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场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董全民 马玉寿 +3 位作者 李青云 赵新全 王启基 施建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暖季草场,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禾草和莎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减小,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P<0.05 可食杂草和毒杂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增加,它们与放牧率呈... 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暖季草场,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禾草和莎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减小,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P<0.05 可食杂草和毒杂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增加,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P<0.05 各功能群的盖度与生物量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0.05 .对照草地由于没有牦牛的采食,群落由少数优势种植物所统治,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组成贫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小;轻度放牧牦牛选择采食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较小,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不高;中度放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草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该结果支持 中度干扰理论 ;重度放牧由于牦牛采食过于频繁,改变了植物的竞争能力,导致植物种的均匀度下降,多样性减少.不同放牧率草地群落的物种数 S 、丰富度指数 Ma 、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 、均匀度指数 Pielow指数J′ 的排序为:对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优势度指数 Berger-Parke指数 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小嵩草高寒草甸 生活型功能群 植物多样性 群落优势度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群芬 李旭光 刘玉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91,共7页
基于四面山常绿阔叶林从山麓到山顶(海拔850~1550m)的21个样地数据,运用群落物种丰富度S,物种多样性ShanonWiener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Simpson生态优势度D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 基于四面山常绿阔叶林从山麓到山顶(海拔850~1550m)的21个样地数据,运用群落物种丰富度S,物种多样性ShanonWiener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Simpson生态优势度D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几种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变化.随着海拔升高,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整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H值与均匀度J值有减小,生态优势度D值有增大的趋势.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运用5种β多样性指数计算了各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各群落间的物种差异较大,相同种类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广东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北光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36,共5页
研究了广东八宝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26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2.02~4.43之间;物种均... 研究了广东八宝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26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2.02~4.43之间;物种均匀度在0.51~0.96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06~0.24之间。八宝山的低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相近,其值为3.22~4.43。还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生境条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山 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韩玉萍 李雪梅 刘玉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物种多样性香农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多样性 -面积曲线研究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近十年的变化 .结果表明 ,1 0年后 ,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 ,草本层下降最为明显 ;群落及乔、灌... 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物种多样性香农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多样性 -面积曲线研究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近十年的变化 .结果表明 ,1 0年后 ,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趋势 ,草本层下降最为明显 ;群落及乔、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 (S ,H ,J)在演替中后期阶段均呈下降趋势 ,而演替前期的马尾松和林龄较短的混交林I却有上升趋势 ;群落各层多样性最小面积按马尾松林、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顺序增大 ,两个混交林按年龄从小到大顺序增大 ;它与种丰富度S呈正相关 ,而与均匀度J呈负相关 ;草本层最小取样面积动态主要受S的影响 ,而乔、灌木层的最小取样面积变化则与J紧密相关 .对于两个顶极群落 ,由于所处的生境差异 ,各自具有生态特征差异显著的优势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序列 物种多样性 群落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高寒草甸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对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超 朱志红 +5 位作者 李英年 姚天华 潘石玉 卫欣华 孔彬彬 杜家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1-674,共14页
物种多样性(SD)与功能多样性(FD)之间存在多种关系,但由于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因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在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这两个构成功能多样性的基本成分中,何者对功... 物种多样性(SD)与功能多样性(FD)之间存在多种关系,但由于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由物种的功能属性决定,因而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但在种间性状差异和物种均匀度这两个构成功能多样性的基本成分中,何者对功能多样性影响更大,并进而决定SD-FD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在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6a的刈割(留茬1 cm、3 cm及不刈割)和施肥(尿素7.5 g m^(-2)a^(-1)+磷酸二胺1.8 g m^(-2)a^(-1)、不施肥)控制实验,研究了种间性状差异(33个物种13个性状)和物种均匀度(所有物种)对物种多样性(所有物种)与功能多样性(33个物种13个性状)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正相关,它们与多性状种间差异负相关,而与物种均匀度正相关。物种均匀度是导致功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SD-FD正相关的原因,这是因为随着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均匀度的增加程度大于多性状种间差异的减少程度,因而功能多样性增加,SD-FD正相关;(2)功能多样性指数(FD_(Rao)和FDis)随物种多样性指数(H')减速递增,表明群落存在一定的功能冗余,且功能冗余随物种多样性的增大而增大,但尚未达到产生SD-FD无相关性的极限H'值;(3)功能多样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影响大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二元线性回归显示在同时考虑二者对ANPP的影响时,可排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但由于物种多样性下降或物种丧失引起的物种功能性状丢失或性状空间维度减小将导致功能多样性降低,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时,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种间性状差异 物种均匀度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吉林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气候和局域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树斌 王襄平 +5 位作者 吴鹏 孙晗 李巧燕 吴玉莲 韩威 武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990-8000,共11页
