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骨卜辞所见之巫者的医疗活动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容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5,共9页
古代巫医不分,由于人类将疾病致因视为鬼魂作用,故以巫者充当人鬼间的中介,寄希望于巫术行医、安抚死神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正因基于此观念,医与巫、医疗与巫术、药物心理与巫术心理取得了自然的结合,求药及求巫两者皆统一于医疗... 古代巫医不分,由于人类将疾病致因视为鬼魂作用,故以巫者充当人鬼间的中介,寄希望于巫术行医、安抚死神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正因基于此观念,医与巫、医疗与巫术、药物心理与巫术心理取得了自然的结合,求药及求巫两者皆统一于医疗活动之中。商代的医疗知识仍然处于中国医学的萌芽状态,具有迷信性质,常与巫教信仰交织在一起。即使如此,此时的巫医也开拓壮大了医学的先河。除利用药材之外。商人亦知运用针刺方法以治病,此种针砭医疗器具,在各地遗址时有发现。在医疗方面的巫术的具体活动,则主要包括二种:一为医疗巫术,二为逐疫除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巫术 巫医 医疗巫术 逐疫除凶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灾害与巫术救荒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9-82,96,共5页
民国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也极大地削弱了社会的抗灾能力。面对无情的灾害,民间仍然盛行巫术救荒。探究其原因主要有:灾害频频发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某种神秘力量的支持;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科学技术不发... 民国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也极大地削弱了社会的抗灾能力。面对无情的灾害,民间仍然盛行巫术救荒。探究其原因主要有:灾害频频发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某种神秘力量的支持;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科学技术不发达,民众受教育程度低,遇有天灾,人们就求助于超自然的神灵;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对神灵的信仰已编织进广大民众的生活,成为潜藏在传统社会里的仪式性、符号性的交往和互动方式;政府通过祭祀鬼神的仪式,宣传天命论,用祈神保佑来转移民众的不满情绪,使现存社会秩序合法化和神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灾害 巫术救荒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巫”与“巫”的分化——兼析人类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剑利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134,共6页
"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人物,在自然神权时代,他掌握神权,介于人、神之间,拥有与神类似的地位。"巫—部众"构成原始部落的等级秩序,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原初的等级。对应于一般部众,巫位于部落的最高层。"巫&qu... "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人物,在自然神权时代,他掌握神权,介于人、神之间,拥有与神类似的地位。"巫—部众"构成原始部落的等级秩序,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原初的等级。对应于一般部众,巫位于部落的最高层。"巫"的分化最初表现为"巫""觋"的分化,这个分化带来了氏族部落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氏族部落由母系制转向父系制,同时定格了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巫""王"曾经合一,巫权泛滥促使"王"与"巫"分野,而"王""巫"分野拉开了巫全面分化的序幕,巫从此逐步变身为王权体制中的各类神职人员,原始时代的全能巫也由此走向终结。巫的分化是人类社会等级分化的一个隐喻,透过它,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领会人类社会等级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 巫的分化 社会等级
原文传递
再论甘肃礼县鸾亭山等地出土玉人的功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卫红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71,共11页
多年来,陕、甘两地连续出土长方窄片状玉人四批,学者多以为是"人牺"或"人殉"。然而分析此类玉人的性质,既不能脱离其祭祀性质的出土单位,也不要忽视器物选材的特殊性。"巫以玉通神",周公制礼作乐,更是&qu... 多年来,陕、甘两地连续出土长方窄片状玉人四批,学者多以为是"人牺"或"人殉"。然而分析此类玉人的性质,既不能脱离其祭祀性质的出土单位,也不要忽视器物选材的特殊性。"巫以玉通神",周公制礼作乐,更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从此玉、巫、神三者绑定,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礼仪制度。古人举行祭祀活动都要有一定的仪式,如杀牺、燔烧、掩埋、唱歌、跳舞等,巫是必不能少的角色。本文根据出土遗迹单位的祭祀性质和玉人选材的特殊性,首先追溯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质人像或图案的宗教意义,而后列举了周、秦、汉祭祀属官的设置以及民间的巫觋活动,认为此类玉人代表的不是人殉和人牺,而与巫祝有关,取招引候神之意,是先秦时期暴巫、焚巫陋习的孑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人 祭祀
原文传递
秦“大梓牛神”传说及其巫文化气质 被引量:7
5
作者 阳清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从战国时代的《秦记》到六朝志怪文本,秦"大梓牛神"传说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古典文献对这种栖身于树的森林精灵及其灵验的类似记载,曾经形成一种特定的叙述模式或文化母题,它在人类学的视野观照下,彰显出巫文化在不同时代和... 从战国时代的《秦记》到六朝志怪文本,秦"大梓牛神"传说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古典文献对这种栖身于树的森林精灵及其灵验的类似记载,曾经形成一种特定的叙述模式或文化母题,它在人类学的视野观照下,彰显出巫文化在不同时代和民族原始遗留的世界普遍性。就其本事来考察,秦王砍伐大梓树的集体行为,实际上是古代社会结合巫舞而演示的一场较为正规性的巫术驱邪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化 '大梓牛神' 巫术
下载PDF
“厌胜”之词义考辨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史杰鹏 《励耘语言学刊》 2013年第2期83-108,共26页
