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外生菌根菌对松苗抗非根部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吴小芹 孙民琴 +2 位作者 高悦 盛江梅 叶建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93,共6页
研究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松苗抗松枯梢病和抗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增强了马尾松苗苗木对松枯梢病的抵抗力,其中华美牛肝菌(504)菌根苗的抗性最强,其次为黄豹斑鹅膏(EG)和彩色豆马勃Pt2菌根苗,彩色豆马勃Pt1和紫金蜡蘑(ZJ)... 研究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松苗抗松枯梢病和抗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增强了马尾松苗苗木对松枯梢病的抵抗力,其中华美牛肝菌(504)菌根苗的抗性最强,其次为黄豹斑鹅膏(EG)和彩色豆马勃Pt2菌根苗,彩色豆马勃Pt1和紫金蜡蘑(ZJ)菌根苗的抗性相对较弱;但外生菌根菌对湿地松苗苗木抗松枯梢病的能力未见提高。对黑松和马尾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发现,菌根增强了黑松和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力,延缓或减轻了苗木的死亡,以504、Pt2和EG的效果较好。黑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各处理体内早期的PAL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对松材线虫抗性较强的菌根苗其体内PAL酶活也较高,反之亦然。供试外生菌根菌的促生作用以及菌根苗体内抗病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与其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松苗 抗病性 松枯梢病 松材线虫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发生规律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晓东 陈江燕 +2 位作者 刘桂荣 徐贵军 李淑华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17,共4页
在辽宁省章古台 ,松枯梢病 Sphaeropsis sapinea主要发生在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苗木和中老龄树木上 ,树龄越大 ,病害越重。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能放散与传播 ,降雨节律和降雨量直接影响到孢子的扩散期、高峰期和... 在辽宁省章古台 ,松枯梢病 Sphaeropsis sapinea主要发生在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苗木和中老龄树木上 ,树龄越大 ,病害越重。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能放散与传播 ,降雨节律和降雨量直接影响到孢子的扩散期、高峰期和数量。降雨量大的年份 ,孢子放散数量多 ,病害发生重。人工接种树木发现 ,从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无需伤口即可直接侵入当年新梢并使之枯萎。病菌的侵入时期主要在 5月下旬至 6月下旬 ,此间也是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野外自然条件下 ,病害自 7月份开始发生 ,8月中下旬发展最快 ,1 0月份停止。樟子松是最易感染松枯梢病的树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枯梢病 樟子松病群 发生规律 侵入期 发病期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枯梢病的营林措施控制技术 被引量:21
3
作者 宋晓东 徐贵军 +3 位作者 陈江燕 吴锈钢 刘桂荣 孙海红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搞清沙地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和原因等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营林措施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对40a生左右或更老的发病林分以卫生伐为主,逐步改造成疏林草地;对30a生左右,染病较轻、生长迟缓的林分,进行密度和结构... 在搞清沙地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和原因等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营林措施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对40a生左右或更老的发病林分以卫生伐为主,逐步改造成疏林草地;对30a生左右,染病较轻、生长迟缓的林分,进行密度和结构调整,引进阔叶乔木或灌木,改造成混交林,还可进行混农或混牧作业;对年龄较小,20a生左右、生长旺盛的林分,应及时采取"留优去劣"式的间伐。试验发现,修枝可减免无效蒸腾,缓解水分矛盾,降低林木的"物理年龄",增强树势,是防病治病的良好措施。对20a生以上的林木,以保留10~15轮侧枝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枯梢病 营林措施 樟子松
下载PDF
松梢枯病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18
4
作者 沈伯葵 褚祥如 +2 位作者 张明海 薛梦澜 姚长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 由松球壳孢菌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江苏普遍且严重地发生。该病菌只在病死针叶、叶鞘和鳞叶上产生分生孢子器。越冬病组织中的分生孢子器、菌丝体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为初次侵染的重要来源。孢子藉雨水传播,生长季节里持续2h以上的降雨均能使孢子大量释放。 孢子有4个释放高峰,分别侵染湿地松、火炬松的春、夏、秋梢和过冬芽。嫩梢初期最易感病,其时嫩梢长约为成长梢全长的1/3左右。病菌以直接侵入为主,不能从气孔侵入。20年生以上国外松抗病性明显下降,但接种体多时幼林亦严重发病。各树种对该病的抗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刚松、短叶松、火炬松、湿地松、黑松、云南松、马尾松。瘠薄林地病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梢枯病 发生规律
下载PDF
Trichoderma spp.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瑞清 周秀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0,共2页
