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南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文化开发 被引量:19
1
作者 简王华 滕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2期90-93,共4页
旅游文化的发展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桂西南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主要特色是边关风情、壮文化风情、喀斯特山水风光和生物景观。其旅游资源潜势充分发挥... 旅游文化的发展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桂西南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主要特色是边关风情、壮文化风情、喀斯特山水风光和生物景观。其旅游资源潜势充分发挥的关键是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应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 ,挖掘、开发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合理布局景区景点 ,加强区域内、外的旅游协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旅游文化 开发策略 广西 边关风情 壮文化风情 旅游文化 山水风关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京涛 温远光 +1 位作者 吴庆标 周峰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4,共6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建立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系列,以“最优分割法”划分群落演替阶段,对广西西南部喀斯特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森林群落在群落结构上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乔木层树木高度多在20m以...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建立退化群落自然恢复演替系列,以“最优分割法”划分群落演替阶段,对广西西南部喀斯特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森林群落在群落结构上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乔木层树木高度多在20m以下,胸径在12cm以下个体可达89.85%;灌木层个体高度一般不超过2m,以乔木层幼苗幼树居多;草本层高度在0.5m以下。草本、灌木群落所处生境比较恶劣,多为耐早耐瘠薄单优群落,物种组成单一,群落高度3m以下。群落生物多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Simpson指数在演替初期为0.76左右;演替中期上升为0.81—0.94;而演替后期下降为0.73~0.94。Shannon—Wiener指数由演替初期的1.59上升到演替中期的2.01--3.47,到演替后期下降为1.31~2.67。群落均匀度指数J。在演替初期为0.029—0.095;到演替中期下降为0.016~0.059;在演替后期群落均匀度上升到0.06以上。研究区域植被群落特征与经典演替理论群落特征变化有所不同,但与生态系统在适度干扰下多样性较高的适度干扰理论相一致,说明桂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经常受到外界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系列 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 喀斯特植被 桂西南
下载PDF
桂西南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丘小军 梁建平 王宏志 《广西林业科学》 2001年第3期109-112,128,共5页
桂西南属北热带气候区 ,面积 4.8万 km2 ,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1/2 0 0 ,占广西土地面积的 2 1% ,区域内裸露岩溶面积约占 5 0 % ,自然分布的国家级珍稀濒危树种 74种 ,占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的 2 2 .8% ,占广西 115个珍稀濒危树种的 6 4%... 桂西南属北热带气候区 ,面积 4.8万 km2 ,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1/2 0 0 ,占广西土地面积的 2 1% ,区域内裸露岩溶面积约占 5 0 % ,自然分布的国家级珍稀濒危树种 74种 ,占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的 2 2 .8% ,占广西 115个珍稀濒危树种的 6 4%。其中 ,龙州一个县分布的珍稀濒危树种高达 49种 ,约为全国珍稀濒危树种的 15 % ,为广西珍稀濒危树种的 42 .6 % ,是全国罕见的珍稀濒危树种荟萃之地。这一地区珍稀濒危树种的植物区系 ,有独特的地区性 ,区域内特有的树种明显 ;有滇、缅、泰地区成分 ,也有海南地区成分 ,成为两大地区植物区系交汇之地 ;更有泛地带性的多种植物 ,分布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以至少数分布至暖温带的珍稀濒危树种。研究这一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 ,在学术、科研以及对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发展与利用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 珍稀频危树种 植物区系 广西
下载PDF
桂西南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4
作者 郭映珍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为建设美丽广西,助力桂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阐述了桂西南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分析桂西南红色文化面临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思想守旧等问题,提出充分挖掘创新红色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 为建设美丽广西,助力桂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阐述了桂西南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分析桂西南红色文化面临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思想守旧等问题,提出充分挖掘创新红色文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以期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路径
下载PDF
