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2
1
作者 于林惠 丁艳锋 +2 位作者 薛艳凤 凌启鸿 袁钊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8,共6页
为明确影响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该文以镇稻6217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施用旱秧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较低时,秧苗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盘根性差,不利于起秧机插;播量过高时,秧苗素质... 为明确影响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该文以镇稻6217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施用旱秧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较低时,秧苗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盘根性差,不利于起秧机插;播量过高时,秧苗素质弱,不利于机插后的返青活棵。水分运筹中,旱育较水育更有利于健壮秧的形成,同时有助于延长秧龄、增加秧龄弹性。施用旱秧壮秧剂在短期内可起到培肥的效果,但用量不宜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育秧 播种量 旱育秧 旱秧壮秧剂 秧苗素质
下载PDF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5
2
作者 沈建辉 邵文娟 +3 位作者 张祖建 杨建昌 曹卫星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6-911,共6页
以半直立穗型、强秆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双膜育秧中不同落谷密度 (催芽种谷 170 7、2 2 9 4、2 85 4、342 7和 4 0 0 1粒 /dm2 )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秧龄在 3叶 1心初期移栽 ,田间发根力、单位... 以半直立穗型、强秆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双膜育秧中不同落谷密度 (催芽种谷 170 7、2 2 9 4、2 85 4、342 7和 4 0 0 1粒 /dm2 )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秧龄在 3叶 1心初期移栽 ,田间发根力、单位苗高干重、地上部干重和苗基粗等苗质指标均随落谷密度增大而变劣。落谷密度最稀的处理 (170 7粒 /dm2 )苗质显著 (或明显 )优于其他处理 ,但机插缺穴率高和每穴苗数少 ,稻谷产量反而低于其他处理。落谷密度在 2 2 9 4~ 4 0 0 1粒 /dm2 之间 ,苗质虽随落谷密度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 ,但大田稻谷产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提高秧龄弹性的要求出发 ,双膜育秧中苗移栽的落谷密度在 2 2 9粒 /dm2 左右为宜。除 170 7粒 /dm2 外 ,其他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播后 2 0d ,叶龄为 3 8~ 4 1时 ,其后秧苗干重下降或不增长 ,苗质变劣 ,苗质下降的速率随落谷密度的增大而加大 ,表明其超秧龄的临界期在叶龄 3 8~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膜育秧苗 落谷密度 秧苗质量 产量
下载PDF
水稻钵苗机插秧苗素质的调控 被引量:71
3
作者 宋云生 张洪程 +9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朱聪聪 孙圳 杨大柳 王惟清 刘俊 吴爱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1-22,共12页
为探讨适宜水稻钵苗机插培育壮秧新技术,促进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文以武运粳24号为材料,研究了钵苗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二次化控组合施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量试验中,钵苗的秧苗素质随播量的增加... 为探讨适宜水稻钵苗机插培育壮秧新技术,促进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文以武运粳24号为材料,研究了钵苗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二次化控组合施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量试验中,钵苗的秧苗素质随播量的增加而趋劣。高播量处理秧苗群体通风透光受限,穴钵内个体竞争激烈,秧苗素质较差;低播量处理苗质各性状得到优化,但钵体成球度差,难以配套插秧机田间正常栽插作业,且基本苗偏少、漏插率高。偏大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适宜的播量为45-60 g/盘,平均每孔成苗3-4株。2)秧田水分管理下,旱育钵苗群体带蘖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较湿润秧有一定优势。旱育方式推迟水稻群体茎蘖滞增期,叶片叶绿素降解率低、持绿能力较强,该试验条件下适栽秧龄可延长至35 d。3)二次化学调控中,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对秧苗充实度进行分析,确定了二次化控最优组合。表明适量、适时二次化控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效控制苗高,增加秧苗整齐度。在具体调控措施上,认为播量45 g/盘、旱育方式下,每100 kg底土拌入0.5 kg壮秧剂,2叶期每盘施多效唑0.06 g,钵苗秧苗素质表现最佳。该研究可为水稻钵苗机插培育壮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试验 叶绿素 钵苗机插 播种量 旱育秧 化控 秧苗素质
下载PDF
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姜丽娜 赵艳岭 +3 位作者 邵云 余海波 贺远 李春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6,共5页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了播期播量对豫中生态环境下高产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晚播×小播量处理下,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成...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了播期播量对豫中生态环境下高产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晚播×小播量处理下,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表现最高(4.039 g)。播期对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显著,早播处理下的小麦有效群体最大(700.83×104株/hm2),晚播处理下的有效群体最小,但成穗率最高(41.8%),播量对其影响不如播期明显。播期对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影响,且对灌浆速率的影响远大于播量的影响,适当晚播有利于灌浆期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提高粒质量。播期对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不大。综上,豫中生态环境下,百农矮抗58采用晚播×小播量模式有利于其群个体的发育,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豫中 播期 播量 生长发育:产量
