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签同步解码算法及其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哲怀 郑文露 +2 位作者 游永彬 钱彦旻 俞凯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1-1523,共13页
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等序列标注任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相邻帧的时序序列关联性建模.用于对相邻帧进行时序建模的主流序列模型包括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和连接时序模型(Connectionist... 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等序列标注任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相邻帧的时序序列关联性建模.用于对相邻帧进行时序建模的主流序列模型包括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和连接时序模型(Connectionis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CTC).针对这些模型,当前主流的推理方法是帧层面的维特比束搜索算法,该算法复杂度很高,限制了语音识别的广泛应用.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更强的上下文和历史建模成为可能.通过引入blank单元,端到端建模系统能够直接预测标签在给定特征下的后验概率.该文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方法,通过使用高效的blank结构和后处理方法,使得搜索解码过程从逐帧同步变为标签同步.该系列通用方法在隐马尔可夫模型和连接时序模型上均得到了验证.结果表明,在Switchboard数据集上,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实验取得了2~4倍的加速.该文同时研究了搜索空间、候选序列剪枝、转移模型、降帧率等对加速比的影响,并在所有情况下取得一致性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语音识别 隐马尔可夫模型 连接时序模型 逐帧同步解码 标签同步解码 可变帧率 剪枝
下载PDF
汉语连续语音识别中不同基元声学模型的复合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辉 杜利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45-2049,共5页
该文研究由不同声学基元训练的声学模型的复合。在汉语连续语音识别中,流行的基元包括上下文相关的声韵母基元和音素基元。实验发现,有些汉语音节在声韵母模型下有更高的识别率,有些音节在音素模型下有更高的识别率。该文提出一种复合... 该文研究由不同声学基元训练的声学模型的复合。在汉语连续语音识别中,流行的基元包括上下文相关的声韵母基元和音素基元。实验发现,有些汉语音节在声韵母模型下有更高的识别率,有些音节在音素模型下有更高的识别率。该文提出一种复合这两种声学模型的方法,一方面在识别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模型,另一方面在识别过程中避开造成低识别率的模型。实验表明,采用本文的方法后,音节错误率比音素模型和声韵母模型分别下降了9.60%和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声学模型复合 声学模型选择 错误率
下载PDF
影响突发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恢复的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孙渊渊 郭洋 +1 位作者 夏俍 冯艳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突发性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多依赖纯音测听,中国《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和美国《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2012)》都建议将言语识别率纳入到突聋治疗的疗效评估中。本文就影响突发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 突发性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多依赖纯音测听,中国《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和美国《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2012)》都建议将言语识别率纳入到突聋治疗的疗效评估中。本文就影响突发性聋患者言语识别率恢复的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语音信号处理中双门限端点检测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洋 赵风海 卢景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2,共5页
语音信号识别系统预处理阶段中一个关键步骤是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其精准性直接决定了整个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效果.传统的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双门限检测法中后端点检测存在偏差,且在有噪声的情况下鲁棒性较差.从动态阈值、短时平均过... 语音信号识别系统预处理阶段中一个关键步骤是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其精准性直接决定了整个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效果.传统的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双门限检测法中后端点检测存在偏差,且在有噪声的情况下鲁棒性较差.从动态阈值、短时平均过零率、端点修复、动态检测等方面入手,改进了双门限检测法.优化了的端点检测算法,使得语音识别系统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和提取语音,减少了语音识别时间,提高了识别率.进一步将无用信号和语音信号完全分离开来,有利于后续语音识别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信号处理 语音识别 端点检测 双门限 过零率
原文传递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郝剑萍 吴燕萍 +4 位作者 师天祥 孙晶珠 闫文斐 宋秉莹 韩靓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双字词及数字识别能力测试,了解和评估受试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康复情况。方法选用听力专业测试软件(MAPPID-N),以双字词和数字听力作为评价指标,对46例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在3.3-7.... 目的通过对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双字词及数字识别能力测试,了解和评估受试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康复情况。