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63
1
作者 郑家团 谢华安 +5 位作者 王乌齐 张建福 张水金 黄庭旭 杨东 马宏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67-371,共5页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 (卫星 )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 ,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 (组合 )进入商品化生产 ,同时还发掘...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 (卫星 )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 ,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 (组合 )进入商品化生产 ,同时还发掘和筛选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种质。本文综述了水稻航天育种的特点、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 ,讨论了水稻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航天育种 特点 应用 卫星搭载 空间诱变
下载PDF
作物航天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5
2
作者 刘录祥 赵林姝 郭会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空间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空间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等。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作物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重要经济性状有... 空间是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新领域。空间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强辐射、微重力、弱地磁、超真空和超洁净等。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作物改良已经在水稻、小麦、棉花、青椒、番茄和芝麻等作物上取得较好进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对重要经济性状有突破性影响的罕见突变。在简要概述国内外空间植物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航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空间诱变 航天育种 新品种
下载PDF
水稻空间诱变后代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周峰 易继财 +2 位作者 张群宇 王慧 梅曼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57,共3页
选用 2 99对微卫星引物 ,对经卫星搭载回收的水稻品种“特籼占 13”种子种植后选育出的 5个突变株的后代进行DNA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变异植株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卫星多态性 .在有效扩增的 2 83对引物中 ,引物多态性频率... 选用 2 99对微卫星引物 ,对经卫星搭载回收的水稻品种“特籼占 13”种子种植后选育出的 5个突变株的后代进行DNA多态性分析 ,结果表明 :变异植株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卫星多态性 .在有效扩增的 2 83对引物中 ,引物多态性频率介于 0 .35 %~ 2 .47%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 微卫星多态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作物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4
作者 潘光辉 尹贤贵 +1 位作者 杨琦凤 张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853-857,共5页
本文从航天诱变的主要因素、生物学效应和航天育种的特点、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关键词 作物 航天诱变 航天育种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绿豆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分子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斌 李金国 +4 位作者 邱芳 金德敏 王培生 韩东 蒋兴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21-124,共4页
绿豆种子于1994年经返回式卫星搭载后,经过三年的地面种植和筛选得到了基本稳定的长荚型突变系,该突变系平均荚长16cm左右,每荚种子粒数在15—19粒.对突变系和其原始对照品系进行了RAPD(RandomlyAmpl... 绿豆种子于1994年经返回式卫星搭载后,经过三年的地面种植和筛选得到了基本稳定的长荚型突变系,该突变系平均荚长16cm左右,每荚种子粒数在15—19粒.对突变系和其原始对照品系进行了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析.共用了100个10-merOperon引物,其中三个引物在突变系和原始品系之间扩增出了多态性产物.所分析的三个突变系形态一致,彼此之间没有发现明显差异,但它们与原始对照之间都有着共同的差异,这表明突变品系已基本稳定.其中两个多态性产物的克隆工作已完成,另外一个扩增产物的克隆工作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RAPD 长荚突变 空间诱变
下载PDF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6
作者 邱新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7-251,共5页
本文在简要回顾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历史的基础上 ,论述了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机理 ,植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交变磁场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变异和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效应以及突变性状的遗传 ;全面综述了空间诱变育种在中国作物... 本文在简要回顾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历史的基础上 ,论述了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机理 ,植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交变磁场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变异和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效应以及突变性状的遗传 ;全面综述了空间诱变育种在中国作物新品种、特异优良种质材料的创新中取得的成就。最后对未来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并指出空间诱变技术开创了植物育种的又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空间诱变 育种 种质材料 品种
下载PDF
植物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徐明 路铁刚 《生物技术进展》 2011年第2期90-97,共8页