下载PDF
播期、播量对旱作小麦‘小偃60’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张明明 董宝娣 +5 位作者 乔匀周 赵欢 刘孟雨 陈骎骎 杨红 郑鑫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5-1102,共8页
在旱作条件下,探讨播期及播量对小麦新品系‘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可为小麦适雨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于2014—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自10月15日至11月14日,每6 d设置一个播期,共设6个播期(T1~... 在旱作条件下,探讨播期及播量对小麦新品系‘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可为小麦适雨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于2014—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自10月15日至11月14日,每6 d设置一个播期,共设6个播期(T1~T6),设播量不变(B1)和逐期增加播量(B2)两个处理:B1为300 kg·hm^(-2),T1到T6播量相同;B2为随播期推迟播量逐期增加,每推迟1 d增加7.5 kg×hm^(-2),各播期的播量分别为300 kg·hm^(-2)(T1)、345 kg·hm^(-2)(T2)、390 kg·hm^(-2)(T3)、435 kg·hm^(-2)(T4)、480 kg·hm^(-2)(T5)和525 kg·hm^(-2)(T6),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下‘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出苗时间延长、生育期推迟,全生育缩短;播量对生育期无显著影响。2)随播期推迟,出苗率和单株成穗数逐渐降低;播量增加,基本苗及穗数提高。3)随播期推迟,株高和生物量降低;播量增加,生物量提高,株高无显著变化。4)随播期推迟,籽粒产量下降;逐期增加播量后,11月2日前籽粒产量可达6 600 kg×hm^(-2)以上且无显著差异。5)若随播期推迟增加播量,前4个播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皆达29 kg×hm^(-2)×mm-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小偃60’是一个播期宽泛的品种,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在一定播期范围内通过增加播量,提高群体(穗数),可以获得与适时播种相近的产量,播量与播期推迟天数的理论关系为y=0.368 2x2+1.193 9x+316.7(R^2=0.983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小偃60 播期 播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甜高粱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华文 秦岭 +2 位作者 杨延兵 管延安 王海莲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7期13-15,18,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锤度、榨汁率、株高和茎粗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经综合分析,意大利、兴...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锤度、榨汁率、株高和茎粗影响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的茎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经综合分析,意大利、兴佳和辽饲杂3号适宜在12万株/hm2的密度下种植,辽甜试101的密度在6万株/hm2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周晓虎 贺明荣 +3 位作者 代兴龙 孔海波 肖丽丽 李传兴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65-69,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为试材,分别设置三个种植密度、两个播期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花前营养器官中贮存的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量、转...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中穗型品种山农15为试材,分别设置三个种植密度、两个播期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花前营养器官中贮存的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播期的延迟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大,穗粒数、千粒重相应降低,单位面积穗数升高;随播期延迟穗粒数、千粒重则相应升高,单位面积穗数降低。在延迟播期和增加密度的最终影响下籽粒产量显著提高。两个品种的籽粒含氮量随播期的延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地上部氮素积累量随播期的延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同步提高。因此,通过适当延迟播期和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实现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泰农18和山农15兼顾高产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最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种植密度(基本苗)分别为405.0、51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延迟 种植密度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高肥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柏新付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在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低密度群体(60~120株/m2)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穗粒数、千粒重较高密度群体(300株/m2)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在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低密度群体(60~120株/m2)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穗粒数、千粒重较高密度群体(300株/m2)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其产量比后者高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 施肥 试验设计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杜汉强 牛一川 +1 位作者 赵晓玲 陈双恩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德宝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体积、干质量、鲜质量5个性状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体积、根...