方法选用听力专业测试软件(MAPPID-N),以双字词和数字听力作为评价指标,对46例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在3.3-7.2岁,使用月数为3-24个月的患儿进行听力测试,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及人工耳蜗使用时间对听觉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人工耳蜗术后,低龄组(≤5岁)与大龄组(〉5岁)双字词及数字听觉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组患者听觉能力较大龄康复快,患者听觉康复能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在4-5岁,听力康复效果最好,此时,使用人工耳蜗7-12个月,双字词听力达到99.75%。数字听力达到99.86%。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语前聋患者的听觉能力,且植入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患儿接受人工耳蜗最佳的手术年龄宜在5岁以下。对于大龄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仍有益于其听觉能力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言语测听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在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黄丽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3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在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医院接受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性别匹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讨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在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医院接受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性别匹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应急处理反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言语识别率,听觉行为分级问卷(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听觉整合量表测试(MA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应急处理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及短句的言语识别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CAP、SIR及MA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术中可加快患者听觉功能恢复,同时降低了术中意外发生风险,减少术中失血量,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微创植入术 预见性优质护理 风险应对 助听听阈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时间双耳双模式干预方案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乔汝汝 王永华 +6 位作者 费世星 王晨露 应俊 李萍 陈兴刚 史文迪 程秋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后不同时间双耳双模式干预方案对听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双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植入前双耳佩戴助听器、后行单耳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40例(非植入耳均有一定程度的残余听力),... 目的探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后不同时间双耳双模式干预方案对听觉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双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植入前双耳佩戴助听器、后行单耳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40例(非植入耳均有一定程度的残余听力),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侧耳不间断佩戴助听器;对照组19例,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侧耳停用助听器,仅优势化训练人工耳蜗植入耳,6个月后对侧耳再使用助听器。分别在人工耳蜗植入前、开机后3个月、6个月时,进行单独使用人工耳蜗、单独使用助听器、双耳双模式(植入前仅测试非植入耳单独使用助听器)三种不同干预状态下患者的声母、韵母、声调、双音节词、短句识别率测试。结果①在人工耳蜗植入后3、6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仅佩戴人工耳蜗时的声母、韵母、声调、双音节、短句言语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植入后6个月时与植入前相比较,实验组仅佩戴助听器时的声母、韵母、声调、双音节词、短句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佩戴助听器时的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明显下降(P<0.05),双音节词、短句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人工耳蜗植入后6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双模式下声母、韵母、双音节、短句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声调识别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耳重度、极重度聋儿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侧耳不间断佩戴助听器不会影响人工耳蜗的聆听效果,同时能够很好地保持和利用对侧耳的残余听力,并且有助于双耳双模式的尽早整合;人工耳蜗植入后,仅行人工耳蜗优势化训练,其效果有限,且对侧耳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听觉剥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助听器 双模式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平坦下降及全聋型突聋患者的纯音和言语识别率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谌国会 冰丹 +4 位作者 王洪阳 关静 赵立东 王大勇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2-566,共5页
