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脾动脉结扎术治疗小儿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金山 李龙 李颀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动脉结扎术治疗小儿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8~12月采用腹腔镜下脾动脉结扎术及部分脾动静脉分支结扎术治疗小儿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减少症7例,术中将胃结肠韧带用超声刀打开,将胃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动脉结扎术治疗小儿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8~12月采用腹腔镜下脾动脉结扎术及部分脾动静脉分支结扎术治疗小儿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减少症7例,术中将胃结肠韧带用超声刀打开,将胃后壁悬吊于前腹壁;助手将脾脏抬起,暴露胰腺,于胰腺上缘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找到脾动脉,Hem-olok将脾动脉结扎。在脾门处游离脾静脉分支,Hem-o-lok结扎脾静脉分支血管,使脾脏梗死面积达50%以上。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20~150 min,平均126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0 ml,平均15 ml,无一例输血患儿。术后住院时间4~11 d,平均6.6 d。术后脾脏长径较术前明显减小[(13.6±2.6)cm vs.(15.1±1.7)cm,t=3.199,P=0.049];术后脾脏厚径较术前明显减小[(3.8±1.0)cm vs.(4.1±0.8)cm,t=3.703,P=0.034]。术后B超显示7例患儿存在局灶性脾梗死,脾脏血流减少。术后4例患儿出现高热,体温分别为38.8、39.0、38.6、39.2℃,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术后2、4、8、5 d。7例随访6.0~10.0个月,平均8.4月,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恢复正常,B超和CT示所有患儿存在局灶性脾梗死和脾脏血流减少。结论腹腔镜下脾动脉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动脉结扎术 脾功能亢进 儿童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脾动脉结扎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宋继勇 杜国盛 +4 位作者 索龙龙 周林 郑德华 封立魁 石炳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严重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筛选术前存在脾功能亢进的肝移植受者32例,对其中17例于肝移植术中结扎脾动脉根部(作为结扎组),其余15例不予结扎脾动脉(作为未结扎组)。比...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严重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筛选术前存在脾功能亢进的肝移植受者32例,对其中17例于肝移植术中结扎脾动脉根部(作为结扎组),其余15例不予结扎脾动脉(作为未结扎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大小等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受者术后脾梗死、感染、再发消化道出血、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受者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结扎组1例死于肝功能恢复延迟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率为94.1%(16/17);未结扎组1例死于肺部感染所致呼吸功能衰竭,存活率为93.3%(14/15);两组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中无一例受者出现脾脏坏死,脾脏最大长、宽径乘积下降值为(33.17±8.26)cm2,而未结扎组下降值为(22.47±7.25)cm2,结扎组脾脏体积明显小于未结扎组(P〈0.01)。术后6个月内,结扎组受者各时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未结扎组(P〈0.01);术后1周时,结扎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未结扎组(P〈0.01),但之后两组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结扎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结扎组(P〈0.05),而再发消化道出血、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术是安全的,术后早期可以迅速提升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有利于受者术后恢复,且并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脾动脉结扎 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脾动脉结扎在肝门胆管癌行大范围肝切除中的临床作用研究
3
作者 徐楠 杨云川 +3 位作者 周迟 马翔 鲁正 崔培元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脾动脉结扎在肝门胆管癌(HCCA)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行大范围肝切除的22例HCCA患者为对照组,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的12例患... 目的研究脾动脉结扎在肝门胆管癌(HCCA)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行大范围肝切除的22例HCCA患者为对照组,行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的12例患者为试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临床资料,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资料。结果试验组术前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动脉结扎后并不会影响脾脏功能,在术后第5天总胆红素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腹腔引流量以及术后Clavien-DindoⅢ~Ⅴ级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总费用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CCA患者行大范围肝切除时联合脾动脉结扎安全有效,对于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周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结扎 胆管肿瘤 肝门胆管癌 大范围肝切除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伴有脾功能亢进症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贺爱军 任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处理对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PLC患者,A组46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B组34例行肝癌切除术/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C组30例行肝癌切... 