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性--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何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5-661,共7页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苏俄哲学“文化意识”的曲折历程及其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忆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文化意识"指作为理论体系的一国哲学,对本民族哲学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俄罗斯哲学饱含民族的哲学文化传统,苏联哲学与俄罗斯哲学文化传统之间,是"割裂"与"变异传承"的双重关系。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 "文化意识"指作为理论体系的一国哲学,对本民族哲学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俄罗斯哲学饱含民族的哲学文化传统,苏联哲学与俄罗斯哲学文化传统之间,是"割裂"与"变异传承"的双重关系。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斯哲学,在整个社会民主自由之潮裹挟下"热情向洋"的同时,全面否定苏联哲学的价值,极力割断两者间的联系;全面肯定俄罗斯传统哲学尤其是宗教哲学,在空前推崇中呈现强烈的复古色彩。21世纪的俄罗斯哲学伴随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重新认识传统哲学的精神价值,结合社会现实矛盾选择"为我可用"之物,在渐趋理性中"复兴"民族哲学文化传统,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苏联哲学在俄罗斯哲学史上的地位。苏俄哲学的"文化意识"之路启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全面审视"传统"中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才能有效维护哲学的"自我",在强化"自我"中实现民族哲学走向世界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识 苏联哲学 俄罗斯哲学
下载PDF
学术型哲学与“实践型”哲学的纠结——对苏联哲学史的一种审视
3
作者 黎学军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4-77,109,共5页
论文从纷繁复杂的苏联哲学发展历程中抽取出了一些具有贯穿性的特征,并阐述了正是这些特征将社会实践与理论哲学不分彼此地完全混合到一起的主要原因。虽然"过去"有过去的理由,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学术型哲学与实践理论不应彻... 论文从纷繁复杂的苏联哲学发展历程中抽取出了一些具有贯穿性的特征,并阐述了正是这些特征将社会实践与理论哲学不分彼此地完全混合到一起的主要原因。虽然"过去"有过去的理由,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学术型哲学与实践理论不应彻底混为一谈,此岸与彼岸之间还是界限分明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 彼岸 此岸 界限
下载PDF
“实践化”:苏联哲学的中轴线考论
4
作者 黎学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9,共5页
所谓苏联哲学的中轴线指的是苏联哲学界一贯的实践化倾向,苏联哲学一直围绕着实践化的主轴旋转。苏联哲学界常以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令世人瞩目,而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争论却都以同一种形式收场。为何科学的理论没有在苏联开出人们所预... 所谓苏联哲学的中轴线指的是苏联哲学界一贯的实践化倾向,苏联哲学一直围绕着实践化的主轴旋转。苏联哲学界常以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令世人瞩目,而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争论却都以同一种形式收场。为何科学的理论没有在苏联开出人们所预期的花朵,其原因令人深思。科学社会主义正确地预见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到前进路上所有可能的状况,人们依然有憧憬沿途秀丽风光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 实践化 中轴线 反思
下载PDF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及其失误探析
5
作者 孙自胜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8-54,共7页
由苏共意志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定要走上一条国家化的发展道路。列宁主要从哲学的战斗性、生活化和学术化等方面,使哲学成为认识和改造苏联社会的精神武器,试图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斯大林则通过对列宁哲学理论的阐... 由苏共意志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定要走上一条国家化的发展道路。列宁主要从哲学的战斗性、生活化和学术化等方面,使哲学成为认识和改造苏联社会的精神武器,试图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斯大林则通过对列宁哲学理论的阐释,运用行政手段统一哲学界以及通过垄断哲学教科书体系,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模式。这一发展路径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造成根本性的危害,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 哲学基础 理论权威 失误 教训
下载PDF
走出列宁思想研究的“冷”与“困”——为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而作
6
作者 何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01,共11页
当今列宁思想研究处于“冷”时代,面临两个困境:一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变化增加了列宁思想研究的难度;二是原有列宁思想研究方式不能满足当代列宁思想研究的需要。为此,要实现从意识形态研究到思想史研究之列宁思想研究语境的转换;... 当今列宁思想研究处于“冷”时代,面临两个困境:一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变化增加了列宁思想研究的难度;二是原有列宁思想研究方式不能满足当代列宁思想研究的需要。为此,要实现从意识形态研究到思想史研究之列宁思想研究语境的转换;要联系俄国的情况以及列宁的俄国立场、俄国观点来阐发列宁思想的国际性及其具体的丰富的规定性。列宁思想遗产中活的东西不是现存的理论,而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的精髓是:认识的客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社会主义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思想的这一精髓,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中国列宁思想研究的活水源头出发,中国的列宁思想研究才能走出学院式研究的藩篱而走进中国思想创造的园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思想研究 苏联哲学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编写 被引量:7
7
作者 胡为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6,共8页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本由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编写的全国党校和高校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其划时代意义是结束了中国人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苏联哲学教科书的历史。这本书是1956年中央书记处提议、1959年着手编写、1961...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本由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编写的全国党校和高校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其划时代意义是结束了中国人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苏联哲学教科书的历史。这本书是1956年中央书记处提议、1959年着手编写、1961年出版的。该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苏联1958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书,虽然受制于社会文化条件,但它仍有自己的特殊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教科书编写 苏联哲学教科书 亲缘关系
原文传递
基辅学派与苏联科学哲学的兴起
8