目的分析平坦下降及全聋型突聋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特点。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耳内科病房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收入院的平坦下降及全聋型突聋患者行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并记录结果,按听力损失程度和年龄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 目的分析平坦下降及全聋型突聋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特点。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耳内科病房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收入院的平坦下降及全聋型突聋患者行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并记录结果,按听力损失程度和年龄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平坦下降及全聋型突聋患者共1311例,从听力损失程度上看:轻度116例(8.85%)、中度305例(23.26%)、重度495例(37.76%)、极重度395例(30.13%),集中表现在中度及以上;2.从年龄分布上看:少年133例(10.14%)、青年296例(22.58%)、中年631例(48.13%)、老年251例(19.15%),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年和青年;3.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性别比较无差异(P=0.148,P>0.05);4.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年龄比较有差异(P<0.001,P<0.05);5.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言语识别率比较有差异(P<0.001,P<0.05);6.各年龄段的言语识别率比较有差异(P<0.001,P<0.05);7.不同性别间言语识别率比较无差异(P=0.123,P>0.05)。结论平坦下降及全聋型突聋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无性别差异,但受听力损失和年龄影响,随听力损失程度加重而下降,老年人较其他人群更为显著;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言语识别率得以量化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平坦下降及全聋型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无性别差异,听力损失程度集中表现在中度及以上,重度和极重度较多,中、青年为高发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聋 纯音测听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基于变帧率训练的HMM汉语人名识别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刚 张洪刚 郭军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5,共6页
本文针对语音识别中HMM模型需要大量训练 ,而在某些实际应用中不可能训练多次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余弦整形变换的变帧率训练方法 ,并在人名声控拨号系统中进行实验 ,在训练一次的条件下 ,系统识别率提高 4.2 %。实验表明 。
关键词 语音识别 HMM 余弦整形变换 变帧率训练 隐马尔可夫模型 汉语人名识别 识别率
下载PDF
非对称性听力损失使用信号对传式助听器干预效果研究
10
作者 田沛然 史文迪 +3 位作者 鲍小欢 陈佳慧 王旖旎 张建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2-35,39,共5页
目的采用真耳分析和不同信噪比下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初步评价双耳信号对传式(BICROS)助听器的助听效果。方法选自2019年2月~2020年1月20例一侧全聋、一侧听力为中度听力损失(简称听损)患者在通过真耳分析验证达到验配公式目标值后,分别在... 目的采用真耳分析和不同信噪比下的言语识别率测试初步评价双耳信号对传式(BICROS)助听器的助听效果。方法选自2019年2月~2020年1月20例一侧全聋、一侧听力为中度听力损失(简称听损)患者在通过真耳分析验证达到验配公式目标值后,分别在单耳佩戴助听器和双耳佩戴BICROS助听器干预前后的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进行言语测试和声场助听听阈评估。结果患者单耳佩戴助听器与双耳佩戴BICROS助听器在0.5~4 kHz的声场助听听阈高度相关(P值均<0.001);声场下65 dB SPL言语识别率测试显示:安静环境、噪声环境(信噪比为5 dB)下双耳佩戴BICROS助听器与仅较好耳佩戴助听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安静环境下裸耳和双耳佩戴BICROS的最大言语识别率显著相关(r=0.911,P<0.001)。结论安静环境、噪音环境下单耳极重度非对称性听损患者通过较好耳单侧佩戴助听器和使用BICROS助听器均能受益,双耳佩戴BICROS助听器在噪声环境下受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聋 非对称性 双耳信号对传式助听器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对老年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能力和家庭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丽萍 崔丽君 +3 位作者 夏艳秋 傅建玲 李安 李奉玲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对老年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能力和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9例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分为干预组(n=31)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护...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对老年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能力和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9例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分为干预组(n=31)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定期评价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和家庭功能。结果:患者的言语识别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F=3.434,P<0.05),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无显著性差异(F=0.049,P>0.05),但干预时间与干预措施之间存在着交互效应(F=3.560,P<0.05);两组患者的APGAR总分有时间变化趋势(F=126.273,P<0.05);干预措施对APGAR总分有影响(F=7.919,P<0.05);干预时间和干预措施有交互效应(F=9.199,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提升患者的家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微信平台 家庭参与式护理 助听器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平坦型和全聋型单侧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纯音和言语识别率分析
12
