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47
1
作者 马云华 魏珉 王秀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以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连作年限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及酶活性的变化 ,并运用通径分析方法阐明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表现明显的温室连作效应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 ,... 以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连作年限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及酶活性的变化 ,并运用通径分析方法阐明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表现明显的温室连作效应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 ,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数均呈倒“马鞍”形变化 ,真菌数量则呈线性增长 ,微生物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过渡 ,其中氨化细菌和尖孢镰刀菌分别为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优势细菌和真菌生理群 ;多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也呈现倒“马鞍”形 .通径分析表明 ,微量元素 (Cu、Mn、Fe)、有机质、速效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连作 微生物区系 酶活性 黄瓜
下载PDF
黄瓜连作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9
2
作者 马云华 王秀峰 +2 位作者 魏珉 亓延凤 李天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49-2153,共5页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明显积累,连作5~9年的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连作1~3年的土壤.伴随外源酚酸类物质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苯甲酸)明显积累,连作5~9年的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连作1~3年的土壤.伴随外源酚酸类物质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以及N生理群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80 μg·g-1处理浓度下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处理浓度在120μg·g-1以下土壤真菌数量(包括尖孢镰刀菌、疫霉)急剧增长;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也同样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其峰值对应的浓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连作土壤 酚酸类物质 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5
3
作者 王绍武 赵宗慈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文章比较了各种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的估计,及其可能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分析和预测了太阳活动与火山活动的长期变化,在此基础上估计了未来可能产生的自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年中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均可能使气候变冷,因此... 文章比较了各种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的估计,及其可能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分析和预测了太阳活动与火山活动的长期变化,在此基础上估计了未来可能产生的自然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年中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均可能使气候变冷,因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温室效应加剧而产生的变暖,但在2010年之后,温室效应可能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1961~1990年平均上升0.6℃以上,东亚地区的增温,可能比全球平均稍强。气候变暖后,东亚地区降水可能增加.但在我国北方,夏季干旱程度可能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气候预测 太阳活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Solar activity effects of the ionosphere: A brief review 被引量:47
4
作者 LIU LiBo WAN WeiXing +1 位作者 CHEN YiDing LE Hui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2期1202-1211,共10页
Solar radiation, which varies over multiple temporal scales, modulates remarkably the evolution of the ionosphere. The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of the ionosphere is a key and fundamental issue in ionospheric physics,... Solar radiation, which varies over multiple temporal scales, modulates remarkably the evolution of the ionosphere. The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of the ionosphere is a key and fundamental issue in ionospheric physics, providing information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variations in the ionosphere and its processes. Selected recent studies on solar activity effects of the ionosphere a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is report. This report focuses on (1) observations of solar irradiance at X-ray and extreme ultraviolet wavelengths and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solar proxies, in the view of ionospheric studies, (2) new findings and improved representation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of ionospheric key paramet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hysical processes, (3) possible phenomena in the ionosphere under extremely high and low solar activity conditions that are unique, as indicated by historical solar datasets and the deep solar minimum of solar cycle 23/24, and (4) statistical studies and model simulations of the ionosphere response to solar flares. The above-mentioned studies provide new clues for comprehensively explaining basic processes in the ionosphere and improving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ionospheric model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周期 电离层物理 电离层模型 太阳能 太阳辐射 时间尺度 辐射观测 物理过程
