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67
1
作者 金莉霞 崔燕岩 章观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报道了苦参中五种主要生物碱——槐果碱、苦参碱、槐定、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用氨基键合相柱,乙腈—磷酸水溶液(pH 2)—无水乙醇(80:8:10)为流动相,220nm为检测波长。方法简便易行,可在15 min内完成测定。
关键词 苦参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碱
下载PDF
AB-8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高红宁 金万勤 +2 位作者 郭立伟 庄华 张征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87-889,共3页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 AB- 8对苦参总黄酮的吸附性能及原液浓度、p H值、流速、洗脱剂的种类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AB- 8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适宜吸附条件为 :原液浓度为 0 .... 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 AB- 8对苦参总黄酮的吸附性能及原液浓度、p H值、流速、洗脱剂的种类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AB- 8树脂对苦参总黄酮的适宜吸附条件为 :原液浓度为 0 .2 85 m g/m L,p H值为 4,流速为 3BV/h;洗脱剂用 5 0 %乙醇时 ,解吸效果较好。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 苦参 总黄酮 中药精制 中药分离
下载PDF
苦参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乳鼠搏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曙霞 彭旭 +1 位作者 刘晶星 丁智勇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研究苦参中对抗柯萨奇B3病毒 (CVB3)的有效成份 ,即抗柯萨奇注射液 (SFA)抗CVB3病毒的作用。方法 将心肌细胞分为 4组 ,感染组 (n =8) :只感染病毒 ,不加SFA ;治疗组 (n =8) :感染病毒后加入SFA(10 0mg/L) ;药物组 (n =6 ) :不... 目的 研究苦参中对抗柯萨奇B3病毒 (CVB3)的有效成份 ,即抗柯萨奇注射液 (SFA)抗CVB3病毒的作用。方法 将心肌细胞分为 4组 ,感染组 (n =8) :只感染病毒 ,不加SFA ;治疗组 (n =8) :感染病毒后加入SFA(10 0mg/L) ;药物组 (n =6 ) :不感染病毒 ,只加入SFA(10 0mg/L) ;对照组 (n =6 ) ;不感染病毒 ,不加SFA。结果 在感染病毒后第 2、3、5d ,感染组心肌细胞的病变程度较其余 3组重 ,乳酸脱氢酶 (LDH)与谷草转氨酶 (SGOT)的浓度明显增高 ,与其余 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心肌细胞中病毒滴度比治疗组高 2 5 .12~ 15 8.5 0倍。SFA在 30 0mg/L浓度下对正常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无影响 ;在 6 .2 5~ 2 0 0mg/L范围内对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SFA可以抑制CVB3在心肌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 苦参 病毒性心肌炎
原文传递
苦参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郑永权 姚建仁 +1 位作者 邵向东 MuraleeNair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1-93,共3页
Two compounds with strongly insecticidal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Kurarinone and Sophoraflavanone G , were isolated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under the direction of bioassay, and comfirmed by UV, IR, MS and NMR. The... Two compounds with strongly insecticidal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Kurarinone and Sophoraflavanone G , were isolated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under the direction of bioassay, and comfirmed by UV, IR, MS and NMR.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was first reported here. The study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dicated that the methylation of 5-hydroxy on the phenyl ring would decrease the insecticidal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flavon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苦参酮 槐属二氢黄酮G 杀虫作用 抑菌作用 农药 成分
下载PDF
苦参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宏利 张跃进 +4 位作者 韩崇选 杨学军 王明春 杨清娥 高锦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7,共7页
 苦参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许多研究发现,苦参在医疗方面具有抗肿瘤活性及抗肝损伤、抗溃疡、抗生育、抗炎抑菌、抗心率失常、抗病毒和治疗慢性肝炎等作用;在农业上,苦参对多种病虫害具有毒杀和抑制作用,并具有杀鼠...  苦参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许多研究发现,苦参在医疗方面具有抗肿瘤活性及抗肝损伤、抗溃疡、抗生育、抗炎抑菌、抗心率失常、抗病毒和治疗慢性肝炎等作用;在农业上,苦参对多种病虫害具有毒杀和抑制作用,并具有杀鼠活性。文章对以上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苦参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生物活性 生物碱 黄酮类化合物 杀虫活性 杀菌活性 杀鼠活性
下载PDF
苦参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丹 左海军 +1 位作者 高慧媛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苦参 (SophoraflavescensAit)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的手段 ,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 ,对苦参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结果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 2个紫檀素类化合物、一个异黄酮类化合物、一个酚酸类化合... 目的研究中药苦参 (SophoraflavescensAit)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的手段 ,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 ,对苦参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结果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 2个紫檀素类化合物、一个异黄酮类化合物、一个酚酸类化合物和 β 谷甾醇。确定其结构 ,分别为高丽槐素 (maackiain ,Ⅰ )、三叶豆紫檀苷 6′ 单乙酸酯 (trifolirhizin 6′ monoacetate ,Ⅱ )、芒柄花黄素 (for mononetin ,Ⅲ )、2 ,4 二羟基苯甲酸 (2 ,4 dihydroxybenzoicacid ,Ⅳ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Ⅴ )。 结论三叶豆紫檀苷 6′ 单乙酰酯 (trifolirhizin 6′ monoace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酰酯 波谱分析
