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血性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的血管结构分析及手术方式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川 胡鹏 +3 位作者 叶明 孙立泳 任健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CCJDAVF)的血管结构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出血性CCJDAVF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记录、血管造影、手术录像和随访...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CCJDAVF)的血管结构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出血性CCJDAVF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记录、血管造影、手术录像和随访结果(9~45个月)。对20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1例行硬膜下供血动脉切断术。其中7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外科切除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85.7%)瘘口位于枕大孔/颈1节段,3例(14.3%)位于颈2节段;9例(42.9%)瘘口位于左侧,11例(52.4%)位于右侧,1例(4.8%)双侧均有瘘口。13例(61.9%)为单纯硬膜外的神经根动脉供血,8例(38.1%)存在硬膜下软膜供血,供血动脉为来自脊髓前动脉或脊髓侧动脉的软膜血管,其中7例硬膜下供血动脉出现软膜动脉瘤,并且破裂出血。对5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2例动脉瘤显微外科切除治疗。21例患者术后均康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为5分,6个月复查DSA均无复发,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 CCJDAVF可以存在硬膜下的软膜动脉供血,并形成软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根据血管结构选择血管内治疗或手术切断供血动脉,能够有效防治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 出血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附70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岩 赵继宗 +1 位作者 杨俊 丁新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MRI、DSA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病例,其中髓内血管畸形38例,髓周动静脉瘘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11例。结果单纯性栓塞治疗24例,先栓塞后手术5例,单纯手...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MRI、DSA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病例,其中髓内血管畸形38例,髓周动静脉瘘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11例。结果单纯性栓塞治疗24例,先栓塞后手术5例,单纯手术治疗39例,保守治疗2例。随访56例,痊愈12例,好转29例,无变化11例,恶化4例。结论MRI与DSA结合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最好手段。针对不同病变特点和影像特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栓塞 手术
下载PDF
350例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秦晓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介入中心35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介入治疗,针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操作过程和预后等特点,从护理学的角度对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进...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介入中心35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介入治疗,针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介入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操作过程和预后等特点,从护理学的角度对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与介入医生及技术操作人员进行有机的配合、熟练使用输液微量泵、准确使用相关药物及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有助于该手术的成功。结论介入护理工作对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手术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护理 放射性 介入性
下载PDF
手术治疗外伤十年后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城斌 马永杰 +2 位作者 陈思畅 何川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3-545,549,共4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文献报道外伤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但国内尚无此类病例报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2月收治10年前腰骶部外伤史的SDAVF患者1例,患者为45...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文献报道外伤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但国内尚无此类病例报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2月收治10年前腰骶部外伤史的SDAVF患者1例,患者为45岁男性,术前改良Aminoff&Logue量表(mALS)评分2分,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左侧L1供血的SDAVF,行半椎板切除及引流静脉切断术,术中可见患者L1椎体骨折,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脊髓功能,mALS评分仍为2分,术后第70天患者行MRI检查见T1相脊髓显像已恢复正常,mALS评分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血管畸形 外伤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启飞 玉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10期3588-3591,共4页
从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原则、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方法、病情观察与监护、特殊治疗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康复护理方面对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血管内治疗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洪悦 玉苏甫·肉孜 +5 位作者 李晓娟 马超 王佳 周豪 陈杰 王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0例同期进行椎体MR平扫加增强的无脊髓血...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0例同期进行椎体MR平扫加增强的无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对象行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比较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的诊断一致性,分析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CE-MRA以及CTA检查中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瘘口显示情况的分析中,CE-MRA以及CTA检查中对于供血动脉以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MRA与金标准的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58;CTA与金标准的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81,CE-MRA以及CTA检查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ROC曲线分析显示,CE-MRA以及CTA检查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0.001)。结论 在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中,CTA以及CE-MRA的联合诊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 联合诊断