目的探讨脾脏处理对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PLC患者,A组46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B组34例行肝癌切除术/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C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结扎术,D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结果治疗后C、D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215.4±118.9)×10~9/L和(176.4±105.5)×10~9/L】,白细胞(WBC)计数为【(3.36±1.23)×10~9/L和(2.36±1.21)×10~9/L】,均显著低于A、B组(P均<0.05);术后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7.7±5.1)μmol/L,明显高于A组或B组或C组(P均<0.05);治疗后D组患者CD4+细胞为(28.3±5.9)%,CD4+/CD8+比值为(1.3±0.3)%,均明显低于A、B、C组(P均<0.05);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A组的17.4%、B组的23.5%和C组的20.0%(P<0.05)。结论行脾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PLC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症 肝癌切除术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动脉结扎术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加脾动脉结扎术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泽信 王霄 +2 位作者 薛会朝 常廷民 王建国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加脾动脉结扎术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选取18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为肝左叶Ⅱ~Ⅲ段单发小肝癌,进行积极术前准备后先行腹腔镜下...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加脾动脉结扎术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选取18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为肝左叶Ⅱ~Ⅲ段单发小肝癌,进行积极术前准备后先行腹腔镜下脾动脉结扎术,然后再按"七步断肝法"行肝左外叶切除术。结果 1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3.6±28.5)min,术中出血量(72.0±33.4)ml,术后平均住院日(5.2±1.1)d,仅有1例发生胆瘘,无脾脓肿及肝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1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6个月脾脏明显缩小、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仍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加脾动脉结扎术治疗肝功能较差的小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可作为其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细胞肝癌 脾动脉结扎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原文传递
脾动脉结扎对脾清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纪伟 贺银成 +1 位作者 史海安 裘华德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 :探讨脾动脉结扎对脾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 2部分。实验Ⅰ :杂种犬随机分为脾动脉主干结扎组 (A组 )、脾切除组 (B组 )和假手术组 (C组 ) ,每组 7条。于术前和术后 12 0d分别测定脾脏体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检... 目的 :探讨脾动脉结扎对脾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 2部分。实验Ⅰ :杂种犬随机分为脾动脉主干结扎组 (A组 )、脾切除组 (B组 )和假手术组 (C组 ) ,每组 7条。于术前和术后 12 0d分别测定脾脏体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检查血中痘痕红细胞 (pittedredcells ,PRC)出现率。实验Ⅱ :SD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脾动脉主干结扎组 (D组 )、脾切除组 (E组 )和假手术组 (F组 ) ,每组各 2 0只。术后 6 0d ,每组各取 12只 ,每只静脉注射 5×10 7个肺炎球菌I型菌液 ,观察动物死亡情况。结果 :A组犬术后 12 0d脾脏体积为 (6 4.0± 11.9)cm3,小于C组的(12 9.5± 14.5 )cm3。A、B组术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A组痘痕红细胞计数为 1.95‰ ,高于C组的 0 .85‰ ,而低于B组的 19.85‰ (P <0 .0 5 )。注射肺炎球菌后 ,D组大鼠死亡率低于E组 ,而与F组无差异。结论 :脾动脉结扎后 ,虽然脾脏的清除功能有所下降 ,但仍保留有一定的清除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结扎 脾清除功能 脾切除术 脾破裂
下载PDF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术中脾动脉结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国松 黄海 庄林渊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对照组患者共33例仅进行肝癌切除术,试验组患者共38例于肝癌切除术中行脾脏...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对照组患者共33例仅进行肝癌切除术,试验组患者共38例于肝癌切除术中行脾脏动脉结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门静脉压力、血常规检测、脾静脉血流流量等上述指标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1、2、3个月血象(血细胞三系)和脾静脉血流数值:试验组患者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57、2.876、2.987;2.975、3.112、2.986;2.964、3.587、3.457。P〈0.05),试验组患者脾静脉血流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91、2.989、2.891,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脾动脉结扎在短期(4个月)内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状况。术后4个月,两组患者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脾静脉血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短期内可有效缓解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功能亢进 脾动脉结扎
原文传递