桂西南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探析——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昭志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6-49,共4页
桂西南新升本科院校学生面临就业信息滞后,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就业成本相对较大,学院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和学生就业心态不正确等问题。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包括:积极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校企联系,开拓就业市场... 桂西南新升本科院校学生面临就业信息滞后,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就业成本相对较大,学院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和学生就业心态不正确等问题。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包括:积极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校企联系,开拓就业市场,降低学生就业成本;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学院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加强学生就业心态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 高校 就业
下载PDF
清末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的变迁及其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韦福安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0-64,共5页
清末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起,桂西南地... 清末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起,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就处于上升趋势,桂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近代化发展加速,1907年南宁被迫自开为商埠,广西的地缘政治中心随之转到南宁,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云南,广西边疆安全形势趋缓,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骤降,导致以龙州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近代化进程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桂西南 龙州 地缘政治 变迁 近代化 中断
下载PDF
广西西南部分地区龟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7
作者 蒙英雯 程文杰 +3 位作者 马武骏 邹丰才 李红霞 王开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7-403,共7页
目的了解广西西南部分地区4种龟类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4个种类总计148只龟的粪便样品,利用巢氏PCR对18S rRNA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龟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3.65%(35/148),其中黄额闭壳龟感染率为35.29%(6/17),地龟感染率为29... 目的了解广西西南部分地区4种龟类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4个种类总计148只龟的粪便样品,利用巢氏PCR对18S rRNA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龟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3.65%(35/148),其中黄额闭壳龟感染率为35.29%(6/17),地龟感染率为29.00%(29/100),黄缘闭壳龟(0/16)和木纹龟(0/15)中未检测出隐孢子虫感染,两种龟类隐孢子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感染率为0。不同龟种中,地龟感染了Cryptosporidium.ducismarci,黄额闭壳龟存在Cryptosporidium.ducismarci与Cryptosporidium.testudinis两种隐孢子虫的混合感染。结论广西西南部分地区龟类存在两种隐孢子虫的感染,且C.testudinis隐孢子虫可能对人兽健康存在潜在风险,本研究为明确目前广西西南地区的龟隐孢子虫的流行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西南地区 隐孢子虫 巢氏PCR扩增 18S rRNA
下载PDF
边疆开发与地方社会:晚清至民国时期桂西南地区社会变革探析
8
作者 梁亚群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15,共6页
晚清至民国时期,依靠边疆开发政策与龙州通商口岸的开放,桂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桂西南地区因地缘优势与政策优势而得到发展,也随着政策优势与地缘优势的失去而缺乏长久发展的动力,这是近代... 晚清至民国时期,依靠边疆开发政策与龙州通商口岸的开放,桂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桂西南地区因地缘优势与政策优势而得到发展,也随着政策优势与地缘优势的失去而缺乏长久发展的动力,这是近代中国边疆地区近代化的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开发 桂西南地区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桂西南地区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陶丽华 田祖国 《军事体育学报》 2018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目的:比较桂西南地区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不同民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桂西南地区右江民族医学院和百色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的4453名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比较壮族与... 目的:比较桂西南地区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不同民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桂西南地区右江民族医学院和百色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的4453名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比较壮族与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因素。