植物诱变技术是指利用外界因素加快物种遗传变异,在短期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为培育新种质、新品种及基因功能的研究等创造条件。相对于自然的选择,诱变技术具有高频率、广突变、周期短等特性。主要论述了常用的化学诱变、物理诱... 植物诱变技术是指利用外界因素加快物种遗传变异,在短期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为培育新种质、新品种及基因功能的研究等创造条件。相对于自然的选择,诱变技术具有高频率、广突变、周期短等特性。主要论述了常用的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空间诱变和生物诱变等诱变手段,并详细介绍了上述诱变技术的诱变机理、生物学效应、常用的诱变方式及其在植物应用中的研究现状。针对现行各种诱变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变 物理诱变 空间诱变 生物诱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空间环境诱变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洪兵 郭会君 +4 位作者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李军辉 刘录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对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揭示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发掘鉴定光合作用相关新基因以及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空间诱变创制的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色表现为完全白化、条纹和绿3种类型,其中完全...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对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揭示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发掘鉴定光合作用相关新基因以及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空间诱变创制的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色表现为完全白化、条纹和绿3种类型,其中完全白化株叶片完全白化,于苗期死亡;条纹株叶片呈绿白相间的条纹,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生育期比原始亲本延长5~7 d;绿株与原始亲本没有显著差异。初步遗传分析表明,Mt135是一个由核质基因共同作用的突变材料。对突变体及其原始亲本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表明,当光照强度为110μmol m-2 s-1时,条纹株绿色组织光系统II的最大量子产量与原始亲本无显著差异,光系统II的潜在活性显著低于原始亲本,而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在不同的生育期间变化不同。另外,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条纹株绿色组织的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的变化也不相同。条纹株白色组织和完全白化株则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上述结果证实,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光合作用受到很大的影响,光合特性发生了改变,较高的光照强度在拔节期对突变体影响较大,抽穗期影响相对较小。条纹株光合特性的改变与其株高、穗长和产量相关性状显著降低的结果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空间诱变 叶绿素缺失突变体 农艺性状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食用真菌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贾建航 金德敏 +5 位作者 边银丙 李金国 李荣旗 蒋兴村 王斌 翁曼丽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4期11-16,共6页
本研究将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材料进行了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随之进行地面实验。结果表明,搭载材料在拮抗反应、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形态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异。RAPD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一些搭载菌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 本研究将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材料进行了卫星或高空气球搭载,随之进行地面实验。结果表明,搭载材料在拮抗反应、菌丝生长速度、出菇形态等方面出现明显变异。RAPD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一些搭载菌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以上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能为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空间诱变 拮抗反应 RAPD
下载PDF
小麦航天诱变育种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程西永 许海霞 +2 位作者 董中东 宋培菊 马青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7期598-601,共4页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小麦品种(系)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SP2代农艺性状变异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均发生了变异,但株系内变异多数为不显著。两个品种(系)的诱变率和性状的变异方向存在差异,豫农201的诱变率高于大粒1号;大粒1号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增加,豫农201变异株系的性状指标多数为减少。性状间的诱变率具有差异,株高和粒重的诱变率明显高于其它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空间诱变 农艺性状 诱变率
下载PDF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进行早籼稻新品种的改良 被引量:17
11
作者 俞法明 严文潮 +4 位作者 毛雪琴 金庆生 李小华 陈蕾 陆艳婷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9-954,共6页
利用卫星搭载2个早籼稻品系浙105和浙207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回收后SP2-SP7逐代选择,以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改良为目标,结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筛选,获得一批突变品系;选用72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5个变异株系与原... 利用卫星搭载2个早籼稻品系浙105和浙207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回收后SP2-SP7逐代选择,以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改良为目标,结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筛选,获得一批突变品系;选用72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对照进行DNA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对水稻品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损伤,SP1表型不分离,SP2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SP3起逐代选择获得农艺经济性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变异株,从中选出得到明显改良的新品系;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SSR多态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空间诱变 性状 稻瘟病 白叶枯病 SSR
下载PDF