为了研究气候和局域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相对作用大小,以及验证两种均匀度地理格局的假说在半湿润地区次生灌丛的适用性,对吉林东、南部地区的灌木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森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样方45个,结合气候数据和局域环境... 为了研究气候和局域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相对作用大小,以及验证两种均匀度地理格局的假说在半湿润地区次生灌丛的适用性,对吉林东、南部地区的灌木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森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样方45个,结合气候数据和局域环境因子数据,研究了气候、局域环境因子对群落、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水分生态型(旱生、旱中生、湿中生)灌木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吉林次生灌丛的群落、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以及草本层均匀度,随纬度增加而显著上升。2)对物种多样性和气候、局域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群落、草本层物种数主要受局域环境因子而不是气候的影响;其物种丰富度与纬度的反常关系,是由于灌木层盖度随降水增加而上升,从而导致物种数下降。灌木层物种数与纬度、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则是由于不同水分生态型对气候梯度的响应不一致,反映出功能群对多样性格局的影响。3)群落、灌木层均匀度主要受气候因子的影响;而草本层均匀度主要受局域环境因子的影响,降水同样通过对灌木层盖度的影响间接作用于草本均匀度。但群落、灌木和草本层的结果,都支持均匀度随着环境条件改善而增加的假说,而不支持随着生产力增加、竞争加剧,从而导致均匀度下降的假说。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的影响机制存在很大差异,但二者都受到局域环境因子的强烈影响。气候通过局域生物因素(如盖度、生活型)间接作用于多样性格局,是气候对多样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局域生物因素也随气候而变化,仅研究多样性和气候的表面关系,将无法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功能型 灌丛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正生 古炎坤 +1 位作者 陈北光 苏志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1-66,共6页
测算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优势度,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广东南岭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2.90~5.34之... 测算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优势度,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广东南岭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2.90~5.34之间;物种均匀度在0.56~0.87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05~0.25之间南岭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依群落类型不同而异,其变化表现为由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低山丘陵常绿阔叶林递增还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指数 森林群落
下载PDF
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玉永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年第12期131-132,共2页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均匀性两方面的含义。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正向纵深两个方向深入发展,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在21世纪将有新的进展。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昆虫生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性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响应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万泽 蔡小虎 +1 位作者 何飞 王金锡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共12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湿性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350年的植被恢复中,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了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湿性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350年的植被恢复中,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恢复到100年时群落的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最高,分别为130种和21.49;植被恢复的前50年乔木层物种增加较快;50–100年期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增加较快。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随着演替的进行均表现出抛物线函数变化趋势:y=y0+at+bt2+ct3。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卵叶钓樟(Linderalimprichitii)和润楠(Machiluspingii)生态位较宽,可作为该地区植被人工恢复造林的供选树种。(2)群落的Simpson指数以植被恢复30–50年期间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以30–100年林龄阶段较高。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异系数较大,而灌木层相对较小且对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的贡献较大。因此在天然次生林恢复中,应加强对群落灌木层的保护。(3)植被恢复中,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波动性增加趋势,以植被恢复后期群落均匀度较大,350年林龄群落Pielou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别为2.0834和2.4177;(4)随着演替的进行,各阶段群落之间Whittaker指数呈波动性增加,而S?renson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恢复到顶极群落至少需要300年以上的时间,但该区域群落具有较强的恢复力,显示自然恢复是该区域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邛崃山脉
下载PDF
广东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北光 张木明 +1 位作者 苏志尧 谢正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9-63,共5页
通过对大东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8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南缘的广东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2.950~4.673;物种均匀度为0.499~0.7... 通过对大东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8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南缘的广东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2.950~4.673;物种均匀度为0.499~0.782;生态优势度为0.050~0.067;对立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也分别作了测算。大东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海拔高度相近的八宝山而略低于南昆山。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对大东山的自然保护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山 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宝华山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明娟 刘茂松 +2 位作者 王磊 徐驰 朱旭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9,共5页
采用F 检验和t 检验,对宝华山5种典型群落乔、灌、草、藤4种生活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波动幅度及其均值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群落间不同生活型物种对群落的差异性反应。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生... 采用F 检验和t 检验,对宝华山5种典型群落乔、灌、草、藤4种生活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波动幅度及其均值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群落间不同生活型物种对群落的差异性反应。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型物种均匀度指数之间的差异性比相应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要大。另外,在计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时,使用重要值作为测度指标比使用个体数更能提高差异的检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华山 群落 物种多样性 差异性分析 均匀度 波动幅度 物种 生活型
下载PDF
一年生和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超产与多样性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黎松松 王宁欣 +4 位作者 郑伟 朱亚琼 王祥 马军 朱进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7,共15页
