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 被引量:396
1
作者 吴必虎 唐子颖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28,共6页
本文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空间分析手段 ,通过对首批国家 4A级旅游区 (点 )在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以及对各旅游区(点 )与非农业人口在 2 0万以上的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 ,揭示了国家首批 4A级旅游区 (点 )的空间结... 本文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空间分析手段 ,通过对首批国家 4A级旅游区 (点 )在不同地域范围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以及对各旅游区(点 )与非农业人口在 2 0万以上的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 ,揭示了国家首批 4A级旅游区 (点 )的空间结构整体特征 ,以及与不同规模客源市场之间的距离分异特征 ,为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级旅游区(点) 空间结构 空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209
2
作者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2-752,共11页
空间相互作用是先于城市体系而存在的重要概念 ,引力模型是描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函数之一 ,但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明确而且实际应用有局限。本文首先从城市地理系统的广义分形假设出发 ,推导出引力模型的幂函数形式 ,使其从一个经验... 空间相互作用是先于城市体系而存在的重要概念 ,引力模型是描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函数之一 ,但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明确而且实际应用有局限。本文首先从城市地理系统的广义分形假设出发 ,推导出引力模型的幂函数形式 ,使其从一个经验模型上升为理论模型 ;进而引入时变函数和时滞参数将引力模型推广为更为一般和更加实用的形式 ,为发展城市引力过程的空间互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借助 194 9~ 1998年 5 0年的人口演化数据 ,以北京 -天津的空间相互作用为实例 ,对基于城市引力关系的空间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 ,从而提供了城市网络空间相互作用广义引力分析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引力模型 城市体系 城市空间网络 空间相互作用 功率谱
下载PDF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进生态效率了吗? 被引量:187
3
作者 韩永辉 黄亮雄 王贤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59,共20页
建立广义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本地效应和区际互动双重视角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省份生态效率影响的驱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既能提高本省份也能提高其他省份的生态效率,即存在本地和外部双重正面效应;而产业... 建立广义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本地效应和区际互动双重视角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省份生态效率影响的驱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既能提高本省份也能提高其他省份的生态效率,即存在本地和外部双重正面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态效率则更多体现为正外部效应。从异质性上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合理化本地正面效应以及高度化双重正面效应的发挥;合理化和高度化与环境规制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本省份生态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态效率 空间互动 环境规制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6
4
作者 龚诗涵 肖洋 +2 位作者 郑华 肖燚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55-2462,共8页
水源涵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之一,包含着大气、水分、植被和土壤等自然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我国水资源贫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区域尺度上评估全国生... 水源涵养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之一,包含着大气、水分、植被和土壤等自然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区域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我国水资源贫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区域尺度上评估全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认识和合理保护我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全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各类典型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数据进行归类与统计,在区域尺度上评估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并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水源涵养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特征。2010年全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为12224.33亿m^3。(2)森林是我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水源涵养量最高,占全国水源涵养总量的60.80%。其中,常绿针叶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最多,而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能力最高。按流域统计,相对于其他一级流域,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最高。(3)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降水、温度、蒸散、坡度、COD密度和长江生态工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与GDP密度和农村人口密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空间特征 气候影响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空间基因 被引量:158
5
作者 段进 邵润青 +2 位作者 兰文龙 刘晋华 姜莹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共8页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色的标识,又起着维护三者和谐关系的作用。通过空间基因识别提取、解析评价到传承导控的技术体系,可以避免采用统一的模式面对千差万别城市、不尊重历史和自然的设计弊端,强化规划设计的在地性,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从空间形式创作到空间基因分析的方向性转变,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的共赢提供有效设计路径。文章还对空间基因库计划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空间发展理论 形态类型 可持续发展 空间互动 文化传承 在地性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109
6
作者 刘继生 陈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本文探讨了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包括随机聚集分维的测算比较、分形结构因子的度量等的分析,以及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相互作用与形成机制等.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空间结构 分形 分维 相关作用
下载PDF
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关联网络演进——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城际铁路客流为例 被引量:100
7
作者 戴特奇 金凤君 王姣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9,共10页
我国城市群在铁路客流空间相互作用的层次上所体现的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演化体现了城市群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91和2000年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间铁路客流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城际铁路客流不但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而且各个主要城... 我国城市群在铁路客流空间相互作用的层次上所体现的空间分布和网络结构演化体现了城市群的重要方面。通过对1991和2000年我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间铁路客流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城际铁路客流不但存在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而且各个主要城市群的铁路客流衰减变化规律及其网络结构有所不同,应用重力模型等方法不能较好地刻画这一变化。本研究借助“轴-辐”理念进一步从网络关联的角度考察了我国1990年代铁路客流变化,发现存在明显的区域重组、中心极化和空间关联升级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所体现的城市群结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流 空间相互作用 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 被引量:92
8