下载PDF
体节性皮肤-肌肉-脊柱脊髓血管瘤病的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朝辉 张鸿祺 +3 位作者 支兴龙 张鹏 李萌 凌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体节性皮肤.肌肉-脊柱脊髓血管瘤病(Cobb’s综合征)的血管构筑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的61例Cobb’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的发病症状、临床表现、病... 目的探讨体节性皮肤.肌肉-脊柱脊髓血管瘤病(Cobb’s综合征)的血管构筑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的61例Cobb’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的发病症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脊髓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总结该病的血管构筑学特点和致病机制,并分析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包括栓塞和手术,以及二者的结合,其中栓塞治疗48例,单纯手术治疗3例,术前栓塞+手术切除10例。影响到脊髓的畸形部分的解剖疗效:完全或次全消除36例,部分消除25例。结果Cobb’s综合征由于其畸形的血管构筑学特点和解剖关系决定了致病机制,包括压迫、盗血、出血、静脉高压性淤血等。治疗的目标是影响脊髓功能的畸形部分,基于脊髓功能的临床疗效:随访1年以上的,优9例,良26例,尚可23例,差3例。结论Cobb’s综合征的血管构筑学复杂,术前需深入分析其致病机制,合理利用手术和栓塞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b’s综合征 脊髓血管畸形 栓塞 手术
原文传递
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及专家解读
8
作者 洪荣华 林岩 +3 位作者 陈刚 陆钦池 陈增爱 管阳太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上对SDAVF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SDAVF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邀请神经内科及影像科专家结合相关文献对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上对SDAVF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SDAVF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邀请神经内科及影像科专家结合相关文献对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解读。结果 :1例S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右下肢麻木、行走不稳,麻木自右足小趾沿右腿外侧向上扩展至肛周,并逐步伴有腰部疼痛、二便障碍。胸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第9胸椎以下呈中心分布的长条状T2加权成像高信号影,增强可见脊髓周围强化小血管影;腰椎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脊髓圆锥T2加权成像信号增高。在全身麻醉下行SDAVF切除术。术后1.5年进行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SDAVF的临床表现混杂,多不具有特异性;老年人以慢性进行性脊髓病变症状为表现时,应考虑本病可能。脊髓MRI对提示SDAVF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医师和影像科医师都应掌握本病的经典MRI特征,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改善预后,避免症状恶化至不可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磁共振成像 脊髓血管造影 脊髓病变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对脊髓前大根动脉解剖位置的显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谷连元 高思佳 +5 位作者 曹际斌 蒋旭远 白璐娜 付强 袁逍 李燕燕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脊髓前大根动脉(the Adamkiewicz artery,AKA)解剖位置的显示情况。方法本院72例行脊髓动脉CTA造影患者,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寻找前大根动脉,并根...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脊髓前大根动脉(the Adamkiewicz artery,AKA)解剖位置的显示情况。方法本院72例行脊髓动脉CTA造影患者,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寻找前大根动脉,并根据在解剖上的连续性和图像质量对其显示情况进行分级。结果前大根动脉作为脊髓的主要供血动脉,走行在左侧椎间孔者占74.0%,右侧椎间孔者占26.0%,位于T9-L1水平者占79.5%。全部病例图像质量为优秀的显示率为63.9%,一般者显示率为23.6%,而且非血管畸形组AKA显示率高达98.1%。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AKA的解剖位置,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前大根动脉 256层螺旋CT 解剖位置
原文传递
高-中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0
作者 蒋丽丹 齐猛 +7 位作者 于嘉兴 马永杰 陈文劲 徐跃峤 程玮涛 曲鑫 张鸿祺 王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76-483,共8页
目的分析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高-中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高-中颈段(枕骨大孔区至颈椎C5节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共18例。收... 目的分析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高-中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高-中颈段(枕骨大孔区至颈椎C5节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共18例。收集一般资料及脊髓血管畸形相关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以及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脊髓血管畸形相关资料包括主要诊断、畸形团和(或)瘘口所在颈椎节段、畸形团在髓内的位置、是否首诊、手术时长、治疗方式、治疗后病变闭塞程度、入监护室后首次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否出现重症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相关的并发症(脑积水、新发脑梗死等)。重症颈段脊髓血管畸形为出现以下至少一项临床表现,即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吞咽反射减弱、呛咳反射减弱、蛛网膜下腔出血。终点事件为住院时长、监护室时长。根据入住监护室时长是否达24 h分为≥24 h组和<24 h组,以中位住院时长为住院时长的分组界限,分别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有8例符合重症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特点,中位住院时长11.00(6.75,16.25)d,故将住院时长分为<11 d组和≥11 d组。与住院时长≥11 d组比较,<11 d组在一般资料及脊髓血管畸形相关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入住监护室时长≥24 h组比较,<24 h组的患者中病变性质为非动静脉畸形病变的占比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一般资料及脊髓血管畸形相关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5)。结论C1~C5节段脊髓血管畸形由于部位特殊,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呛咳反射减弱等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的临床表现。脊髓血管畸形属于临床少见病,本研究结果尚需纳入更多的样本量或多中心数据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颈段 脊髓血管畸形 危重病人医疗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刘丽 刘洪波 +1 位作者 史杰婧 刘沛东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1期56-57,60,共3页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采用回顾性研究,报道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运动、感觉及括约...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采用回顾性研究,报道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提示病变脊髓增粗,髓内异常信号,髓周可见血管流空影,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行介入血管内栓塞术或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较好。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本病预后较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血管畸形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早期诊断策略