下载PDF
HPLC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被引量:35
7
作者 田娟 王智民 王维皓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建立用HPLC同时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氨基键合柱,以乙腈-3%磷酸溶液-无水乙醇(80:1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结果:苦参碱在0.050-0.61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氧化苦... 目的:建立用HPLC同时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氨基键合柱,以乙腈-3%磷酸溶液-无水乙醇(80:1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结果:苦参碱在0.050-0.61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氧化苦参碱在0.372-4.46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山西黎城、山西左权、山西临汾和陕西太白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较高,均大于3.0%,各地药材的苦参碱含量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参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苦参药材及其制剂夜夜安洗液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桂芳 张守尧 +1 位作者 郭正国 刘云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苦参药材 (SophoraflavescensAit.)及其复方制剂夜夜安洗液(Yeyeanlotions)中 3种生物碱———槐定碱 (Sophoridine)、苦参碱 (Matrine)、氧化苦参碱 (Oxymatrine)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 6 0mmol&... 目的 :建立一种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苦参药材 (SophoraflavescensAit.)及其复方制剂夜夜安洗液(Yeyeanlotions)中 3种生物碱———槐定碱 (Sophoridine)、苦参碱 (Matrine)、氧化苦参碱 (Oxymatrine)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 6 0mmol·L-1硼砂缓冲液作为电泳液 ,以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为内标 ,2 0 0nm为测定波长。结果 :苦参药材中 3组分完全分离且呈良好线性关系 ,其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7 35 % ,98 76 % ,10 0 2 % ,RSD分别为2 14% ,1 5 7% ,1 83% (n =4)。其复方制剂夜夜安洗液亦获满意测定结果。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槐定碱 苦参碱 夜夜安洗液
下载PDF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3
9
作者 曹建 魏润杰 +1 位作者 邓茹芸 姚树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3-760,共8页
苦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的主要成分,对各类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相关文献的筛选和分析,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在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包... 苦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的主要成分,对各类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相关文献的筛选和分析,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在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包括调节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及调控肿瘤细胞的代谢水平等。通过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作用机制的发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不断揭示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参与的信号网络及基因调控位点,从而发现更为精确的肿瘤治疗靶点,为肿瘤的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抗肿瘤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我国苦参碱农药研究应用概况 被引量:30
10
作者 付颖 王常波 叶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12期30-33,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苦参碱农药作为杀虫剂及杀菌剂在我国的生产、研究与应用概 况,并讨论了目前苦参碱农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苦参 杀虫剂 杀菌剂 问题
下载PDF
苦参治疗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殷金珠 张琪 +2 位作者 崔东昇 韩桂秋 潘竟先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84-86,共3页
小鼠口饲苦参液或将氧化苦参碱直接作用于脾细胞均不影响IgE抗体形成。氧化苦参碱明显抑制变应原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其抑制效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氧化苦参碱不阻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亦不改变细胞内cAMP水平,但能降低细胞... 小鼠口饲苦参液或将氧化苦参碱直接作用于脾细胞均不影响IgE抗体形成。氧化苦参碱明显抑制变应原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其抑制效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氧化苦参碱不阻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亦不改变细胞内cAMP水平,但能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稳定细胞膜。后者可能是苦参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治疗Ⅰ型变态反应的药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免疫球蛋白E 肥大细胞