结果: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平均分分别为73.63分和72.43分;壮族大学新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引体向上、1 min仰卧起坐和50 m成绩均优于汉族大学新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汉族大学新生800 m(女)、1000 m(男)和立定跳远成绩则显著优于壮族大学新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吃早餐和节食是影响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共同因素。其中,感到孤独、失眠、自杀倾向、受他人攻击是壮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吸烟、饮酒的年龄、看电视则是影响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因素。结论:桂西南地区壮族和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心理健康是壮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行为生活方式是影响汉族大学新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地区 壮族 汉族 大学新生 体质健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桂西南地区壮族村寨景观意象整合研究
10
作者 刘芮宏 刘小英 《广西城镇建设》 2014年第A05期25-27,共3页
选取壮族人口聚居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桂西南地区壮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以壮族村寨景观意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景观意象的整合研究,力求寻找壮乡建设与规划设计、传统民族意象保留与农村新景观打造之间的平衡点,提供研究壮族村寨景观的... 选取壮族人口聚居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桂西南地区壮族村寨作为研究对象,以壮族村寨景观意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景观意象的整合研究,力求寻找壮乡建设与规划设计、传统民族意象保留与农村新景观打造之间的平衡点,提供研究壮族村寨景观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地区 壮族村寨 景观意象 整合研究
下载PDF
桂西南壮锦工艺及纹样作为当地本科高校美术实践教学资源的调查报告
11
作者 梁穆穆 《科教文汇》 2019年第30期59-60,共2页
桂西南壮锦工艺及纹样历经千年的发展,是壮族人民非常珍视的一种手工艺品。在当地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壮锦的工艺、纹样为当地美术类院校提供了重要的美术课程资源。美术类院校在吸收这些美术资源的同时,也应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 桂西南壮锦工艺及纹样历经千年的发展,是壮族人民非常珍视的一种手工艺品。在当地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壮锦的工艺、纹样为当地美术类院校提供了重要的美术课程资源。美术类院校在吸收这些美术资源的同时,也应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对壮锦的工艺及纹样进行创新,吸收利用当代的时尚元素,研究大众的消费审美心理,提高壮锦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壮锦工艺及纹样 美术专业实践教学 教学资源 调查报告
下载PDF
桂西南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构造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62
12
作者 覃小锋 王宗起 +3 位作者 张英利 潘罗忠 胡贵昂 周府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4-808,共15页
出露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的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主要沿着桂西南十万大山中新生代盆地两侧分布。其中出露于盆地北西侧的上-中三叠统北泗组火山岩主要由长英质熔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主要为集块熔岩、角砾熔岩、... 出露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的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主要沿着桂西南十万大山中新生代盆地两侧分布。其中出露于盆地北西侧的上-中三叠统北泗组火山岩主要由长英质熔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主要为集块熔岩、角砾熔岩、凝灰熔岩、熔结角砾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等岩石组成,获得英安岩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246±2Ma;而出露于盆地南东侧的三叠系板八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夹珍珠岩、凝灰熔岩、集块熔岩和流纹质凝灰岩组成,获得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250±2Ma。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火山岩属于典型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U、Ba、Rb和Th)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并具有较高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0.713929~0.722178)和较低的ε_(Nd)(t)值(-10.33~-9.02),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本区存在有早古生代MORB型变质基性火山岩和二叠纪弧后扩张中心环境形成的E-MORB型玄武岩的资料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古生代洋盆的存在,该洋盆的俯冲消减过程一直延续至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导致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发生碰撞才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生代酸性火山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桂西南 钦-杭结合带西南段
