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位之思”与跨媒介叙事 被引量:60
1
作者 龙迪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4-196,共13页
所谓"出位之思",指的是一种表达媒介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试图模仿另一种媒介的表达优势或美学效果。就叙事而言,"出位之思"就表现为跨媒介叙事。对于具有"跨媒介叙事"特征的小说,我们除了了解该作品... 所谓"出位之思",指的是一种表达媒介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试图模仿另一种媒介的表达优势或美学效果。就叙事而言,"出位之思"就表现为跨媒介叙事。对于具有"跨媒介叙事"特征的小说,我们除了了解该作品本身的媒介特性之外,对于它"跨"出自身媒介而追求的他种媒介的特性也必须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完整地欣赏其美学特色。最主要的跨媒介叙事发生在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相互模仿之中;此外,跨媒介叙事还发生在空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之间,以及时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之间。跨媒介叙事往往会产生仅仅墨守媒介本位的文学艺术所无法达到的神奇的艺术效果,表征出单一媒介所无法表征的丰盈的艺术内涵。"出位之思"及其相应的跨媒介叙事,构成了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的"共同因素"和理论基础。小说的"空间叙事"实际上也是一种典型的跨媒介叙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位之思 模仿 跨媒介叙事 空间叙事 内部研究
下载PDF
档案参与历史记忆构建的空间叙事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斌 王露露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5,40,共6页
后现代主义将档案的表象与内容剥离开来,开始关注档案文本的价值及其隐含的偏见,也为空间叙事在档案与记忆之间赋予了存在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档案选择空间叙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叙事,档案可以在历史记忆构建过程中,... 后现代主义将档案的表象与内容剥离开来,开始关注档案文本的价值及其隐含的偏见,也为空间叙事在档案与记忆之间赋予了存在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档案选择空间叙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叙事,档案可以在历史记忆构建过程中,分别用于价值的传递、社会关系的建构和权力的隐喻。另外,在选择空间叙事时,还需要注意对真实性与可用性、情感与知识、时间与空间等关系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历史记忆 空间叙事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叙事空间抑或空间叙事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晓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6-159,共4页
准确的命名对问题研究合法性的确立至关重要。本文从哲学、物理、心理、社会空间的批判中离析文学叙事空间,认为它是读者对作者在叙事文本的故事和话语层面的空间化设置所作的知觉性或想象性复建。因语言习惯、理论诉求及边界差异,叙事... 准确的命名对问题研究合法性的确立至关重要。本文从哲学、物理、心理、社会空间的批判中离析文学叙事空间,认为它是读者对作者在叙事文本的故事和话语层面的空间化设置所作的知觉性或想象性复建。因语言习惯、理论诉求及边界差异,叙事空间异于空间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文学空间 叙事空间 空间叙事
下载PDF
论《星期六》的空间叙事策略 被引量:20
4
作者 林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论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麦克尤恩在《星期六》中所运用的独特的空间叙事策略,认为小说以一位伦敦外科医生一天的日常生活图景和视角来表现后"9·11"时期英国伦敦都市生活的全景式画面,以独特的空... 本论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麦克尤恩在《星期六》中所运用的独特的空间叙事策略,认为小说以一位伦敦外科医生一天的日常生活图景和视角来表现后"9·11"时期英国伦敦都市生活的全景式画面,以独特的空间结构表现了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中人类生活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星期六》 空间叙事 第三空间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叙事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女仙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第8期82-83,共2页
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了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与展览主题叙事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富有叙事性的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方法,拓宽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创意思维。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是功能上的交通路线组织,更是建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组... 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了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与展览主题叙事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富有叙事性的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方法,拓宽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创意思维。