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34
1
作者 王姣娥 焦敬娟 金凤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33-1846,共14页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其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交通运输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且其对区域空间结构、人口流动、经济联系和土地利用等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对...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其快速发展将会带来交通运输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且其对区域空间结构、人口流动、经济联系和土地利用等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对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域空间组织模式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IS网络分析工具,构建时间成本矩阵,研究中国333个地级行政单元和4个直辖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和城市对间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无高铁、高铁现状和规划高铁三种情景,并对三种情景进行模拟与探讨。结果显示:1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和"廊道效应",反映了高速交通在重塑区域空间结构中的作用;2高速铁路建设提升了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总量,且逐渐从追求"效率"转向"公平性";3高速铁路建设缩小了全国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的差异,但却扩大了城市对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差异;4三大城市群成为城市对外经济总量绝对获益量最大的地区,而其毗邻的中小城市成为提升速率最大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网络分析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率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8
2
作者 丁悦 蔡建明 +1 位作者 任周鹏 杨振山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666,共10页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历经30年多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遍布全国,其个体间的发展差异也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而日趋显著。认识和探讨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核心影...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历经30年多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遍布全国,其个体间的发展差异也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而日趋显著。认识和探讨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及其核心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引导开发区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年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三大区差异显著,呈现出高低高的U型格局;②个体上,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在三大区内部存在不同分异特征,其中西部分异度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③探测因子决定力显示,主导三大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的核心要素明显不同;在所选出的5大核心影响因素中,中西东三大区呈现出由开发区内在因子主导向城市和区域性外在因子主导的转变趋势;④国家级经开区经济增长率及核心影响因素在三大区间的分异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发区生命周期阶段性的演变规律。由此建议:近期内,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仍应聚焦于改进其自身发展要素;而从长远看,城市性和区域性的外部因子对经开区的影响将变得日益重要,亦即是经开区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与其所在城市和区域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增长率 空间差异 变异系数 地理探测器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75
3
作者 申玉铭 邱灵 +1 位作者 任旺兵 尚于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5-1264,共10页
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聚类分析和Theil系数探讨中国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内和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程度、交... 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聚类分析和Theil系数探讨中国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内和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程度、交通通信水平、经济全球化水平和人力资源丰度是影响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发达、次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五个基本区域类型;中国服务业空间分异的基本格局总体稳定、略有波动;不同省(区,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差异水平扩张迅速,而三大地带间、地带内的区域差异变动较为缓和,东部地带内省际差异进一步扩大,对全国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62
4
作者 谢守红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6-303,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对经济开放度的区域差异研究很少。文章采用1990年和2000年的统计资料对中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对经济开放度的区域差异研究很少。文章采用1990年和2000年的统计资料对中国各省区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各省区对外开放度普遍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外开放度的排序有了一些变化,但总体格局没有改变。各省区之间对外开放度存在巨大差异,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差异显著,而且区域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根据对外开放度的时空差异特征对各省区进行分类,并得出若干结论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度 时间变化 空间差异 中国
下载PDF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富喜 孙海燕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1-924,共4页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重点对基于17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指...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重点对基于17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东优西劣;基础设施指数则表现出典型的"两高两低"特征,由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而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活方式指数三者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吻合,且基本与城镇化发展指数成正相关,大体呈"┣"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均方差权值法 山东省
原文传递
基于碳排放测算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DEA模型分析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1 位作者 陈银蓉 韩啸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6-184,共9页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数据包络分析 土地利用碳排放 非期望产出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中国省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凯 韩贵锋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针对当前省际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从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建构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针对当前省际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从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建构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测度与评价,揭示出我国旅游竞争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培植和提升以及空间差异调控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竞争力 指标体系 省区 空间分异
下载PDF