原文传递
东亚冬季风气候变异和机理以及平流层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陈文 魏科 +1 位作者 王林 周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5-438,共14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冬季风变异特征和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对平流层过程对东亚冬季风和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作了回顾和进一步分析。东亚冬季风的变异除了季风强弱变化外,还有东亚冬季风的路径变化;研究表明,前者往往对应全国气温...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冬季风变异特征和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对平流层过程对东亚冬季风和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作了回顾和进一步分析。东亚冬季风的变异除了季风强弱变化外,还有东亚冬季风的路径变化;研究表明,前者往往对应全国气温一致的变化,而后者可以引起我国气温的南北反相振荡,并导致东亚冬季风变异存在南北两个子系统。此外,进入本世纪后,东亚冬季风的建立推迟,并且东亚冬季风在盛期明显减弱,但冬季风活动在早春比以往要更为活跃,这些变化与冬季气温南北反相变化也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出东亚气温的南北反相变化是东亚冬季风变异的主要模态之一,而且它与平流层极涡强度密切相关。当异常的平流层极涡向下传播时,可以引起对流层低层北极涛动(AO)的异常以及西伯利亚高压的异常,并在东亚地区出现南北反相的温度变化。有关东亚冬季风变异的成因研究表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热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变弱,而中高纬的北太平洋涛动(NPO)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强度的影响显著增强,相关研究还揭示了这些变化的原因。此外,东亚冬季风在1987年以后的持续减弱主要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年代际变化有关,行星波活动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可以影响AO以及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从而导致冬季风异常。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ENSO AO 平流层过程 太阳活动
下载PDF
青海德令哈地区近400年来的降水量变化与太阳活动 被引量:41
6
作者 黄磊 邵雪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92,共9页
使用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德令哈地区降水量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近 400年来降水量的长期变化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太阳黑子周期上升支长度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当SCL偏短、太阳黑子周期上升支长度偏短时,太阳... 使用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德令哈地区降水量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近 400年来降水量的长期变化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太阳黑子周期上升支长度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当SCL偏短、太阳黑子周期上升支长度偏短时,太阳活动偏强,德令哈地区降水量偏多,反之偏少。功率谱和小波分析发现降水量序列中存在着与太阳活动的多种周期相一致的周期,对降水量与太阳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周期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交叉小波分析发现太阳活动主要在百年左右尺度的周期变化上影响德令哈地区降水量的长期变化,太阳活动周期变化的信号越强,对降水量变化的影响越大。文章最后对太阳活动影响德令哈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的检测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绍武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文章对近年来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中一些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在过去一百年来上升0.5℃。80年代是近百年来最暖的10年。90年代初继续变暖。1990年是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1991年仅次於1990年。但是近百年... 文章对近年来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中一些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在过去一百年来上升0.5℃。80年代是近百年来最暖的10年。90年代初继续变暖。1990年是近百年来最暖的一年。1991年仅次於1990年。但是近百年气候变暖的幅度仍未超过自然变率。近千年中,中世纪暖期(900—1300年)的温暖程度就可能与20世纪相当,而小冰期(1550—1850年)气温则可能比20世纪低1.0—1.5℃。已经证实,对几十年到几百年尺度,太阳活动强时太阳总辐射也强,但变化幅度尚待进一步确定。强火山爆发可能使全球气温下降0.2—0.5℃,但火山活动长期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尚缺少系统分析。根据渐变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大气中 CO_2加倍时全球气温上升1.3—2.3℃。低於过去平衡模拟所作的估计。同时,人类活动造成的对流层气溶胶可能产生冷却作用,也许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对这个作用过去人们重视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 太阳活动
下载PDF
Grain size records reve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since the Middle Holocene in the Central Yellow Sea mud area,China 被引量:42
8
作者 HU BangQi YANG ZuoSheng +3 位作者 ZHAO MeiXun Yoshiki SAITO FAN DeJiang WANG LiB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1656-1668,共13页