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德宝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体积、干质量、鲜质量5个性状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体积、根干质量、根鲜质量3个性状,随密度的增加也有减少或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根长与株高2个性状比较稳定。对鲜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鲜体积,其次为单株叶片数,单株分枝数和株高。除单株叶片数外其余性状均为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播种密度 性状 根体积 根干质量
下载PDF
播期播量对不同穗型冬小麦群体及子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安霞 张海军 +2 位作者 蒋方山 吕连杰 陈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36,共5页
为明确不同播期播量处理对两种穗型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花后叶面积指数、子粒灌浆进程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月10日播期处理有利于... 为明确不同播期播量处理对两种穗型小麦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号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花后叶面积指数、子粒灌浆进程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月10日播期处理有利于两个品种小麦群体的构建,延迟播期后,即使增大播量也不能获得高产。山农23号在延迟播期后,有效叶面积减少,子粒灌浆速率减慢,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差异显著,加大播量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济麦22延迟播期后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下降,加大播量后,单位面积穗数不升反降,花后叶片衰老加剧。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的最适播期均为10月10日,山农23号的适宜播量为180kg/hm^2,济麦22的适宜播量为10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播量 群体结构 产量
原文传递
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柔屹 冯云超 +2 位作者 唐祈林 荣廷昭 郑常祥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100,共5页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5 000与52 500株/hm22种密度的总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8 944和133 167 kg/hm2),但二者均显著的高于密度为37 500株/hm2的总鲜草产量(117 370 kg/hm2);但这3种密...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5 000与52 500株/hm22种密度的总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8 944和133 167 kg/hm2),但二者均显著的高于密度为37 500株/hm2的总鲜草产量(117 370 kg/hm2);但这3种密度处理的总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这3种密度间各品质指标、植株性状指标总体表现,结果密度为37 500株/hm2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分蘖数、总茎粗、干物率均为最高,密度为45 000株/hm2次之,处理52 500株/hm2最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密度为37 500株/hm2最低,52 500株/hm2最高。综合产量与饲用品质比较研究表明,玉草1号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在我国南方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草1号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周永进 吴文革 +4 位作者 许有尊 王斌 陈刚 代真真 胡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 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grains·m-2产量最高。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的秧苗素质及产量存在显著的调控效果。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以及只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相比,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缩短大田缓苗期,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因此,针对江淮杂交中籼稻特点,采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并配合18 000 grains·m-2的落谷密度为较好的育秧方式,能保证较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稳定千粒质量,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增加库容量及库容充实度,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化学调控 落谷密度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下载PDF
播种密度对小麦茎秆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金才 陈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与小麦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发达程度(大维管束数目和横截面积)和穗部生产力,其发达程度与穗部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播种密...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与小麦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系统和穗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显著影响地上部伸长节间大维管束发达程度(大维管束数目和横截面积)和穗部生产力,其发达程度与穗部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播种密度的差异显著影响地上伸长节间茎壁厚度、节间长度和粗度及茎高,从而影响到小麦的抗倒能力。同时,不同播种密度也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结实粒数、单穗重及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密度 大维管束系统 小穗数 单穗重 小麦