为了测度一年生和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的超产效应与植物多样性效应的关系,明确一年生和多年生混播草地的高产优势,探索豆禾混播草地多样性效应和超产效应对其生态功能的响应机制,于2013–2015年在新疆伊犁地区昭苏盆地开展了3年的牧草产... 为了测度一年生和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的超产效应与植物多样性效应的关系,明确一年生和多年生混播草地的高产优势,探索豆禾混播草地多样性效应和超产效应对其生态功能的响应机制,于2013–2015年在新疆伊犁地区昭苏盆地开展了3年的牧草产量观测试验。该试验设置3种牧草混播种类和混播比例,分别为一年生豆禾混播草地(2种牧草混播, AM2)和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2种牧草混播, PM2;4种牧草混播, PM4;6种牧草混播, PM6),豆禾混播比例分别为6:4、5:5和4:6。结果表明:1) 2013、2014年和3年平均值AM2的超产幅度小于PM2和PM6, 2015年AM2的超产幅度大于PM2、PM4和PM6;混播群落生产力与群落组分中生产力最高产物种单产以及各组分种平均单产的差值表现出相似的规律。2) 2013、2014年和3年平均值AM2的互补效应大于PM2、PM4和PM6,AM2的选择效应则远小于互补效应,PM2、PM4和PM6的互补效应则比较稳定。3)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与牧草产量(群落生产力)大部分情况下呈单峰的"饱和上升型"模式,分别在4种牧草混播和豆禾混播比例为5:5时,具有较高生产力。4)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的互补效应、选择效应和多样性净效应均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也导致了超产幅度、超产效应及其稳定性的下降。由此可见,在建植初期,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主导了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的超产效应,而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选择效应则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一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的超产效应则一直受互补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超产效应 互补效应 选择效应 多样性净效应 生长年限
原文传递
旅游干扰下五台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牛莉芹 程占红 赵蒙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9-564,共6页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6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旅游干扰下五台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TWINSPAN将所有样地划分为9类植被景观区,从Ⅰ区到Ⅸ区,随着旅游干扰程...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6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旅游干扰下五台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TWINSPAN将所有样地划分为9类植被景观区,从Ⅰ区到Ⅸ区,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增加,植被景观大致由乔灌草区向灌草区、草本区和居民区方向变化.2)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和综合多样性随着旅游干扰的减小而趋于增加,但是其均匀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3)灌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和综合多样性也随着旅游干扰的减小而趋于增加,至于其均匀度,则呈现出在中度干扰下值最大,干扰很小的地方次之,在重度干扰下则最小.4)草本层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综合多样性指数均在旅游干扰适度的地方达到了最大值,在旅游干扰很小的地方,各种值则次之,在干扰严重的地方为最小.5)从整个植被层物种多样性的角度看,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减少,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综合多样性指数均呈现趋于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植被景观区 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 均匀度 旅游干扰 双向指示种分析
原文传递
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龙成 吴庭天 +2 位作者 杨小波 龙文兴 李东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了解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群落环境特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两种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滨海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非参数检验以及Kendall秩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两群落内部的环境因子及其对植物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物种周转率的... 为了解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群落环境特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两种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滨海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非参数检验以及Kendall秩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两群落内部的环境因子及其对植物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物种周转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环境因子在群落间和群落内均存在差异。在热带常绿季雨林(TEMF)、灌木林(SHR)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对物种多样性和周转率有显著影响。在两个群落内,土壤相对湿度对物种分布均起到重要影响,对SHR中物种分布的影响更强。在TEMF中,土壤温度、坡度及坡位对物种多样性和周转率限制显著;在SHR中,空气相对湿度成为限制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 环境因子 物种多样性 物种周转 物种均匀度 热带滨海次生林
下载PDF
Pedodiversity: a controversial concept 被引量:4
15
作者 CHEN Jie1, ZHANG Xue-lei1, GONG Zi-tong1, WANG Jun2 (1.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AS, Nanjing 210008, China 2. Surveying and Mapping Bureau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8,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1期110-116,共7页
The concept of pedo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proposed and developed by Ibá?ez research term is introduced. An attempt to apply pedodiversity to analyze spatial soil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 The concept of pedo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proposed and developed by Ibá?ez research term is introduced. An attempt to apply pedodiversity to analyze spatial soil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n the global scale is briefly demonstrated. Furthermore, constructive comments and criticisms on pedo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 from the noted pedologists and ecologists are outlined. Finally,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pedodiversity in soil science and other relevant discipline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ODIVERSITY soil global distribution spatial variation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evenness Shannon Index
下载PDF
引入草木樨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早期植物群落演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志彬 王道中 +2 位作者 刘长安 刘枫 李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7-794,共8页
植被演替早期的优势物种是影响演替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对照,于植被恢复的早期引入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在种植密度为11.3kg.hm-2条件下,考察了6年内引入草木樨... 植被演替早期的优势物种是影响演替进程的重要因素。以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耕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为对照,于植被恢复的早期引入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在种植密度为11.3kg.hm-2条件下,考察了6年内引入草木樨对退化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恢复植被相比,草木樨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和加速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促使一些群落演替后期物种如冷蒿(Artemisia frigida)、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等在植被恢复的第3年出现,同时有利于提高植被生产力和稳定性。同自然恢复相比,试验期间引入草木樨后的植被地上平均生物量提高67.90%。同时,植被恢复早期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草木樨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在植被恢复初期(2003~2005)引入草木樨的土壤全氮平均含量比自然恢复高7.32%;试验期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半干旱区黄土高原退化耕地植被恢复早期阶段,两年生豆科植物草木樨的引入和磷肥的施用对于加快植被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土壤速效磷 豆科植物 生态恢复 半干旱区
