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南畲族群体3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1
作者 夏露 吴淑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对浙南畲族群体的D18S865、D18S535和D18S1364三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分析,获得相应多态性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从无血缘关系的110名浙南地区畲族个体的抗凝血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 目的对浙南畲族群体的D18S865、D18S535和D18S1364三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分析,获得相应多态性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从无血缘关系的110名浙南地区畲族个体的抗凝血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PAGE)并银染。结果D18S865、D18S535和D18S1364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别为6,9,11个,基因型分别为15,27,38种。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三个基因座的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73、0.773、0.891,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800、0.850,三个基因座联合个人识别力为0.9998。结论所得到的等位基因频率数据可为浙南畲族人群法医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畲族 浙江
原文传递
浙南海外移民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吕惠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4,58,共4页
浙南地区移民海外历史悠久 ,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二十世纪 5 0年代前海外移民群体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青田叶腊石矿的开发和青田石雕工艺品在海外的销售 ,改革开放后新移民群体的形成则是由于国家放宽出国审批手续、移出地自然和经济条件... 浙南地区移民海外历史悠久 ,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二十世纪 5 0年代前海外移民群体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青田叶腊石矿的开发和青田石雕工艺品在海外的销售 ,改革开放后新移民群体的形成则是由于国家放宽出国审批手续、移出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历史渊源和亲朋彼此相携传统的影响和发达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所致。与老一代移民相比 ,新移民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观念新、年轻 ,且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适应能力强。从事的行业也从餐饮业逐步扩大到皮革业、服装业、装潢业、百货业及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等行业。对侨居国尤其是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海外移民群体 成因 特征
下载PDF
浙南绿竹不同产区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夏海涛 王月英 +2 位作者 李效文 李克恩 卢翔 《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54-57,共4页
对浙南绿竹5个主要产区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产区土壤偏酸性(pH5.20),但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养分状况最好的为凤岭,土壤养分等级为三级;OM与N(T)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N(A)、P(T)的相关性达到显... 对浙南绿竹5个主要产区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产区土壤偏酸性(pH5.20),但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养分状况最好的为凤岭,土壤养分等级为三级;OM与N(T)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N(A)、P(T)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N(T)与N(A)、P(T)、K(A)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将5个产区土壤分为3类,第1、2类分别是凤岭和荆谷,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第3类为凤池、观美、南湖,土壤肥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绿竹 产区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浙南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疾病状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4
作者 闫茂仓 杨建毅 +3 位作者 陈少波 林志强 单乐州 谢起浪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0-555,共6页
通过对温州、台州两市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疾病的病原、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当前海水养殖品种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紧密结合我省渔业发展实际和当前浙南海水养殖品种疾病现状的基础上,从养殖模式、环境调控、养殖品... 通过对温州、台州两市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疾病的病原、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当前海水养殖品种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紧密结合我省渔业发展实际和当前浙南海水养殖品种疾病现状的基础上,从养殖模式、环境调控、养殖品种健康提高、免疫防治、抗病育种、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海水养殖品种病害控制对策。提出病害防治应当走免疫防治、生态防治和绿色防控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品种 疾病 浙南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浙南春茶开采前后气象条件分析及开采期预报 被引量:22
5
作者 姜燕敏 金志凤 +2 位作者 李松平 潘建义 马军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9,共8页
