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勇忠 《外国语言文学》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转喻与隐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 ,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出发 ,本文认为 ,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 ,概念转喻在转喻表达中具有极大的生成作用。本文分析了Thornburg... 转喻与隐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 ,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出发 ,本文认为 ,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 ,概念转喻在转喻表达中具有极大的生成作用。本文分析了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转喻 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 关联理论
原文传递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勇忠 方新柱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3期53-57,共5页
转喻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转喻思维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与转喻的关系,分析了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并结合... 转喻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基于人类经验的概念性的认知方式,转喻思维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CM)与转喻的关系,分析了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并结合关联理论探讨了转喻的认知语用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化认知模型 言语行为转喻 认知语境 语用功能
下载PDF
礼貌语言的转喻视角 被引量:7
3
作者 祖利军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2期8-15,共8页
礼貌的语用研究和转喻的认知研究都已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人从转喻认知的视角对礼貌进行诠释。本文摆脱传统的语用视角研究礼貌,转而采用转喻认知理论来探讨礼貌语言。文章认为,转喻的本质就是任何形式... 礼貌的语用研究和转喻的认知研究都已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人从转喻认知的视角对礼貌进行诠释。本文摆脱传统的语用视角研究礼貌,转而采用转喻认知理论来探讨礼貌语言。文章认为,转喻的本质就是任何形式的替代.即“以此言彼”.英语的公式是X stands for Y;认知层面的转喻能够表达礼貌,这是转喻新思维和礼貌的特点决定的。遵循这一理念,文章从三个方面,即间接言语行为转喻、委婉语转喻和语法转喻,对礼貌语言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礼貌 间接言语行为 委婉语 语法转喻
下载PDF
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认知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牛保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4,共6页
本文调查《双城记》、《简爱》和《呼啸山庄》等文学名著中的100多个修辞问句,分析发现修辞问句是用来实施断言或陈述行为的一种间接言语行为问句。在一个修辞问句中,肯定命题实施一种否定的断言或陈述行为;否定命题实施一种肯定的断言... 本文调查《双城记》、《简爱》和《呼啸山庄》等文学名著中的100多个修辞问句,分析发现修辞问句是用来实施断言或陈述行为的一种间接言语行为问句。在一个修辞问句中,肯定命题实施一种否定的断言或陈述行为;否定命题实施一种肯定的断言或陈述行为。作者在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框架中建立修辞问句的言语行为场景模型。在这一模型里,一个修辞问句实施的断言或陈述行为包括前段(言者对听者看法不满)、中段(言者敦促听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要求听者按所言行事)和后段(听者愿意接受言者的观点)三个部分。一个修辞问句言语行为的实施是采用转喻方式,用前段、中段或后段来转指整个陈述或断言行为。笔者发现,这样的转喻在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表现为传递性的多层级映射,遵循着"态度指代断言或陈述"的转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问句 言语行为 场景模型 转喻
原文传递
从言语行为到文体类型——汉语言说动词转指现象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剑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的言说动词由指称言语行为最终名词化为指称文体类型,经历了连续的两个转喻阶段,其发生连续转喻的认知基础分别是原因——结果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一个言语行为就是一个认知模型,经由言语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 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的言说动词由指称言语行为最终名词化为指称文体类型,经历了连续的两个转喻阶段,其发生连续转喻的认知基础分别是原因——结果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一个言语行为就是一个认知模型,经由言语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乃至文体类型的演变,成功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在言语行为的概念化过程中通过文本的方式得以在语言层面固化。作为言语行为的结果演变而来的言说类公务文体,其社会功能依然是实施与该文体名称相同的某一特定的言语行为,而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则是成功实施该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文本化的结果,并植根于这一文体独特的言语行为方式及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说动词 名词化 连续转喻 文体
原文传递
原型范畴与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喻 被引量:5
6
作者 蒋小义 孙焕珍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X期251-252,共2页
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委婉的指令言语行为是一种言语行为转喻。该文试从范畴化角度分析指令类言语行为,发现各种指令言语行为构成了一个边界模糊的原型范畴,其内部成员具有不同的原型等级,指令脚本的核心部分是指... 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委婉的指令言语行为是一种言语行为转喻。该文试从范畴化角度分析指令类言语行为,发现各种指令言语行为构成了一个边界模糊的原型范畴,其内部成员具有不同的原型等级,指令脚本的核心部分是指令事件范畴的原型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范畴 指令类言语行为 转喻
下载PDF
间接言语行为语用推理的两种阐释——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观
7
作者 孙秋月 《新余高专学报》 2006年第1期91-93,共3页
关于间接言语的语用推理,不同的语用理论提出了不同的阐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关联原则指导听话人对间接话语进行语用推理。Panther和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脚本转喻理论认为言语行为脚本结构中的转喻关系构成了交际的自然推... 关于间接言语的语用推理,不同的语用理论提出了不同的阐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关联原则指导听话人对间接话语进行语用推理。Panther和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脚本转喻理论认为言语行为脚本结构中的转喻关系构成了交际的自然推理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 语用推理 关联理论 言语行为脚本 转喻