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潘竟虎 郑凤娟 杨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4-689,共6页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分析了市域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而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集约利用重心表现为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而经济发展水平重心则由西向东迁移。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协调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经济发展水平 时空差异 ESDA 甘肃省
原文传递
辽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桑秋 张平宇 +1 位作者 高晓娜 辛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辽中城市群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2000~2005年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因子由第二主因子上升为第一主因子;以指数方法测度,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要小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产... 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是影响辽中城市群发展差异的主要因子,2000~2005年经济发展规模水平因子由第二主因子上升为第一主因子;以指数方法测度,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要小于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呈双核结构,具有南北分异、东西分异、高值西南集聚、低值东北集中的空间正相关性特点,呈现南北分异的空间变动特征,使各县域空间正相关性增强;在市域范围内,基本上距离市域核心越远,县域综合发展水平下降越多;大多数县域协调度下降,城市群整体协调状况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城市群 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39
10
作者 王婧 杜广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7,共17页
本文基于Bootstrap-DEA模型测度了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指数与空间自相关分析考察了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嵌套结构特征与空间集聚模式,最终揭示了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 本文基于Bootstrap-DEA模型测度了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指数与空间自相关分析考察了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嵌套结构特征与空间集聚模式,最终揭示了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尽管从总体来看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存在长期向好倾向,但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持续存在,并且呈缓慢加强趋势;(2)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主要来源于省份内部差异,且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而区域间差异的影响则呈下降趋势;(3)空间溢出效应在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水平城市能够通过带动其临近地区发展使得空间分异呈现集聚分布模式,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距离衰减现象;(4)样本期内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投资对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逐渐上升,而产业结构与禀赋结构的影响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空间分异 空间溢出效应 地理探测器 Bootstrap-DEA
下载PDF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动态耦合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杨丽花 佟连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3-510,共8页
利用耦合度模型对1991—2010年吉林省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耦合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经济发展指数和水环境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系统交互耦合... 利用耦合度模型对1991—2010年吉林省松花江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耦合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经济发展指数和水环境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具有复杂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特点,整体上经历了较低水平耦合阶段、拮抗时期和磨合阶段3个阶段;从耦合度来看,耦合度始终处于第一象限,为基本协调的发展阶段;从耦合度的空间差异性来看,位于河流上游的长春、吉林的耦合度高于下游的松原、白城地区.耦合度不仅与经济发展相关,同时受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等影响.上游城市的经济发展明显高于下游的城市,其在环境质量保护以及减少污染排放方面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水环境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耦合度 协调发展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建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3-618,共6页
从旅游收入、游客人数、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设施4个方面寻找评价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相对性指标,构建了一种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模型。评判结果表明,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旅游业的发达程度具有从沿海向内陆、从东、南部向... 从旅游收入、游客人数、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设施4个方面寻找评价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相对性指标,构建了一种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模型。评判结果表明,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旅游业的发达程度具有从沿海向内陆、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与从沿海向内陆逐步对外开放的步伐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研究还表明,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和天津传统直辖市,这与以往认为广东省居于旅游业发展之首的结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 空间差异 综合评判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刘满芝 杨继贤 +1 位作者 马丁 丁志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341,共9页
为挖掘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治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全国和30个省份2000-2010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通过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 为挖掘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治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全国和30个省份2000-2010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通过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方面分析治理投资等因素对SO2去除量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五个因素中,大气污染物末端治理措施、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SO2、烟尘的排放量变化率呈现负向效应,尤其是末端治理措施负向效应最大,"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其对SO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度均值由-10.4%变为-49.9%、对烟尘的贡献度由-60.7%变为-73.7%,而经济规模和煤炭污染强度呈现正向效应,经济规模贡献度高达50%以上,但呈下降趋势。针对SO2去除量变化率的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由规模和结构拉动型转为技术和规模拉动型,各省间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差别较大、规模效应差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LMDI 空间差异 四象限法 中国
原文传递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空间分异格局 被引量:34
14
作者 危小建 刘耀林 王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5-203,共9页