利用2001-2014年浙南遂昌县5个春茶主栽品种的开采期资料和同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各气象要素对浙南春茶开采期的影响,探讨不同品种春茶开采期的临界温度与积温范围,建立基于气象要... 利用2001-2014年浙南遂昌县5个春茶主栽品种的开采期资料和同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各气象要素对浙南春茶开采期的影响,探讨不同品种春茶开采期的临界温度与积温范围,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春茶开采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浙南5个主栽品种茶叶的开采期以乌牛早最早,为2月24日,其余依次为:龙井43为3月9日,安吉白茶3月11日,福鼎白茶3月16日,鸠坑3月27日;春茶开采期与1-2月的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1-2月气温越高,春茶开采期提前越明显。将开采期日序与气象要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长期(1月底)、中期(2月底)的春茶开采期预报模型;2013年和2014年的预报结果检验表明,模型预报准确性随预报日离开采时间的缩短而提高;通过分析各品种春茶萌动温度和所需积温后提出,实际应用中可以在预报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天气预报的温度计算积温,调整各品种的开采期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牛早 龙井43 安吉白茶 福鼎白茶 鸠坑 开采期 浙南
下载PDF
浙南红树林现状分析及开发前景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晓林 彭欣 +1 位作者 仇建标 陈少波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3,共7页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温度是制约红树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将有利于红树林的分布向北扩移。浙南红树林开发前景广阔,浙南沿海地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宜林地面积达4280.4hm2,...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温度是制约红树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将有利于红树林的分布向北扩移。浙南红树林开发前景广阔,浙南沿海地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宜林地面积达4280.4hm2,通过人工引种红树或半红树,在浙南建立具有防护功能、净化功能以及观赏功能等海岸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浙南作为中国红树林人工引种北界的温州西门岛为例,历史上红树林面积超过10.0hm2,但受堤塘改建、围塘养殖和海岸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仅剩0.2hm2。近年来,浙南各级政府都在加大红树林移植投入,但都还未成林。通过分析这些年浙南红树林引种试验结果,发现除了温度之外,种植红树林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因子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严重;②人为的损害;③海洋生物的危害;④滩涂养殖的影响;⑤近岸海域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提出加强浙南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一些建议,即加强红树林宣传教育,制定保护条例,注重浙江红树林科研人才培养与保护队伍建设,加速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进程,开展红树林保护研究,旨在为引种造林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红树林 森林资源 保护开发 浙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欣 谢起浪 +3 位作者 李尚鲁 陈少波 仇建标 周志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褐藻门16种,红藻门36种,蓝藻门1种,区系特征明显,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 在浙南地区布设10条断面开展春秋航次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调查,重点对大型底栖藻类的时空分布及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藻类61种,其中包括绿藻门8种,褐藻门16种,红藻门36种,蓝藻门1种,区系特征明显,大型底栖藻类的季节演替也非常明显,春季的物种数(53种)明显高于秋季(25种),而两个季节都出现的物种只有17种。浙南大型底栖藻类平均生物量为540.16g·m-2,春季(722.18g·m-2)明显高于秋季(358.14g·m-2);从垂直分布来看,秋季与春季各断面生物量也并不相同,秋季低潮区739.45g·m-2>中潮区334.95g·m-2>高潮区0g·m-2;春季中潮区1 943.30g·m-2>低潮区965.03 g·m-2>高潮区290.41g·m-2。从物种优势度可以看出,两个季节的主要优势种有相同之处,但它们在群落的功能地位上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如春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Mert.)O.Kuntze是第1优势种,而秋季却成第2优势种。Shannon-Winner指数(H′)、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秋季分别为1.38±0.66、0.70±0.38、0.93±0.41,春季分别为1.65±1.09、1.07±0.63、0.80±0.38。各断面多样性相差较大,这与浙南各断面的大型底栖藻类的稳定和复杂性有很大关系,这一点从群落结构聚类分析也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大型底栖藻类 物种 生物量 优势度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浙南近岸海流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陈沈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为了揭示浙南海流特征及其季节和垂向变化规律,于2006-2007年在浙南岸外一固定点(平均水深约32 m)利用ADP潜标进行了春、夏、秋、冬季4次多个潮周期分层海流流速流向观测。结果表明:(1)测点最大流速为148.9 cm/s ,相应流向为75&#... 为了揭示浙南海流特征及其季节和垂向变化规律,于2006-2007年在浙南岸外一固定点(平均水深约32 m)利用ADP潜标进行了春、夏、秋、冬季4次多个潮周期分层海流流速流向观测。结果表明:(1)测点最大流速为148.9 cm/s ,相应流向为75°,出现在春季表层大潮落潮阶段;垂向平均最大流速为106.2 cm/s ,平均流向为81°,出现在夏季大潮落潮落急阶段。(2)剖面各层流速垂向差异明显,表层流速(28 m层以上)受海况影响明显,秋季平均流速最大(65.4 cm/s),冬季最小(42.8 cm/s),20~28 m层冬季最强,春季最弱,20 m层以下夏季最强,秋季最弱(仅小潮);垂线平均流速夏季最强(46.5 cm/s),春季最小(33.7 cm/s)。(3)夏季海流基本上为(偏)北向流;秋、冬则基本上为(偏)南向流;春季具往复流特点,但以北向流为主。(4)垂向上夏季和春季流向较一致,冬季和秋季流向分异明显(20 m和10 m层)。(5)垂线平均余流为12.8~29.8 cm/s ,夏季最强春季最弱;夏季和春季各层余流均为东北向,冬季为西南向,而秋季11 m层(包括11 m层)以下为E-NEE向,11 m层以上为西南向。结论:测点海流受到潮汐、季风和台湾暖流的共同制约。季风的影响夏、冬两季大于春、秋两季;季风的影响自表层向底层减弱(主要限于表层以下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季节变化 季风 浙南海域