两份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玉玲 余永亮 +2 位作者 刘艳霞 李学慧 付家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8-744,共7页
从搭载神舟4号飞船的4份玉米自交系后代中选育出两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对其进行育性鉴定,并分析不育性状的稳定性及遗传特点。以不育材料的不育株为母本,同群体的可育株和其他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自交、回交分析其后代的育性表现;同... 从搭载神舟4号飞船的4份玉米自交系后代中选育出两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对其进行育性鉴定,并分析不育性状的稳定性及遗传特点。以不育材料的不育株为母本,同群体的可育株和其他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自交、回交分析其后代的育性表现;同时,以具有正常细胞质的自交系为母本,育性完全恢复的测交F1植株为父本进行反交,对其反交的F1及F2进行育性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份不育材料不育株的花药内无花粉或含少量畸形花粉,败育彻底,花粉败育表现为典败型。不育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下稳定遗传,属可遗传的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太空诱变 雄性不育 突变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一个空间诱变的温度敏感型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洪兵 郭会君 +4 位作者 赵林姝 古佳玉 赵世荣 李军辉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0-1116,共7页
通过空间诱变创制的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Mt18的叶色表现为对温度敏感的绿-白-绿的变化过程,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有效株穗数、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电镜观察表明,变白前期突变体叶绿体数目和结构与... 通过空间诱变创制的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Mt18的叶色表现为对温度敏感的绿-白-绿的变化过程,能够正常成穗结实,但其株高、有效株穗数、穗长、株粒数、株粒重、千粒重都显著低于原始亲本。电镜观察表明,变白前期突变体叶绿体数目和结构与原始亲本未见明显差异;变白期突变体叶绿体内基粒类囊体数和基粒片层数较少,甚至完全消失,基质类囊体清晰可见;复绿期突变体叶绿体数目少于原始亲本,细胞内大部分叶绿体结构恢复正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当光照强度为110μmol.m-2.s-1时,突变体Mt18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低于原始亲本,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显著高于原始亲本,而光系统Ⅱ的最大量子产量、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光化学猝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在不同时期变化不同。另外,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突变体的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实际量子产量的变化也不相同。上述结果证实,温度敏感型冬小麦叶绿素突变体Mt18的叶片颜色和光合特性随着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而相应改变,变白期叶绿体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光合效率显著降低,较高的光照强度对突变体影响较大,导致产量相关性状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空间诱变 温度敏感型叶绿素突变体 农艺性状 超微结构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空间环境诱发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采波 袁国钊 +3 位作者 汪静 潘光堂 荣廷昭 曹墨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从返回式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的08-641和18-599两份玉米自交系后代选育出3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进行种植观察,鉴定其育性表现,通过测交、反交及回交对不育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份不... 从返回式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的08-641和18-599两份玉米自交系后代选育出3份雄性不育突变体,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进行种植观察,鉴定其育性表现,通过测交、反交及回交对不育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份不育突变材料均能稳定遗传,属可遗传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测定和特异引物PCR扩增结果显示,3份不育材料均属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但3份不育材料在恢保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它们可能分别属于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不同亚组。这些不育材料的发现,丰富了雄性不育胞质的遗传基础,在玉米不育化制种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空间诱变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 突变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利用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番茄新品种宇番2号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亚华 毕宏文 +3 位作者 王雪 刘录祥 谢立波 邓立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63-65,共3页
将番茄干种子搭栽于科学返地卫星上,种子随空间飞行,接受空间条件处理,返回陆地后,进行田间培育及突变体筛选,于SP2代得到植物表型性状与生物学性状的明显变异,SP3~SP4代稳定遗传,育成多果、丰产、质佳、抗病、耐贮运新品种宇番... 将番茄干种子搭栽于科学返地卫星上,种子随空间飞行,接受空间条件处理,返回陆地后,进行田间培育及突变体筛选,于SP2代得到植物表型性状与生物学性状的明显变异,SP3~SP4代稳定遗传,育成多果、丰产、质佳、抗病、耐贮运新品种宇番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培育 番茄 新品种
下载PDF
航天搭载小麦矮秆突变体DMR88-1矮化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丽 钱鹏 +6 位作者 张紫晋 粟永英 陈杰明 刘汉梅 杜小刚 陈洋尔 张怀渝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49-2057,共9页
