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
作者 赵波 刘颖 +1 位作者 邱晓文 贺西京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第5期547-549,共3页
脊柱疾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脊柱外科青年医师的培训却还是依照旧的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在引进3D打印机制作3D模型指导手术的前提下,更进一步运用3D打印等比例模型对青年医师的手术技巧进行训练。经过模型讲解、... 脊柱疾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脊柱外科青年医师的培训却还是依照旧的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在引进3D打印机制作3D模型指导手术的前提下,更进一步运用3D打印等比例模型对青年医师的手术技巧进行训练。经过模型讲解、要点传授以及青年医师亲手在等比例模型上进行操作和分析得失,使其能够尽快掌握技术要领。结果显示,青年医师接受新的方法培训后,能够在1年内熟悉和精通脊柱全长的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技巧。因此,将3D打印等比例模型运用于脊柱外科手术训练是切实可行且效果比较明显的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打印 脊柱外科 手术训练
下载PDF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using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chnique: Pitfalls that a beginner should avoid 被引量:28
2
作者 Stylianos Kapetanakis Grigorios Gkasdaris +1 位作者 Antonios G Angoules Panagiotis Givissi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2期874-880,共7页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TPED)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rom a lateral approach.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PED has bee...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TPED)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rom a lateral approach.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PED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which has been also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rehabilitation period, reduced blood loss, trauma, and scar tissu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However, the procedure should be performed by a spine surgeon experienced in the specific technique and capable of recognizing or avoiding various challenging conditions. In this review, pitfalls that a novice surgeon has to be mindful of, are report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Lumbar disk herniation PITFALLS spine surgery
下载PDF
稀碘伏溶液浸泡术野对降低术后脊柱手术切口感染风险的效果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柘黄 韦峰 +1 位作者 许南方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 :评价在脊柱手术关闭切口前使用稀碘伏溶液浸泡术野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搜集从2010年1月~2014年12月由我院骨科同一术者实施手术的患者资料,排除其中椎体成形手术、原发感染手术、Halo头环固定术、椎间孔镜手术及... 目的 :评价在脊柱手术关闭切口前使用稀碘伏溶液浸泡术野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搜集从2010年1月~2014年12月由我院骨科同一术者实施手术的患者资料,排除其中椎体成形手术、原发感染手术、Halo头环固定术、椎间孔镜手术及内固定取出手术。共计纳入706例满足条件的脊柱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的311例脊柱手术患者,在关闭切口前使用1000~1500ml生理盐水冲洗术野。观察组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的395例脊柱手术患者,在关闭切口前使用1%的稀碘伏溶液浸泡术野2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一遍。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并对两组变量和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指数、贫血人数、低蛋白血症人数、糖尿病人数、手术入路、节段涉及、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指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311例患者中9例(2.9%)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2例(0.6%)为表浅切口感染,7例(2.3%)为深部切口感染;观察组395例患者中仅1例(0.2%)发生切口感染,为浅表切口感染。两组患者在总切口感染率(P=0.009)和深部切口感染率(P=0.009)上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使用稀碘伏溶液浸泡是影响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在脊柱手术关闭切口前使用稀碘伏溶液浸泡术野是一种有效、简单、廉价、值得推荐的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方法。但其更确切的效果以及最佳的标准化操作方法有待更大规模、证据等级更高的研究予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切口感染 碘伏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早期判断 被引量:21
4
作者 马晓生 郑超君 +4 位作者 姜雷 吕飞舟 夏新雷 王洪立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1-976,共6页
目的 :观察脊柱术后早期各项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尽早判断切口深部感染的存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2001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4例(感染组),男20... 目的 :观察脊柱术后早期各项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尽早判断切口深部感染的存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2001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脊柱外科中心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24例(感染组),男20例,女4例;年龄55.0±15.0岁(14~75岁);急性感染14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迟发性感染10例(术后3个月后发生)。以同时间段行脊柱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的51例患者(男29例,女22例;年龄19~81岁)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6天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参数,同时回顾相应时间点患者体温与局部伤口情况。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CRP、ESR及体温等参数超过对照组患者相应时间点该参数值的均数+2倍标准差(+2s)作为上述参数异常的标准;局部伤口以出现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渗出作为异常的标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口深部感染组患者术后3d的CRP显著性升高(P=0.005);术后5/6d,CRP(P=0.000)、中性粒细胞总数(P=0.020)及体温(P=0.001)均显著性增高。在术后3d或5/6d时,24例患者中共有8例(33.3%)体温增高;2例(8.3%)白细胞总数升高,11例(45.8%)中性粒细胞总数升高;18例(75%)ESR升高,21例(87.5%)CRP升高;3例(12.5%)在术后短期内(〈1周)出现手术伤口部位红肿热痛,伴或不伴渗出。CRP及ESR等参数对于切口深部感染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体温、伤口局部体征及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总数等感染相关指标(P〈0.05)。迟发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外周血各项炎症指标与急性切口深部感染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定时检测周围血中CRP和ESR有利于早期判断切口深部感染,CRP升高可在早期有效判断切口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手术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相关指标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并发症及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彬 武振方(综述) +1 位作者 何鹏 许斌(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6-760,共5页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是近期兴起的微创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患者一侧建立两个通道,一处置入高倍率内窥镜提供视野,另一处通道则置入传统器械进行手术操作。该技术巧妙的结合了传统开放手术和显微内镜手术的优点,为治疗脊柱疾病提...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是近期兴起的微创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患者一侧建立两个通道,一处置入高倍率内窥镜提供视野,另一处通道则置入传统器械进行手术操作。