通过Trichoderma属 3个菌株与樟子松枯梢病菌 (Sphaeropsissapinea)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 :Tri chodermaviride1,Trichodermaviride 2及Trichodermaharzianum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都有抑制效果 ,其中Trichodermaviride 2对病原菌的相... 通过Trichoderma属 3个菌株与樟子松枯梢病菌 (Sphaeropsissapinea)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 :Tri chodermaviride1,Trichodermaviride 2及Trichodermaharzianum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都有抑制效果 ,其中Trichodermaviride 2对病原菌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好 ,且其相对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 ,在 4 0h达到最高 ,为 73.5 5。Trichodermaviride 1和Trichodermaharzianum对病原菌的相对抑制效果在 16h达到最高 ,分别为 4 .86及 2 .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DERMA SPP sphaeropsis sapinea 拮抗作用
下载PDF
松球壳孢菌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晓东 刘桂荣 +2 位作者 陈江燕 徐贵军 李淑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9-94,共6页
实验证明 ,国内供试松球壳孢菌 (Sphaeropsissapinea)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美国的B型菌株 ,与A型相似 ,致病性较强。B型也能无伤侵入 ,只是发病率明显低于A型。伤口并不是病菌侵入的唯一途径 ,自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可直接侵... 实验证明 ,国内供试松球壳孢菌 (Sphaeropsissapinea)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美国的B型菌株 ,与A型相似 ,致病性较强。B型也能无伤侵入 ,只是发病率明显低于A型。伤口并不是病菌侵入的唯一途径 ,自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可直接侵入树木当年嫩梢并使之枯萎 ;此后 ,随着梢部组织的不断成熟与老化 ,伤口对病菌侵入与危害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出来 ,无伤接种时不发病或只产生部分枯叶。气孔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之一。病菌不但可侵入当年新稍 ,而且还可于枝梢的 2a和 3a生处有伤侵入 ,使之染病甚至死亡。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赤松 (P .densiflora)、彰武松 (P .densifloravar .zhangwuensis)较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抗病 ,且彰武松主要表现为“耐病”。幼龄的樟子松较大龄的抗病。树势削弱的枝梢抗病性能降低 ,发病快而重。潜育期和繁殖期的长短与寄主、树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球壳孢菌 致病性 松树 枯梢病
下载PDF
中国松树枯梢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小芹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2,共6页
将来自我国13 省16 种松树和其它2 种针叶树上的55 个Sphaeropsissapinea 菌株在PDA 平皿上进行配对生长试验,结果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墨绿色色素隔离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 将来自我国13 省16 种松树和其它2 种针叶树上的55 个Sphaeropsissapinea 菌株在PDA 平皿上进行配对生长试验,结果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墨绿色色素隔离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显微观察表明,在产生色素带的菌株间未发现菌丝融合,而在不产生色素带的菌株间可见到菌丝融合。测定S.sapinea 营养体亲和与否可通过观察有无形成色素反应带来确定。55 个供试菌株共可分为48 个VCGS,其中44 个VCGS 各只含一个菌株,3 个VCGS 分别含2 个菌株,只有一个VCGS 含5 个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枯梢病 营养体亲和性 菌丝融合
下载PDF
甘肃黑蛋巢抗松梢枯病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斌 余静 +1 位作者 朱向东 周彤燊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8-393,共6页
采用MS培养基培养甘肃黑蛋巢Cyathus gansuensis,以生测为导向,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甘肃黑蛋巢MS培养液中萃取出抗菌活性组分。Rp-18反相色谱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相结合,从抗菌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出一种抗松梢枯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 采用MS培养基培养甘肃黑蛋巢Cyathus gansuensis,以生测为导向,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甘肃黑蛋巢MS培养液中萃取出抗菌活性组分。Rp-18反相色谱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相结合,从抗菌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出一种抗松梢枯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活性物质CXL-I,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CXL-I为一纯物质。