科学分析评价土地整治空间分异格局特征,对促进土地整治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湖北省1999-2010年土地整治项目数据,采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在时间、空间、... 科学分析评价土地整治空间分异格局特征,对促进土地整治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湖北省1999-2010年土地整治项目数据,采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在时间、空间、自相关3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增长迅猛,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呈现波浪式上升的特点,新增耕地规模从2008年开始所有回落,土地整治项目个数逐年递增;土地整治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都呈现中部高,东、西两端低的特点,新增耕地规模在中部地区较高,土地整治项目个数的空间分布较为零散;各区县土地整治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绝对规模呈增加趋势,相对差异呈现减小、均衡化趋势;土地整治项目格局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且正扩散效益逐步显现。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空间异质性特征,建议湖北省未来5~10 a应继续坚持以农用地整治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自相关 空间差异 湖北省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华军 杨骞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144,共12页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二乘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之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地区内而非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要素禀赋结构等结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差异 方向性距离函数 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人口可比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1949──1995) 被引量:23
16
作者 周一星 曹广忠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川计算城市人口可比增长速度的方法.分三个阶段检验了我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总体状况和空间差异.认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呈明显的马鞍形,大城市增长速度波动最大,与决策者的认识与愿望不一致。通过三个阶段快速增长城市和缓慢增... 本文川计算城市人口可比增长速度的方法.分三个阶段检验了我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的总体状况和空间差异.认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呈明显的马鞍形,大城市增长速度波动最大,与决策者的认识与愿望不一致。通过三个阶段快速增长城市和缓慢增长城市分布的分析、认为东中西之间和南北之间的差异都很明显。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第一阶段在西部.第二阶段在中部、第三阶段在东部。南方城市的增长速度在第一阶段远远落后于北方。第二阶段差距有所缩小.第三阶段南方城市接近或超过了北方城市。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的趋势仍在继续。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空间差异的变化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方针的转变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可比增长速度 空间差异 城市发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韩增林 许旭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90年代后期,中国海洋经济增长迅速,但区域差异呈现增大的趋势。文章分别从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入手研究不同尺度的中国海洋经济空间差异。在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塞尔指数等指标... 90年代后期,中国海洋经济增长迅速,但区域差异呈现增大的趋势。文章分别从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入手研究不同尺度的中国海洋经济空间差异。在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塞尔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海洋经济的省际差异以及北、中、南三大地带内及地带间差异的演变趋势。绘制罗仑兹曲线来反映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扩散情况。并指出出现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禀赋、产业空间集聚、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倾斜以及历史基础等方面,最后提出缩小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空间差异 产业结构 集聚 原因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街道步行指数的大规模测度 被引量:28
18
作者 龙瀛 赵健婷 +2 位作者 李双金 周垠 许留记 《新建筑》 2018年第3期4-8,共5页
借鉴并优化了步行指数的计算方法,测度了中国287座主要城市70余万条街道的步行指数,同时从街道和城市尺度作了步行指数的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街道可步行性较好,但存在极化现象。街道步行指数、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街道长度及... 借鉴并优化了步行指数的计算方法,测度了中国287座主要城市70余万条街道的步行指数,同时从街道和城市尺度作了步行指数的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街道可步行性较好,但存在极化现象。街道步行指数、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街道长度及道路交叉口密度等街道属性多呈偏态分布,其中街道功能混合度、交叉路口密度与步行指数具有最大的正相关性。西部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平均步行指数较华北和西北地区偏高,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步行指数比地级市和直辖市高。建立步行指数可视化平台,提供步行指数计算结果的街道水平的查询,可供政府及科研人员了解城市街道可步行性及相关指标,并有助于步行系统改善政策和行动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步行性 步行指数 街道 城市宜居度 空间分异
下载PDF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26
19
作者 胡业翠 郑云梅 徐劲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3,共10页
研究目的:评价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资金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中国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 研究目的:评价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资金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中国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各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国家、省、市不同尺度的较大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市域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分析能够反映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投资效益情况,适用于全国层面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的深入评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实施效果 资金效益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基于ESDA-GIS的新疆能源碳排放空间差异动态演化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晓婷 陈闻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8-685,共8页
基于2002-2014年新疆能源碳排放数据,采用Arc GIS9.3,运用标准差椭圆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新疆能源碳排放空间差异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州、市能源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疆... 基于2002-2014年新疆能源碳排放数据,采用Arc GIS9.3,运用标准差椭圆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新疆能源碳排放空间差异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州、市能源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疆地区,且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而次冷点和冷点区域范围则不断扩大;能源碳排放呈现出东北—西南、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标准差椭圆呈现出逐渐向南疆地区移动的趋势,以昌吉地区为核心,范围包括了新疆能源碳排放主体地区,能源碳排放重心呈现东南—东北—东北方向的变动趋势;最后,基于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实现新疆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碳排放 ESDA-GIS 空间格局 空间差异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