该技术巧妙的结合了传统开放手术和显微内镜手术的优点,为治疗脊柱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随着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开展和在各种脊柱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困难与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文章主要针对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脊髓硬膜外血肿、椎旁肌肉损伤、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及其他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疾病 微创 脊柱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祝雪芬 刘炳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7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全麻下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给予术后镇痛:A组(舒芬太尼1.0μg/kg)、B组(舒芬太尼1.5μg/kg)、C组(舒芬太尼1.0μg/kg+右美托...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全麻下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给予术后镇痛:A组(舒芬太尼1.0μg/kg)、B组(舒芬太尼1.5μg/kg)、C组(舒芬太尼1.0μg/kg+右美托咪定2.0μg/kg),对三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在1~6 h、6~12 h、12~24 h、24~48 h按压镇痛泵次数明显高于B、C组(P<0.05);B、C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静息痛、运动痛及Ramsay镇静评分优于A组(P<0.05或P<0.01);C组术后恶心呕吐例数低于A、B组(P<0.01),C组患者镇痛期间呼吸抑制(遗忘)例数低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良好,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脊柱手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文海 吕国华 +1 位作者 王孝宾 马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末(vancomycin powder,VP)预防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s)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 目的:系统评价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末(vancomycin powder,VP)预防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s)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15年4月1日以前的文献,搜集关于脊柱手术中切口内局部应用VP的对照研究。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以及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10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和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5155例患者。根据纳入文献提供的信息进行3项亚组分析,分别比较局部应用VP对脊柱常规手术和矫形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对脊柱内固定手术和非固定手术术后感染率的影响,以及对脊柱手术后浅表和深部切口感染率的影响,发现局部应用VP能显著降低脊柱常规手术后感染风险(OR=0.27,95%CI 0.12~0.57,P=0.0007)和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风险(OR=0.33,95%CI 0.17~0.66,P=0.001),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部切口感染(OR=0.33,95%CI 0.14~0.77,P=0.01),但对于脊柱矫形手术、非内固定手术的术后感染以及浅表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则不明确(P〉0.05)。结论:术中局部应用VP能够降低脊柱常规手术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术后感染风险,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部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局部应用 万古霉素粉末 META分析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spinal infections 被引量:17
8
作者 Vishal Hegde Dennis S Meredith +1 位作者 Christopher K Kepler Russel C Huang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2年第11期182-189,共8页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posterior lumbar spine surgery. This review details an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SI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posterior lumbar spine surgery. This review details an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SI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SSI can be split into three categories:(1) microbiological factors;(2)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atient and their spinal pathology; and(3) factors relating to the surgical procedure. SSI is most commonly caused by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virulence of the organism causing the SSI can affect its presentation. SSI can be prevented by careful adherence to aseptic technique,prophylactic antibiotics,avoiding myonecrosis by frequently releasing retractors and preoperatively optimizing modifiable patient factors. Increasing pain is commonly the only symptom of a SSI and can lead to a delay in diagnosis. C-reactive protein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n help establish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requires acquiring intra-operative cultures to guide future antibiotic therapy and surgical debridement of all necrotic tissue. A SSI can usually be adequately treated without removing spinalinstrumenta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SSIs is important. It is useful to involve an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 and use minimum serial bactericidal titer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biotic therapy. A plastic surgeon should also be involved in those cases of severe infection that require repeat debridement and delayed cl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pine surgery DISCITIS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下载PDF
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8
9
作者 林青松 钟招明 陈建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87-1590,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行脊柱手术2 0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了38例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1.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行脊柱手术2 0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了38例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总体发生率为1.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长期使用药物史等11项因素与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住院时间、脊柱手术创伤指数与切口感染的关系更密切。结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性别、住院时间、脊柱手术创伤指数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雍 苏楠 王炳强 《医学教育管理》 2016年第2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相结合在脊柱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脊柱外科进行生产实习的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共4...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相结合在脊柱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脊柱外科进行生产实习的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共40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PBL+CBL联合教学组进行生产实习,每组20人。实习结束时采取专业知识小测验的方式评价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派发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情况。结果 PBL+CBL组实习结束时专业测验得分要高于传统教学组,特别是病例分析方面,两组学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BL+CBL组学生同样在临床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掌握能力、患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能力提升上优于传统教学组,并增加了对骨科学习的兴趣。结论在脊柱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PBL联合CBL教学法,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系统,学习能力提高显著,值得推广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临床实习 临床教学 PBL教学 CBL教学