下载PDF
中药苦参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金陵 程爱明 +1 位作者 荆宇红 蔡访勤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 研究苦参在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口服灌胃和体外培养法 ,对小鼠S180 肉瘤 ,艾氏腹水癌 (ECA)进行体内外抑瘤实验。结果 体内实验组动物肿瘤明显减小 ,在剂量为 10 g/kg时 ,抑瘤率为 42 .0 8%。体外培养在剂量为 ... 目的 研究苦参在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口服灌胃和体外培养法 ,对小鼠S180 肉瘤 ,艾氏腹水癌 (ECA)进行体内外抑瘤实验。结果 体内实验组动物肿瘤明显减小 ,在剂量为 10 g/kg时 ,抑瘤率为 42 .0 8%。体外培养在剂量为 2 0 0 μg/ml时 ,对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为 66%。 结论 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均证明苦参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抑瘤率 抗肿瘤作用 中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苦参生物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雪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4期232-234,共3页
苦参生物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碱是一类具有与苦参次碱-15-酮(matridine-15-ketone)基本化学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属于四环的喹嗪啶类(quinolizidine),分子骨架可看作二个喹嗪啶环的稠合体。苦参生物碱具有调节血脂、抗心律失... 苦参生物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碱是一类具有与苦参次碱-15-酮(matridine-15-ketone)基本化学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属于四环的喹嗪啶类(quinolizidine),分子骨架可看作二个喹嗪啶环的稠合体。苦参生物碱具有调节血脂、抗心律失常、抗肿瘤、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苦参生物碱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生物碱 药理 中药
下载PDF
苦参水提物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丽华 陈燕 +4 位作者 范莹盈 陈灏文 黄小玲 汪锦才 郭嘉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目的研究苦参水提物(WSF)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WSF对RAW264.7细胞的最佳给药质量浓度;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体外炎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WSF组和WSF... 目的研究苦参水提物(WSF)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大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WSF对RAW264.7细胞的最佳给药质量浓度;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制备体外炎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WSF组和WSF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及一氧化氮(NO)水平,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最后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的含量。结果通过CCK-8实验确定WSF质量浓度为0.01 mg/mL对细胞无毒性。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能够显著地增加细胞中NO和ROS产生,IL-6和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iNOS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1、0.001),而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WSF干预后细胞NO、ROS、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iNOS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0.001)。结论WSF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苦参水提物 炎症 氧化应激 Nrf2/HO-1
原文传递
RP-HPLC法测定苦参中苦参碱的含量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蕾 陈晓辉 +2 位作者 李娟 唐作峰 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苦参中苦参碱含量的RP HPLC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Kro masilC18柱 (2 5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三乙胺 (V∶V∶V =10 5 0 0∶95 0 0∶0 0 4 ) ,检测波长为 2 2 5nm ,柱温为室温。结果... 目的建立测定苦参中苦参碱含量的RP HPLC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Kro masilC18柱 (2 5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三乙胺 (V∶V∶V =10 5 0 0∶95 0 0∶0 0 4 ) ,检测波长为 2 2 5nm ,柱温为室温。结果苦参碱质量浓度在 3 92~ 78 4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 =0 9998(n =6 ) ;平均回收率为 97 2 % ,RSD为 2 1% (n =9)。结论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苦参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苦参生物碱和黄酮体外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24
16