Three cores (ZY-1, ZY-2 and ZY-3) retrieved from the Central Yellow Sea mud (CYSM) were analyzed in sensitive grain size and AMS J4C dating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sinc... Three cores (ZY-1, ZY-2 and ZY-3) retrieved from the Central Yellow Sea mud (CYSM) were analyzed in sensitive grain size and AMS J4C dating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since the Middle Holocene in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data provide a continuous history of the EAWM over the past 7.2 ka and that the EAW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strong and highly fluctuating during 7.2-4.2 ka BP; moderate and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4.2-1.8 ka BP; and weakened during 1.8-0 ka BP. Compared with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recorde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EAWM broadly follows the orbital-derived winter insolation with a similar long-term step-decreased trend as the EASM. At the centennial scale, however, the EAWM intensified events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EASM weakened events and the North Atlantic climatic variations (Bond events 0 to 5) within the dating error, most likely forced by the reduction of solar irradiance through changes in the oceanic-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Central Yellow Sea mud area sensitive grain size solar activity Middle Holocene
原文传递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全新世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9
作者 徐方建 李安春 +3 位作者 万世明 刘建国 王宏娜 周菲凡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102,共8页
尝试恢复了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表现出的太阳活动以及ENSO周期变化。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EC2005孔进行粒度分析以及AMS碳-14测年,对高分辨率敏感粒度资料揭示的中全新世近700 a(距今5.2~5.9 ka)东亚冬季风记录与GRIP冰心氧同位... 尝试恢复了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表现出的太阳活动以及ENSO周期变化。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EC2005孔进行粒度分析以及AMS碳-14测年,对高分辨率敏感粒度资料揭示的中全新世近700 a(距今5.2~5.9 ka)东亚冬季风记录与GRIP冰心氧同位素记录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对比,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东亚冬季风变化与格陵兰冰心揭示的古气候变化有某种内在联系,期间东亚冬季风的增强得到了良好的区域性响应,同时又具有全球性背景。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主要表现为62,11 a的太阳活动周期以及与现代ENSO周期相似的6,5 a周期。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泥质沉积物揭示的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变化与格陵兰冰心氧同位素记录的良好对应说明两者有相似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太阳活动以及古ENSO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太阳活动 敏感粒度 中全新世 东海内陆架 东亚冬季风 泥质沉积物
下载PDF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异常变化对南北半球中纬度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曲维政 邓声贵 +2 位作者 黄菲 陈璐 赵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8-404,共7页
本文参照太阳黑子相对数特征建立了太阳黑子磁场磁性指数时间序列 .大气温度场谱分析结果显示 ,南北半球中纬度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温度场普遍存在 2 2年变化周期 .分析认为 ,大气温度场的 2 2年变化周期是太阳活动 2
关键词 太阳活动磁性指数 大气温度 22年周期 气候 南半球 北半球
下载PDF
太阳活动异常与降水和地面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33
11
作者 段长春 孙绩华 《气象科技》 2006年第4期381-386,共6页
利用1951~2000年太阳10.7cm射电流量、全国160站观测到的降水和气温距平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异常对中国夏季、冬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强的年份,夏季南方、东北少雨,黄河中上游流域、黄淮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则多... 利用1951~2000年太阳10.7cm射电流量、全国160站观测到的降水和气温距平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异常对中国夏季、冬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强的年份,夏季南方、东北少雨,黄河中上游流域、黄淮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则多雨;冬季全国均多雨。北方(尤其是东北和新疆)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太阳活动弱的年份,夏季华南及黄河以北多雨,而长江流域及以北到黄河中上游夏季则少雨;冬季全国均少雨,北方冬季气温偏低。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太阳活动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降水 地面气温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全球增暖的另一可能原因初探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李崇银 翁衡毅 +1 位作者 高晓清 钟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9-797,共9页
太阳是地球流体 (大气和海洋等 )运动的最终能量源 ,地球环境 ,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 ,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 ,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 ,人类活动... 太阳是地球流体 (大气和海洋等 )运动的最终能量源 ,地球环境 ,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 ,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 ,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 ,人类活动所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 ,并非是唯一原因。基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 ,从太阳活动的观点所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 ,太阳活动也可能是引起近世纪全球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和引发地磁场变化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增暖 温室气体 太阳活动 地球磁场变化 地球流体运动 温室效应
下载PDF
High resolution stalagmite δ^(18)O records over the past 1000 years from Dongge Cave in Guizhou 被引量:31
