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社会发展的波及效应 被引量:34
1
作者 唐晓彤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定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并分析其特征。继而在借鉴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对社会发展的波及效应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波及效应进行分析。
关键词 走型国际体育赛事 社会发展 理论模型 波及效应
下载PDF
现代物流业的波及效应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宋则 常东亮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共7页
伴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产业地位的确立,不仅为其自身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也是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功能的最好佐证。本文以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了由现代物流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不包括现代物流业... 伴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产业地位的确立,不仅为其自身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也是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功能的最好佐证。本文以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了由现代物流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不包括现代物流业的第三产业组成的四部门投入产出表;通过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业的各项投入产出指标和系数,深刻揭示了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详实而可行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 产业特征 波及效应
下载PDF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冯思婧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7-119,共3页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播媒介开始由以传统媒体为主流的渠道向新媒体过度,新媒体彰显出了非凡的影响力以及对宣传舆论的控制力,成为继纸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三大重要传播载体。并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播媒介开始由以传统媒体为主流的渠道向新媒体过度,新媒体彰显出了非凡的影响力以及对宣传舆论的控制力,成为继纸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三大重要传播载体。并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新媒体重构的媒介环境中,其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元素都发生了同传统媒体相比较大的变化。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之间相关元素的比较研究,并从中探寻媒介本身对传播语境的影响,是文章关注的着眼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媒体 传播手段 传播载体 传播效果
下载PDF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分析与运营对策——以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文青 宗明刚 张向凤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95,共4页
为考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调研2015年9月份在微信公众平台有内容发布的10家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通过对比发布内容的单篇日均阅读量,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平台高质量原创比率较低、周期内发文数量与传播效果不呈线性关系... 为考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调研2015年9月份在微信公众平台有内容发布的10家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通过对比发布内容的单篇日均阅读量,发现目前学术期刊微信平台高质量原创比率较低、周期内发文数量与传播效果不呈线性关系、微信平台对于推送传统编辑形式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甚微、平台用户的阅读密集行为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时间。学术期刊在具体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坚持推广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布学术热点评论,分享学术经验;同时应丰富编辑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注重数据分析,拓展推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学术期刊 微信公众平台 传播效果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臧霄鹏 林秀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6,共4页
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应用中间需求率划分出生产性服务业的8个细分行业,将200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重新调整为14部门的新表,计算了14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 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应用中间需求率划分出生产性服务业的8个细分行业,将200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重新调整为14部门的新表,计算了14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利用这些指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关系较弱,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关联程度相对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 关联效应 波及效应
下载PDF
营商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地方行政审批改革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103,共14页
企业家精神是实现就业增长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本文从营商制度环境的视角探索地区企业家精神发展的规律与潜力。具体地,以我国行政审批改革为例,本文实证探究营商制度改革对地区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运用2003-2014年中... 企业家精神是实现就业增长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本文从营商制度环境的视角探索地区企业家精神发展的规律与潜力。具体地,以我国行政审批改革为例,本文实证探究营商制度改革对地区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运用2003-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本文研究发现:行政审批改革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相比设立行政审批中心,行政审批中心的服务范围对企业家精神激励效应更加显著;行政审批改革的企业家精神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相比之下,行政审批改革的政策效果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更加突出;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行政审批改革对其周围城市的企业家精神产生负向的回波效应,而非中心城市(非省会城市)的行政审批改革对其周围城市的企业家精神产生正向的扩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制度环境 企业家精神 行政审批改革 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基于上海市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建军 任静一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101,共12页
本文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存在紧密的后向关联关系,且关联度呈上升态势;同时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也存在前向关联关系,但前向关... 本文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存在紧密的后向关联关系,且关联度呈上升态势;同时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也存在前向关联关系,但前向关联度呈下降态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少数几个产业产品的消耗度较高,所以必须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在增强,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却大大减弱;产业感应度也大幅下降,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并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真正融合对接。另外,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受消费的影响较大,是典型的"消费依赖型"产业,出口和投资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有减弱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关联效应 波及效应