本文对“厌胜”这一在古籍中极为常见的词语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其在《汉书》中颜师古注所给出的反切进行讨论,从训诂上推翻了前人的说法,指出“厌胜”的意思,实际上和“相合”的意思相关,而不是前人所说的“压服”“胜服”.文章还引述... 本文对“厌胜”这一在古籍中极为常见的词语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其在《汉书》中颜师古注所给出的反切进行讨论,从训诂上推翻了前人的说法,指出“厌胜”的意思,实际上和“相合”的意思相关,而不是前人所说的“压服”“胜服”.文章还引述人类学的成果对之加以旁证,指出“厌胜”这一巫术和人类学上所提到的巫术原理“接触率”“相似率”完全一致.文章分析了《汉书》等古籍中几乎所有和“厌胜”相关的例子,归纳出了相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胜 《汉书》 巫术 反切
下载PDF
巫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瑛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1,共5页
巫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无论是在制度层面上还是在观念层面上 ,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源头在巫术礼仪中。不对巫术作深入的研究 。
关键词 巫术 巫术礼仪 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
下载PDF
原始巫术的社会整合功能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初益辰 付成波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8年第5期122-124,共3页
中国古代浓重的巫术意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法律、文化、民俗乃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过非常深刻的影响。巫术凭借其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参与了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塑造并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巫术虽然被现代文明逼向... 中国古代浓重的巫术意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法律、文化、民俗乃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过非常深刻的影响。巫术凭借其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参与了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塑造并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巫术虽然被现代文明逼向历史的边缘和角落,但其生息繁衍的力量却一直未曾衰竭。巫术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学、心理学基础,曾一度起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 巫医同源 祝由 萨满思维
下载PDF
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 被引量:5
9
作者 邱紫华 阎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35-42,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 ,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 ,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本文探讨了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的基本原则 ;他对古代典籍的训诂阐释方式 ;他运用文化阐释方法... 20世纪上半叶 ,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 ,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本文探讨了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的基本原则 ;他对古代典籍的训诂阐释方式 ;他运用文化阐释方法所揭示出来的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象征意象 ;他对古代民俗的还原和重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文化阐释批评 古代典籍 训诂阐释方式
下载PDF
论秦早期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延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142,共5页
"绝地天通"的改革是在颛顼的主持下进行的,而秦的先祖是颛顼之后;商人以崇鬼重巫而著名,秦文化和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秦先祖中衍"鸟身人言",与《山海经》中的句芒形象相似,而《山海经》和巫术有关。这些都显示秦在... "绝地天通"的改革是在颛顼的主持下进行的,而秦的先祖是颛顼之后;商人以崇鬼重巫而著名,秦文化和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秦先祖中衍"鸟身人言",与《山海经》中的句芒形象相似,而《山海经》和巫术有关。这些都显示秦在商代及其以前可能经历过一个巫术兴盛的时代。从西周到春秋初期,受周文化的影响,秦经历了一个文化转型,巫术文化的主导地位被史官文化所取代。史官文化的发展增强了秦的政治理性和历史意识,推动了秦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巫术文化在秦仍有较多的残留,使秦文化表现出更多的神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 巫术文化 史官文化 文化转型
下载PDF
三峡古代巫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8,共3页
三峡古代巫文化的研究,必须重视史料的梳理与描述,并关注巫与道教的关系、巫与乐舞的关系,方期有重大的学术突破。
关键词 巫文化 史料 道教 乐舞
下载PDF
生命树、不死药与巫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道和 韩光兰 《楚雄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73-77,共5页
人们往往认为中国古代的不死信仰与月亮或太阳相关,本文从萨满教观念入手做了不同的解说。作者认为,除了通神巫还能使人死而复生;不死是因为有不死药,而药主要来自生命树;中国神话中众多的生命树实际是建木一树的分化。此外,宇宙... 人们往往认为中国古代的不死信仰与月亮或太阳相关,本文从萨满教观念入手做了不同的解说。作者认为,除了通神巫还能使人死而复生;不死是因为有不死药,而药主要来自生命树;中国神话中众多的生命树实际是建木一树的分化。此外,宇宙的空间模式与时间模式、西王母和昆仑山的生死矛盾都可统一于生命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树 不死药 不死信仰 萨满教 不死观念
下载PDF