13
作者 HEYaoqi WANGYongjin +1 位作者 KONGXinggong CHENGH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0期1003-1008,共6页
Based on MC-ICP-MS U-series dating and stable O-isotope analysis results, a 4―5 years resolution monsoon record over the past 1000 years has been estab- lished for two stalagmites from Dongge Cave, Guizhou. The high ... Based on MC-ICP-MS U-series dating and stable O-isotope analysis results, a 4―5 years resolution monsoon record over the past 1000 years has been estab- lished for two stalagmites from Dongge Cave, Guizhou. The high resolution oxygen isotope record serves as a proxy for variations in rainfall of Asian southwest monsoon over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A close relation of the δ 18O record with the ?14C record from tree rings largely reflects impact of centennial-scale solar activity on the monsoon climate changes. The conspicuous decrease in the δ 18O value at AD 1720 indicates an abrupt increase in monsoon rainfall, sug- gesting that an atmospheric-oceanic couple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apid increase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 over the las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地质研究 溶洞 石笋 氧同位素
原文传递
本世纪西北气候可能转型的依据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汤懋苍 高晓清 朱德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西北气候是否正在或已经转型不仅是个科学问题 ,它也与该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 ,对西北地区气候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 .利用太阳活动周期长度、孢粉及冰芯等资料 ,在分析了西... 西北气候是否正在或已经转型不仅是个科学问题 ,它也与该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 ,对西北地区气候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 .利用太阳活动周期长度、孢粉及冰芯等资料 ,在分析了西北气候变化的周期规律后指出 ,西北气候已经完成了由冷到暖的“转型” ;推测西北的“千年湿期”将从 2 2世纪开始 ;西北东部气候转为湿型可能要发生在 2 0 2 0年以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 太阳活动周期 孢粉 冰芯 西北地区
下载PDF
烟粉虱成虫在日光温室内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 被引量:25
15
作者 侯茂林 文吉辉 卢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31-1437,共7页
采用中色粘虫板(黄板)和植株调查方法在河北省固安县日光温室内研究了烟粉虱成虫在黄瓜结瓜盛期(4月下旬~5月上旬)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温室北边平均诱集量((668.8±663.9)头/(板·d))是南边((357.5±... 采用中色粘虫板(黄板)和植株调查方法在河北省固安县日光温室内研究了烟粉虱成虫在黄瓜结瓜盛期(4月下旬~5月上旬)的分布和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温室北边平均诱集量((668.8±663.9)头/(板·d))是南边((357.5±349.4)头/(板·d))的1.87倍;除8:00~10:00以外,其他时段内北边诱集量均显著高于南边;同时,北边植株上烟粉虱成虫数量也显著高于南边.温室东边逐日和各时段诱集量均高于西边,但差异不显著.在垂直方向,烟粉虱成虫在黄瓜所有叶片上均有分布.烟粉虱成虫从6:00~18:00各时段均很活跃,但不同时段活动水平存在差异.8:00~10:00平均诱集比例最高(25.7%±9.7%),12:00~14:00最低(13.2%±5.2%);8:00~10:00的诱集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另外,黄板南面诱集量((352.5±186.1)头/(板·d))显著高于北面诱集量((160.7±90.4)头/(板·d)).对日光温室黄瓜上烟粉虱的监测、成虫诱杀和综合治理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日光温室 黄瓜 黄板 活动 分布
下载PDF
“8.2ka”事件的湖北神农架高分辨率年纹层石笋记录 被引量:28
16
作者 邓朝 汪永进 +1 位作者 刘殿兵 张振球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5-953,共9页
基于湖北神农架青天洞1支长179mm石笋的8个^(230)Th年龄、890条纹层和445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早全新世8.8~7.9ka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2a的亚洲季风气候记录。结果显示,8.34~8.10kaB.P.期间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指示了一次持续约240a... 基于湖北神农架青天洞1支长179mm石笋的8个^(230)Th年龄、890条纹层和445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早全新世8.8~7.9ka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2a的亚洲季风气候记录。结果显示,8.34~8.10kaB.P.期间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指示了一次持续约240a的弱夏季风事件。该弱夏季风事件与同期格陵兰冰芯记录的中心事件(在8.21kaB.P.,持续70a)及淡水注入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8.2ka"事件与淡水注入导致的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减弱或关闭有关。然而,"8.2ka"事件发生前约120a,亚洲季风已开始逐渐减弱,与太阳活动明显减弱时间相对应,据此推测太阳活动可能对"8.2ka"事件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全新世 “8 2ka”事件 太阳活动 年纹层石笋 青天洞
原文传递
太阳活动与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被引量:28
17
作者 赵新华 冯学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84-1292,共9页
基于太阳黑子历史数据、太阳总辐照(TSI)重构数据和实测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数据(全球、陆地、海洋),利用小波分析和交叉相关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太阳活动和地表温度变化在数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及相关性.主要结果有:(1)在所考... 基于太阳黑子历史数据、太阳总辐照(TSI)重构数据和实测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数据(全球、陆地、海洋),利用小波分析和交叉相关分析等方法,考察了太阳活动和地表温度变化在数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及相关性.主要结果有:(1)在所考察的时间范围内,太阳活动(包括黑子和太阳总辐照)存在4个置信度高于95%(白噪声)的主周期变化,分别为11a周期、50a周期、世纪周期和双世纪周期,全球温度存在64.3a的主周期变化,接近太阳活动的50a周期;(2)太阳活动与全球温度变化具有22,50a的显著共振周期;(3)太阳活动与地表温度长期变化的相关性高于其短期变化的相关性,以黑子为例,它与地表温度年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31—0.35,11a滑动平均值相关系数为0.58—0.70,22a滑动平均值相关系数为0.64—0.78,太阳总辐照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高于黑子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4)太阳活动在近100年里有明显增强,它与全球温度(包括陆地、海洋)近100年的升温是一致的,太阳活动与海洋温度的相关性略高于太阳活动与陆地温度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在百年时间尺度上对于地表温度的变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全球变化 小波分析 周期性 相关性