下载PDF
树冠结构对典型阔叶红松林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哈努拉·塔斯肯 蔡慧颖 金光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50,共13页
阔叶红松(Pinuskoraiensis)林是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阐明其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温带森林生产力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9 hm2动态监测样地,基于2005和2015年的30 m×30 m样方内所... 阔叶红松(Pinuskoraiensis)林是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阐明其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温带森林生产力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9 hm2动态监测样地,基于2005和2015年的30 m×30 m样方内所有胸径>6.5 cm的木本植物的调查数据,计算各样方的树冠结构复杂性、物种多样性和林分胸高断面积,结合各样方的地形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拟合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典型阔叶红松林生产力的直接和间接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树冠结构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显著正相关,且树冠结构复杂性对生产力的影响显著高于物种多样性;树冠结构复杂性对生产力的作用分为树冠垂直分层和树冠可塑性,其中树冠垂直分层是树冠结构复杂性影响阔叶红松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树冠可塑性无显著影响;林分胸高断面积与生产力显著正相关,其解释权重仅次于树冠结构复杂性,树冠结构复杂性与物种多样性均通过影响林分胸高断面积对阔叶红松林生产力产生间接影响;考虑不同树冠结构复杂性时,坡度和土壤全磷含量代表的环境因素在调节生产力上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移除树冠垂直分层的作用后两者与生产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上可知,在典型阔叶红松林中,树冠结构复杂性比物种多样性更有效地解释了生产力的变化,同时不可忽视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生产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树冠结构复杂性 物种均匀度 生产力 阔叶红松林
原文传递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树种空间隔离度对林分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3 位作者 杨华 谢佳利 黄新峰 冯启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8,共5页
以6块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混交比相同的长白山天然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和定位。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出树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相同的样地,利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研究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物种空间隔离度的关系。... 以6块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混交比相同的长白山天然杨桦次生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和定位。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划分出树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相同的样地,利用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研究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物种空间隔离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株数密度、混交比和树种多样性相同时,样地内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树种空间隔离度呈反比关系。最后给出树种配置方法的建议,为今后经营合理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给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多样性混交度 林分蓄积生长量 树种多样性 物种均匀度 株数密度 混交比
下载PDF
Species Diversity Based on Vertical Structure as Indicators of Artificial Restoration for Coniferous Forests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ZHANG Qiaoying ZHANG Yunchun +3 位作者 Eshetu Yirdaw LUO Peng YI Shaoliang Wu Ni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1003-1008,共6页
Five indices of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and species evenness were used to assess a diversity of four types of coniferous forests undergone different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time.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Five indices of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and species evenness were used to assess a diversity of four types of coniferous forests undergone different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time.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forests, involving growth-forms of total plants as well as vertical layers of woody pl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for the fourth layer of woody plants,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four forests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ir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and species evenness, suggesting that a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provided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was a better index reflecting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es in this region.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silvicultural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ly regenerated fores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conserve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forests, optimize forest structure and, in the long run,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species evenness forest management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s
下载PDF
冀北山地3种典型林分类型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建华 吕发 +2 位作者 杨新兵 毕可姣 刘凤芹 《防护林科技》 2013年第2期3-5,共3页
以围场县木兰林管局3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对其物种数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落叶松桦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有56种,山杨桦木混交林内有53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有44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别不... 以围场县木兰林管局3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对其物种数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落叶松桦木混交林内植物种类有56种,山杨桦木混交林内有53种,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有44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别不明显,灌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山杨桦木混交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除Simpson指数外,其他3个指数规律一致,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山杨桦木混交林>落叶松桦木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