脾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东斌 丁乙夫 曹雪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脾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间的关系,探讨脾切除术后暴发...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脾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间的关系,探讨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OPSI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0只)、实验对照组(10只)、脾切除组(30只)、脾动脉结扎组(30只)。后三组建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各组经实验处理后,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3天、7天、14天、)检测静脉血浆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术后14天检测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观察术后4周内各组死亡率;行光病理学检查。在联想电脑上采用“SPSS for Windows”软件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浆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1);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组术后3天、7天、14天血浆TNFα水平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脾动脉结扎组TNFα水平虽比实验对照组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对照组血浆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浆水平与NOS活性显著正相关(P<0.01,r=0.946);脾动脉结扎组NOS活性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及脾切除组(P<0.01)。脾动脉结扎组光镜观察发现脾实质轻度充血,少量散在出血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脾动脉结扎术 肝硬化 大鼠 血浆 肿瘤坏死因子 门脉高压症
下载PDF
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术对原发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史文高 陈翔 陈昌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术对原发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设置排除标准,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行单纯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术26例(肝癌切除组);行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脾... 目的探讨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术对原发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设置排除标准,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行单纯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术26例(肝癌切除组);行肝癌切除+胃左血管离断+脾动脉结扎术22例(脾动脉结扎组),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变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两年内肝癌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基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两年肿瘤复发率(61.5%)明显高于脾动脉结扎组(13.6%)、单纯肝癌切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4.6%)显著高于脾动脉结扎组(9.1%),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肝癌切除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1.5%)略高于脾动脉结扎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9.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动脉结扎联合胃左血管离断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性肝癌,不增加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且降低肿瘤复发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患者长期能否获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更大量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动脉结扎 胃左血管离断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胃左血管及脾动脉主干结扎在重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红兵 张寿儒 +1 位作者 王吉胜 陶积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左血管及脾动脉近端主干结扎治疗重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反复出血者,腹腔镜下找到胃左动静脉,根部用大号Hem-o-lok夹闭,于脾动脉近...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左血管及脾动脉近端主干结扎治疗重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反复出血者,腹腔镜下找到胃左动静脉,根部用大号Hem-o-lok夹闭,于脾动脉近端跳动最明显处,游离出脾动脉约1 cm,用大号Hem-o-lok夹闭。结果 2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8.1±6.2)min,出血量(50.5±13.4)ml,术后住院时间10~14 d,平均12 d。26例术后2周复查白细胞(44.5~78.4)×10~9/L,血小板(124.5~338.4)×10~9/L。21例术后3个月复查,ALT正常11例,10例ALT 42.7~63.5 U/L;AST正常10例,11例AST 51.5~63.4 U/L;TBIL正常12例,9例TBIL 22.5~38.4μmol/L;血浆白蛋白正常12例,9例28.4~34.8 g/L。21例术后3个月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轻度8例、中度10例、重度3例,红色征阴性,无活动出血,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χ~2=14.472,P=0.001)。围手术期无死亡。21例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无一例上消化道再次出血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胃左血管及脾动脉近端主干结扎治疗重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效果良好,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左血管结扎 脾动脉结扎 重症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预防性脾动脉结扎对脾动脉窃血高危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大治 贺健 +3 位作者 李江 张骊 张炜琪 蒋文涛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预防性脾动脉结扎对脾动脉窃血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脾动脉窃血高危患者68例(存在以下任一点即可:①脾动脉直径>5 mm;②脾动脉直径/肝固有动脉直径>1.5;③脾体积>829 ml),根据肝移植术中是否...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预防性脾动脉结扎对脾动脉窃血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脾动脉窃血高危患者68例(存在以下任一点即可:①脾动脉直径>5 mm;②脾动脉直径/肝固有动脉直径>1.5;③脾体积>829 ml),根据肝移植术中是否结扎脾动脉分为结扎组(22例)和非结扎组(4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相比,结扎组受者术后无一例发生脾动脉窃血,明显低于非结扎组(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8,P<0.05)。术后结扎组受者的脾动脉直径、脾动脉直径/肝固有动脉直径、脾体积明显低于非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结扎组的肝动脉流速(47.53±2.17)cm/s明显高于非结扎组(31.10±1.1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4,P<0.001);两组术前术后的门静脉流速均无统计学差异。肝移植术后1、2、3周时,结扎组的丙氨酸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非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脾动脉窃血高危受者,肝移植术中预防性结扎脾动脉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脾动脉结扎 脾动脉窃血