下载PDF
浙南瓯江流域水体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奕昕 李立湘 +3 位作者 吴鑫 周施阳 姚飞延 董好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0-1491,共12页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对生态系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以瓯江流域为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浙南诸河流域水体中6类35种抗生素浓度进行检测,分析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利用相关模型评估抗生素对生态和人体的健康风险,讨论抗生...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对生态系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以瓯江流域为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浙南诸河流域水体中6类35种抗生素浓度进行检测,分析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利用相关模型评估抗生素对生态和人体的健康风险,讨论抗生素的来源.结果表明,瓯江流域地表水20个采样点中4类12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分别是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林可酰胺类,总浓度为ND~1 018 ng·L^(-1).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是林可霉素,为90.48%,其次是磺胺吡啶,为38.10%.检出浓度平均值最大的3种抗生素分别是氧氟沙星(12.49 ng·L^(-1))、林可霉素(11.08 ng·L^(-1))和双氟沙星(7.38 ng·L^(-1)).流域内抗生素以点状污染为主,空间分异性较大,上游抗生素浓度平均值(54.39 ng·L^(-1))大于中下游浓度平均值(46.64 ng·L^(-1)),抗生素污染程度由上游至下游呈现出“上疏下密”的特点;上游污染主要来源为医疗和畜禽养殖业废水的排放,下游污染主要为人口活动密集和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所导致.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游采样点H6具有最大的风险商值,其中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具有高风险水平,林可霉素具有中风险水平.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瓯江流域水体抗生素对人体健康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浙南 瓯江流域 污染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浙南地区甜菜夜蛾发生规律与测报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方程 郑永利 +2 位作者 吴永汉 李忡星 姜周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289-292,共4页
通过4年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在浙南地区大田一年发生5-6代,第6代为不完全代,越冬蛹在设施栽培蔬菜地越冬。4月下旬~5月初陆续羽化,6月上旬~7月上旬为大田第1代,7月上旬~8月上旬为大田第2代,8月上旬~8月底为大田第3代,9月初-... 通过4年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在浙南地区大田一年发生5-6代,第6代为不完全代,越冬蛹在设施栽培蔬菜地越冬。4月下旬~5月初陆续羽化,6月上旬~7月上旬为大田第1代,7月上旬~8月上旬为大田第2代,8月上旬~8月底为大田第3代,9月初-9月下旬为大田第4代,10月初-10月下旬为大田第5代,11月上旬。翌年4月下旬为大田第6代,为不完全代。一年中在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有明显发蛾高峰。研究还明确了甜菜夜蛾不同世代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并利用历期法对甜菜夜蛾发生期进行预测,利用黑光灯发蛾量对甜菜夜蛾的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发生规律 测报 浙南地区
下载PDF
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燕敏 李松平 +1 位作者 马军辉 余久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9期102-106,共5页
为了了解浙南茶树高温热害程度,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根据浙南1971-2017年各县(市、区)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观测资料,根据茶树高温热害气象指标统计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 为了了解浙南茶树高温热害程度,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根据浙南1971-2017年各县(市、区)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观测资料,根据茶树高温热害气象指标统计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浙南茶树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趋势变化。结果表明: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年均5.2 d/a,以丽水最多(12.9 d/a),庆元最少(1.1 d/a),7月下旬发生高温热害日数最多。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1.9 d/10 a,2000年发生突变,21世纪初增多最为明显。丽水是浙南茶树高温热害最明显的区域,气候倾向率4.7 d/10 a,1993年突变转折,2003年开始显著增加,茶树遭受高温热害的几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茶树高温热害 浙南 丽水
下载PDF
浙南单体塑料大棚内冬季温光性能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隆静 王克磊 +2 位作者 陈先知 苏世闻 徐坚 《农学学报》 2020年第6期81-85,共5页
