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的程式:《小城之春》视点研究补遗 被引量:6
1
作者 聂欣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7,209,共10页
有关电影视点的研究是西方电影学重要的课题,许多著名的电影学者、导演都参与了讨论,德勒兹就此提出了著名的"伴存在"(感知—影像)理论,认为电影中存在着主客不分的诗意化表现手段。运用这一理论能够较好地阐释我国电影《小... 有关电影视点的研究是西方电影学重要的课题,许多著名的电影学者、导演都参与了讨论,德勒兹就此提出了著名的"伴存在"(感知—影像)理论,认为电影中存在着主客不分的诗意化表现手段。运用这一理论能够较好地阐释我国电影《小城之春》的诗意化表现,可以从中归纳出"声画对位""主客间"和"看—非看"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从《小城之春》诗意构成的源头,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美学不同于西方电影美学之处,西方电影美学的源头是二元对立的模仿说,从而讲究对于现实的"沉迷",而费穆电影中的美学却是处处试图规避这一"沉迷",形成了一种出入于主客视点之间拓扑式的、节奏化和韵律化的表现,造就了一种可以被称为"影像程式"的中国电影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费穆 德勒兹 《小城之春》 影像程式 视点
下载PDF
走近玉纹——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费穆的《小城之春》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智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2期81-83,共3页
作为开诗化电影先河的《小城之春》在今人看来,依然烛照着女性意识光辉。本文试图以影片女主人公——玉纹的女性形象为契入点,从导演有意识地赋予她有特有的叙述视角及对她的形象塑造和展现方式,以此来读解费穆尊重女性、敬仰女性的女... 作为开诗化电影先河的《小城之春》在今人看来,依然烛照着女性意识光辉。本文试图以影片女主人公——玉纹的女性形象为契入点,从导演有意识地赋予她有特有的叙述视角及对她的形象塑造和展现方式,以此来读解费穆尊重女性、敬仰女性的女性意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费穆 《小城之春》 玉纹
下载PDF
图像学视野下的中国早期电影——以《小城之春》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元嫱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图像学是西方一种关于视觉文本之主题和内容的分析方法,流行于20世纪。本文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为立足点,选取中国早期具有诗化风格的电影《小城之春》(费穆版)为研究对象,从场景、长镜头和符号、格调和内核经验三个层次进行图像阐释... 图像学是西方一种关于视觉文本之主题和内容的分析方法,流行于20世纪。本文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为立足点,选取中国早期具有诗化风格的电影《小城之春》(费穆版)为研究对象,从场景、长镜头和符号、格调和内核经验三个层次进行图像阐释,挖掘早期电影中的情感文本、电影图像与中国传统经验之间的潜在联系,旨在以一种新的文化解释的方法切入《小城之春》,促进中国电影史论方面的发展,以及相对弥合从图像到电影基于视觉图式的艺术理论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小城之春》 长镜头 失语 时代之眼
下载PDF
坚守与弥散——大众文化视阈中《小城之春》的身份书写与认同危机 被引量:1
4
作者 包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7,共7页
在“谁在说”的视角转换中,田壮壮版《小城之春》对费穆版的当代改写,呈现出大众文化视阈下传统/现代/两难的观望者的三方会谈和格局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导演田壮壮的影像改编可以看作是对没落中的传统文人身份的书写和坚守,但另一方面... 在“谁在说”的视角转换中,田壮壮版《小城之春》对费穆版的当代改写,呈现出大众文化视阈下传统/现代/两难的观望者的三方会谈和格局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导演田壮壮的影像改编可以看作是对没落中的传统文人身份的书写和坚守,但另一方面,面对着大众文化的审美语境,它在客观上又实践着精英/大众的缝合策略和游移立场,而这种无法彻底的缝合策略又事实上导致了精英和大众各自的对抗性阅读,从而使《小城之春》的翻拍成为意义模糊的文化事件,并最终导致了影像意欲实现的身份认同的深刻危机。这一电影事件的启示意义在于: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无论其声称“精英”或“大众”,其前提是对变动中的时代文化矛盾的诚实面对和积极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视阂 《小城之春》 身份书写 三方会谈 认同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