作者 李东 王惠 +10 位作者 康欣乐 赵雪 王海旭 费兵 别同武 曹影 刘磊 怀德 束明阳 李秀婷 沈维展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 分析平坦型和全聋型单侧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就诊的平坦型和全聋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 目的 分析平坦型和全聋型单侧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就诊的平坦型和全聋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分别检测并记录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言语识别率,按照发病年龄和听力损失程度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105例健康体检者听力相比较,观察组132例患者中,轻度12例(9.09%)、中度30例(22.73%)、重度50例(37.88%)、极重度40例(30.30%),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7例(5.30%)、青年32例(24.24%)、中年65例(49.24%)、老年28例(21.21%),不同年龄之间的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言语识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的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力损失程度及年龄可以显著影响言语识别率,两者呈负相关,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重,言语识别率越低,老年人最为明显;而平坦型和全聋型单侧难治性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与性别无关,多为中度以上听力损失,重度及极重度居多,中年人发病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特发性耳聋 平坦型 全聋型 听力损失 言语识别率 纯音测听
下载PDF
基于“心寄窍于耳”理论探讨突发性耳聋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一林 曲中源 冷辉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7期53-56,共4页
突发性耳聋指原因不明的突然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近年疾病发生有逐渐年轻化趋势。基于《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心寄窍于耳”理论,从心主血脉以使耳听、心主藏神以助耳聪、心与耳经络联系、心与耳生理特性阐述心与突发性耳聋的联系。文章... 突发性耳聋指原因不明的突然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近年疾病发生有逐渐年轻化趋势。基于《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心寄窍于耳”理论,从心主血脉以使耳听、心主藏神以助耳聪、心与耳经络联系、心与耳生理特性阐述心与突发性耳聋的联系。文章将突发性耳聋病机分为心气血虚、心神失养、心火上炎、心血瘀阻四方面,深入探讨从心论治突发性耳聋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因心血管疾病是突发性耳聋易感因素之一,可引起内耳血管痉挛、受压,内耳缺血、缺氧,毛细胞及听觉神经损伤,故积极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可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现代医学临床应用心寄窍于耳理论治疗耳聋,多集中于局部针灸、循经取穴及中药方面。文章探讨从心治疗突发性耳聋以期进一步为临床从心辨证论治突发性耳聋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心寄窍于耳 从心论治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基于说话人及语音识别协同决策点名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小蕾 邝晓滨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5年第4期93-96,共4页
考勤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人工点名方法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然而现有的新技术点名系统难于实现、不便于推广或准确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说话人识别及语音数字识别技术协同决策、基于VC与Matlab混合编程... 考勤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人工点名方法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然而现有的新技术点名系统难于实现、不便于推广或准确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说话人识别及语音数字识别技术协同决策、基于VC与Matlab混合编程开发技术的电子点名系统,易于实现及应用推广、自动化和实用性强,且通过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识别 语音识别 点名系统 协同决策 准确率
下载PDF
智能语音产品的唤醒率体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宪涛 王任振 +1 位作者 邹黎明 徐濛 《人类工效学》 2021年第4期33-37,共5页
目的针对智能语音产品的唤醒率体验,探讨不同环境音量、不同交互距离条件下用户满意和可接受的唤醒率范围。方法通过9(唤醒率)×3(交互距离)×2(环境音量)混合实验设计,探索不同环境音量和交互距离下的唤醒率水平对体验的影响... 目的针对智能语音产品的唤醒率体验,探讨不同环境音量、不同交互距离条件下用户满意和可接受的唤醒率范围。方法通过9(唤醒率)×3(交互距离)×2(环境音量)混合实验设计,探索不同环境音量和交互距离下的唤醒率水平对体验的影响。结果低声压级40dB环境音量下,1米、3米、5米距离时用户满意的唤醒率下限分别是93.6%、92.9%、90.4%,可接受的唤醒率下限分别是74.6%、72.0%、69.0%;中声压级60dB环境音量下,1米、3米、5米距离时用户满意的唤醒率下限分别是91.3%、89.2%、85.8%,可接受的唤醒率下限分别是69.5%、67.1%、55.4%。结论语音唤醒体验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用户对唤醒率体验的感知重要性最高,不同环境音量和交互距离的情况下,用户满意及可接受的唤醒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语音识别 机器人 智能产品 语音交互 语音唤醒 唤醒率
下载PDF
“心爱飞扬”中文言语测听平台在儿童人工耳蜗术后言语识别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琼 黄艳艳 +1 位作者 冯艳梅 时海波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66-267,共2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心爱飞扬”中文言语测听平台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句子的识别率,探索患儿的言语发展规律,同时探讨测听工具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8例植入人工耳蜗1年以上的儿童,在声场下接受助听听阈...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心爱飞扬”中文言语测听平台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句子的识别率,探索患儿的言语发展规律,同时探讨测听工具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8例植入人工耳蜗1年以上的儿童,在声场下接受助听听阈测试,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心爱飞扬”中文言语测听平台,分别对患儿进行安静及噪声环境中句子识别率测试。结果①被试配戴人工耳蜗后的助听听阈平均为(33±5)dB HL;②安静环境中的句子识别率平均为(71±24)%,其中耳蜗植入1~4年的为(53±25)%,耳蜗植入4年以上为(85±9)%,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噪声环境中的句子识别率平均为(51±28)%,其中耳蜗植入1~4年的为(31±24)%,4年以上的为(68±19)%,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时间是影响儿童言语感知能力的重要因素。“心爱飞扬”中文言语测听平台的应用有助于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听觉言语康复状况的长时期跟踪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听觉康复 句子识别率