下载PDF
语义三域的机制思考:隐喻还是转喻? 被引量:4
8
作者 范振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语义演变通常被认为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这与语义演变的渐进性相矛盾,转喻也是三域语义演变的重要机制。语义演变既依赖语用推理中隐含义对字面义的替代,也保持语义关系上的相似性。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演变... 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语义演变通常被认为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这与语义演变的渐进性相矛盾,转喻也是三域语义演变的重要机制。语义演变既依赖语用推理中隐含义对字面义的替代,也保持语义关系上的相似性。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演变过程背后的语用推导是一种邻接关系的替代,整个过程就是在相似性基础上通过邻接替代来实现语义演变,是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域 知域 言域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即时语用推理中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困境与对策
9
作者 李怀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0,共9页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有两方面不足:仅考虑脚本及其成分(分别相当于话语的施事用意和话语本身)的关系,没有述及成分的字面和隐含脚本之间和成分的字面与隐含命题内容之间的联系,更没有触及它们的推理机制;想当然地认为脚本及其成分所构成的... 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有两方面不足:仅考虑脚本及其成分(分别相当于话语的施事用意和话语本身)的关系,没有述及成分的字面和隐含脚本之间和成分的字面与隐含命题内容之间的联系,更没有触及它们的推理机制;想当然地认为脚本及其成分所构成的整体-部分关系是即时语用推理迅捷性的保证,没有说明推理的语境依赖性。解决办法有两点:(1)明确字面和隐含施事用意没有转喻联系。隐含施事用意的获取首要取决于命题内容,其次是语境、相邻对和会话的协商性等。(2)隐含命题内容需要通过溯果推理获得,即字面和隐含命题内容之间均可以构成松散的因果关系,是转喻的体现。结论是:即时语用推理涉及转喻,但它只存在于对命题内容的推理之中,所以本文言及的转喻机制和Panther&Thornburg的有本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转喻 命题内容 施事用意 推理机制
下载PDF
认知语用视域下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安全 金春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40-43,共4页
文章在"言语行为场景"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框架内阐述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性质。指出动作及其涉及的对象均具有喻指能力;对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解释既要考虑认知因素,同时也应将必要的语用参数纳入其中,从而在动... 文章在"言语行为场景"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框架内阐述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性质。指出动作及其涉及的对象均具有喻指能力;对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解释既要考虑认知因素,同时也应将必要的语用参数纳入其中,从而在动态、静态兼顾,语用、认知相互关照中深化言语行为转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 转喻 言语行为场景 事件域认知模型
下载PDF
言语行为转喻及有关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亮 姜灿中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4-61,67,共9页
关联理论着重解决语用推理问题,但未能很好地说明推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对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阐发。按照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一个言语行为场景中的任何成分均有可... 关联理论着重解决语用推理问题,但未能很好地说明推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对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阐发。按照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一个言语行为场景中的任何成分均有可能转指整个场景。一个场景成分与核心的概念距离越近,越容易激发相关转喻推理;而边缘场景成分往往需要多个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场景成分的"叠加"才能实现转喻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转喻 场景核心 场景成分 概念距离
下载PDF
英语公示语语域礼貌用语的转喻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立 李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39-141,152,共4页
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有宣传和服务大众等作用,礼貌原则在公示语表达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摆脱传统的语用视角研究礼貌,转而采用转喻认知理论来探讨公示语中的礼貌语言。文章认为,转喻的本质就是任何形式的替代,即"以... 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有宣传和服务大众等作用,礼貌原则在公示语表达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摆脱传统的语用视角研究礼貌,转而采用转喻认知理论来探讨公示语中的礼貌语言。文章认为,转喻的本质就是任何形式的替代,即"以此言彼";认知层面的转喻能够表达礼貌,这是转喻新思维和礼貌的特点决定的。遵循该理念,文章从间接言语行为、委婉语和语法转喻三个方面,对公示语的礼貌用语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示语 转喻 礼貌 间接言语行为 委婉语 语法转喻
下载PDF
转喻作用机制下言语行为识解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飞 沈莹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4-58,共5页
Panther和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强调以转喻为基础的推理在言语行为和话语识解中的作用。它为间接言语行为构建和语用因素推理提供了新视角,试图从转喻的角度来说明交际过程中进行语用推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言语行为和语用影响... Panther和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强调以转喻为基础的推理在言语行为和话语识解中的作用。它为间接言语行为构建和语用因素推理提供了新视角,试图从转喻的角度来说明交际过程中进行语用推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言语行为和语用影响因素都可由转喻作用机制下的言语行为场境来解释,但是,言语行为场境中部分代替整个场境的力度是有差异的,这种转喻连接力度的差异就需要听话者运用更多的语用推理因素来识解会话过程中的言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推理 言语行为转喻 转喻连接力度 言语行为识解
下载PDF
脚本的转喻性识解差异与误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云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0-114,共5页