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是功能上的交通路线组织,更是建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组织方式。文章首先从叙事主题、节奏控制、焦点空间的设置等方面分析博物馆展示中空间叙事的构成要素和特点,探究博物馆展示空间组合的变化与序列设计之间的关联;最后分别剖析了顺叙、倒叙、并叙和插叙等叙事方式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中的应用及效果。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设计中导入空间叙事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展示空间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视知觉体验,更有效地传播展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博物馆展示 空间序列 分析
下载PDF
传统信仰场所的空间叙事——以潮州古城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何韶颖 杨爽 汤众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23,共7页
传统信仰场所是城镇重要的公共活动场域,也是典型的记忆场所,蕴含着丰厚的社区情感、集体记忆与文化精神,但通常被"忽略"。以潮州古城为例,通过分析传统信仰场所承载的日常仪式与情节,提炼此类场所空间叙事的关键要素及其特征... 传统信仰场所是城镇重要的公共活动场域,也是典型的记忆场所,蕴含着丰厚的社区情感、集体记忆与文化精神,但通常被"忽略"。以潮州古城为例,通过分析传统信仰场所承载的日常仪式与情节,提炼此类场所空间叙事的关键要素及其特征,并揭示其叙事要素的关联整合路径,以探索一套呈现传统信仰场所叙事信息的系统,从而为城镇记忆场所的叙事表征探索了一套有效方法,为地方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传统信仰场所 记忆场所 潮州古城
下载PDF
微信朋友圈的空间叙事探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红勋 张卓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8-43,共6页
在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凭借其强大的渗透力日渐演变为当代社会的普遍景观,成为主宰人们日常交往的新的话语模式。微信朋友圈作为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其功能指涉的过程隐喻着空间的范畴。文章在分析空间叙事理论的新媒介... 在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凭借其强大的渗透力日渐演变为当代社会的普遍景观,成为主宰人们日常交往的新的话语模式。微信朋友圈作为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其功能指涉的过程隐喻着空间的范畴。文章在分析空间叙事理论的新媒介转向的同时,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微信朋友圈的关系空间、表征空间、心理空间、意义空间四个空间维度进行着重阐释,以期为理解微信朋友圈生成的交往意义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空间叙事 关系空间 表征空间 心理空间 意义空间
下载PDF
试论诗歌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18
8
作者 闫建华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5,共9页
相对于小说叙事的研究来说,诗歌叙事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从叙事空间理论入手,探讨研究诗歌叙事的可能性。从瞬时空间并置、物理形式及精神空间的构建来看,诗歌是一门空间艺术,是一系列意象的有机组合,每一个意象既是一个相对独... 相对于小说叙事的研究来说,诗歌叙事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从叙事空间理论入手,探讨研究诗歌叙事的可能性。从瞬时空间并置、物理形式及精神空间的构建来看,诗歌是一门空间艺术,是一系列意象的有机组合,每一个意象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诗性空间,又是诗歌空间叙事的基本单元。诗歌意象的叙事功能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奠定诗歌的整体基调,制约诗歌的叙事节奏,推动诗歌的叙事进程。由此观之,诗歌的空间叙事实质上就是诗歌意象的空间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叙事 情境意象 主体意象 空间叙事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叙事建构的建筑历史遗产活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俊桥 田钦佩 《新建筑》 2020年第5期83-88,共6页
针对当前建筑遗产保护存在重本体修复保护、轻文化内涵展示的现象,提出遗产保护必须向强调完整性、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整体开放式保护方向转变。研究引介文学叙事相关理论与方法,并与建筑遗产叙事性阐释类比分析,提出从线索挖掘、主题立... 针对当前建筑遗产保护存在重本体修复保护、轻文化内涵展示的现象,提出遗产保护必须向强调完整性、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整体开放式保护方向转变。研究引介文学叙事相关理论与方法,并与建筑遗产叙事性阐释类比分析,提出从线索挖掘、主题立意、空间表达3个层面探讨建筑遗产叙事性活化保护的建构方法。最后选取重庆鹅岭至大田湾一带建筑遗产为实践案例,对叙事性保护方法进行验证与讨论,以期为建筑遗产活化保护提供新的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建筑遗产 叙事性阐释 遗产活化保护
下载PDF
论小说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谭君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在小说等叙事虚构作品中,伴随着20世纪以来所出现的文学向内转向的局面,传统的线性叙事受到了挑战,空间叙事大量出现;对空间叙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空间叙事的发展,空间与时间在空间叙事作品中内在的关系,空间叙事的表现方式及其... 在小说等叙事虚构作品中,伴随着20世纪以来所出现的文学向内转向的局面,传统的线性叙事受到了挑战,空间叙事大量出现;对空间叙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空间叙事的发展,空间与时间在空间叙事作品中内在的关系,空间叙事的表现方式及其所展现的意义,可以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文本分析获得进一步了解,从而对理解现当代中外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独特叙事方式可以一个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时间 空间 空间叙事 《示众》