下载PDF
Wiskott-Aldrich综合征5例基因突变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娟娟 刘嵘 +2 位作者 李君惠 李龙 师晓东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8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5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型,梳理诊断思路,拓展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整理5例WAS患儿的临床资料,多种基因检测方法检测WAS基因突变。结果 5例患儿均为男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目的分析5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型,梳理诊断思路,拓展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整理5例WAS患儿的临床资料,多种基因检测方法检测WAS基因突变。结果 5例患儿均为男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仅在病例5中出现,该病例已死亡。病例1及病例2在不同年龄阶段曾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例均未并发恶性肿瘤。WAS基因突变位点,4例位于外显子,1例位于内含子。母亲热点基因突变验证显示其中2例患儿母亲不存在相应位点突变。结论基因检测提高了疾病诊断的效率,通过家属基因突变位点验证可以了解突变的来源,指导优生优育,拓展WAS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综合征 基因突变 脾动脉结扎术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汝平 李妮 +1 位作者 钟漓 赵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共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腹腔镜下先行脾动脉主干结扎、...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术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共手术治疗的2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腹腔镜下先行脾动脉主干结扎、然后再行肝癌的切除,其中局部不规则切除19例、左肝外叶切除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随访结果进行。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02±40)min,术中出血量(71.07±79.41)mL,术后平均住院日(6.93±2.90)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脾脓肿及肝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有5例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胆瘘、1例肺炎,均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出院。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术后1周恢复正常,至术后12个月仍维持在正常范围。截至2021年2月,门诊及电话随访12~36月,肝脏肿瘤再发3例次行射频消融治疗,多发肝内外转移死亡1例,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术治疗肝功能相对较差的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微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硬化 腹腔镜肝切除 脾动脉结扎
下载PDF
脾切除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血浆TNF-α质量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淑文 刘东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46-249,共4页
为研究脾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PHT)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影响 ,研究PHT时TNF α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间的关系 ,建成PHT大鼠模型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检测TNF α ,根据吸光度的大小测定血浆NOS活性 ,... 为研究脾切除术、脾动脉结扎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PHT)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影响 ,研究PHT时TNF α与一氧化氮合酶 (NOS)间的关系 ,建成PHT大鼠模型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检测TNF α ,根据吸光度的大小测定血浆NOS活性 ,并观察术后 4周内各组的病死率。发现 :PHT大鼠血浆TNF α质量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 ;PHT脾切除组术后 3d、7d、1 4d血浆TNF α质量浓度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脾动脉结扎组TNF α的质量浓度虽比实验对照组升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对照组血浆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且与TNF α显著正相关 (P <0 .0 1 ,r =0 .946) ;脾动脉结扎组NOS活性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及脾切除组 (P <0 .0 1 )。PHT时血浆TNF α的质量浓度显著增高 ,提示 :TNF α可能在PHT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与脾动脉结扎组相比较 ,脾切除组血浆TNF α的质量浓度显著增高 ,血浆NOS活性以及病死率亦显著增高 ,提示 :脾动脉结扎术后脾脏仍可发挥一定作用 ,PHT时应保留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肿瘤坏死因子 脾切除术 脾动脉结扎术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脾动脉结扎对严重脾功能亢进受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丽昕 庄云龙 +5 位作者 高银杰 任敏娟 白瑛 李洪苓 刘振文 王洪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需行肝移植术的严重脾功能亢进受者在肝移植术中同期进行脾动脉结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06例患者,其中男性180例,女性26例,年... 目的探讨需行肝移植术的严重脾功能亢进受者在肝移植术中同期进行脾动脉结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06例患者,其中男性180例,女性26例,年龄(51.0±9.0)岁。