CXL-I对松梢枯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当CXL-I浓度为50礸/ml时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80%,对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黑蛋巢 松梢枯病菌 分离纯化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毒蘑菇菌株及毒素粗提液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祁金玉 宋瑞清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厚环鹅膏、鹅膏菌、珊瑚菌、白霜杯伞、冠状柄环菇、细鳞环柄菇、鳞柄白鹅膏、绒白乳菇、毒蝇鹅膏9个毒蘑菇菌株及毒素粗提液对樟子松枯梢病原菌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厚环鹅膏和鹅膏菌外,其他7个菌株对病原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 厚环鹅膏、鹅膏菌、珊瑚菌、白霜杯伞、冠状柄环菇、细鳞环柄菇、鳞柄白鹅膏、绒白乳菇、毒蝇鹅膏9个毒蘑菇菌株及毒素粗提液对樟子松枯梢病原菌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厚环鹅膏和鹅膏菌外,其他7个菌株对病原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鳞柄白鹅膏和细鳞环柄菇相对抑制效果最好,分别为10.80和10.40。除毒蝇鹅膏外,其他8个菌株的毒素粗提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珊瑚菌和绒白乳菇毒素粗提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达到63.89%和5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蘑菇 毒素 樟子松枯梢病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松树枯梢病潜伏侵染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艳 叶建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2,共6页
研究表明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健康梢上整年都能分离到松枯梢病菌 ,其中在火炬松上的得菌率为 15 %~ 37 7% ,且大多数月份高于 2 0 % ;湿地松上的得菌率稍低于火炬松 ,为 7 5 %~ 2 9 1% ;短叶松梢上的得菌率是 13 8%~ 5 ... 研究表明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健康梢上整年都能分离到松枯梢病菌 ,其中在火炬松上的得菌率为 15 %~ 37 7% ,且大多数月份高于 2 0 % ;湿地松上的得菌率稍低于火炬松 ,为 7 5 %~ 2 9 1% ;短叶松梢上的得菌率是 13 8%~ 5 7 1% ,月份之间的差异较大 ;马尾松得菌率最低 ,为 9 7%~ 2 2 4 % ,多数分离得菌率低于 2 0 %。健康梢的不同部位得菌率有一定差异 ,枝和新梢较高 ,芽稍低 ,叶最低。在 1年中 ,健康梢上得菌率有 3个高峰期 ,即 4~ 5月、7~ 8月和 10~ 11月 ,是潜伏侵染的的主要时期。将健康芽和梢进行诱发培养 ,10d后组织块上及周围产生松枯梢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得菌情况与常规分离相似。在当年孢子散发之前 ,对健康梢套袋隔离试验 ,发现套袋梢仍会发病 ,说明在发病的春梢中 ,有一部分是由于潜伏侵染的松枯梢病菌造成的。从而证明松枯梢病菌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上普遍存在潜伏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枯梢病 潜伏侵染 得菌率 诱发培养 分生孢子器 套袋梢 春梢
下载PDF
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江燕 宋晓东 +2 位作者 李淑华 刘桂荣 徐贵军 《辽宁林业科技》 1999年第4期25-28,共4页
研究表明,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与通气和光照条件关系不大,无需外界供给养料。孢子的萌发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条件。在水中, 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 ~35 ℃,最佳温度为25 ℃。在25 ℃条件下,孢子在4 h ... 研究表明,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与通气和光照条件关系不大,无需外界供给养料。孢子的萌发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条件。在水中, 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 ~35 ℃,最佳温度为25 ℃。在25 ℃条件下,孢子在4 h 以内即可萌发。在相对湿度达90 % 以上时,孢子萌发率随湿度增大而升高。6 ~8 月是辽宁章古台地区病菌萌发侵染的适宜时期,化学防治应在此期间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梢病 病原菌 孢子萌发 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
下载PDF
树栖真菌对扩散型松材线虫生活史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全 刘慧敏 +3 位作者 曾凡勇 陈卫平 李成喜 张星耀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129,共9页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涉及多个生物因子的复杂病害系统,其病原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受媒介昆虫、寄主、树栖真菌和伴生细菌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林内的两种优势内栖真菌的3个菌株,松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E11、MHS...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涉及多个生物因子的复杂病害系统,其病原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受媒介昆虫、寄主、树栖真菌和伴生细菌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林内的两种优势内栖真菌的3个菌株,松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E11、MHS7.3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32,接种于松褐天牛模拟蛹室,研究松褐天牛蛹期和羽化过程松材线虫种群动态,以及松褐天牛携带扩散型松材线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牛发育处于蛹期时,松材线虫主要以扩散型三龄幼虫(JⅢ)附着于天牛体表;发育至羽化期时,松材线虫主要以扩散型四龄幼虫(JⅣ)位于天牛体内。不同优势内栖真菌接种处理下,松褐天牛携带的扩散型幼虫数量的大小顺序为:小孢拟盘多毛孢M32>松球壳孢E11>松球壳孢MHS7.3,这与模拟蛹室中松材线虫种群的大小顺序是一致的,表明松褐天牛携带的线虫数目与蛹室中线虫种群的大小关系密切。在松褐天牛携带的JⅢ、JⅣ和扩散型幼虫(JⅢ+JⅣ)占线虫种群比例方面,松球壳孢E11和MHS7.3均大于小孢拟盘多毛孢M32,显示不适宜繁殖的真菌能促进群体内更多个体转化为扩散型虫态。JⅣ在蛹期的第二天即从天牛体内分离得到,但数量极少,随着JⅢ在羽化前达到最大值,JⅣ也开始大量出现,预示着较大JⅢ种群数量可能是JⅣ大量发生的基础条件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的扩散过程中,松林优势树栖真菌对媒介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羽化 小孢拟盘多毛孢 松球壳孢