下载PDF
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8
13
作者 高林志 陆济璞 +3 位作者 丁孝忠 王汉荣 刘燕学 李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43-1452,共10页
桂西北变质基底四堡群及上覆地层丹洲群之间存在着角度不整合,而丹洲群与南华纪地层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说明它们是隶属三个构造域的产物。其地层时代的定位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的对比,也制约着华南地区沉积盖层的地质关系。... 桂西北变质基底四堡群及上覆地层丹洲群之间存在着角度不整合,而丹洲群与南华纪地层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说明它们是隶属三个构造域的产物。其地层时代的定位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的对比,也制约着华南地区沉积盖层的地质关系。根据丹洲群合桐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801±3)Ma、拱洞组锆石U-Pb年龄(786±6)Ma、南华系长安组的底界年龄(778±5)Ma和大塘坡组年龄(661±7)Ma,结合从桂北地区四堡群顶部沉积地层中凝灰砂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842±13)Ma和侵入四堡群火成岩锆石U-Pb年龄(834±4)Ma,将四堡群变质砂板岩明确定为形成于820 Ma之下的地层。该年龄对南华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北地区 四堡群 丹洲群 凝灰岩 锆石SHRIMP定年
下载PDF
桂西南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30
14
作者 明安刚 贾宏炎 +3 位作者 陶怡 卢立华 苏建苗 史作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0-1056,共7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桂西南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为281.47t·hm-2,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97.89%)>凋落物层(1.87%)>灌木层(0.16%)>草本层(0.08%);其...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桂西南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物量为281.47t·hm-2,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97.89%)>凋落物层(1.87%)>灌木层(0.16%)>草本层(0.08%);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275.54t·hm-2,其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为树干(63.01%)>树根(21.01%)>树枝(9.64%)>树皮(4.38%)>树叶(1.72%)>果实(0.25%);乔木生物量的径级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径级为25~29cm的林木,占乔木层生物量总量的48.15%;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林分年均净生产力为15.61t·hm-2·a-1,各组分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乔木层(81.50%)>凋落物层(16.82%)>灌木层(0.98%)>草本层(0.70%);乔木层年均净生产力为12.72t·hm-2·a-1,各器官净生产力大小顺序为树干(48.76%)>树叶(18.64%)>树根(16.26%)>树枝(7.46%)>果实(5.50%)>树皮(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 米老排人工林 生物量 年均净生产力 分配
原文传递
土壤肥力及地形因子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木本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欧芷阳 苏志尧 +3 位作者 袁铁象 彭玉华 何琴飞 黄小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672-3681,共10页
基于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植被的典型群落抽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方内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探讨了土壤肥力及地形因子对木本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植被的典型群落抽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方内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探讨了土壤肥力及地形因子对木本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聚类分析将森林群落划分为4个类型。2)DCCA第一排序轴突出反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坡度的变化趋势,第二排序轴主要反映了海拔和全钾的变化趋势,各植物群落类型沿第一排序轴呈有规律的分布。3)在影响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因素中,土壤肥力因子对群落格局的解释能力为32.82%,地形因子的解释部分占22.54%,8.98%是土壤与地形因子耦合作用的结果,两者未能解释的部分占53.62%。群落物种多度分布主要受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人为干扰等随机因素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趋势对应分析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群落 空间格局 桂西南
下载PDF
桂西南优质锰矿成矿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升福 王泽华 +4 位作者 李朗田 夏柳静 简耀光 侯建生 陈石羡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年第4期363-370,共8页
在系统阐述桂西南地区成锰盆地、含锰沉积建造、含锰岩系时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锰矿的形成环境,提出"宁干式"正常沉积—次生氧化矿床、"东平式"淋积型锰矿床、"下雷式"热水沉积—次生氧化矿床... 在系统阐述桂西南地区成锰盆地、含锰沉积建造、含锰岩系时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锰矿的形成环境,提出"宁干式"正常沉积—次生氧化矿床、"东平式"淋积型锰矿床、"下雷式"热水沉积—次生氧化矿床是本区三种典型的锰矿成因类型,并详细论述该区优质锰矿的形成条件、富集机理及控制因素,提出本区优质锰矿是原生沉积—叠加改造—表生风化多种成矿方式叠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 优质锰矿 成锰盆地 含锰沉积建造 含锰岩系 成因类型 富集机理