51例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的患者设为研究组,155例术中未行脾动脉结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肌酐等指标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及术后第1、3、7、30、90天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及术后第1、3天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第5、7、30、90天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第3、5、7、30天研究组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发生感染、严重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动脉/门静脉血栓、精神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现急性肾损伤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者分别为5例(9.8%)和2例(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术是安全的,有益于严重脾功能亢进受者术后早期白细胞计数回升以及血肌酐指标恢复,且并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脾动脉结扎 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结扎脾动脉主干大网膜原位包裹残留脾脏修补术治疗重型外伤型脾破裂13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乃民 刘春亮 +1 位作者 刘磊 吕树振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6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结扎脾动脉主干大网膜原位包裹残留脾脏修补术治疗重型外伤型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对13例Ⅲ∽Ⅳ级外伤型脾破裂患者采用结扎脾动脉主干大网膜原位包裹残留脾脏保脾手术,观测手术效果及术后近期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彩超、CT等了... 目的 探讨结扎脾动脉主干大网膜原位包裹残留脾脏修补术治疗重型外伤型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对13例Ⅲ∽Ⅳ级外伤型脾破裂患者采用结扎脾动脉主干大网膜原位包裹残留脾脏保脾手术,观测手术效果及术后近期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彩超、CT等了解脾脏存活情况。结果 13例Ⅲ∽Ⅳ级外伤型脾破裂原位保脾手术均获成功,全组无严重并发症,保脾成功率100%。术后近期部分免疫指标一过性降低,半年后恢复。结论 采用结扎脾动脉主干大网膜原位包裹残留脾脏进行重型外伤型脾破裂保脾手术是一种有效的保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脾外伤 外科手术 结扎脾动脉主干 大网膜原位包裹
下载PDF
脾动脉结扎后经胃网膜动脉弓行部分性脾栓塞术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合代 梁洪享 +2 位作者 丁罡 张明 黄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4-815,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患者于2006年7月.因肝肿块行剖腹探查术,见腹水、色混浊,腹腔静脉重度曲张,肝脏色红.质偏硬,轻至中度肝硬化.
关键词 部分性脾栓塞术 脾动脉结扎术 脾功能亢进症 肝癌
下载PDF
门静脉减压对大鼠广泛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和肝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红军 宗振久 +2 位作者 王曦 胡永胜 王义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750-753,共4页
目的评估门静脉减压对肝切除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和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脾动脉结扎组、奥曲肽组和哌唑嗪组。观察肝切除各组术后肝衰竭、生存率、门静脉压力和组织学改变。结果处理组的处理措施... 目的评估门静脉减压对肝切除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和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脾动脉结扎组、奥曲肽组和哌唑嗪组。观察肝切除各组术后肝衰竭、生存率、门静脉压力和组织学改变。结果处理组的处理措施可以适度降低门静脉压力,在生存率及门静脉压力改变上具有明显差异。在术后24 h即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与单纯肝切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笔者首次证明适度降压不仅可以减轻肝损伤,还可以使肝再生提前,可以尽早地恢复有效肝细胞数,从而避免肝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再生 门静脉高压 肝损伤 脾动脉结扎术 奥曲肽 哌唑嗪
下载PDF
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秋生 冯峰 +5 位作者 邢中强 张建生 王文斌 吕海涛 路文彦 刘建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3,1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48例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资料。46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后择...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48例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资料。46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后择期手术(Child-Pugh A级30例,Child-Pugh B级16例),内镜及药物止血失败行急诊手术2例(Child-Pugh C级)。结果48例均顺利实施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04.7±4.2)min,术中出血量(106.0±16.4)ml。术中输血1例(2.1%)。无死亡,无术后输红细胞。术后住院时间(5.6±0.2)d。术后随访15~63个月,中位数42个月。1例(2.1%)术后34、47个月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黑便2次,保守治疗。其他患者均无呕血、黑便。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腹腔镜 脾动脉结扎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下载PDF
应用脾动脉结扎法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逸林 曹庭加 +3 位作者 蔡逊 李汉军 刘颜良 汪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5期4858-486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脾动脉结扎法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巨脾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组及开腹脾切除(OpenSplenecto... 目的:探讨应用脾动脉结扎法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巨脾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组及开腹脾切除(OpenSplenectomy,O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差异。结果:LS组与OS组在性别组成、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年龄组成及脾脏长径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LS组手术时间比OS组略长,但无统计学意义,L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OS组(P<0.01),LS组术后进食、术后排气、引流管拔除及出院时间均明显早于OS组(P<0.01)。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为治疗门脉高压巨脾的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结扎 腹腔镜 巨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