下载PDF
播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耐密植大豆合农76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灿东 郭泰 +5 位作者 郑伟 张振宇 赵海红 盖志佳 郭美玲 王志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32,736,共7页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合农76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播种密度(25万,30万,35万,40万及4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耐密植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明确该...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合农76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播种密度(25万,30万,35万,40万及45万株·hm^(-2))和6个施肥水平,研究其对大豆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索耐密植大豆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明确该品种最佳播种密度及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呈升高趋势,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株高、节数和百粒重呈升高趋势,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及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最高产量处理组合各产量相关性状均未达到最佳表现,而是达到最优配置,群体产量得到最大发挥。在播种密度为40万株·hm^(-2)及施肥水平为磷酸二铵140 kg·hm^(-2)、尿素45 kg·hm^(-2)及氯化钾35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3 309.77 kg·hm^(-2)),在播种密度为35万株·hm^(-2)及施肥水平为磷酸二铵120 kg·hm^(-2)、尿素40 kg·hm^(-2)及氯化钾30 kg·hm^(-2)条件下,产量次之(3 302.07 kg·hm^(-2))且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适当降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环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密植 大豆 播种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种密度和秧龄对杂交中籼稻新两优6号群体数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高军 黄义德 +3 位作者 陈金节 王合勤 李胜群 陈景道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9期231-236,共6页
以新两优6号为材料,通过对常规湿润育秧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秧龄期栽插,以及长秧龄条件下不同基本苗数和不同育秧方式的大田群体数量及产量表现的研究,为安徽省单季稻产区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在湿润育秧条件... 以新两优6号为材料,通过对常规湿润育秧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秧龄期栽插,以及长秧龄条件下不同基本苗数和不同育秧方式的大田群体数量及产量表现的研究,为安徽省单季稻产区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结果表明,新两优6号在湿润育秧条件下,秧龄不宜超过40d,45d及更长秧龄的显著减产,随秧龄延长而减产幅度加大;稀播的减产幅度略小,减产的原因主要是秧龄。随着秧龄的延长,群体总茎蘖数、LAI、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等群体数量递减,而茎蘖成穗率相差不大。长秧龄移栽条件下,增加栽插基本苗数,或采用肥床旱育秧培育长龄多蘖壮秧,是获得理想产量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密度 秧龄 基本苗 群体数量 产量
下载PDF
播种量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玉祥 何知舟 +6 位作者 丁艳锋 王绍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陈琳 李刚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水卷苗机插高产适宜的播种量。【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品种武运粳24号(常规粳稻)和6两优9368(杂交籼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水卷苗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大田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水卷苗机插高产适宜的播种量。【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品种武运粳24号(常规粳稻)和6两优9368(杂交籼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水卷苗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大田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前秧苗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量、发根力、根系活性、成苗率、苗基宽、重高比及光合速率均随着播种量的降低而显著增强,叶面积指数显著下降。小播量处理秧苗返青活棵快、分蘖发生力强、每穗粒数多,但播量过小导致基本苗和穗数不足,当武运粳24号播种量从180 g/盘降低到120 g/盘(738.9 g/m^2)、6两优9368播种量从110 g/盘降低到70 g/盘(431.0 g/m^2)时,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播种量继续降低,产量均显著下降。【结论】水卷苗育秧方法适宜播种量,常规粳稻为2.03粒/cm^2,杂交籼稻为1.14粒/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机插 秧苗素质 播种量
下载PDF
甘农2号小黑麦在云贵高原的生产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方媛 王文 +1 位作者 陈平 杜文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9年第1期43-47,53,共6页