原文传递
海洋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的计量分析——基于灰色和投入产出模型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佳霖 宋维玲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594,共9页
海洋产业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产业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投入产出方法,从海洋产业内部和海陆产业间两个角度来分析海洋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以探究海洋产业发展的规律。研究发现,海洋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总体较高,对... 海洋产业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产业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投入产出方法,从海洋产业内部和海陆产业间两个角度来分析海洋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以探究海洋产业发展的规律。研究发现,海洋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总体较高,对其他国民经济行业的波及效应较大;海洋经济外向性程度较高,出口的生产诱导作用较大,产业生产也主要依赖出口;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行业的波及效果不同,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较大,而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产业关联效应 波及效应 灰色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下载PDF
扩散还是回流:中国高铁的经济空间分布重塑效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志伟 宋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8,共8页
通过构建包含地理距离、发送能力和开通时间三要素的高铁空间权重矩阵,文章对高铁开通是否会重塑中国283个样本城市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整体上高铁的开通并不会显著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溢出,但却会对中国城市间经... 通过构建包含地理距离、发送能力和开通时间三要素的高铁空间权重矩阵,文章对高铁开通是否会重塑中国283个样本城市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整体上高铁的开通并不会显著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溢出,但却会对中国城市间经济分布格局产生深远的结构化影响。首先,高铁开通使经济资源进一步回流到枢纽城市,由此强化了经济空间分布的极化水平;其次,高铁开通后非枢纽城市经济更多地向枢纽城市"看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同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最后,对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会造成"孤岛效应",进一步割裂他们与最为重要的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在政策层面,应该深挖资源向高铁枢纽城市回流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增强枢纽城市向其他城市"涓滴"的能力。同时,更加注重和加快高铁向中小城市的延伸,避免一些非中心城市被"交通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经济空间分布 重塑效应 扩散效应 回流效应
下载PDF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1 位作者 兰娟丽 章俊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0,共6页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结果表明:在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三个时期,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中间需求率逐步下降,但两大产业的中间投入依赖性较强,关联性和融合度呈增加趋势。文...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结果表明:在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三个时期,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中间需求率逐步下降,但两大产业的中间投入依赖性较强,关联性和融合度呈增加趋势。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细分产业间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拉动程度约为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感应程度的3倍,但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感应度增加较快。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波及效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信息产业 投入产出法 产业关联 波及效应
下载PDF
产业关联梯度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先卫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88,共3页
利用场理论的相关方法,建立了产业关联分析的梯度场模型,提出产出梯度、波及效应梯度、感应度梯度、影响力梯度等新概念,并给出了其理论意义和计算公式,从而为了解各产业在产业空间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其变化提供了简便的量化分析方... 利用场理论的相关方法,建立了产业关联分析的梯度场模型,提出产出梯度、波及效应梯度、感应度梯度、影响力梯度等新概念,并给出了其理论意义和计算公式,从而为了解各产业在产业空间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其变化提供了简便的量化分析方法。结合江苏产业系统的实例,预测了江苏产业结构及产业关联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关联 梯度场 产出梯度 波及效应 江苏省
下载PDF
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国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6-30,共5页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是均衡配置区间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流入地的"乘数效应"与对流出地的"扩散效应"之间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之一。因此,要...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是均衡配置区间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流入地的"乘数效应"与对流出地的"扩散效应"之间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源之一。因此,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重点是发展落后地区的城市群,以落后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区域协调发展 协同机制 乘数效应 扩散效应
下载PDF
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秀梅 臧霄鹏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1,共7页
运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文章部分结论有: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最高,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最弱;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拉动作用... 运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东北三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文章部分结论有: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最高,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最弱;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在减弱;第二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在减弱;辽宁和黑龙江的生产性服务业在2007和2002年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而吉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由2002年的"高附加值、低带动型"行业转变为2007年的"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2007年的系数小于2002年值;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因此东北三省应该主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关联 产业波及
下载PDF
中心城市回荡扩散效应框架下城市间政府竞争的演化——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汪立鑫 左川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5-70,共16页