下载PDF
影响未成年患者伪聋的因素及鉴别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谌国会 于澜 +4 位作者 赵立东 尹自芳 吴玉森 王秋菊 王大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究未成年患者伪聋的影响因素及鉴别方法。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以突聋为首发症状收入院的未成年患者(145例),行主客观听力评估,最后明确诊断。结果根据患者配合情况,经听力学联合检查鉴别出未成年伪聋患者11例,占同期以突... 目的探究未成年患者伪聋的影响因素及鉴别方法。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以突聋为首发症状收入院的未成年患者(145例),行主客观听力评估,最后明确诊断。结果根据患者配合情况,经听力学联合检查鉴别出未成年伪聋患者11例,占同期以突聋收治入院患者比例为7.59%(11/145),其中男7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1.75:1。经单独深度询问后得知伪聋原因明确的有4例(外伤2例,厌学2例),原因不详的有7例。单侧伪聋7例(7耳),双侧伪聋4例(8耳),共计15耳。结论运用听力学主客观综合评估能有效鉴别未成年人伪聋,诊疗中应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必要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聋 突聋 客观测听 纯音测听 言语识别率
下载PDF
低速率语音压缩编码对语音识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强 崔慧娟 唐昆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25,28,共5页
通过窄带信道将语音信号传输到远端的识别系统,从而实现远距离的人机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4kbps的速率下,语音编码算法依然可以合成出可懂度非常高的语音,但是这样的语音信号与原始语音相比还是有巨大的损失。低速率语音编码... 通过窄带信道将语音信号传输到远端的识别系统,从而实现远距离的人机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4kbps的速率下,语音编码算法依然可以合成出可懂度非常高的语音,但是这样的语音信号与原始语音相比还是有巨大的损失。低速率语音编码算法对于语音识别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必须想办法减轻这种损失对于识别的损害。在此选择了三种不同的低速率语音编码器,分别使用LPC(LinearPredictiveCoding,线性预测)算法、MELP(MixedExcitationLinearPrediction,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算法和IMBE(ImprovedMultibandExcitation,增强多带激励)算法,都在2.4kbps的速率下工作,将其对语音识别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对于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和非特定人连接词识别系统,在使用不同的特征矢量时,不同编码器产生的识别效果有比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语音编码器和语音识别系统的结构有很重要的联系,尽量采用相近的结构有助于获得良好的识别结果。另外,改变提取语音识别特征参数的方式也会有利于提高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编码 语音识别 低速率
下载PDF
连续语音识别前端鲁棒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丹 曾庆宁 +1 位作者 龙超 黄桂敏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3-46,58,共5页
针对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中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将语音增强级联在识别系统前端,在语音增强中将谱减法和对数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ogmmse)与用于噪声估计的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imcra)相结合。识别系统使用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提... 针对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中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将语音增强级联在识别系统前端,在语音增强中将谱减法和对数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ogmmse)与用于噪声估计的最小控制递归平均算法(imcra)相结合。识别系统使用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提取特征,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训练与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高能使单词识别率提高38.9%,使句子正确率提高21.8%。该方法用于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语音识别 语音增强 HMM imcra 句子正确率
下载PDF
基于语音识别的英语声学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侠 唐高峰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9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本文介绍了在两个众所周知的公共基准任务中使用直接声学到单词CTC模型的第一个结果,这些模型在运行时不需要LM或甚至解码器,因此识别语音的复杂性最小。然而,由于大量的字输出单元,与传统系统相比,CTC字模型需要数量级更多的数据才能... 本文介绍了在两个众所周知的公共基准任务中使用直接声学到单词CTC模型的第一个结果,这些模型在运行时不需要LM或甚至解码器,因此识别语音的复杂性最小。然而,由于大量的字输出单元,与传统系统相比,CTC字模型需要数量级更多的数据才能完成训练。文中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技巧,实验证明提出CTC字模型的字错误率为9.6%/16.0%,表明检测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语音识别 神经网络 端到端 错误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