作者 万长松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基辅学派”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科普宁在乌克兰创建的科学哲学学派,是20世纪60—70年代科学哲学在苏联兴起的标志之一。科普宁是一位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离开人的认识谈论客观世界的存在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认识论,在苏... “基辅学派”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科普宁在乌克兰创建的科学哲学学派,是20世纪60—70年代科学哲学在苏联兴起的标志之一。科普宁是一位坚定的认识论主义者,反对离开人的认识谈论客观世界的存在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认识论,在苏联哲学中发动了一场“认识论革命”。科普宁及其领导的“基辅学派”主张科学哲学的基础是作为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辩证法,着力分析科学认识的实际过程和总结科学认识的经验,开创了苏联哲学“科学研究的逻辑”的研究传统。苏联解体后,尽管“基辅学派”趋于式微并且逐渐偏离了科学哲学的轨道,但哲学人类学和文化哲学在乌克兰的异军突起,标志着当代“基辅学派”已经形成新的人本主义哲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辅学派 科普宁 科学研究的逻辑 苏联科学哲学
原文传递
苏联哲学教科书对中国教科书的影响:一项学术史的考察
9
作者 张鹏辉 《理论界》 2024年第3期58-64,共7页
苏联哲学教科书对中国教科书的影响研究,作为一个具有真实意义的学术论题,主要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工作的思考。在明确指认前者对后者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学界从这一影响的主要表现、深层缘由等方面对此论... 苏联哲学教科书对中国教科书的影响研究,作为一个具有真实意义的学术论题,主要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工作的思考。在明确指认前者对后者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学界从这一影响的主要表现、深层缘由等方面对此论题展开探讨,并借此进一步考察了包括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内的诸多关联性议题。从学术史的维度梳理该论题的研究现状,不仅有助于扩展研究空间和研究领域,而且对于科学评价苏联哲学教科书的历史地位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也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教科书 中国教科书 学术史
原文传递
龚育之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长松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101,共5页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得出在处理哲学与科学、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育之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制定的三条指导原则,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龚育之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育之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 苏联自然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
原文传递
И.Т.弗罗洛夫“新人道主义”评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启念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8,共8页
И.Т.弗罗洛夫是斯大林去世以后最重要的苏联哲学家,是苏联哲学人道主义化的主要代表,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哲学思想是俄罗斯传统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他在政治上的失... И.Т.弗罗洛夫是斯大林去世以后最重要的苏联哲学家,是苏联哲学人道主义化的主要代表,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哲学思想是俄罗斯传统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他在政治上的失败折射出哲学家面对当今人类生存危机时的深刻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的人道化 俄罗斯传统哲学的影响 苏联改革
原文传递
对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哲学辩护的批判性反思——兼论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与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发挥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宏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论看来,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及为其辩护的苏联教科书哲学的根本缺陷是贬抑和窒息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严重枯竭和动力严重衰减。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步...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论看来,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及为其辩护的苏联教科书哲学的根本缺陷是贬抑和窒息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严重枯竭和动力严重衰减。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提出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化改革方向,其要义在于更加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前苏联教科书哲学 人民主体论 市场经济体制
全文增补中
评苏联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晓勇 《甘肃理论学刊》 2011年第5期63-66,共4页
苏联哲学教科书是长期在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读本。它从上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直接的中介作用,特别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苏联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影响
下载PDF
前提性知识研究的独特视角——俄苏科学哲学对科学思维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玉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101,共6页
在前提性知识的研究中,俄苏学者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学者大多注重功能研究不同的是,俄苏学者提出了“科学理论的理想和规范”概念并对此给予了结构学分析。科学思维方式概念的提出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从内容上看,科学思维方式与... 在前提性知识的研究中,俄苏学者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学者大多注重功能研究不同的是,俄苏学者提出了“科学理论的理想和规范”概念并对此给予了结构学分析。科学思维方式概念的提出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从内容上看,科学思维方式与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性质及表达知识的主要形式的内部范畴结构特征的揭示联系在一起;从表现形式上看,科学思维方式被认为是科学历史上某一时期指导科学活动的主要方法的“运营者”;从特征上看,科学思维方式往往与特定时期的科学观念表现出某种一致性。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对科学发展的统一性和历史完整性给出很好的说明,有助于科学哲学从“社会学故事”中回到其初衷——对科学的语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提性知识 科学思维方式 俄苏科学哲学
原文传递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又一里程碑——评《歧路中的探求——当代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15