下载PDF
绘制空间性:空间叙事与空间批评 被引量:17
11
作者 方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24,共11页
文学的"空间转向"已逐渐发展为"文学空间研究",该研究以空间、空间性、地方和绘图为核心概念,其中詹姆逊的"认知绘图"和罗伯特·塔利的"文学绘图"理论极具影响力。对这两种理论的考察和借... 文学的"空间转向"已逐渐发展为"文学空间研究",该研究以空间、空间性、地方和绘图为核心概念,其中詹姆逊的"认知绘图"和罗伯特·塔利的"文学绘图"理论极具影响力。对这两种理论的考察和借鉴揭示了空间叙事和空间批评(近年来国内文学研究的两个热点)的核心特征与根本关联——绘制空间性。"绘图/绘制"本义为绘制地图,喻指对空间和空间性元素的表征与建构;"绘制空间性"指对文学空间性因素的强调,可发生于作者和读者两个层面:在作者写作层面为空间叙事,广义而言指空间/空间性在叙事中的功能和意义,狭义乃一种叙事模式,即以空间秩序和逻辑统辖作品,以空间性为叙事重心;在读者阅读与批评层面为空间批评,即以空间性为研究视角和问题域的核心。这两者都是对存在空间性的绘制,对文学意义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绘图 绘图/绘制 空间性 空间叙事 空间批评
原文传递
基于日常生活感知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建龙 徐甘 《时代建筑》 2017年第3期34-40,共7页
在繁复的当代社会背景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本着培养学生对建筑本体问题的感知与把握,提出日常生活感知的体验方式,并在具体教学环节中通过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微介入,运用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注重物质空间的在... 在繁复的当代社会背景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本着培养学生对建筑本体问题的感知与把握,提出日常生活感知的体验方式,并在具体教学环节中通过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微介入,运用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教学方法,注重物质空间的在场特点,围绕空间叙事的不同逻辑特点建构建筑空间与形态的生成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学 空间体验 日常生活感知 空间叙事 逻辑性
下载PDF
博物馆展览的空间叙事:问题、潜力与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宸莹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2,共8页
展览叙事是当今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空间性则是展览作为叙事媒介的独特属性之一,空间叙事理论由此被引入博物馆展览。然而,目前博物馆存在人为割裂叙事与空间、片面把握空间叙事内涵等问题,影响了博物馆展览叙事的有效建构。叙事... 展览叙事是当今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空间性则是展览作为叙事媒介的独特属性之一,空间叙事理论由此被引入博物馆展览。然而,目前博物馆存在人为割裂叙事与空间、片面把握空间叙事内涵等问题,影响了博物馆展览叙事的有效建构。叙事学空间转向不同阶段的要义表明,空间意识、空间指涉与空间媒介皆应被纳入叙事的考量之中。已有案例证实,展览空间具有结构次序变换、故事话语交融、综合感官隐喻三方面的叙事潜力。基于此,空间是可参与展览叙事构建的主体,博物馆应从借鉴其他学科的空间与叙事的整合路径、将空间意识引入叙事内容与叙事表达、统筹展览文本策划与空间设计三个层次,系统推动空间与叙事的深度耦合,以更好发挥展览的叙事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叙事型展览 空间叙事 展览策划
原文传递
“芥子纳须弥”:中国电影的空间叙事观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海洲 丁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105,共12页
传统空间观念随千年文脉流淌,在诸多传统艺术作品中显现/隐匿着。中国电影同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为典型的空间叙事观:其趋于延展化的画境空间承载着可游可居的美学追求;其颇具审美表现化的意象空间涌现出景即是情的审美观念;在画面之外... 传统空间观念随千年文脉流淌,在诸多传统艺术作品中显现/隐匿着。中国电影同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为典型的空间叙事观:其趋于延展化的画境空间承载着可游可居的美学追求;其颇具审美表现化的意象空间涌现出景即是情的审美观念;在画面之外,其借助可供感知与联想的声音元素开拓出层次丰富的电影空间,凝聚着秘响旁通的艺术认知;另外,中国电影还通过创作主观化的空间组合,展现出俯仰天地的艺术况味。可以说,空间这一“芥子”中容纳着中国传统文化这座“须弥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空间叙事 电影美学
下载PDF
当代纪念馆多维度空间叙事设计探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思宇 杨茂川 《设计》 2021年第3期90-92,共3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纪念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时代发展的路标,纪念馆需要利用好自身独特的空间叙事能力与精神影响力,完成空间的更新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当代纪念馆的叙事变迁以及时代冲击下面临的挑...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纪念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时代发展的路标,纪念馆需要利用好自身独特的空间叙事能力与精神影响力,完成空间的更新与创新。文章通过分析当代纪念馆的叙事变迁以及时代冲击下面临的挑战,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节奏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并且引入非线性叙事结构。探究空间叙事的多维度设计。为当代纪念馆空间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馆 空间叙事 叙事设计 非线性叙事 多维度设计