为了解浙南地区塑料大棚冬季温光环境特点,以8 m单体塑料大棚为研究对象,对大棚内外进行连续气温与光照监测及典型天气温光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大棚内南端面光照优于北端面,增幅范围在6.33%~26.68%;典型天气下大棚内的透光性约... 为了解浙南地区塑料大棚冬季温光环境特点,以8 m单体塑料大棚为研究对象,对大棚内外进行连续气温与光照监测及典型天气温光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大棚内南端面光照优于北端面,增幅范围在6.33%~26.68%;典型天气下大棚内的透光性约占露地的61.44%~67.38%,晴天大棚透光性较阴天与小雨天气分别提高3.67%、9.66%。试验期间内露地夜间最低与最高温度分别为5.88℃和13.38℃,分别较大棚内南北端面降低17.51%、16.67%和3.43%、2.54%;4种典型天气下大棚内夜间平均温度较露地增幅4.47%~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塑料大棚 温度 透光性 冬季 大棚结构 浙南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与铸牢实践——以浙南畲汉民族“三交”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怡妃 方明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浙南畲汉民族“三交”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其行为所体现的以“自在”“自觉”“自为”为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阶段非常鲜明。在清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浙南畲汉民族“三交”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其行为所体现的以“自在”“自觉”“自为”为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阶段非常鲜明。在清代,当地畲汉民族已实现了经济、文化、精神由浅至深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在近现代的革命斗争中,通过党的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在畲汉人群中“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汉民族在党群互动下同舟共济、深入交融,“自为”性得到显现。浙南畲汉民族“三交”所形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可以为当下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浙南 畲汉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浙江南部海域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估算及资源评价
14
作者 任采妮 麻秋云 +1 位作者 戴小杰 叶深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1,共14页
为了评估银姑鱼资源开发状态,实验根据2016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并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银姑鱼渐近... 为了评估银姑鱼资源开发状态,实验根据2016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并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银姑鱼渐近体长估计值为25.36 cm,生长速率为0.32/年,当前开捕体长(13.52 cm)远小于其初次性成熟体长(17.79 cm);自然死亡系数估计值为0.74,总死亡系数为2.62,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为1.88。基于以上参数,构建了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模型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SSBR模型,随着F的增加,YPR先增大后减小,而SSBR则减少。银姑鱼生物学参考点F_(0.1)为0.78,Fmax为3.43,F20%为0.66,F40%为0.33,可知当前捕捞强度远大于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警戒线F2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将明显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研究结果和相关生物学参考点的估算值,而不同选择性系数,尤其是开捕体长,也直接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结果。研究表明,当前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种群已处于补充型过度捕捞状态,为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适当减小开发力度,增大开捕体长;为提高资源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建议减小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可为银姑鱼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姑鱼 生长死亡 单位补充量模型 渔业管理 浙江南部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浙南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
15
作者 苏世闻 付存念 +3 位作者 史建磊 王克磊 陈先知 宰文珊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31-1036,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浙南地区番茄壮苗培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不同浓度的YELVSU P2-37、多效唑、矮壮素、壮苗1号处理番茄砧木品种浙砧7号和接穗品种红樱1号,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 为筛选出适宜浙南地区番茄壮苗培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不同浓度的YELVSU P2-37、多效唑、矮壮素、壮苗1号处理番茄砧木品种浙砧7号和接穗品种红樱1号,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番茄的处理效应不同,除对红樱1号茎粗、地下部干重和展叶宽无显著影响外,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樱1号和浙砧7号的其他指标都有显著影响。所有生长调节剂对番茄株高都有抑制作用,但对其他指标不同生长调节剂作用不同。对于红樱1号,0.2 g·L^(-1)YELVSU P2-37处理的各生物量指标最高,同时种苗质量也最佳,为该品种壮苗培育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浙砧7号,0.13 g·L^(-1)YELVSU P2-37处理植株形态和种苗质量均为最佳,为该品种的推荐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适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植物生长调节剂 穴盘育苗 浙南
下载PDF
浙南传统商贸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16
作者 王艳春 陈飞军 《建筑施工》 2024年第9期1494-1498,共5页
浙南传统商贸历史文化街区是体现浙南商贸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展现地方人文特色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空间。以浙南商贸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策略为研究对象,以温州寺前街商贸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为例,从中国传统商贸街区特征、浙南传统商... 浙南传统商贸历史文化街区是体现浙南商贸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展现地方人文特色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空间。以浙南商贸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策略为研究对象,以温州寺前街商贸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为例,从中国传统商贸街区特征、浙南传统商贸街区风貌特征、保护与更新原则、保护与更新策略4个方面,对浙南商贸街区在街道风貌、空间布局、建筑平面和结构作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形成保护浙南传统商贸街巷、历史建筑、历史环境等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商贸街区 浙南 风貌保护 更新 历史建筑 空间布局