利用"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小麦品种川农19(原编号:R88)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经过多年筛选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株系DMR88-1。为研究空间环境致DMR88-1矮化突变的机制,以DMR88-1为试验材料,地面材料(R88CK)和高秆突变株... 利用"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小麦品种川农19(原编号:R88)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经过多年筛选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株系DMR88-1。为研究空间环境致DMR88-1矮化突变的机制,以DMR88-1为试验材料,地面材料(R88CK)和高秆突变株为对照,采用农艺性状调查、组织切片和SSR标记方法,从植株生长发育、节间茎解剖特征和分子水平对其矮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MR88-1平均株高59.02 cm,比R88CK降低23.73%;与R88CK相比,DMR88-1植株节间数目不变,株高变矮主要表现在节间长度的缩短,其中,倒1节间对株高降低的贡献率最大,为42.48%;倒1节节间纵向细胞数目减少和纵向细胞长度缩短,是株高矮化的重要原因。矮秆基因分析发现R88CK不含致矮能力较强的主效矮秆基因。SSR分析筛选出26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种突变类型,本试验对其中17条特异带序列进行了功能注释,据此探讨了空间搭载小麦致株高变异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DMR88-1的矮化机制和航天诱变育种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诱导 小麦 株高 矮化分析
下载PDF
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孔四新 崔旭盛 李海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6期273-278,共6页
药用植物的品质决定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而药用植物育种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太空育种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近年来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得到重点发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太空育种在生物性状、细胞... 药用植物的品质决定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而药用植物育种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太空育种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近年来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得到重点发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太空育种在生物性状、细胞学、有效成分变化、分子标记、安全性等不同方向的研究进展和基本结论,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取得的工作成果,分析了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的特殊性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将太空育种用于药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可加快药材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质量。目前在药用植物空间生物学、后代性状遗传稳定性和有效成分变化规律等方面研究欠缺,建议加强药用植物太空育种基础理论研究投入,明晰诱变因素和诱变机制,进一步提高育种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建立具有药用植物特点的综合评价系统和新品种审定体系;针对药用植物太空育种的安全性和空间环境处理后有效成分种类和含量变化问题开展风险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航空搭载 太空育种 诱变 选育
下载PDF
我国微生物航天诱变育种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成 马伟超 +1 位作者 安建平 李师翁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5-8,共4页
航天诱变是近些年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根据国内微生物航天诱变的研究状况,综述了微生物航天诱变的机制以及产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微生物航天诱变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航天诱变 微生物育种 诱变机制
下载PDF
水稻空间诱变恢复系杂种优势测定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炳炎 许秀钧 +2 位作者 黎毛毛 张冬仙 吴小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利用返回式科学卫星搭载水稻一晚明恢 6 3、外七、湘哥和粳稻北K15等纯系干种子 ,由于空间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 ,使空间诱变的品种均产生了变异。从诱变后代的突变体中选育出对三系籼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的强恢复系明恢 6 3、无恢复能... 利用返回式科学卫星搭载水稻一晚明恢 6 3、外七、湘哥和粳稻北K15等纯系干种子 ,由于空间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 ,使空间诱变的品种均产生了变异。从诱变后代的突变体中选育出对三系籼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的强恢复系明恢 6 3、无恢复能力的籼稻外七、湘哥和粳稻北K15。同时选出早熟强恢复系SP40 0 98、具有育性恢复能力的SP40 115、SP40 0 37、SP5 0 0 2 5等恢复系突变体。结果说明 ,空间诱变既可改良现有恢复系 ,又可创造新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式卫星 空间诱变 突变体 恢复系 水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致病力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曦茁 汪来发 +3 位作者 孟繁丽 郭民伟 朴春根 王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为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通过淡紫拟青霉山东寿光菌株搭载神舟八号获得10个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方法]以这10个航天诱变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进行寄生试实验,观察了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 [目的]为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高致病力的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通过淡紫拟青霉山东寿光菌株搭载神舟八号获得10个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方法]以这10个航天诱变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进行寄生试实验,观察了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及二龄幼虫的作用,并对与毒力相关的胞外酶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盆钵试验方法,检验菌株Sd-m-9、Sd-m-16和Sd-m-26对花椒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10个诱变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与原始菌株存在分化,其中有3个诱变菌株的寄生率增强,即Sd-m-9、Sd-m-16和Sd-m-26;这10个诱变菌株的几丁质酶和蛋白质酶的活性与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在盆钵试验中,菌株Sd-m-9、Sd-m-16和Sd-m-26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根结指数较原始菌株下降88.34%89.70%。[结论]因此,航天诱变菌株Sd-m-9、Sd-m-16和Sd-m-26可用于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淡紫拟青霉 航天诱变 致病力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