原文传递
松枯梢病菌RAPD分子水平遗传距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小芹 熊大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南非和智利的松枯梢病菌23个菌株进行RAPD分析。用12个引物共扩增出135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占96.3%。各菌株间的Nei相似系数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国内外23个菌株可大致分为3个类群:来自智利的CWS41与所... 对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南非和智利的松枯梢病菌23个菌株进行RAPD分析。用12个引物共扩增出135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占96.3%。各菌株间的Nei相似系数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国内外23个菌株可大致分为3个类群:来自智利的CWS41与所有菌株的遗传关系最远;来自中国的F2和J2次之;其他的国外菌株与国内菌株的遗传关系则较近。此次实验未将来自美国的B型菌株与其他菌株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枯梢病菌 多态性 DNA遗传相关 菌株
下载PDF
炭团菌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抑菌活性及稳定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瑞清 高海燕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0-917,共8页
【目的】获得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高效抑制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活性物质。【方法】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活性物质的提取采用水提和酯提2种方式。水提方式采用直接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2种方法,酯提方式选择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醇3种萃取... 【目的】获得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高效抑制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活性物质。【方法】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中活性物质的提取采用水提和酯提2种方式。水提方式采用直接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2种方法,酯提方式选择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醇3种萃取剂。各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选用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2个指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采用悬滴法。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稳定性的研究选用紫外线、温度、pH值、氧化剂与还原剂以及贮存时间5个因子。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采用柱层析、纯化采用薄层层析、结构鉴定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气质联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等分析测试技术。【结果】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5种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73.20%;乙酸乙酯提取物、超声波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超过90%。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自然环境下的紫外线、温度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还原能力和良好的耐热性,长期贮存不影响其抑菌活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有3个组分,组分Ⅰ的抑菌率最高(72.94%)。组分Ⅰ含3种化合物,其中得率最高(57.952%)的为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化学式为C11H12O3。其他两种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本研究首次发现上述3种化合物的天然存在。【结论】炭团菌液体培养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樟子松枯梢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在自然环境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为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作为医药中间体主要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团菌(Hypoxylon perforatum) 提取物 樟子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 抑菌活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联峰山油松枯梢病病原菌越冬方式及场所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晓婧 杜金顺 +2 位作者 崔建州 暴可心 李会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37,46,共4页