以甘农2号小黑麦为试验材料,以黑麦品系C39为对照,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在云贵高原地区不同播种密度(170、260、350、440、530万基本苗/hm^2)的株高、枝条数以及草产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黑麦... 以甘农2号小黑麦为试验材料,以黑麦品系C39为对照,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在云贵高原地区不同播种密度(170、260、350、440、530万基本苗/hm^2)的株高、枝条数以及草产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黑麦的平均株高、枝条数和平均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黑麦。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小黑麦和黑麦的平均枝条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平均枝条数最多。从播种密度和牧草种类交互作用分析,播种密度为530万基本苗/hm^2时,小黑麦的鲜(干)草产量最高(37 437.5、10 482.5 kg/hm^2),黑麦的鲜(干)草产量也最高(21 812.5、6415.4 kg/hm^2),但均与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的鲜(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考虑不同播种密度的枝条数,小黑麦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枝条数最多且草产量较高,为最经济播种密度,但要获得最高产量,则需要将播种密度增至530万基本苗/hm^2。小黑麦的粗蛋白含量(11.13%)显著高于黑麦(9.05%),NDF含量(46.64%)和ADF含量(32.95%)则显著低于黑麦(51.05%,36.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黑麦 云贵高原 播种密度 生产潜力
下载PDF
基因型及播种密度对冬小麦分蘖期生长、生物量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9-375,共7页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分别来自干旱与湿润区的4个小麦品种6个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生长、生物量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各指标及籽粒产量均主要受基因型和播种密度互作(g×d)影响,...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分别来自干旱与湿润区的4个小麦品种6个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生长、生物量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各指标及籽粒产量均主要受基因型和播种密度互作(g×d)影响,而成穗数、穗粒数主要受播种密度(d)的影响,基因型(g)则是引起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及穗长变化的主要因素.白粒三号和川麦39最佳播种密度为315×104 hm-2,籽粒产量达到5 863.8 kg hm-2和5 882.1 kg hm-2;西农2000与陕麦139产量最佳播种密度为195×104 hm-2,籽粒产量分别为6 422.4 kg hm-2和7 062.4 kg hm-2.陕西小麦品种籽粒产量高出四川小麦约12.90%~18.62%.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9 7**,r=0.499 3**),而与穗长、地上部干重及根系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及其它生长、生物量指标无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干旱区小麦在湿润地区种植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此外,在生产中应重视基因型和播种密度二者互作所表现出来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播种密度 籽粒产量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主要农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艳 冷远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1647-1649,1652,共4页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玉米品种顺单6号、遵玉3号和安单3号为材料,4种种植密度分别为75000、64500、56250、49995株/hm2(CK)。[结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顺单6号、遵...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玉米品种顺单6号、遵玉3号和安单3号为材料,4种种植密度分别为75000、64500、56250、49995株/hm2(CK)。[结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顺单6号、遵玉3号、安单3号间的产量差异显著,顺单6号、遵玉3号的产量与安单3号差异极显著;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产量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与品种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株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百粒重、穗位高、穗长、秃尖与产量呈负相关,只是相关性的显著性各有差异。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结论]在玉米栽培中,要充分利用对产量有利的影响因子,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各因子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含笑 林参 +4 位作者 左青松 杨光 冯倩南 冯云艳 冷锁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91-1698,共8页
为探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毯状苗形成壮苗的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油菜毯状苗培育方法,为生产上培育高质量油菜毯状苗提供依据。本文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二因素试验,分析其... 为探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毯状苗形成壮苗的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油菜毯状苗培育方法,为生产上培育高质量油菜毯状苗提供依据。本文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二因素试验,分析其对秧苗存活率、绿叶数、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大,秧盘存苗数显著降低,叶片数、绿叶数减少,地上部干重减少,地下部干重减少的幅度更大,根冠比下降;同时,根颈和苗高变长,秧苗充实度下降。密度过小,虽然毯状苗的素质提高,但不利于秧苗成毯和移栽,移栽后的密度也不能保证。因此,综合考虑毯状苗素质、适合机械化移栽和栽后的效果等方面,在晚稻茬口需要苗龄为30~40d左右时,播种密度在800粒盘-^1的基础上喷施3gL^-1尿素溶液是培育毯状苗壮苗的合理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毯状苗 播种密度 氮肥喷施浓度 秧苗质量 绿叶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