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2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丘陵景观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点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8
1
作者 唐国勇 黄道友 +1 位作者 黄敏 吴金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3-759,共7页
为探究景观尺度上土壤有机碳(SOC)空间格局与变异特点,选择典型红壤丘陵景观采样,分析表层SOC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红壤丘陵景观SOC平均含量为12.7gkg-1,变异系数为31.3%,属于中等程度变异;SOC半方差模型为指数模型,具有强烈... 为探究景观尺度上土壤有机碳(SOC)空间格局与变异特点,选择典型红壤丘陵景观采样,分析表层SOC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红壤丘陵景观SOC平均含量为12.7gkg-1,变异系数为31.3%,属于中等程度变异;SOC半方差模型为指数模型,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金/基台值为6.3%);SOC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与景观单元内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高度一致。SOC含量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四类利用方式下SOC含量顺序为水田(16.0gkg-1)>旱地(11.2gkg-1)>果园(9.5gkg-1)>林地(8.4gkg-1)。空间可视图显示利用方式对SOC含量的影响大于高程。研究表明利用方式和地形(高程和坡度)是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景观SOC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景观 土壤有机碳 空间格局 影响因子 空间可视化
下载PDF
千岛湖溶解氧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殷燕 吴志旭 +2 位作者 刘明亮 何剑波 虞左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39-2546,共8页
基于2011-2012年1-12月千岛湖6个站点的溶解氧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溶解氧的垂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溶解氧动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氧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垂向差异以及季节差异.冬季,平均溶解氧... 基于2011-2012年1-12月千岛湖6个站点的溶解氧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溶解氧的垂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溶解氧动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氧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垂向差异以及季节差异.冬季,平均溶解氧值较高,除大坝前站点,其余各站点溶解氧无显著垂向差异;夏季,溶解氧垂向差异显著大于春秋两季.水深较深的小金山、三潭岛和大坝前站点其夏季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真光层,分别达到11.59、12.52和10.96 mg·L^-1.千岛湖表层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春季,而最小值出现在秋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水温、pH、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水温与溶解氧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温度热力分层是影响溶解氧在夏季垂直分布的关键因素.春夏季,pH、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的相关系数较高,主要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溶解氧 垂直分布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 被引量:34
3
作者 殷水清 谢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研究是进行土壤侵蚀预报的基础.利用231个气象站多年平均年雨量资料估算了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并绘制了等值线图.利用17个气象站日雨量和日雨强资料估算了半月降雨侵蚀力及其年内分配特征.全区... 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研究是进行土壤侵蚀预报的基础.利用231个气象站多年平均年雨量资料估算了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并绘制了等值线图.利用17个气象站日雨量和日雨强资料估算了半月降雨侵蚀力及其年内分配特征.全区降雨侵蚀力变化于327~4 416 MJ·mm/(hm2·h·a)之间,等值线图显示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十分相似,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半月降雨侵蚀力占年侵蚀力的累积频率表,为估算土壤侵蚀方程中土壤可蚀性因子和植被覆盖-管理因子提供了基础.侵蚀力年内分配集中度指标反映出黄土高原R值年内分配集中度很高,且多集中在6-9月,集中度最大的达96.4%,最小的也有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黄土高原 空间分布 季节分配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龚强 汪宏宇 +5 位作者 张运福 蔺娜 晁华 顾正强 赵建云 于华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1-678,共8页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空间变化 时间变化 气候变化 辽宁省
原文传递
结构动力分析中多点激励问题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国良 鲍叶欣 +1 位作者 李小军 彭小波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2,共8页
针对结构多点激励问题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地震动时空变化性、多点激励分析基本方法、地震动记录校正以及多点激励对结构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地震动时空变化性及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最不利行波概念;其次介绍了多点激励分析的基本方法... 针对结构多点激励问题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地震动时空变化性、多点激励分析基本方法、地震动记录校正以及多点激励对结构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地震动时空变化性及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最不利行波概念;其次介绍了多点激励分析的基本方法,并指出了3种确定性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然后论述了多点激励对地震动时程的基本要求: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校正问题;接着简要介绍了多点激励对结构的复杂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取决于拟静力反应项和动反应项的相互关系。最后,对结构多点激励分析有关问题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激励 地震动空间变化 加速度校正 分析方法 结构反应
