场监测的方法,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分析主变室围岩大变形特征和机制,提出2种可能的大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影响围岩大变形的因素,并评价主变室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主变室围岩大变形主要受辉绿岩脉8 1和断层f59,f60控制,同时,地应力高、施工强度大、支护进度滞后加剧围岩的大变形。深部地下洞室施工期的地质调查及现场监测可以及时预测高应力区卸荷围岩的大变形,以确保洞室施工期的稳定安全。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地下洞室 大变形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