下载PDF
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东海 邢文华 +6 位作者 祝勇 栗平 李峰 郭志英 杨学军 肖宇龙 霍洪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分层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胸腰椎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共714例,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以其...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分层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胸腰椎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成人患者共714例,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以其提供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lolism,VTE)预防方案进行分层预防。预防措施为物理预防联合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thigh-length thromboembolic deterrent stockings,TEDS)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pneumatic sequential compression device,PSCD);药物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肌注。于术前、术后下地当天(无法下地者术后7~14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液颜色,是否有切口血肿、渗血,是否发生硬膜外出血致神经损伤症状,是否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等。结果 714例脊柱手术患者,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确诊发生DVT共16例,DVT发生率2.24%,有8例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按照Caprini评分,高危组119例患者,发生DVT 1例(0.08%),极高危组595例患者,发生DVT 15例(2.5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未见混合型及中央型血栓,全部为周围型,包括腘静脉血栓1例(0.14%),胫后静脉血栓3例(0.42%),腓静脉血栓2例(0.28%),肌间静脉血栓10例(1.40%)。发生于左下肢10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1例。男性9例,女性7例。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术后3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时血管再通。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未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结论采取Caprini评分表进行脊柱术后VTE危险分级,根据分级进行个体化预防,所有脊柱术后患者采取物理预防结合抗凝药物预防VTE,DVT发生率较低,且血栓类型以危险性较小的肌间静脉为主,发生切口渗血8例,切口周围血肿2例,未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药物预防
下载PDF
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伟 马冬梅 +1 位作者 王磊磊 郑君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9期136-137,178,共3页
目的对比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学习的学生51例资料。结果观察组学生学习后考核总成绩为(90.4±8.2)分,对照一组考核总成绩为(81.4±9.0)分,对照二组... 目的对比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学习的学生51例资料。结果观察组学生学习后考核总成绩为(90.4±8.2)分,对照一组考核总成绩为(81.4±9.0)分,对照二组考核总成绩为(79.4±11.5)分,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22,P<0.05),而观察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PBL与LBL教学方法联合应用具有更优秀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LBL 脊柱外科 教学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的发展应用及前景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邵泽宇 徐文峰 +1 位作者 廖晓玲 谢文月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03-1008,共6页
骨科机器人是医疗领域的新兴产业,主要用于微创、精确治疗,可提供精确手术导航和规划,是当前骨科临床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骨科机器人可分为关节外科、整骨科、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几种,该文对其国内外发展与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影像... 骨科机器人是医疗领域的新兴产业,主要用于微创、精确治疗,可提供精确手术导航和规划,是当前骨科临床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骨科机器人可分为关节外科、整骨科、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几种,该文对其国内外发展与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影像学技术与临床反馈分析骨科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发展方向,讨论了骨科机器人的未来趋势,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机器人 关节外科 脊柱外科 整骨疗科 创伤骨科
原文传递
无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成明 李玉兰 +2 位作者 刘映龙 吕兴华 万占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6-648,共3页
目的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70例ASAⅠ或Ⅱ级脊柱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研究组(T组)和对照组(C组)。用琥珀酰胆碱诱导插管后,T组只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按常规使用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 目的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70例ASAⅠ或Ⅱ级脊柱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研究组(T组)和对照组(C组)。用琥珀酰胆碱诱导插管后,T组只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C组按常规使用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值在30~60之间,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_0)、插管后即刻(T_1)、切皮时(T_2)、手术后30min(T_3)、60min(T_4)和拔管时(T_5)的BIS值和TOFr,比较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20min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及不良反应,术后请手术医师评价肌松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瑞芬太尼用量、外科肌松效果评价、术中体动次数、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5时T组TOFr明显高于C组(P<0.01),T_5时T组BIS明显高于C组(P<0.05)。丙泊酚用量多于C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或P<0.05),拔管后20min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无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脊柱手术患者呼吸恢复早、拔管快、清醒程度好,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肌松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脊柱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如月 周建国 +2 位作者 卢兆安 韩枫 黄久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514-3517,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脊柱外科患者3 702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不同疾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菌株等;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脊柱外科患者3 702例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不同疾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菌株等;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有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0.9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21例占58.33%;共分离出病原菌15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6株占68.8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80.00%。结论脊柱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合理抗菌药物,能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医院感染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术中持续泵注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开 段光友 +2 位作者 赵鹏 吴卓熙 李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2-1007,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病历系统中收集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3257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泵注右美托咪定将患者... 