下载PDF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of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water management 被引量:25
6
作者 Jian Zhao Guo Fu Kun Lei Yanwu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460-1471,共12页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cluster analysis,non-parametric tests,and factor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a water quality dataset including 13 parameters at 37 sites of the Three Gorges area,China,from 200...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cluster analysis,non-parametric tests,and factor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a water quality dataset including 13 parameters at 37 sites of the Three Gorges area,China,from 2003–2008 to investigat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identify potential pollution sources.Using cluster analysis,the twelve months of the year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eriods of lowflow (LF),normal-flow (NF),and high-flow (HF);and the 37 monitoring sites were divided into low pollution (LP),moderate pollution (MP),and high pollution (HP).Dissolved oxygen (DO),potassium permanganate index (COD Mn ),and ammonia-nitrogen (NH 4 +-N) were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variables affect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by non-parametric tests.Factor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the major pollutants in the HP region were organic matters and nutrients during NF,heavy metals during LF,and petroleum during HF.In the MP region,the identified pollutants primarily included organic matter and heavy metals year-around,while in the LP region,organic pollution was significant during both NF and HF,and nutrient and heavy metal levels were high during both LF and HF.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came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runoff;however,they contributed differently to each region in regards to pollution levels.For the HP region,inputs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ere significant;but for MP and LP regions,water pollution was more likely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griculture,domestic wastewater,and chemical industry.These results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bette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Three Gorge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spatial variations seasonal variation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he Three Gorges
原文传递
古里雅冰帽中化学成分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月芳 姚檀栋 +1 位作者 皇翠兰 L.Thompson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67-473,共7页
表面样和钻取样的离子浓度都随采样点距最高点(6800m)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钻取样的这一变化比表面样更明显。这种变化可归因于雪中的杂质主要来自陆源物质。在距最高点5km处离子浓度及δ^(18)O的变化反映了雪的融化作用。
关键词 冰帽 化学成分 空间变化 古里雅
下载PDF
2010-2011年胶州湾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玉珏 刘哲 +2 位作者 张永 汪岷 刘东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16,共14页
2010年4、6、8、10月和2011年1、3月在胶州湾开展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表层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调查期间,总无机氮(DIN)、磷酸盐(PO4)和硅酸盐(SiO3)多呈现东北部湾边缘高,而湾内和湾口低的空间... 2010年4、6、8、10月和2011年1、3月在胶州湾开展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表层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调查期间,总无机氮(DIN)、磷酸盐(PO4)和硅酸盐(SiO3)多呈现东北部湾边缘高,而湾内和湾口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表明,DIN和PO4主要受养殖排放、河流径流输入和浮游植物生长消耗的影响,呈现初夏和秋季高,夏末和冬季低的特点;而SiO3主要受河流径流输入和浮游植物消耗的影响,呈现夏、秋高,而冬、春低的特点。营养盐浓度和结构分析表明,胶州湾存在PO4和SiO3的绝对和相对限制;SiO3限制尤其严重,是控制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SiO3和PO4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冬季,几乎遍布整个海湾;夏季降水可有效缓解海域的SiO3限制。叶绿素a浓度呈现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季节分布,温度、营养盐浓度与结构和季节性贝类养殖活动是控制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时空分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叶绿素A 营养盐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龙 姚云峰 +3 位作者 秦富仓 郭月峰 王欣 常伟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7-792,共6页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块金系数逐级减小,小尺度下土壤有机碳表现为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大、中尺度为强烈空间相关。结构性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作用逐渐增强,而同时削弱随机因素对其变异所产生的影响。地形因子与NDVI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大尺度的研究中,环境因子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性由大到小表现为海拔>坡度>NDVI>坡向;中、小尺度的研究则表现为NDVI>海拔>坡度>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空间变异 尺度
