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物酶UTLIEF电泳对苏丹草、高粱及其杂交种品种的真实性鉴定研究
1
作者 刘敏轩 王赟文 韩建国 《草业与畜牧》 2007年第6期9-12,18,共5页
本试验采用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UTLIEF),检测了苏丹草、高粱以及高粱苏丹草杂交种3个种共15个品种的幼苗、幼根以及萌发种子和干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采用pH范围为4~5的载体两性电解质制备凝胶进行电泳得到的过氧化物酶... 本试验采用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UTLIEF),检测了苏丹草、高粱以及高粱苏丹草杂交种3个种共15个品种的幼苗、幼根以及萌发种子和干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采用pH范围为4~5的载体两性电解质制备凝胶进行电泳得到的过氧化物酶电泳图谱谱带数目多且清晰度高,易于鉴定;萌动种子和干种子的过氧化物酶电泳后没有谱带出现,幼苗幼根均出现一定数目的谱带,其中以14d幼苗的过氧化物酶电泳图谱最适宜用作参试品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苏丹草 高粱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 UTLIEF
下载PDF
高丹草叶部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晓倩 于澎湃 +5 位作者 卢华雨 李建 李娅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808-4816,共9页
本研究选用叶部性状差异大的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美引-251作为试验材料,构建F2代分离群体,对其单株进行叶片数、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鞘长、旗叶叶面积5个叶部性状的调查,通过主-多基因分析得出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遗传率。结果表... 本研究选用叶部性状差异大的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美引-251作为试验材料,构建F2代分离群体,对其单株进行叶片数、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鞘长、旗叶叶面积5个叶部性状的调查,通过主-多基因分析得出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遗传率。结果表明:叶片数符合Model A_4,为负向完全显性混合遗传模型,受1对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54.97%;旗叶长符合Model A_1,为1对主基因遗传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6.25%;旗叶宽符合Model A_1,该性状受1对主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广义遗传率为51.30%;旗叶鞘长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odel A_0,不存在主基因遗传,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旗叶叶面积符合Model B_1,是由2对主基因遗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控制该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9.34%;其中,旗叶长的遗传率较低,表明该性状的遗传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易在后代中稳定遗传,而叶片数、旗叶宽和旗叶叶面积的遗传率较高,说明这3个性状在后代的遗传中受环境因素造成的表型变异小,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育。通过对叶部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高丹草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叶部性状 数量遗传 主-多基因分析
原文传递
高丹草F2代农艺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林洁 包曙光 +3 位作者 康晨 谢晓东 罗峰 孙守钧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11,共6页
以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美引-48’杂交构建的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F2代的叶片数、茎节数、株高、茎粗和蜡粉等5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得到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遗传率。结果表明:叶片数、... 以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美引-48’杂交构建的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F2代的叶片数、茎节数、株高、茎粗和蜡粉等5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得到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遗传率。结果表明:叶片数、茎粗的最适模型为Model A0,表明该性状不受主基因控制,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性状;茎节数和株高的最适模型为Model A4,为负向完全显性混合遗传模型,受一对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1.13%和66.14%;蜡粉的最适模型为Model B1,由两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控制该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农艺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分析 数量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