作者 闫卫阳 王发曾 秦耀辰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1-518,共8页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由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发端于西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是引进和实证,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几种主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机制和原理,考虑到断裂点模型应用较广,经过了较多的实践验证,重点探讨了该模型的缺陷、演进和扩展形式,从理论上论证了将空间分割原理和断裂点模型结合的扩展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城市影响空间和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物流分析、设施选址、市场影响力的分析等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分析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演进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深刻的启发:地理学以复杂的自然、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最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相互作用 VORONOI图 理论模型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5
9
作者 何胜 唐承丽 周国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3,共8页
运用引力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实力及城市间交通距离得分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值,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综合实力及空间相互作用倾向度两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 运用引力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展开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实力及城市间交通距离得分进行计算,最终得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值,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综合实力及空间相互作用倾向度两个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展开了分析研究。综合分析得出: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水平较低,城市与城市群的空间相互作用水平差异显著;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网络形态主要呈放射状,武汉、长沙在区域中的中心性作用明显;武汉都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发育较为成熟,环鄱阳湖城市群发育水平较低;三个二级城市群之间武汉都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相互作用水平最高,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形成了一条较高水平的空间相互作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长江中游城市群 空间相互作用 综合实力 交通距离
原文传递
近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 被引量:87
10
作者 梅志雄 徐颂军 +1 位作者 欧阳军 史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4-701,共8页
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地级市和县域两个空间尺度分析了近20 a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珠三角地级城市空间联系总体逐步加强,并充分体现出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县域尺度上,空间联... 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地级市和县域两个空间尺度分析了近20 a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珠三角地级城市空间联系总体逐步加强,并充分体现出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县域尺度上,空间联系强度较大的主要是各地市市区之间及广-佛都市区的县市间和各地市市区与其所辖县市之间,其它县市间联系强度则较小;珠三角核心区内大部分县市之间联系总体呈逐渐增强趋势,核心区外的县市之间及其与核心区内的县市间联系强度有升有降,规律性不明显。广-佛都市区和深圳-东莞-惠州都市区的城市潜力较大且变动较大,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强,其它城市潜力相对较小且变化不明显;珠三角城市潜力的区域不平衡态势明显,城市潜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辐射的特征与演变规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潜力模型 珠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社会感知视角下的若干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再思考 被引量:86
11
作者 刘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4-575,共12页
近年来,不同类型大数据在地理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学者基于手机、社交媒体、出租车等数据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社会感知概念刻画了地理空间大数据基于大量人的行为时空模式获取地理环境特征的的技术手段,该手段有助于重新... 近年来,不同类型大数据在地理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学者基于手机、社交媒体、出租车等数据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社会感知概念刻画了地理空间大数据基于大量人的行为时空模式获取地理环境特征的的技术手段,该手段有助于重新审视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因而本文选择了空间分布和空间交互这两个基本地理概念以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这两个人文地理基本研究方法展开讨论。大数据从微观个体和宏观群体两个层面同时感知空间分布和空间交互,可以定量分析其中的距离以及尺度效应。进而,由于小样本访谈人群和场所是定性研究的基础,而大数据可以通过定量方法识别特定人群和场所并进行刻画,因此,社会感知手段为集成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构建混合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感知 空间分布 空间交互 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
原文传递
京津冀存在“集聚阴影”吗——大城市的区域经济影响 被引量:85
12
作者 陈玉 孙斌栋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36-1946,共11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雄安新区战略提出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大小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可以为地区协调发展提供学术依据。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雄安新区战略提出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大小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可以为地区协调发展提供学术依据。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经济增长负面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更大。未来应实现多中心空间发展战略,抓住雄安新区建设的战略契机,在政府积极引导和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打破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协调分工,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有序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阴影 京津冀城市群 空间相互作用 大城市 小城市 环京津贫困带
原文传递
大城市有利于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吗?——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证据 被引量:72
13
作者 孙斌栋 丁嵩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5-1625,共11页
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对于贯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108个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到大城市的地理距离、行政边界、市场潜能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 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对于贯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108个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到大城市的地理距离、行政边界、市场潜能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的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临近大城市有助于促进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并未发现存在集聚阴影效应的直接证据;空间相互作用的方向更多体现为高等级城市对低等级城市的影响,来自副省级城市的增长溢出最为显著,同层级小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相对微弱;城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行政边界的存在阻碍了空间溢出效应的发挥。最后从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不同规模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全域性释放、破除行政区经济的束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小城市 空间相互作用 增长溢出 集聚阴影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交互分析方法和应用再论 被引量:58
14
作者 刘瑜 姚欣 +8 位作者 龚咏喜 康朝贵 施迅 王法辉 王姣娥 张毅 赵鹏飞 朱递 朱欣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3-1538,共16页
空间交互是理解地表人文过程的重要基础,与空间依赖一起共同体现了地理空间的独特性、关联性以及对嵌入该空间的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空属性,因此对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为空间交互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使我... 空间交互是理解地表人文过程的重要基础,与空间依赖一起共同体现了地理空间的独特性、关联性以及对嵌入该空间的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空属性,因此对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为空间交互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使我们在不同时空尺度感知和观察空间交互模式并对其动态演化特征进行模拟和预测,从而为揭示人类活动规律及区域空间结构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在探讨空间交互与地理空间模式关系的基础上,描述了利用地理大数据感知空间交互的方式和定量模型,介绍了空间交互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空间规划与交通、公共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就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大数据支持下空间交互相关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交互 大数据 模型 分析方法 应用 社会感知