下载PDF
赤峰市黄花甸子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龙 姚云峰 +1 位作者 秦富仓 郭月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2-748,共7页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0-10 cm土层范围有机碳含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关系...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0-10 cm土层范围有机碳含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关系,10-100 cm土层范围有机碳含量具有强烈空间相关关系,由随机性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主要受植物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由高到低表现为林地〉天然草地〉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土地利用方式 地统计
原文传递
安徽庐江县砖桥潜在富硒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变异与来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敬雅 李湘凌 +3 位作者 章凌曦 杨奎 张千明 王延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94-1603,共10页
为查明安徽省庐江县砖桥村周边潜在富硒区土壤中重金属及Se元素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来源,采集该区域范围内430个表层(0~20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w(OM)、w(TN)、w(TP)、w(K2O)、w(TS)、w(TFe2O3)、w(As)、w(Cd)、w(Cr)、w(Cu)、w(Hg)、w(Pb... 为查明安徽省庐江县砖桥村周边潜在富硒区土壤中重金属及Se元素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来源,采集该区域范围内430个表层(0~20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w(OM)、w(TN)、w(TP)、w(K2O)、w(TS)、w(TFe2O3)、w(As)、w(Cd)、w(Cr)、w(Cu)、w(Hg)、w(Pb)、w(Ni)、w(Se)和w(Zn),并运用GIS、地统计学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变异特性与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w(Cr)、w(Ni)均低于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只有1个采样点的w(As)、w(Hg)和极少数采样点的w(Cd)、w(Pb)、w(Zn)以及部分采样点的w(Cu)超过GB15618—2018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农产品不存在Cu污染风险.土壤重金属和Se的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为0.23~0.80,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中w(Cr)与w(Ni),w(As)与w(Se),w(Cu)与w(Pb)、w(Zn)、w(Hg)、w(Cd)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w(Zn)、w(Se)、w(Cu)、w(Cr)、w(Ni)的空间自相关性均较强,w(Pb)、w(As)、w(Hg)、w(Cd)的空间自相关性均处于中等水平,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677%.土壤中Se主要来源于富硒岩矿石,Cu、Zn主要来源于地质背景(矿脉发育),Cr、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Pb、Cd、Hg主要受到地质背景和农业活动的共同影响,As受到富硒岩矿石和农业活动的共同影响.研究显示,综合土壤元素含量、变异强度、空间自相关及其提取的主成分,能有效识别成土母质、地质背景及农业活动等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研究区内富硒岩矿石可持续为区域土壤提供Se源,土壤质量可满足地方发展特色富硒农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硒(Se) 空间变异 来源 庐江县
下载PDF
羊卓雍错流域湖水氧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晶 姚檀栋 +1 位作者 田立德 刘勇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8-343,共6页
2006年8月17日至9月1日对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表层湖水以及深层湖水进行采样,共采集到55个表层水样和39个深水样,通过测量水样氧稳定同位素比率,初步揭示了该流域湖水水体中δ18O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湖水的δ18O值随... 2006年8月17日至9月1日对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表层湖水以及深层湖水进行采样,共采集到55个表层水样和39个深水样,通过测量水样氧稳定同位素比率,初步揭示了该流域湖水水体中δ18O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湖水的δ18O值随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其主要受冰川融水补给的影响.羊卓雍错表层湖水的δ18O值变化较大,主要是和羊卓雍错湖水动力混合不充分有关,一般河水汇入区δ18O值都表现为较低值.普莫雍错表层湖水的δ18O值变化较小,由冰川融水主要补给的西岸、南岸至湖心,δ18O值逐渐增大,说明冰川融水汇入湖泊后的混合靠扩散过程和蒸发过程的作用.湖水中δ18O值高于当地冰川融水,表明湖水蒸发强烈.同时,通过均值分析,还发现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表层湖水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卓雍错 普莫雍错 Δ^18O 空间变化
下载PDF
太湖越冬蓝藻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季健 孔繁翔 +4 位作者 于洋 张民 阳振 钱善勤 吴晓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0-494,共5页
为确定2007-2008年冬季蓝藻在太湖各个湖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在冬季逐月对太湖主要湖区14个位点采集底泥和水样,应用荧光分析法测定样品中藻蓝素含量,以确定冬季太湖各个湖区的藻蓝素分布状况,比较冬季太湖各个湖区水体和底泥中蓝藻... 为确定2007-2008年冬季蓝藻在太湖各个湖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在冬季逐月对太湖主要湖区14个位点采集底泥和水样,应用荧光分析法测定样品中藻蓝素含量,以确定冬季太湖各个湖区的藻蓝素分布状况,比较冬季太湖各个湖区水体和底泥中蓝藻的分布差异.实验结果说明与夏季情况不同,相对于西南太湖水域,2007-2008年冬季北太湖水体和底泥中的蓝藻含量均较低,而西南湖区部分区域12月仍出现了蓝藻的聚集,底泥表面的藻蓝素含量也较高,说明调查期间,冬季越冬蓝藻主要分布于西太湖和南太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蓝藻 藻蓝素 荧光分析法 空间分布 太湖
下载PDF