作者 黄琦 屈玟珊 +4 位作者 高世军 马俊琳 刘龙元 徐麟 马鸿雁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生物碱、黄酮及其单体(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5-methylKushenol C、三叶豆紫檀苷和高丽槐素)对不同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薄层色谱-直接生... 目的探讨苦参生物碱、黄酮及其单体(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5-methylKushenol C、三叶豆紫檀苷和高丽槐素)对不同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薄层色谱-直接生物自显影法测定药物的抑菌检测限(LOD);纸片扩散法测定苦参黄酮单体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苦参总生物碱、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范围分别为4.95-31.64 mg/mL和7.50-31.64 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范围分别为1-4 mg/mL和1-4 mg/mL。苦参生物碱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LOD值均大于10μg;黄酮单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OD值为1.3-2.5μg,对大肠埃希菌的LOD值小于1.3μg。各黄酮单体中,槐属二氢黄酮G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苦参酮和高丽槐素,三叶豆紫檀苷无抑制作用。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苦参总黄酮及单体的抑菌效果均优于苦参总生物碱及其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生物碱 黄酮 微量稀释法 薄层色谱-直接生物自显影 纸片扩散法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中药苦参的生物总碱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立伟 毛建明 杨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9-130,共2页
The extraction of alkal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with CO2SFE was studied.By use of orthogonal design ,the effects of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extractabilities of alkaloid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 The extraction of alkal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with CO2SFE was studied.By use of orthogonal design ,the effects of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extractabilities of alkaloid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CO2SFE were:pressure 30 MPa,temperature 45℃,time 5h for the extraction,with NH4OH as an alkalizer and MeOH as an entrainer.The extraction rate of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was about 24 times as that of tradi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 生物总碱 苦参
下载PDF
以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4种生物碱 被引量:21
18
作者 亓亮 张婧 张志琪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作为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4种主要生物碱的HPLC分析方法。以Agilent TC-C18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含2.2×10-4mol/L[B... 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作为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4种主要生物碱的HPLC分析方法。以Agilent TC-C18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甲醇-0.1%磷酸水溶液(含2.2×10-4mol/L[BMIM]BF4)(5∶9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在205 nm下检测。结果表明,苦参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以及氧化苦参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5.8~155.0 mg/L,40.0~240.0 mg/L,21.7~130.0 mg/L和37.5~22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平均回收率(n=9)在96.2%和98.9%之间。离子液体的加入能明显改善C18柱分离生物碱的色谱峰形并提高分离度。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生物碱的分离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流动相添加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碱 苦参 复方苦参注射液
下载PDF
苦参多路径抗冠状病毒的机制探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振 俞科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8-894,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19年12月始发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随后迅速传播至国内大部分省份和地区,甚至波及国外多个国家。COVID-19具有流行性广、传染性强、发病急骤和病情危重等特点。面对这场疫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抗击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19年12月始发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随后迅速传播至国内大部分省份和地区,甚至波及国外多个国家。COVID-19具有流行性广、传染性强、发病急骤和病情危重等特点。面对这场疫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抗击COVID-19的高峰,但短期内尚未研发出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物。近期,多家医院在运用化学药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证实了中药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大量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证实,苦参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从多个路径阐述苦参抗冠状病毒作用的可能相关机制,如通过I型干扰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苦参碱类生物碱等途径,拟为COVID-19的临床治疗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作用机制 Ⅰ型干扰素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苦参总碱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孔令明 章臣桂 +1 位作者 金兆祥 白煜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采用酸水回流提取和乙醇回流提取两种方法对苦参总碱的提取效果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效果较好,其最佳提取条件为:采用筛分目数20~60目的苦参粉,以60%的乙醇溶液,液料比为12,回流提取2次,可以得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关键词 苦参总碱 回流提取 最佳提取条件 乙醇溶液 提取效果 目的 方法 优化研究 料比 目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