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草地资源分布及植被特征动态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敏云 李运起 +7 位作者 王堃 曹玉凤 于海良 李雪枫 李连树 景福军 李佳祥 谢帆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共11页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结合1979-1984年河北省草地调查资料,确定了河北省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特征,并对河北省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年际变化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河北省有...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结合1979-1984年河北省草地调查资料,确定了河北省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特征,并对河北省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年际变化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河北省有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沼泽草地等7个草地类型;草地分布分为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草地及滨海平原区;2)草地产量(干草):暖性灌草丛(5133.35 kg/hm2)>暖性草丛(4182.22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111.55 kg/hm2)>低地草甸(1872.44 kg/hm2)>温性草原(1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产量最高,温性草原产量最低。3)草地植被盖度: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93.97%)>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82.60%)>低地草甸(82.26%)>暖性灌草丛(79.70%)>暖性草丛(76.91%)>温性草甸草原(71.59%)>温性草原(57.63%),山地草甸的植被盖度最大,温性草原的植被盖度最小。4)草地植被高度:暖性草丛(49.25 cm)>暖性灌草丛(34.18 cm)>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28.88 cm)>温性草甸(26.22 cm)>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1.98 cm)>温性草原(19.77 cm)>低地草甸(18.77 cm),暖性草丛草地植被高度最高,低地草甸草地植被高度最低。5)草地植被动态:2006年草地植被基本以正向波动为主,2005和2007年基本以负向波动为主,其中2007年植被负向波动率大于2005年植被负向波动率。按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最大,温性草原草地次之,温性草甸草地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介于暖性草丛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与低地草甸类草地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 植被盖度 植被高度 草地产量 植被波动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覆岩裂隙动态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尹嘉帝 张华磊 涂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120,共5页
鉴于采动影响下采场覆岩裂隙空间分布特征对矿井突水灾害防控和瓦斯抽采具有重要意义,以潘二矿18111工作面为具体工程背景,采用相似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对综采工作面覆岩裂隙的分布演化规律以及导水裂隙发育高度进行研究。... 鉴于采动影响下采场覆岩裂隙空间分布特征对矿井突水灾害防控和瓦斯抽采具有重要意义,以潘二矿18111工作面为具体工程背景,采用相似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对综采工作面覆岩裂隙的分布演化规律以及导水裂隙发育高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工作面两端存在裂隙聚集带,裂隙发育高度高且多以大角度为主;通过数值模拟对裂隙发育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相似模拟试验结果,得出覆岩裂隙发育角度呈现区域性分布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裂隙发育高度,通过对所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导水裂隙的发育高度为54~60.8m。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条件下裂隙演化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裂隙空间分布 裂隙高度 动态演化特征 采动影响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门源草原毛虫在高寒草甸上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珂璐 余欣超 +5 位作者 姚步青 马真 王文颖 王慧春 周华坤 赵新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197,共7页
按照放牧强度递增的顺序在高寒矮嵩草草甸上选取冬季自由放牧、轻牧、中牧、重牧4个样地,每个样地随机选取10个0.5m×0.5m的样方,对每个样方中的植被高度、盖度、虫口密度、毛虫的垂直分布高度等指标进行测定,根据空间分布指数对不... 按照放牧强度递增的顺序在高寒矮嵩草草甸上选取冬季自由放牧、轻牧、中牧、重牧4个样地,每个样地随机选取10个0.5m×0.5m的样方,对每个样方中的植被高度、盖度、虫口密度、毛虫的垂直分布高度等指标进行测定,根据空间分布指数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度的放牧干扰会增大门源草原毛虫的虫口密度,过度放牧则可抑制该物种密度的增大。门源草原毛虫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均呈现聚集分布。放牧干扰不会改变该物种的聚集分布特征,但可通过对其食物及生境的作用,影响其聚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草原毛虫 放牧干扰 虫口密度 聚集度 空间分布高度