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黄花甸子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龙 吴丽芝 +4 位作者 姚云峰 秦富仓 郭月峰 焦素香 高云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3,共6页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对其的影响,旨在为半干旱区土壤碳库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cm)...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地形因子对其的影响,旨在为半干旱区土壤碳库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cm)与全剖面(0—100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7.54g/kg和6.19g/kg,二者块金基台比均较小,为22.77%~28.36%,说明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随机因素对其变异影响较小。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表现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坡向土壤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呈现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明显分布规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形因子 地统计
下载PDF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俊成 李天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960,共10页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应用谢高地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value,ESV)评价体系,对2000,2010和2015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应用谢高地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value,ESV)评价体系,对2000,2010和2015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ESV从2000年的159171亿元/年增长至2015年的161802亿元/年。我国ESV空间分布特征为东部高、西部低。人均ESV的空间差异程度比地均ESV大,但自2000年至2015年均有所减小,在总体差异中,区域间差异一直占较大的贡献率。2000-2015年,ESV增加的省份主要在西部和北部,而东部和南部地区ESV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空间差异 土地利用 价值评估 中国
下载PDF
近44年四川太阳辐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中钰 吕结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年第3期56-60,共5页
利用四川144个气象站1971~2014年的逐月日照时数数据和四川6个辐射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数据,以气候学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四川144个气象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值。基于44年四川太阳辐射的平均分布和EOF分析的第一模态,将四川分成3个区域,并... 利用四川144个气象站1971~2014年的逐月日照时数数据和四川6个辐射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数据,以气候学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四川144个气象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值。基于44年四川太阳辐射的平均分布和EOF分析的第一模态,将四川分成3个区域,并研究了四川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四川年太阳总辐射从东南往西北随海拔升高呈阶梯式增加,结合年太阳总辐射EOF第一模态可把四川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和四川盆地;(2)川西高原年总辐射随时间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攀西地区年总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四川盆地总辐射变化不大,有缓慢下降趋势;(3) 20世纪70年代四川大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是正距平,80年代除川西高原和雅安地区外基本是负距平,90年代是负距平,2001~2014年除攀西地区外基本是负距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下载PDF
贡嘎山峨眉冷杉树干呼吸空间特征及其对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广 刘刚才 朱万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32-2742,共11页
采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土壤呼吸气室水平测定法(HOSC)原位监测了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Abies fabri)树干CO_2释放速率(E_s),分析了树干E_s与树干温度(T_(stem))的关系。贡嘎山峨眉冷杉树干E_s和T_(stem)空间变化格局明显,不同测定高度树... 采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土壤呼吸气室水平测定法(HOSC)原位监测了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Abies fabri)树干CO_2释放速率(E_s),分析了树干E_s与树干温度(T_(stem))的关系。贡嘎山峨眉冷杉树干E_s和T_(stem)空间变化格局明显,不同测定高度树干温度为0.3m>1.3m>2.3m,以1.3m处E_s最大;不同方向E_s和T_(stem)均表现为南面>北面。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峨眉冷杉E_s分别在0.51—0.99μmol m^(-2)s^(-1)和0.14—0.22μmol m^(-2)s^(-1)之间波动。峨眉冷杉树E_s变化趋势和T_(stem)一致,二者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峨眉冷杉非生长季树干呼吸Q_(10)显著高于生长季(P<0.01),其中生长季变幅在1.9—3.0之间,非生长季在4.6—6.8之间,暗示个体或群落水平树干CO_2释放通量的估算应充分考虑树干E_s空间特征和Q_(10)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冷杉 树干呼吸 空间变化 温度敏感系数(Q10)
下载PDF
热带雨林区水源涵养服务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乐山 刘海鸥 +3 位作者 刘文慧 王槐睿 张颖 全占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6-1727,共12页
水源涵养服务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深入探讨热带雨林区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理,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05年、2010... 水源涵养服务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深入探讨热带雨林区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理,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水源涵养服务进行评估,采用ArcGIS 10.2软件分析水源涵养服务的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并利用LightGBM机器学习探究水源涵养服务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水源涵养服务在时间尺度上波动较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水源涵养量分别为5.36×10^(9)、4.23×10^(9)、3.93×10^(9)、4.30×10^(9)、4.34×10^(9)m^(3);在空间尺度上分布格局差异较大,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Moran′s I>0.93,Z>2.58);西部地区有较多空间冷点,而东部地区有较多空间热点;蜂窝图分析表明,降水量、蒸发量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源涵养服务的边际贡献最高,其中,水源涵养服务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同时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为显著.