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东沟超大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永飞 李诺 王莉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53-1466,共14页
河南省东沟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燕山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预测在先,勘查突破在后的成功范例。该矿床的形成与东沟A型花岗斑岩有关,矿体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熊耳群火山岩中。以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蚀变... 河南省东沟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燕山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预测在先,勘查突破在后的成功范例。该矿床的形成与东沟A型花岗斑岩有关,矿体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熊耳群火山岩中。以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蚀变分带,由内到外依次是钾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组合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80~550℃,盐度为7.70%~18.28%NaCleqv;S型包裹体中常见石盐、黄铜矿、方解石和未知透明子矿物,其均一温度范围为318~516℃,加热过程中除石盐外其他子矿物不熔;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该类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2.85%~17.87和35.55%~47.67%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410℃,盐度为4.62%~18.28%NaCleqv;除不熔子矿物外,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7~436℃,盐度变化于7.45%~19.30%NaCleqv和31.71%~49.22%NaCleqv。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25~225℃,盐度介于0.5%~7.25%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63~117MPa和12~67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4.7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演化为晚阶段低温、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这种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可视为大陆内部体制斑岩成矿系统的标志性特征,以区别于岩浆弧区同类矿床高温、贫CO2的岩浆热液。通过对比东秦岭-大别钼矿带典型斑岩成矿系统,认为成矿流体中CO2等挥发组分的含量和围岩性质(化学成分、结晶程度、抗剪抗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体空间定位 东沟斑岩型钼矿床 东秦岭钼矿带
下载PDF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的矿化时空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安璐 张均 +2 位作者 范建强 徐志永 陈学峥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68-374,共7页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过渡带上,该区经历了自四堡期以来的多期构造活动,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强烈,构造形迹复杂;通过深入剖析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史,从铜铅矿化的时空结构分析入手,系统研究...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过渡带上,该区经历了自四堡期以来的多期构造活动,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强烈,构造形迹复杂;通过深入剖析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史,从铜铅矿化的时空结构分析入手,系统研究了矿体空间定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结构上,成矿与重大地质事件关系密切,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点;在空间结构上,矿体主要受控于尾硐溪断裂,赋存于断裂带走向上的弧形转弯处、断裂面的凹凸变化部位,矿体具膨大狭缩、尖灭再现特点,在空间上具有向W侧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 矿化时空结构 矿体定位规律 黔东南
下载PDF
石板溪金矿区矿体产出样式及定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均 吴树仁 张武雪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通过研究石板溪金矿区内工业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和金矿化的局部富集规律,对区内金矿体的空间产出样式及其定位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揭示与厘定,建立了研究区内金矿体的空间定位产状模式。
关键词 产出样式 定位规律 金矿体 金矿床 矿化
下载PDF
哈德门金矿区矿体定位规律研究
4
作者 张庆辉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5-18,共4页
通过对哈德门金矿区工业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和金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揭示了工业金矿体的空间定位规律及其特征。
关键词 金矿 矿体 定位 矿区 找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