下载PDF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4 位作者 曾冀 李忠国 庞圣江 郝建 赵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3,共5页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进行间苗定株较为适宜;(6)对米老排人工林适时适地的采用小面积皆伐、非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剩余物、保护和利用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人工林 皆伐迹地 天然更新 空间分布格局 树高结构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苗幼树空间分布与关联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石蒙蒙 杨华 +1 位作者 王全军 杨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幼苗幼树空间分布是影响森林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云冷杉不同苗高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并分别研究幼苗幼树与周围小径木和大径木的关联性,以探究云冷杉幼苗空间变化规律和空间结构对幼苗幼树的影响,提出促进云冷杉天然更... 【目的】幼苗幼树空间分布是影响森林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云冷杉不同苗高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并分别研究幼苗幼树与周围小径木和大径木的关联性,以探究云冷杉幼苗空间变化规律和空间结构对幼苗幼树的影响,提出促进云冷杉天然更新措施,为云冷杉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8月在金沟岭林场设置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标准地(0.36 hm^2),应用SADIE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林分不同苗高级云冷杉的分布规律。【结果】云冷杉林分总体直径分布呈反"J"型;色木槭与冷杉直径分布呈增长型,云杉和红松为多峰波动曲线。林分内小径木聚集指数I_a>1,且随机化检验概率P_a<0.025,总体呈聚集分布;大径木P_a值为0.025~0.975,呈随机分布;随林木生长发育,林分空间分布由聚集逐渐趋于随机。冷杉作为主要树种之一,其小径木与大径木空间分布与林分总体空间分布相似;云杉呈随机分布;冷杉幼苗与冷杉大径木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并与云杉呈正相关,其幼苗具有较好的耐荫性;云杉幼苗总体呈空间分离或空间不相关,仅与冷杉大径木呈空间正相关性,云杉与冷杉为良好的伴生树种。苗高Ⅰ、Ⅱ、Ⅲ级冷杉幼苗空间关联性相似,苗高Ⅳ、Ⅴ级的幼树空间关联性相似;苗高Ⅰ、Ⅱ级云杉幼苗空间关联性相似。【结论】林分内,冷杉幼苗株数较多,与大多林木呈空间正相关,有利于冷杉的林下更新。云杉木材质量较好,作为主要目的树种,其大径木及幼苗株数较少,且幼苗幼树与小径木及大径木均呈空间分离,林下云杉更新状况较差,因此,在云杉幼苗时期采取适当的遮蔽措施,幼树时期进行采伐等经营措施,促进云杉幼苗生长,并通过对冷杉株数的合理控制,调整林分空间结构,为其释放生长空间,以增加云杉母树株数,提高产种能力及产量,促进云杉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苗高级 幼苗幼树 云杉 冷杉
下载PDF
银杏大蚕蛾卵空间分布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兴文 蒲永兰 +3 位作者 陈杰 杨世璋 蔡泽荣 付成松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9,共3页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Moore在重庆市城口县 1年发生 1代 ,以卵越冬。卵分布与树龄、树干的关系为 :卵主要分布于 2 0~ 30年盛果期的核桃果树上 ,2 0年生以下及 30年以上的果树则分布较少 ;树干 1m以下的粗皮裂缝内分布的卵占...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Moore在重庆市城口县 1年发生 1代 ,以卵越冬。卵分布与树龄、树干的关系为 :卵主要分布于 2 0~ 30年盛果期的核桃果树上 ,2 0年生以下及 30年以上的果树则分布较少 ;树干 1m以下的粗皮裂缝内分布的卵占总卵量的 72 5 % ;卵在林间的分布呈低密度、高聚集块状 ,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生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林害虫 银杏大蚕蛾卵 空间分析 环境
下载PDF
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广西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卢炳夫 植耀玲 +2 位作者 黄伊曼 覃章 郭媛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2期65-71,共7页
利用广西2016-2019年三维闪电监测资料,分析广西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天气学初探,得到以下结论:①广西雷电活动主要发生在4-9月,日变化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显著,月变化主要表现为桂中及桂南单峰型、桂西北和桂南双峰型及桂东北多... 利用广西2016-2019年三维闪电监测资料,分析广西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并进行天气学初探,得到以下结论:①广西雷电活动主要发生在4-9月,日变化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显著,月变化主要表现为桂中及桂南单峰型、桂西北和桂南双峰型及桂东北多波动型等三种类型,空间分布表现为桂南、桂东南、桂西北及桂东北四个雷电活动频繁区域。②广西雷电活动云地闪较云闪偏多,闪电的极性以负闪为主,云闪高度较为集中在0~1km及2~7km高度上,2~7km高度上闪电频次年际、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显著。③春季印缅槽和亚洲经向环流偏强有利于广西雷电发生,反之则不利;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平均脊线位置较常年(26.3°N)略微偏南(25.5~26°N)时有利于雷电发生,异常偏南或偏北则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时空分布 云闪高度
下载PDF
四川盆地PM_(2.5)特征及污染参数关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潘文琪 张莹 +6 位作者 阮虞清 孟林夕 谢滨 张子涵 向卫国 王浩霖 文小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9-38,共10页
定量分析四川盆地PM2.5污染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文章利用2015-2018年18个城市的地面台站数据与污染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期间,PM2.5的主要污染区域分布在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经济区,以成都和自贡为2个高值中心,且PM2.... 定量分析四川盆地PM2.5污染时空分布的总体特征,文章利用2015-2018年18个城市的地面台站数据与污染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期间,PM2.5的主要污染区域分布在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经济区,以成都和自贡为2个高值中心,且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为冬季(77.98μg/m3)>春季(45.25μg/m3)>秋季(39.30μg/m3)>夏季(29.16μg/m3)。文章选取9个主要城市的风速、温度、湿度、气压4项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各地PM2.5浓度与温度和风速均呈现负相关,气压表现为正相关,湿度相关性随地形变化波动较大,整体影响小。同时采用罗氏法和风速积分法计算了9个城市的混合层高度和通风系数这2个污染气象参数。得到的结论是:混合层高度总体呈现双峰双谷特征,通风系数与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一致,二者与PM2.5浓度均呈明显负相关。