作者 刘孝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6-97,共2页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的学术价值,突出在于其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歧路中的探求——当代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一书,坚持历史(趋势)与逻辑(范式)相统一的原则,对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向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范式转换"进...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的学术价值,突出在于其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歧路中的探求——当代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一书,坚持历史(趋势)与逻辑(范式)相统一的原则,对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向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范式转换"进行了深刻分析,是继龚育之的《历史的足迹》、孙慕天的《跋涉的理性》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 《歧路中的探求》 学术价值
下载PDF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又一里程碑
16
作者 刘孝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4-18,共5页
万长松教授的新作《歧路中的探求》与龚育之先生的《历史的足迹》、孙慕天先生的《跋涉的理性》一起,构成了我国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三部曲",是这一研究方向上的又一里程碑。该书作者不是孤立地研究俄罗斯科技哲学,而是... 万长松教授的新作《歧路中的探求》与龚育之先生的《历史的足迹》、孙慕天先生的《跋涉的理性》一起,构成了我国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三部曲",是这一研究方向上的又一里程碑。该书作者不是孤立地研究俄罗斯科技哲学,而是将之置于俄苏哲学的历史背景中,重点分析了20世纪60至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对俄罗斯科技哲学范式转换的影响,并基于新的研究范式和俄罗斯当代哲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俄罗斯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该书观点新颖、分析透彻、视角独特、文笔流畅,是一部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长松 《歧路中的探求》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在创新阐释中推进更高水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孙伯鍨哲学探索为例
17
作者 李成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境界,需要梳理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新成果及其探索经验。孙伯鍨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上的学术贡献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层历史解读方法”,... 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境界,需要梳理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新成果及其探索经验。孙伯鍨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上的学术贡献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层历史解读方法”,超越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以及西方学者人道主义解读范式,实现了研究方法的自觉与创新;其二,在理论具体层面揭示了马克思哲学发展演进的完整逻辑,以学术性、学理性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过程及其理论实质,推进了更高水平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三,其始终追求真理的情怀,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治学品格,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注重在条分缕析的逻辑剖析中呈现马克思哲学文本思想力量的扎实风格,弥足珍贵。总结、继承孙先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 人道主义解读模式 孙伯鍨 深层历史解读方法 马克思哲学生成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演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及其启示
18
作者 李涛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2年第4期118-126,128,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十月革命之前和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演变的首要历史经验是:建构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另一个重要历史经验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十月革命之前和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演变的首要历史经验是:建构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另一个重要历史经验是:形成了一种哲学管理体制。同时,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取得了不容抹杀的历史成就,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演变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没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界限。从这些经验和教训中获得启示,有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抽象人道主义
原文传递
一九九〇:访苏纪行——兼论苏联科哲科史学派的影响
19
作者 罗见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13-20,共8页
1990-1991年作者到敖德萨大学数学力学系、莫斯科大学数学史研究室、苏联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列宁格勒师院数学系等单位访学,通过与H.И.噶夫里洛夫、K.A.雷布尼柯夫、E.И.别列兹金娜诸教授的学术交流和参加第43届全苏科学史与科学哲... 1990-1991年作者到敖德萨大学数学力学系、莫斯科大学数学史研究室、苏联科学院科学史研究所、列宁格勒师院数学系等单位访学,通过与H.И.噶夫里洛夫、K.A.雷布尼柯夫、E.И.别列兹金娜诸教授的学术交流和参加第43届全苏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会议,了解到苏联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学派的工作,对这次访学做一简要回顾,浅谈该学派的特点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德萨大学 莫斯科大学 苏联科学院 苏联科学哲学与科学史学派 数学史
下载PDF
俄(苏)科学哲学科学进步问题研究的独特进路——以互补性原则为前提
20
作者 孙玉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86,共5页
俄(苏)学者对科学革命问题的研究在逻辑—方法论和辩证逻辑两个层面上展开,我国以往的介绍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辩证逻辑层面。在逻辑—方法论层面,俄(苏)学者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他们并没有沿着西方学者开辟的道路和方向做重复性工作,他... 俄(苏)学者对科学革命问题的研究在逻辑—方法论和辩证逻辑两个层面上展开,我国以往的介绍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辩证逻辑层面。在逻辑—方法论层面,俄(苏)学者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他们并没有沿着西方学者开辟的道路和方向做重复性工作,他们甚至比西方更早地意识到科学革命中新旧理论的关系问题,并以互补性原则为基础展开研究。他们对新旧理论的极限转换关系,革命前后新旧理论关系的过渡状态和平行状态,以及新旧理论在概念上的发生学和结构学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范式更迭的可通约性根据,形成了研究科学革命问题的独特进路,显现了俄(苏)学者在这一问题研究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科学哲学 科学进步 互补性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