原文传递
“流空间”视角下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5
作者 王垚 钮心毅 宋小冬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通过对国外近几年关于"流空间"视角下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研究领域集中在区域中心性测度方法,从功能性角度识别多中心空间结构,传统腹地和网络腹地的划分以及中心地理论、城市网络理论和引力模型等理论验证四个... 通过对国外近几年关于"流空间"视角下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研究领域集中在区域中心性测度方法,从功能性角度识别多中心空间结构,传统腹地和网络腹地的划分以及中心地理论、城市网络理论和引力模型等理论验证四个方面。四个方面的研究深入都与"流"类型及其测度方法演变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流"数据在区域空间结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手机信令数据、互联网数据、手机通话数据等大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为"流空间"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以"物流"数据测度的"流"分析、整合大数据和传统数据、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流"差异及适用环境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流”数据 区域研究 空间结构 空间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分布格局与空间交互影响:1998~2013年 被引量:52
16
作者 杨骞 武荣伟 王弘儒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88,共17页
研究目标:农业用水效率在区域层面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利用Global超效率DEA模型和全要素用水效率指标测度中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并首次采用VAR框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识别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 研究目标:农业用水效率在区域层面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利用Global超效率DEA模型和全要素用水效率指标测度中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并首次采用VAR框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识别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呈持续升高趋势;在空间格局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总体分布态势;由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集聚特征仅体现在小范围地区,而在整体上未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传统的空间计量模型并不适用于识别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交互影响。研究创新:基于VAR框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农业用水效率之间确实存在空间交互影响。研究价值:充分利用空间交互影响效应实现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效率 空间交互 区域协同DEA VAR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升级改善生态文明了吗——本地效应与区际影响 被引量:50
17
作者 韩永辉 黄亮雄 王贤彬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146,共18页
本文选取2001—2012年的中国省域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模型构建生态文明指数来测度省区生态状况,建立广义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本地效应和区际互动双重视角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省区生态文明发展影响的驱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 本文选取2001—2012年的中国省域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模型构建生态文明指数来测度省区生态状况,建立广义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本地效应和区际互动双重视角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省区生态文明发展影响的驱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中国省区生态文明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外溢效应和时间滞后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既能提高本省区也能提高其他省区的生态文明水平,即存在本地和外部的双重正面效应。本文的发现为出台更加合理协调的产业政策和环境治理政策、更好地推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具体化的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生态文明 空间互动
原文传递
城市群视角下空间联系与城市扩张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焦利民 唐欣 刘小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77-1185,共9页
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扩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从城市群视角研究城市扩张的时空规律,对于理解城市扩张与城市群网络化组织结构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基于交通网络、引力模型和空间句... 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扩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从城市群视角研究城市扩张的时空规律,对于理解城市扩张与城市群网络化组织结构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基于交通网络、引力模型和空间句法模型,结合1980、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计算城市扩张强度与速度指标;采用核心城市可达性与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分析城市的交通网络区位;采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城市在城市群交通路网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强度与核心城市可达性、核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空间句法变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扩张速度与上述指标在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第三阶段(2000-2010年)整体表现为负相关,分布在城市群外围、交通路网联系程度较低的城市扩张速度更快,呈现出空间收敛的趋势。表明城市群中的城市空间联系在城市扩张中起到重要但又不断演变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和其他城市群城市扩张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交通路网 空间句法 空间相互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具有创新驱动效应吗 被引量:46
19
作者 纪祥裕 顾乃华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70,共14页
本文使用2003—2017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产业协同... 本文使用2003—2017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市场规模促进了城市创新。进一步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创新要素的空间互动效应,发现城市创新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而且产业协同集聚对周边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城市创新 异质性 空间互动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视角的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以武汉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1
20
作者 万庆 曾菊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108,共7页
考虑到空间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相结合,构建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对武汉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诊断。研究发现:2000—2010年,除武汉、黄石、鄂州3市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外,武汉... 考虑到空间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与空间偏离—份额模型相结合,构建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对武汉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定量诊断。研究发现:2000—2010年,除武汉、黄石、鄂州3市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外,武汉城市群其余6个城市均未形成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城市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大部分城市还未能从群域产业重组和专业化分工中获取足够多的效益,部分城市尚未形成空间区位效应;相对于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更具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空间偏离-份额模型 产业结构优化 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