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东南雄盆地的“南雄层”和“丹霞层”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佩贤
程政武
+1 位作者
张志军
方晓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9,共9页
本文沿用263地质队资料,将南雄红层底部出现的第Ⅰ沉积旋回划为松山组;重新厘定了南雄群的含义,阐明其间各岩石地层单位顶、底界线标志;沿用罗佛寨群;指出不必用丹霞群(组)表示南雄盆地边缘相的粗碎屑岩层,并认为丹霞盆地的丹霞组相当...
本文沿用263地质队资料,将南雄红层底部出现的第Ⅰ沉积旋回划为松山组;重新厘定了南雄群的含义,阐明其间各岩石地层单位顶、底界线标志;沿用罗佛寨群;指出不必用丹霞群(组)表示南雄盆地边缘相的粗碎屑岩层,并认为丹霞盆地的丹霞组相当于南雄盆地的园圃组下段,建议南雄盆地弃用丹霞群(组)一名。在此基础上提出,粤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岩石地层序列是由松山组,南雄群(园圃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山组
南雄群
丹霞群(组)
罗佛寨群
粤北
南雄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
2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王乾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成。各个段落控制一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沉积中心的变化反映出山脚断层活动的各段落活动性并不一样,向北东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经停止活动。研究表明盆地中发育的一些北西向正断层是盆地中不同沉降中心沉降时的次生断层,而很难用走滑体系来解释。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一同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因此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台北盆地的这些特征表明该盆地并不是走滑体系中形成的拉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盆地
山脚断层
新庄断层
板桥组
五股组
景美组
松山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南雄盆地的“南雄层”和“丹霞层”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佩贤
程政武
张志军
方晓思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博物馆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9,共9页
基金
地质调查局河南省西峡恐龙蛋化石演化序列及环境变迁课题(编号:200413000025)资助
文摘
本文沿用263地质队资料,将南雄红层底部出现的第Ⅰ沉积旋回划为松山组;重新厘定了南雄群的含义,阐明其间各岩石地层单位顶、底界线标志;沿用罗佛寨群;指出不必用丹霞群(组)表示南雄盆地边缘相的粗碎屑岩层,并认为丹霞盆地的丹霞组相当于南雄盆地的园圃组下段,建议南雄盆地弃用丹霞群(组)一名。在此基础上提出,粤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岩石地层序列是由松山组,南雄群(园圃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组成。
关键词
松山组
南雄群
丹霞群(组)
罗佛寨群
粤北
南雄盆地
Keywords
songshan
formation
,
Nanxiong
Group,
Danxia
Group
(
formation
),
Luofozhai
Group,
Northern
Guang
dong
分类号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
2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王乾盈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34020)
文摘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成。各个段落控制一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沉积中心的变化反映出山脚断层活动的各段落活动性并不一样,向北东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经停止活动。研究表明盆地中发育的一些北西向正断层是盆地中不同沉降中心沉降时的次生断层,而很难用走滑体系来解释。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一同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因此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台北盆地的这些特征表明该盆地并不是走滑体系中形成的拉分盆地。
关键词
台北盆地
山脚断层
新庄断层
板桥组
五股组
景美组
松山组
Keywords
Taipei
basin
Shanjiao
fault
Xinzhuang
fault
Banqiao
formation
Wugu
formation
Jingmei
formation
songshan
formation
分类号
P54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东南雄盆地的“南雄层”和“丹霞层”
李佩贤
程政武
张志军
方晓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
张进
马宗晋
王乾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