原文传递
Evidence for cold events in the early Holocene from the Guliya ice core, Tibetan Plateau,China 被引量:25
18
作者 WANG Ninglian YAO Tandong +2 位作者 L.G.Thompson K.A.Henderson M.E.Davi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17期1422-1427,共6页
Evidence for the '8.2 ka cold event' has been provided mostly from the circum-North Atlantic area. However, whether this cold event occurred in other places is a key to understanding its cause. Here, we provid... Evidence for the '8.2 ka cold event' has been provided mostly from the circum-North Atlantic area. However, whether this cold event occurred in other places is a key to understanding its cause. Here, we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the '8.2 ka cold event' from the Guliya ice core in the northwest Tibetan Plateau,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ak cooling (-8.3-8.2 ka) in this ice core was about 7.8-10°C, which was larger than the cooling in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The primary causes for this episode were diminished solar activity and weakened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Moreover, another weak cold event, centered about 9.4 ka, was also recorded in the Guliya ice core record. These two cold events were concurrent with the ice-rafting episod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which implies that the millennial-scale climatic cyclicity might exist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s well as in the North Atlan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LIYA ice core early HOLOCENE ABRUPT climate change solar activity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原文传递
贵州草海南屯泥炭记录的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26
19
作者 牛蕊 周立旻 +5 位作者 孟庆浩 王琳 孙诚诚 刘婷 王振 郑祥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7-1369,共13页
通过贵州草海南屯泥炭沉积中的腐殖化度、烧失量两个指标时间序列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草海地区自7.1cal.ka 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约7.1~4.5cal.ka B.P.期间,气候波动较为和缓,总体表现为由暖湿逐渐向干冷转变;4.5~2.4... 通过贵州草海南屯泥炭沉积中的腐殖化度、烧失量两个指标时间序列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草海地区自7.1cal.ka 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约7.1~4.5cal.ka B.P.期间,气候波动较为和缓,总体表现为由暖湿逐渐向干冷转变;4.5~2.4cal.ka B.P.期间,气候先出现了两次明显的波动下降,后来快速回升,波动较为剧烈;2.4cal.ka B.P.以后降水逐渐减少,气候总体干冷,但干湿波动频繁。通过区域对比发现,贵州草海地区反映的突变事件与红原、董哥洞、哈尼以及北大西洋地区古环境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有较好的对应;同时发现厄尔尼诺的活动强度与西南季风的强弱呈现明显的反相关关系,西南季风的气候波动很可能是ENSO事件驱动的结果,西南季风区受高纬驱动影响相对较小而受低纬驱动影响显著;另外,功率谱分析结果发现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较为一致的周期有1108a、405a和205a,因此太阳活动是全新世西南季风波动主要的自然控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与低纬度因子(El Nino等)是中全新世以来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泥炭 腐殖化度和烧失量 全新世 ENSO 太阳活动
原文传递
用经验正交函数构造武汉地区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经验模式 被引量:23
20
作者 毛田 万卫星 刘立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1-758,共8页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简称EOF)分析了武汉电离层台站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年4月~1990年12月)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武汉地区的TEC月中值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1)以...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简称EOF)分析了武汉电离层台站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年4月~1990年12月)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武汉地区的TEC月中值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1)以EOF分析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其基函数表征TEC的日变化,系数表征TEC的长期变化;(2)EOF技术展开收敛速度快,很少数低阶项即能反映TEC的主要变化,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建模可以用较少的参数表征较复杂的物理过程.此外,本文还就TEC模式的外部驱动量的改进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发现用F107A(10.7cm太阳辐射通量F107的81天滑动平均值)作TEC建模的外部驱动量能够更好地提高EOF模式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浓度总含量 经验正交函数 电离层经验模式 电离层变化 太阳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