目的探讨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病历系统中收集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3257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泵注右美托咪定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DEX)组和未使用右美托咪定的对照(CON)组。记录患者术后当晚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包括睡眠剥夺及反复睡眠中断,并比较两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同时,采用倾向性匹配性分析和亚组分析对两组睡眠障碍发生率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DEX组患者术后当晚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7.4%,显著低于CON组的29.4%(P<0.0001);倾向性匹配后,DEX组和CON组术后当晚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8.5%和29.4%,DEX组显著低于CON组(P<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颈椎、胸椎、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当晚睡眠障碍在DEX组均低于CON组,分别为(20.3%vs 28.9%,P=0.025)、(14.6%vs 18.2%,P=0.580)、(16.9%vs 30.2%,P<0.0001)。结论术中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能够改善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睡眠质量,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术后睡眠障碍 脊柱手术 术中持续泵注
下载PDF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薛静波 王文军 +5 位作者 晏怡果 王程 李学林 欧阳智华 周爱霞 胡朝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全脊柱内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共1143例。其中,经椎间孔入路832例,经椎板间隙入路311例。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c Nab标准... 目的分析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全脊柱内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共1143例。其中,经椎间孔入路832例,经椎板间隙入路311例。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术后12个月疗效。结果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4例,发生率7.34%。术后12个月时随访优470例(41.1%)、良590例(51.6%)、可60例(5.2%)、差23例(2.0%),优良率92.7%。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并做好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内镜 脊柱手术 微创
下载PDF
TBL联合C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曹鹏 袁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9期863-865,共3页
脊柱外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临床教学方法是脊柱外科临床教学的关键。本文对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T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联合应用于脊柱外科研究生的临床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T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脊柱外科 研究生 临床教学
下载PDF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19
作者 尹承慧 符臣学 +1 位作者 徐皓 叶永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再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例再手术治疗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综合分析FBSS患者的病史、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术中探查结果等资料。术中行硬膜囊和神经根减...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再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例再手术治疗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综合分析FBSS患者的病史、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术中探查结果等资料。术中行硬膜囊和神经根减压以及自体骨植骨融合,其中12例腰椎失稳的患者辅以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术后进行一定的康复锻炼。[结果]术中损伤神经根1例,术后暂时性的脑脊液漏3例。治疗效果参照Ragab的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本组20例患者,治疗效果优1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结论]FBSS是一多病因多表现的综合征,术前应当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寻求病因,制订适宜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脊柱外科 手术治疗
下载PDF
Positioning patients for spine surgery: Avoiding uncommon position-related complications 被引量:12
20
作者 Ihab Kamel Rodger Barnett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4期425-443,共19页
Positioning patients for spine surgery is pivotal for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operative-site exposure. During spine surgery, patients are placed in positions that are not physiologic and may lead to complicat... Positioning patients for spine surgery is pivotal for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operative-site exposure. During spine surgery, patients are placed in positions that are not physiologic and may lead to complications.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nerve injury(PPNI) and postoperative visual loss(POVL) are rare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atient positioning during spine surgery that result in significant patient disability and functional loss. PPNI is usually due to stretch or compression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PPNI may present as a brachial plexus injury or as an isolated injury of single nerve, most commonly the ulnar nerve. Understanding the etiology, mechanism and pattern of injury with each type of nerve injury is importa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PPNI. 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has been used to detect peripheral nerve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indicating peripheral nerve stres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o guide modification of the upper extremity position to prevent PPNI. POVL usually results in permanent visual loss. Most c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spine procedures in the prone posi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POVL after spine surgery are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and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Posterior ischemic opticneuropathy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POVL after spine surgery. It is important for spine surgeons to be aware of POVL and to participate in safe, collaborative perioperative care of spine patients. Proper education of perioperative staff, combined with clear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hile positioning patients in the operating room is the best and safest approach. The prevention of uncommon complications of spine surgery depends primarily on identifying high-risk patients, proper positioning and optimal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Mod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extrinsic to the patient may help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PNI and POV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e surgery COMPLICATION Position NERVE INJURY Visual lo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