研究显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水源涵养服务存在明显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变异格局,且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自然因素(主要为降水量和蒸发量)和人类活动(主要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双重影响是水源涵养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水源涵养服务重点区域识别及规划、水源涵养功能维持及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水源涵养 时间演变 空间格局 自相关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志超 蔡太义 +1 位作者 郝成元 刘昌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研究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为探明中国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地带山地土壤空间分异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垂直梯度取样法,在伏牛山南北坡海拔1640~1870m处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并结合传统统计学方... 【目的】研究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为探明中国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地带山地土壤空间分异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垂直梯度取样法,在伏牛山南北坡海拔1640~1870m处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并结合传统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伏牛山南北坡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海拔高度影响显著,其中土壤pH和全氮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而有机质含量则呈减小趋势;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受坡向影响也较为显著,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南坡较高,分别为0.092Ms/cm、273.69mg/kg、2.46mg/kg,北坡分别为0.087Ms/cm、215.42mg/kg、2.23mg/kg;北坡土壤速效钾、全氮和全钾含量相对稍高。【结论】海拔高度和坡向是影响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理化性质 空间分异 伏牛山
下载PDF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被引量:6
20
作者 YANG Xue-ting QIU Xiao-ping +2 位作者 FANG Yi-ping XU Yun ZHU Fu-bi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8期1883-1900,共18页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or a long time, the insufficient performance of transport in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as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or a long time, the insufficient performance of transport in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as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Neverthel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accelerated the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network since 2000. Due to the large area and significant geographical heterogeneity,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fference. By using GIS-based raster analysis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 model,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ighway, railway and airport accessibility, respectively, and estimated the correlation and heterogeneity between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s revealed that:(1)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in the QTP improved by 53.38% in the past 15 years, which is specifically embodi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both highway and railway.(2) Accessibility presented prominent differentiation in the space, increasing from west to east and reducing with the rise of elevation, specifically, the best accessibility area of the highway is below 4000 m above sea level, while the area with an altitude of over 4000 m has the lowest aviation time cost.(3) In general, the long weighted average time cost to critical transport facilities pose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in QTP, more positively, the adverse effect gradually weakened over time.(4) Obvious heterogeneity exists a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factors 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flecting both in the horizontal space and altitudinal belt. Therefore, region-specific policies should be address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as well as economy in the west mountai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SSIBILITY RASTER cost WEIGHTE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Economic effect spatial varia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