下载PDF
桂西南岩溶地区珍稀濒危树种育苗与造林初报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吕仕洪 李先琨 +3 位作者 陆树华 向悟生 覃家科 王晓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226,共5页
2003~2005年,在广西平果县龙何示范区对10种岩溶珍稀濒危树种的育苗和造林的技术及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苗圃育苗的9个树种中,仪花和广西顶果木的发芽率不足50%,其他树种则在70%以上;蒜头果有轻微性的根结线虫危害,其... 2003~2005年,在广西平果县龙何示范区对10种岩溶珍稀濒危树种的育苗和造林的技术及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苗圃育苗的9个树种中,仪花和广西顶果木的发芽率不足50%,其他树种则在70%以上;蒜头果有轻微性的根结线虫危害,其他树种的病虫害很少,大多数树种苗木均表现出早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的势头。在直播造林中,苏木的效果最好,蒜头果次之,而蝴蝶果、广西顶果木和海南椴等很差;任豆、东京桐等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成活率超过75%,其中任豆和广西顶果木的株高平均年生长量大于40cm,东京桐、蝴蝶果和海南椴等树种则小于2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珍稀濒危树种 育苗 造林 桂西南
下载PDF
越南砍蔗女工的跨国流动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韦福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7,共6页
越南砍蔗女工通过民间中介或亲戚、熟人介绍跨界进入桂西南从事季节性的砍蔗工作,劳动报酬低于本地劳工,她们在与蔗农们的共同生活、劳动和交往互动中强化了文化认同。越南砍蔗女工的跨国流动,经济需求互补是外因,族群文化认同带来的安... 越南砍蔗女工通过民间中介或亲戚、熟人介绍跨界进入桂西南从事季节性的砍蔗工作,劳动报酬低于本地劳工,她们在与蔗农们的共同生活、劳动和交往互动中强化了文化认同。越南砍蔗女工的跨国流动,经济需求互补是外因,族群文化认同带来的安全感是内因。认为跨界民族基于文化纽带的民间开放共赢策略是中国—东盟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砍蔗女工 跨国流动 桂西南
原文传递
桂西南喀斯特地区优势木本经济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及其适应策略 被引量:20
19
作者 庞世龙 欧芷阳 +2 位作者 申文辉 何峰 陆国导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714,共8页
植物叶功能性状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该文采用野外气体交换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灌丛常见种龙须藤和黄荆为对照,对该区域5种优势木本经济植物的叶功能性状指标及其关系进行... 植物叶功能性状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策略。该文采用野外气体交换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桂西南典型喀斯特灌丛常见种龙须藤和黄荆为对照,对该区域5种优势木本经济植物的叶功能性状指标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1个叶功能性状指标种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除胞间CO 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2)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与净光合速率、胞间CO 2浓度和蒸腾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3)结合叶经济谱理论分析,毛葡萄、长穗桑和黄荆属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趋向于选择光合能力强、比叶面积大但寿命短的生存策略;而柠檬、山黄皮、枇杷和龙须藤属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趋向于选择光合能力弱、比叶面积小和寿命长的生存策略;其中,枇杷和龙须藤的功能性状又发生了趋异分化,枇杷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而龙须藤具有较高的叶干物质含量。综上结果说明桂西南喀斯特地区5种优势木本植物通过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策略,对于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叶经济谱 木本经济植物 喀斯特 桂西南
下载PDF
桂西南土壤镉地质异常区水稻种植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同斌 庞瑞 +2 位作者 王佛鹏 周浪 宋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55-1863,共9页
为评估镉地质异常区水稻种植的安全性,在广西西南地区采集自然土壤41件,稻田土壤479件,相应水稻样品432组,测定其Cd、Cu、Ni和Zn含量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对样品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运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稻米... 为评估镉地质异常区水稻种植的安全性,在广西西南地区采集自然土壤41件,稻田土壤479件,相应水稻样品432组,测定其Cd、Cu、Ni和Zn含量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对样品污染程度进行评价,运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①稻田土壤pH为6.8;有机质含量为39.00 g·kg^-1;基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土壤中Cd、Cu、Ni和Zn超标率分别为60.75%、2.09%、0.83%和1.88%;②稻米Cd和Ni超标率分别为9.03%和4.39%,考虑秸秆作为饲料和有机肥原料,其Cd相应超标率分别为6.94%和1.16%.③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均是影响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子.研究区稻米Cd、Ni均存在一定超标现象,可通过种植低积累水稻品种等措施降低稻米中重金属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南 镉异常区 农田 稻米 重金属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