12
作者 成惠林 吴伟 +2 位作者 张治元 励宁 许晓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年第6期635-637,共3页
目的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误诊。现分析3例得到早期诊断病例的资料,以期制定SDAVF早期诊断的策略。方法对近年来得到早期诊断的3例SDAVF患者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 目的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血管性疾病,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误诊。现分析3例得到早期诊断病例的资料,以期制定SDAVF早期诊断的策略。方法对近年来得到早期诊断的3例SDAVF患者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特征、诊断程序及内容。结果3例SDAVF患者均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或麻木,运动后加重等特点。磁共振检查出现脊髓周边血管流空影及局部脊髓水肿均高度提示SDAVF,均通过DSA获得确诊。结论对于临床表现疑似SDAVF患者,脊髓MRI扫描和进一步的DSA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原文传递
美兰血管造影在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嫄 何川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年第4期410-413,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仰卧位穿刺股动脉、留置长鞘,保留长鞘尾端在体外的长度约20 cm ,并将其无菌包裹后固定在臀部外侧。然后患者改为俯卧位行后入路脊髓血管畸形切除,术中将造影管...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仰卧位穿刺股动脉、留置长鞘,保留长鞘尾端在体外的长度约20 cm ,并将其无菌包裹后固定在臀部外侧。然后患者改为俯卧位行后入路脊髓血管畸形切除,术中将造影管埋入供血动脉,分别使用碘造影剂和美兰进行脊髓血管造影。美兰造影过程中使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结果2013年7月~2015年9月完成脊髓血管畸形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46例,其中31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13~65岁,平均35.6岁;髓内动静脉畸形30例,髓周动静脉瘘16例。其中38例(81.6%)病变完全切除,8例(18.4%)髓内动静脉畸形为保留脊髓功能次全切除病变。美兰造影过程中未见诱发电位改变。结论脊髓杂交手术中,美兰血管造影能够帮助术者辨别畸形血管团的结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血管造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美兰 血管造影 杂交手术
原文传递
髓周动静脉瘘(PMAVF)一例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刘建盛 赵蓉 +2 位作者 沈颖 夏登云 刘建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7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髓周动静脉瘘(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MAVF)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报道1例PMAVF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对PMAVF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髓周动静脉瘘(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MAVF)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报道1例PMAVF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对PMAVF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例表现为进行性下肢麻木伴无力的患者,并逐渐出现大小便失禁,胸腰段MRI示第9胸椎水平附近椎管内髓周血管明显迂曲扩张。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示右侧胸9肋间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动脉在胸12椎体水平通过分支供应的异常引流静脉走形于脊柱右侧。予Onyx胶栓塞引流静脉及瘘口,术后一年肌力恢复至4级左右。结论:PMAVF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具有特异性,后逐渐出现进展性脊髓病变表现。脊髓MRI对提示PMAVF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脊髓血管CTA和ceMRA有助术前判断供血动脉和瘘口位置。脊髓血管造影仍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手术切除和血管内治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髓周动静脉瘘 栓塞 ONYX
原文传递
26例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杰 张艳艳 +2 位作者 张晓 高美娜 田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4期2521-2524,共4页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畸形(SV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SV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26例患者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畸形(SV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SV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26例患者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3例(50%),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9例(34.6%),髓周动静脉瘘(PMAVF)3例(11.5%),海绵状血管瘤(CM)1例(3.8%)。临床症状:肢体无力23例(88.5%),肢体麻木14例(53.8%),疼痛10例(38.5%),感觉减退、消失或异常8例,大小便障碍9例(34.6%),间歇性跛行、恶心呕吐各2例,步态异常1例,头晕1例。SDAVF病变多位于胸腰段以下,而SAVM、PMAVF和CM病变多位于胸腰段以上。21例(80.8%)SVM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脊髓水肿、缺血或信号流空影。结论SVM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对于进行性瘫痪或四肢瘫痪的患者,要考虑患有SVM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兴华 王武 +1 位作者 陈新国 刘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3-935,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2例SCVM病例。临床随访10个月~6年。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改善、无变化和加重。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6例、髓周...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脊髓血管畸形(SCV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10年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2例SCVM病例。