本文将"中心-外围"体系表示为在初始条件上中心大城市的资本回报率领先外围城市;政府竞争模式被刻画为在降税和加强公共基础建设中选择以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表明,当前长三角都市圈可能处于由回荡效应向扩散效应... 本文将"中心-外围"体系表示为在初始条件上中心大城市的资本回报率领先外围城市;政府竞争模式被刻画为在降税和加强公共基础建设中选择以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理论模型和经验实证表明,当前长三角都市圈可能处于由回荡效应向扩散效应转换的初期;与"中心-外围"体系中要素流动的回荡、扩散和均衡三阶段相对应,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规律;中心城市上海在整个长三角都市圈的政府竞争中处于支配地位,并不需要参与税收竞争来争取资源,随着第二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扩散,相应的生产要素也向外扩散,从而会降低上海的拥挤效应;周边中小城市的竞争策略包括在回荡效应期降低税负和在扩散效应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如上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间竞争,使得上述要素流动三阶段周期的运行速度加快,即从回荡效应的初始状态到均衡期的最终状态所需的时间缩短。这导致该地区增长时间压缩、年增长率提高,这也为中国经济奇迹提供了一种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效应 回荡效应 政府竞争 长三角 都市圈
原文传递
投入产出分析的波及效应分解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玉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36-41,共6页
 波及效应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问题。为提供最终产品,必须生产出供消耗的各种中间产品。在完全封闭的经济系统中,波及效应只会在本地扩散;而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一部分波及效应就会通过输入的中间产品扩散到外地。对整体波及效应进行...  波及效应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问题。为提供最终产品,必须生产出供消耗的各种中间产品。在完全封闭的经济系统中,波及效应只会在本地扩散;而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一部分波及效应就会通过输入的中间产品扩散到外地。对整体波及效应进行系统地分解:确定本地完全波及效应;分解出输入品的间接消耗,结合输入品的直接消耗得到输入品的完全消耗;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分解出外地直接波及效应、外地间接波及效应和外地完全波及效应。在分解过程中,明确波及效应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经济含义,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波及效应 分解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都市圈经济辐射模式研究——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玉桃 叶颖 张萱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93,共14页
为了探究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孰占主导,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2001—2020年中国沪深板块上市企业数据,通过份额移动法构建工具变量缓解反向因果问题,实证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 为了探究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孰占主导,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基于2001—2020年中国沪深板块上市企业数据,通过份额移动法构建工具变量缓解反向因果问题,实证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进一步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都市圈,研究单个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结果表明:中心城市收入、就业和资产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同一城市群下不同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经济辐射模式呈现异质性,广州虹吸效应占主导,深圳和珠海溢出效应占主导,其中深圳溢出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都市圈 中心城市 经济辐射模式 虹吸效应 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极化与扩散:长三角在区域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来自长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证据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磊 孙宁华 +1 位作者 缪烨峰 张舒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2-795,共14页
从长三角一体化视角出发,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经济增长的空间外部性理论模型,空间滞后计量模型(SAR)等方法考察了长三角与长江中游两大城市群均衡发展的演化趋势,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极化-扩散效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以及区... 从长三角一体化视角出发,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经济增长的空间外部性理论模型,空间滞后计量模型(SAR)等方法考察了长三角与长江中游两大城市群均衡发展的演化趋势,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极化-扩散效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以及区域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1)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并未扩大其与长江中游的发展水平差距,事实上,两大城市群"组间差异"的缩小是区域均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组内差异"缩小的影响则相对微弱。(2)长三角城市群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扩散效应大于极化效应,即长三角通过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长江中游经济发展,缩小了两地的发展水平差距,但如果忽略长江中游内部的空间相关性则会明显高估长三角的扩散效应。(3)长江中游内部的均衡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长三角扩散效应的充分发挥。(4)长三角不同城市的扩散效应受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因素与地理距离的交互作用,呈现出非线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极化效应 扩散效应 区域均衡发展
原文传递
区域主导产业概念辨析及选择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戈宁 刘天卓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288-291,共4页
以罗斯托提出的主导产业三项主要特征为研究基础,在对主导产业的概念分歧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主导产业的指标选择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主导产业 扩散效应
下载PDF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产业结构的影响途径与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边恕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2008年第6期25-29,共5页
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战略的影响下,中日两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生产波及效果和生产诱发效果来看,中日两国早期存在的单纯的垂直分工体系正在被打破,日本从倚重于与中国的垂直产业分工正在向注重资本、技术集约性产业的水平... 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战略的影响下,中日两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生产波及效果和生产诱发效果来看,中日两国早期存在的单纯的垂直分工体系正在被打破,日本从倚重于与中国的垂直产业分工正在向注重资本、技术集约性产业的水平分工转变,水平产业分工体系正在逐渐成为中日两国之间的主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投资 垂直分工 水平分工 波及效果 诱发效果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编制、规模测度及波及效应研究
20
作者 陈亮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1-46,共6页
文章基于2002—2020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将传统的投入产出表转换为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投入产出表,运用分劈系数将文化产业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中剥离出来,测算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并进一... 文章基于2002—2020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将传统的投入产出表转换为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投入产出表,运用分劈系数将文化产业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中剥离出来,测算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并进一步对文化产业的波及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2—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规模从2002年的1.07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8.67万亿元,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核心层部门在总产出和增加值规模上远高于文化产业相关层部门以及其他非文化产业部门。波及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核心层部门呈现高拉动力、高推动力特征,基础性产业特征显著;而文化产业相关层部门呈现低拉动力、低推动力特征,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部门分类 增加值测算 波及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