下载PDF
论空间叙事的形式及伦理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保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76-81,共6页
空间叙事不仅是一种形式技巧,还具有伦理意义。根据空间叙事的不同内涵,空间叙事的伦理指涉各有不同。空间叙事伦理意义的实现,在传统古典小说中更多表现为读者对小说伦理的认同和体验,在现代小说中表现为文本空间叙事和读者生存空间的&... 空间叙事不仅是一种形式技巧,还具有伦理意义。根据空间叙事的不同内涵,空间叙事的伦理指涉各有不同。空间叙事伦理意义的实现,在传统古典小说中更多表现为读者对小说伦理的认同和体验,在现代小说中表现为文本空间叙事和读者生存空间的"对话",具有改变现实社会空间的伦理指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伦理 空间对话
下载PDF
空间叙事与情感互动:访谈节目形态的创新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9
17
作者 牛慧清 田佳玮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4期93-98,共6页
访谈节目对特定人物故事或话题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话语交流和观点碰撞呈现人物的思想与情感,探讨价值与观念。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的话语交流是节目叙事的主要内容,如何通过声音、画面、布景和剪辑的多元调度,传递节目文化和多向度的价... 访谈节目对特定人物故事或话题进行深度挖掘,通过话语交流和观点碰撞呈现人物的思想与情感,探讨价值与观念。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的话语交流是节目叙事的主要内容,如何通过声音、画面、布景和剪辑的多元调度,传递节目文化和多向度的价值取向,是访谈节目的关键问题。本文聚焦近年来访谈节目的叙事机制,基于空间叙事学和互动仪式链相关理论对当下人物访谈节目的叙事形态进行分析,梳理其创新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节目 形态创新 空间叙事 情感互动 后台前置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的空间叙事与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一项基于人、物与技术革命的博物馆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朝晖 王星星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3,共10页
与博物馆展示“物的叙事”范式不同的是,非遗馆的展示要重构“人/物并置”的空间叙事,呈现具有“灵韵”的日常生活的文化表征空间。人/物并置的空间叙事旨在通过表征空间再生产,把非遗的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融合于非遗展览展示的物理空间... 与博物馆展示“物的叙事”范式不同的是,非遗馆的展示要重构“人/物并置”的空间叙事,呈现具有“灵韵”的日常生活的文化表征空间。人/物并置的空间叙事旨在通过表征空间再生产,把非遗的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融合于非遗展览展示的物理空间;同时,又走出非遗馆,在更大的社会空间里,通过人、物和新技术的链接,再现日常生活的多重真实性,包括通过推动场馆的社区化融合,呈现非遗的空间真实性;以社区/群体/个人(CGIs)互嵌的参与式策展,把握非遗的主体真实性;打造展示与体验合一的模式,体现非遗的过程真实性;以及汲取现当代艺术的批判意识,获得非遗的超验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叙事 日常生活呈现 社区/群体/个人(CGIs) 表征空间 博物馆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的时空叙事数字模型研究--以《李娃传》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昭仪 何捷 刘帅帅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7-977,共11页
文学制图作为一种再现文学空间的文学地理研究方法,能将历时性叙事与共时性空间进行相互映射,但是过往的实践案例往往受限于单一的研究视角,忽略了二者内部的整体性互动关系及其与外部时空的联系。为了促使文本中的线性叙事与并置空间... 文学制图作为一种再现文学空间的文学地理研究方法,能将历时性叙事与共时性空间进行相互映射,但是过往的实践案例往往受限于单一的研究视角,忽略了二者内部的整体性互动关系及其与外部时空的联系。为了促使文本中的线性叙事与并置空间作为整体概念而服务于当代的文学制图实践活动,本文依据巴赫金文学时空体中的历史时空、文本时空和读者时空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叙事时空数字模型,并以唐传奇小说《李娃传》为文学制图实践案例,可视化再现了这个以唐长安为中心的爱情故事。在融合了计算叙事和地理叙事研究路径的基础上,本文对叙事文本所蕴含的顺序的、多维的和背景性的信息,进行了语义提取、语义的时空循环映射和"时间-时空-空间"的叙事再现,从而呈现叙事的语言线性、体验性和意义性的特征。该模型以开放的和可对话的框架帮助当代人理解古典文学叙事及其地方性历史语境,同时将拓展从宏观、微观的角度以沉浸式方式对地方(place)进行叙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文学制图 地理叙事 计算叙事 唐传奇 唐长安 数字人文 空间人文
原文传递
当代英语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的空间叙事解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金艳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5期212-213,共2页
该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对当代英语小说《追风筝的人》进行分析。从空间叙事功能、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以及这部小说的空间外围问题的角度来一一说明这部小说在空间叙事技巧的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当代英语小说 追风筝的人 空间叙事解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