下载PDF
浙南侨乡经济发展的侨务资源优势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莹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3-100,共8页
二战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国际移民现象呈现前所未有的规模。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浙南海外新移民潮发展迅速。随着新移民潮的兴起与延续,跨国移民与侨乡的联系愈发紧密,侨乡的侨务资源优势日益显现。在实地... 二战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国际移民现象呈现前所未有的规模。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浙南海外新移民潮发展迅速。随着新移民潮的兴起与延续,跨国移民与侨乡的联系愈发紧密,侨乡的侨务资源优势日益显现。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浙南侨乡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侨务资源优势对侨乡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其不仅为侨乡经济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信息,同时也使侨乡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使侨乡的优势资源得以开发、利用,从而推动侨乡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侨乡经济 侨务资源
下载PDF
清代和民国时期浙南畲族族谱创修与家国认同
18
作者 曹大明 李扬 《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M0005,共12页
明清时期逐渐定居于东南山区的畲民在区域多民族长期的交往融合中逐渐习得编修族谱,并将族谱视为表达权利和身份的重要文字载体。其中清代大量进入浙江南部定居的金民,随着其经济文化的发展,自清中期以后形成创修族谱的热潮,并延续至民... 明清时期逐渐定居于东南山区的畲民在区域多民族长期的交往融合中逐渐习得编修族谱,并将族谱视为表达权利和身份的重要文字载体。其中清代大量进入浙江南部定居的金民,随着其经济文化的发展,自清中期以后形成创修族谱的热潮,并延续至民国时期。这些族谱的创修过程,体现了大一统国家内少数民族与王朝国家的互动,以及社会发展与族群权利诉求影响下形成的多层次认同。民国时期,在近代思潮传播的影响下,浙南畲民家谱的纂修,更体现出家族认同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紧密关系。清代和民国时期浙南畲民的族谱创修及其表达的认同的升华,揭示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东南地区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畲族 族谱 家国认同
原文传递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刚 沈爱华 +4 位作者 张健 葛永金 袁位高 江波 朱锦茹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000株/hm2以下的占89.9%,不足2000株的占78.7%,1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据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群落结构特征 浙南
下载PDF
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HLA-B~* 5801基因携带率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思宇 裴立红 +3 位作者 张晓梅 徐苏婷 史杨 赵志钢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8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了解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HLA-B~* 5801基因携带率,为防止别嘌呤醇用药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探讨筛查HLA-B~* 5801基因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选取浙江大学丽水医院289名需服用别嘌呤醇的患者,采用序列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L... 目的了解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HLA-B~* 5801基因携带率,为防止别嘌呤醇用药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探讨筛查HLA-B~* 5801基因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选取浙江大学丽水医院289名需服用别嘌呤醇的患者,采用序列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LABType SSO(sequence-specific oligonudeotide,SSO)技术对患者血样DNA进行HLA-B~* 5801基因检测。同时随机抽样浙南地区2017年1-12月1134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数据,调查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整体发病情况。结果需服用别嘌呤醇289例患者中HLA-B~*5801基因阳性例数为60例,阳性率为20.7%,HLA-B~*5801基因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和疾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34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平均值为(339.38±95.93)μmol/L,其中男性血尿酸平均值为(381.88±90.58)μmol/L,女性(294.79±78.51)μmol/L,不同性别血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09,P<0.001),男性20~3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占37.28%(χ~2=71.171,P<0.05),女性70岁以后发病率最高,占2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00,P<0.05)。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30.75%(1786/5808),女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6.31%(903/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800,P<0.05)。结论浙南地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在患者服用别嘌呤醇前进行HLA-B~* 5801基因检测十分必要,防止发生因服用别嘌呤醇导致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地区 高尿酸血症 HLA-B * 5801 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