临床随访10个月~6年。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改善、无变化和加重。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16例、髓周动静脉瘘(PMAVF)9例和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7例。完全栓塞20例,部分栓塞12例,其中单纯性动脉瘤或静脉瘤栓塞4例。临床平均随访48个月,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6例改善,8例无变化,3例加重;改善病例中2例症状复发,无出血或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SCVM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血管内治疗 栓塞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如林 黄承光 +2 位作者 陈左权 张光霁 卢亦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27-32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 (AVM)的方法。方法 本组 4 1例脊髓AVM。3例用 3个 0真丝线段栓塞 ,14例采用干燥硬脑膜栓塞 ,16例采用PVA栓塞 ,8例采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胶粘合剂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结果 病灶完... 目的 探讨经血管内治疗脊髓动静脉畸形 (AVM)的方法。方法 本组 4 1例脊髓AVM。3例用 3个 0真丝线段栓塞 ,14例采用干燥硬脑膜栓塞 ,16例采用PVA栓塞 ,8例采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胶粘合剂经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结果 病灶完全栓塞 2 7例 ,部分栓塞 14例 ,肢体瘫痪症状改善 36例 ,其中 5例症状未改善。平均随访 32个月 ,有 18例症状完全恢复正常 ,5例复发 ,无再出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分析 脊髓血管畸形 血管内栓塞 治疗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的快速增强MRA与DSA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武 李明华 +2 位作者 方淳 王珏 肖云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07-512,共6页
目的评价椭圆形中心顺序(elliptic centric ordered)的快速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fast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CE-MRA)在脊髓血管畸形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在1.5TMR机上接受了椭圆形中... 目的评价椭圆形中心顺序(elliptic centric ordered)的快速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fast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CE-MRA)在脊髓血管畸形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在1.5TMR机上接受了椭圆形中心顺序的快速CE-MRA检查,所有病例行选择性全脊椎动脉造影,18例施行了外科手术,其中2例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术后MRA随访了10例;以选择性全脊椎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就病变诊断、供养动脉起源、供养动脉、瘘口或瘤巢、引流静脉和血管的图像质量(包括血管的连续性、强化程度和清晰度)进行MRA和DSA的比较。结果经外科手术证实18例,包括脊髓动静脉畸形3例、髓周动静脉瘘5例、硬膜动静脉瘘7例、椎旁动静脉瘘1例、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2例;MRA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供养动脉起源、供养动脉、瘤巢或瘘口、引流静脉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3.8%、92%、96.2%、100%和100%,MRA显示血管强化和清晰度类似于DSA(P>0.05),DSA显示血管的连续性优于MRA(P<0.05);9例MRA未见椎管内异常血管,与DSA完全符合。术后MRA随访的10例原异常血管未再显示。结论椭圆形中心顺序的快速CE-MRA能够初步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亚型,能够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养动脉起源、供养动脉、瘤巢或瘘口、引流静脉,能够指导选择性脊椎动脉造影和手术治疗,是脊髓血管畸形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脊髓血管畸形 选择性脊椎动脉造影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患者栓塞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康玲 毛燕君 +3 位作者 马玉刚 胡亚琴 袁亿里 奚娟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采用ONYX和GLUBRAN进行栓塞治疗,术前备好物品,做好安全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加强监护、防止血栓及气栓发生;术后加强穿刺点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病灶痊愈11...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脊髓血管畸形患者采用ONYX和GLUBRAN进行栓塞治疗,术前备好物品,做好安全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加强监护、防止血栓及气栓发生;术后加强穿刺点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病灶痊愈11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随访栓塞术后痊愈、显效、好转的18例患者24个月,有14例完全恢复正常,4例复发,经再次栓塞或手术治疗后未再发生出血。结论脊髓畸形栓塞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密切的护理观察、并发症预防和规范化护理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栓塞治疗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100例脊髓血管畸形介入检查或治疗的辐射剂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金龙 凌锋 +2 位作者 李亚春 宋庆斌 黄居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 测量在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 ;分析影响X线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其减低剂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应用热释光测量法对我中心近期 10 0例脊髓血管畸形进行介入放射学检查和 (或 ... 目的 测量在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 ;分析影响X线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其减低剂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应用热释光测量法对我中心近期 10 0例脊髓血管畸形进行介入放射学检查和 (或 )介入治疗辐射剂量测量。结果 全脊髓血管造影患者皮肤剂量范围 0 .0 0 9~ 2 .0 3 2Gy ,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 0 .2 2 5~ 1.60 1mGy ;进行栓塞治疗时患者皮肤剂量范围 2 .13 1~ 9.874Gy ,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 0 .3 0 7~2 .462mGy。 结论 全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金标准 ,并为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介入栓塞治疗是治疗脊髓血管畸形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是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很大 ,个别患者可出现急性放射性皮肤红斑、脱发等症状。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低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介入放射学 辐射剂量 放射防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