言语行为转喻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使用言语行为脚本中的边缘成分指代整个脚本是引起误解的主要原因;该观点将说话人用来传递脚本成分的话语作为主要因素分析误解的产生。从受话人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误解产生于受话人对说话人意欲表达的... 言语行为转喻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使用言语行为脚本中的边缘成分指代整个脚本是引起误解的主要原因;该观点将说话人用来传递脚本成分的话语作为主要因素分析误解的产生。从受话人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误解产生于受话人对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脚本的在线识解过程;产生误解的更深层原因是在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脚本和受话人在线构建的脚本之间存在不对应关系;说话人使用的话语只是现实语境的一部分,无论该话语是否传递边缘成分都可以产生误解。在受话人构建脚本的过程中,转喻认知机制贯穿始终,同时认知背景、个人语用因素以及现时语境亦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转喻 言语行为脚本 识解 误解
下载PDF
Coherence inThe Star Child from Speech Act Metonymic Perspective
15
作者 骆紫燕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年第7期51-53,共3页
Based on Thornburg and Panther's theory of speech act metonymy,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eech act in Wilde's fairy tale——"The Star Child".It proposes any component in the action scenario can stand f... Based on Thornburg and Panther's theory of speech act metonymy,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eech act in Wilde's fairy tale——"The Star Child".It proposes any component in the action scenario can stand for the whole scenario,and it helps save energy both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uring communication,and understand the coherence in a dis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HERENCE action scenario speech act metonymy
下载PDF
语篇构建中的谓词转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小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13-515,共3页
为有效、合理地解读隐喻,采用事态场境理论对谓词转喻做了初步探讨,并将谓词转喻分为"潜在性代替现实性"及"一般代替具体"两类。谓词转喻作为一种语用转喻构成了语篇中的语用推理图式,其转喻关系的力度直接影响会... 为有效、合理地解读隐喻,采用事态场境理论对谓词转喻做了初步探讨,并将谓词转喻分为"潜在性代替现实性"及"一般代替具体"两类。谓词转喻作为一种语用转喻构成了语篇中的语用推理图式,其转喻关系的力度直接影响会话双方的语用推理和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事态场境 谓词转喻 语用推理 语篇构建
下载PDF
修辞问句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借助Panther&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揭示修辞问句所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提问和陈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场景模型,发现了提问和陈述两种行为间具有转喻关系,即提问可以通过突显修辞问句场景模型内的任... 借助Panther&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揭示修辞问句所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提问和陈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场景模型,发现了提问和陈述两种行为间具有转喻关系,即提问可以通过突显修辞问句场景模型内的任一部分来转喻陈述。同时,这种转喻关系解释了为什么修辞问句的听话人能快速地解读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问 陈述 言语行为转喻 修辞问句场景模型
下载PDF
构式“V是V”的言语行为转喻理据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蕾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6-47,共2页
对同义反复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典型构式"N是N"上,而对由动词构建的构式"V是V"的研究甚少。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理据,认为构式"V是V"是言语行为转喻的产物,其识解过程的关键是以言语... 对同义反复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典型构式"N是N"上,而对由动词构建的构式"V是V"的研究甚少。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理据,认为构式"V是V"是言语行为转喻的产物,其识解过程的关键是以言语行为的中段代替整个言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V是V" 言语行为转喻 中段
下载PDF
言语行为含意与转喻模式构建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燕华 陈珍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58-63,共6页
Panther和Thornburg等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间接言语行为构建和语用推理提供了新视角。基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言语交际中会话者间接言语行为构建及推理进行探讨具有重大意义。转喻是语用推理成功的"给养",事态场境的各部... Panther和Thornburg等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间接言语行为构建和语用推理提供了新视角。基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对言语交际中会话者间接言语行为构建及推理进行探讨具有重大意义。转喻是语用推理成功的"给养",事态场境的各部分都可以转喻性地代替或指向整个事态场境;不同事态场境部分具有不同程度转喻连接力度;转喻连接力度的强弱可造成会话者对言语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理解:完全理解、部分理解和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转喻 事态场境 语用推理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责备类言语行为转喻中的语用参数研究
20
作者 张建欣 程璐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8-90,105,共4页
基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以中国家庭教育剧《小欢喜》中的责备类言语行为为语料,探究责备类言语行为转喻类型及其语用参数。研究发现,责备类言语行为转喻不仅包含表态类言语行为转喻的两种基本类型,即“场境前段转喻整个场境”和“场境核... 基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以中国家庭教育剧《小欢喜》中的责备类言语行为为语料,探究责备类言语行为转喻类型及其语用参数。研究发现,责备类言语行为转喻不仅包含表态类言语行为转喻的两种基本类型,即“场境前段转喻整个场境”和“场境核心/结果转喻整个场境”,说话人还可利用“场境边缘成分指向场境核心”以及“混合转喻”来激活整个场境。而且,“混合转喻”使用较为常见。此外,除受场境成分转喻力度的影响,责备类言语行为转喻的使用还受社会距离程度、礼貌常规、说话人意愿程度等语用参数的影响。其中,社会距离程度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为解读表态类言语行为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增强了言语行为转喻理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备类言语行为 转喻 语用参数 《小欢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