为了明确油松枯梢病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越冬方式及场所,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越冬季节田间采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松针、松梢、球果等越冬组织及林下的落针、落果等,观察子实体着生情况,测定越冬子实体内孢子... 为了明确油松枯梢病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越冬方式及场所,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越冬季节田间采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松针、松梢、球果等越冬组织及林下的落针、落果等,观察子实体着生情况,测定越冬子实体内孢子萌发率,发现油松枯梢病的病原菌可以子实体的形式在松针和落针上越冬。通过对以上组织进行室内病原菌的分离、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该病菌也可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发病的针叶、球果、松梢和落针、落果中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枯梢病 球壳孢菌 越冬方式 越冬场所
下载PDF
松树两种病原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萍 吴小芹 +1 位作者 叶建仁 盛江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枯梢病 松赤枯病 拮抗微生物 筛选
下载PDF
松树枯梢病发生的立地条件及其主要诱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建仁 廖太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82,共4页
对福建、江西等地227块松树枯梢病的林分病情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与林分及立地因子关系密切。由上杭、连城、永新和安福4县有代表性的49块样地推导出了松树枯梢病的病情指数与林龄、造林密度、郁闭度、土壤质地、土壤... 对福建、江西等地227块松树枯梢病的林分病情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与林分及立地因子关系密切。由上杭、连城、永新和安福4县有代表性的49块样地推导出了松树枯梢病的病情指数与林龄、造林密度、郁闭度、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坡位、坡向的生态数学模型:y=41·38 -16·56x11+5·08x21+18·62x31-3·78x41+19·94x51+7·32x61+4·27x62-4·06x71-10·56x72-13·88x73,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 9、0·612 5、0·268 9、0·1789、0·681 1、0·279 0、0·473 7。该模型模内判别准确率为79·59 %,其中病情指数与土壤湿度、郁闭度、林龄和坡位间关系紧密,在0·01水平上显著,它们是松树枯梢病在我国南方发生的主要诱导因子。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枯梢病 立地条件 主要诱因
下载PDF
中国南方松树枯梢病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太林 叶建仁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3-646,共4页
通过对福建、江西和江苏等省17个县(市)的松树枯梢病的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区域归纳为:轻(无)度病害区、中度病害区和重度病害区三大类。感病程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4、5月份的月平均湿度、月降水量和月... 通过对福建、江西和江苏等省17个县(市)的松树枯梢病的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区域归纳为:轻(无)度病害区、中度病害区和重度病害区三大类。感病程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4、5月份的月平均湿度、月降水量和月降水天数,以及年平均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较为密切。以上述气象因子为自变量,发病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病害的回归预测模型:y=98.60+13.54x1-9.33x2-3.62x3+0.07x4+0.07x5-11.97x6+3.26x7(R=0.933 3)。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南方主要县(市)的病害进行了预测和划分,并提出了该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枯梢病 sphaeropsis sapinea 区域性分布 气候分区
下载PDF
JK-JS8菌株对松树枯梢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凤各 叶建仁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松枯梢病叶上分离得到的1株对松枯梢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JS-JK8对松枯梢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表明:其分泌物的物质中粗提蛋白和上清液均有活性,表明拮抗物质有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类物质。
关键词 松枯梢病 抑菌 拮抗物质
下载PDF
松枯梢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萍 叶建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6,共3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系列稀释法,从健康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叶栖细菌891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16株对枯梢病菌丝有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mm。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菌株进行温室...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系列稀释法,从健康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叶栖细菌891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16株对枯梢病菌丝有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mm。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菌株进行温室马尾松盆栽苗防病试验,从中筛选出3株(菌株编号为N29、S(1)102、M(2)21)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8.5、37.5、31.0mm及防效达60%以上并对松苗无不良影响的拮抗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枯梢病 拮抗细菌 分离 筛选 苗期生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