选取2017年1月1-6日成都市全域型重污染过程进行个例分析,该次过程PM2.5浓度逐日平均值维持在181μg/m3以上,盆地前期处于静小风状态,整体湿度大,贴地逆温频率达66.7%,后期气象条件逐步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PM_(2.5)污染 时空分布 气象成因 混合层高度 通风系数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湿生与盐生生态型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芝祥红 独肖艳 +2 位作者 李朝周 焦健 刘鑫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869,共11页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生长与健康状况对绿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选取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天然分布的湿地和盐碱生境设置样地,调查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模型,综合分析不...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生长与健康状况对绿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选取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天然分布的湿地和盐碱生境设置样地,调查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模型,综合分析不同取样尺度及不同高度级芦苇种群的分布格局与聚集强度,为研究种群个体行为、种群扩散型提供一定信息。结果表明: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在取样面积为4、8、16、20、40和100 m2的6个尺度上均为集群分布,其中湿生芦苇聚集程度大于盐生芦苇,盐生芦苇有一定的随机分布趋势,表明湿生生境较盐碱生境更有利于增加芦苇种群聚集强度。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各自在不同取样尺度间聚集程度相当。湿生芦苇种群各高度级聚集程度均大于盐生芦苇,且尤以Ⅴ级和Ⅵ级湿生芦苇老龄阶段聚集强度最大。盐生芦苇Ⅱ、Ⅲ、Ⅳ、Ⅵ高度级有一定的随机趋势,但在Ⅰ、Ⅴ高度级无随机趋势。湿生生境水分不再是芦苇生长的限制因子,种群聚集度比较高;盐生生境由于水盐胁迫,土壤水分亏缺和较高的含盐量成为芦苇种群发展的限制因子,芦苇为了满足自身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有随机分布的倾向,进而获得较大的空间及资源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指数 河西走廊 芦苇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高度级 取样尺度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暖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浩 谢友文 +2 位作者 马红 肖婧 范泽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年第2期14-20,共7页
以吐鲁番5个国家气象站近55 a(1960—2014年)与26个区域气象站近3 a(2013—2015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暖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就地... 以吐鲁番5个国家气象站近55 a(1960—2014年)与26个区域气象站近3 a(2013—2015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暖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就地形对吐鲁番降水的影响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趋暖趋湿的气候背景下,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和山区存在截然不同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吐鲁番地区降水高度集中在暖季,且暖季山区降水集中度和稳定性更好;暖季盆地内存在频率>55%的夜雨区和昼雨区,盆地西南坡地和腹地平原区为夜雨区,盆地北部天山山区降水则集中在午后,海拔高度大约每增加(减少)300 m,降水集中时段提前(延后)1 h。研究还表明,吐鲁番降水与地形关系密切,海拔高度是影响吐鲁番降水的决定性因素,其暖季降水量、降水时数均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时数随海拔高度的递增;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型,其最大降水高度为1900 m;在最大降水高度以下,降水量由盆地腹地的平原区向山区递增,降水垂直变率平均为6.2 mm/100 m,其中1500~1900 m高度是降水量与降水垂直变率最大的区域,降水垂直变率达20 mm/1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暖季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垂直变率 最大降水高度
下载PDF
基于ERA-5的西非海域波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过瑞康 邓夕贵 +2 位作者 范骏 李运钦 陶爱峰 《中国港湾建设》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随着西非海洋经济与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西非海域水动力特征,特别是波浪要素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显得愈加重要。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WMF) ERA-5再分析数据集中的42 a (1979-2020年)逐时波要素数据,对西非区域的混合浪、涌浪和... 随着西非海洋经济与港口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西非海域水动力特征,特别是波浪要素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显得愈加重要。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WMF) ERA-5再分析数据集中的42 a (1979-2020年)逐时波要素数据,对西非区域的混合浪、涌浪和风浪的有效波高和周期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该海域旱季和雨季的波要素特征具有显著区别。在空间分布上,西非海域的涌浪、混合浪有效波高由近岸向离岸处、低纬度向高纬度不断增大;混合浪以及涌浪的周期由中部区域向四周不断增大;风浪波高和周期在赤道以北,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赤道以南,由南向北先增大后减小。涌浪和混合浪的月度分布主要呈现3种特征,分别为月度变化较小的无峰值型以及月度变化明显的Ω形和倒Ω形。此外,通过波浪危险性分析,发现其危险性从西非海域中部近岸区域向离岸、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增加,其中西非南部海域的危险性最高,佛得角北部海域的危险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海域 波要素特性 时空分布 重现期波高 风险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