明清律典中的巫术犯罪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东奎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中国古代典籍关于巫术的记载 ,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周礼》 ,而对巫术犯罪的记载则可上溯到秦汉。明清时期 ,继承秦汉以来巫术犯罪立法的经验 ,形成了系统的控制巫术犯罪的法律 ;
关键词 巫术 犯罪 明清
下载PDF
《呼兰河传》中的“跳大神”民俗意象——兼论萧红对看/被看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喜坤 张丽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5-87,共3页
看/被看的结构模式最早出现在鲁迅的《复仇》中,长期以来,一直为现当代的作家所模仿运用。萧红在她的小说《呼兰河传》中运用东北地方民俗“跳大神”这一意象,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模式,使看/被看的结构模式更加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地... 看/被看的结构模式最早出现在鲁迅的《复仇》中,长期以来,一直为现当代的作家所模仿运用。萧红在她的小说《呼兰河传》中运用东北地方民俗“跳大神”这一意象,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模式,使看/被看的结构模式更加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民俗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看/被看模式 跳大神 民俗意象
下载PDF
端午门户插柳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东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今天我国北方端午节门户插柳的习俗来源于上古“后羿射日”的抗旱巫术。虽已不复见原物的些小遗痕 ,但确是其逻辑衍化而来。
关键词 巫术 端午节 民间节日 民间风俗 龙船竞渡习俗 射柳习俗 杨柳
下载PDF
民间科学爱好者的行为及心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松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6-52,共7页
民间科学爱好者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在科学共同体之外从事所谓科学活动的特殊群体,他们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业余科学爱好者”。民间科学爱好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存在很多共性,其最大的外部特征是不能与科学共同体进行正... 民间科学爱好者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在科学共同体之外从事所谓科学活动的特殊群体,他们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业余科学爱好者”。民间科学爱好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存在很多共性,其最大的外部特征是不能与科学共同体进行正常的交流。他们只有偏执性的心理倾向,由此可以对他们的某些外在表现如顽强刻苦、自我崇高进行解释。他们的行为从外部看类似于行为艺术,从内部看,也可以解释为某种无意识的巫术心理。对民科现象做进一步的解读,可以为理解科学、公众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维度,也可为科学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科学爱好者 科学与社会 心理 巫术 科学传播
下载PDF
巫术:民间狂欢化的自我救赎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雯鹤 刘艳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通过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察"及人类早期社会与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代社会现状的历时比较研究,还原巫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场域,从而为巫术正名,解除西方科学理性的文化霸权下对巫术的"他者"化定义,并进一步发现巫... 通过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察"及人类早期社会与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代社会现状的历时比较研究,还原巫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场域,从而为巫术正名,解除西方科学理性的文化霸权下对巫术的"他者"化定义,并进一步发现巫术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迷信的成分,但在深层本质上,它是民间狂欢化的自我救赎,是他们被压抑的自由生命意志的穷尽式探索与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 巫术仪式 狂欢化 自我救赎
下载PDF
刘基与术数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寿仙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7-94,共8页
刘基与术数问题,少有全面探究,或多避而不谈,或以迷信概以论之。从探寻刘基术士化的内在因素,从署名刘基之术数作品辨析,从《灵棋经解》内容特点阐述,文旨自现,给研究刘基思想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史料。
关键词 刘基 术数 《灵棋经解》
下载PDF
对秦先祖“鸟身人言”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延峰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5-97,共3页
中衍"鸟身人言"是巫术文化残留下来的印迹。嬴秦的先祖在商王朝时可能从事巫术活动,在行巫术时有特别的行为和装束。嬴秦历史上经历过一个巫术兴盛的时期,受西周文化的影响,秦发生了文化转型,巫术文化的主导地位逐步被史官文... 中衍"鸟身人言"是巫术文化残留下来的印迹。嬴秦的先祖在商王朝时可能从事巫术活动,在行巫术时有特别的行为和装束。嬴秦历史上经历过一个巫术兴盛的时期,受西周文化的影响,秦发生了文化转型,巫术文化的主导地位逐步被史官文化所取代,这大大增强了秦的政治理性和历史意识,推动了秦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在秦文化中还残留了比较多的巫术文化因素,这是秦文化体现出更多的神秘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文化 “鸟身人言” 巫术文化 史官文化
下载PDF
论巫文化的艺术形态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碧波 李彬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5-86,共2页
在艺术起源是巫术说的基础上,论述原始艺术装饰纹样的两个层面:自然仿生形与几何形纹样。从中可以了解到原始巫术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及装饰纹样艺术形态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巫术 装饰 纹样 象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