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0
1
作者 王晓燕 高焕文 +1 位作者 李洪文 周兴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6-69,共4页
在黄土坡地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 ,采用翻斗式自动测试系统同步动态地监测降雨—径流的过程 ,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水土保持的效果和耕作、覆盖及压实 3种因素对农田水土流失的影响。 2年的试验表明 ,雨强和雨型与坡地水土流失密切... 在黄土坡地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 ,采用翻斗式自动测试系统同步动态地监测降雨—径流的过程 ,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水土保持的效果和耕作、覆盖及压实 3种因素对农田水土流失的影响。 2年的试验表明 ,雨强和雨型与坡地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在暴雨情况下 ,由秸秆覆盖与少免耕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保持水土作用 ;采用少免耕而无秸秆覆盖配合的情况下 ,水土流失甚至高于传统翻耕。在试验的 6种处理中 ,免耕覆盖不压实的保水保土效果最佳 ,相对传统翻耕年径流量减少 5 2 .5 % ,年土壤流失量减少 80 .2 %。在覆盖、压实及耕作 3因素中 ,秸秆覆盖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最大 ,可减少年径流量 47.3% ,减少年土壤水蚀 77.6 % ;压实次之 ,地表耕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径流监测 水土流失 土壤小蚀
下载PDF
中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2
作者 杨勤科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18,共6页
近代中国土壤流失定量评价始于本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开始土壤评价统计模型的研究开发,80年代末开展了土壤侵蚀预报物理模型的探索,同时还在较大区域(如黄图高原)乃至全国尺度上进行了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评价研究。中国土... 近代中国土壤流失定量评价始于本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开始土壤评价统计模型的研究开发,80年代末开展了土壤侵蚀预报物理模型的探索,同时还在较大区域(如黄图高原)乃至全国尺度上进行了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评价研究。中国土壤流失与水土保持定量评价研究可概括为3个层次:地块—小流域—区域(或国家),2种类型:统计模型;物理模型。进一步的研究应致力于国外模型的引进,解决模型的统一和通用性问题,加强遥感与GIS技术的应用,并建立完整的中国水土流失评价模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定量评价 侵蚀预报
下载PDF
陕北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主要水工环问题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0
3
作者 叶贵钧 张莱 +3 位作者 李文平 沈智慧 段中会 华解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分析了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所面临的主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问题。以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为基础 ,给出了榆神府矿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水环境受开采影响的预期结果。并提出了实现保水采煤的水工环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建议。
关键词 榆神府煤矿区 水土流失 沙漠化 水环境 保水 防治 煤炭资源开发
下载PDF
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模式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7
4
作者 水建国 柴锡周 张如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 8~ 15°的红壤坡地上 ,对水土流失作了 14年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 :水土流失与土壤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红壤坡地一经开发利用 ,径流量就成倍地减少 ;而侵蚀量在开始的头 2年成倍增加 ,第 3年后趋于稳定。土壤侵蚀量与坡... 在 8~ 15°的红壤坡地上 ,对水土流失作了 14年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 :水土流失与土壤坡度和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红壤坡地一经开发利用 ,径流量就成倍地减少 ;而侵蚀量在开始的头 2年成倍增加 ,第 3年后趋于稳定。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极显著的对数正相关 ,坡度每增加 1°,土壤侵蚀量递增约 12 0 t/ (km2·a) ;土壤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的负指数相关 ,当植被覆盖度 >6 0 %时 ,土壤侵蚀量在 2 0 0 t/ (km2 · a)以下 ;土壤侵蚀量与耕种方式密切相关 ,等高耕种的侵蚀量仅为顺坡耕种的 1/ 6。应用土壤肥力平衡观点 ,提出了 Q2 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侵蚀允许指标为 <30 0 t/ (km2· 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径流系数 植被覆盖度 土壤允许侵蚀量 红壤坡地
下载PDF
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张科利 蔡永明 +1 位作者 刘宝元 彭文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3-681,共9页
通过回顾己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了现有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提出了建立适用于土壤侵蚀预报的可蚀性评价指标的原则。并运用野外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我国黑土、黄土,以及日本火山灰土等土壤可蚀性的季节变化规... 通过回顾己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了现有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提出了建立适用于土壤侵蚀预报的可蚀性评价指标的原则。并运用野外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我国黑土、黄土,以及日本火山灰土等土壤可蚀性的季节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了土壤可蚀性随次降雨强度、不同强度段降雨组合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单位降雨侵蚀力所对应的土壤流失量是反映土壤性质与流失量之间定量关系的最好指标,但不能把目前使用的土壤可蚀性指标直接移植于次降雨模型中。土壤可蚀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其变化规律还存在地域差异性。采用最大30分钟雨强大于25~30 mm/hr降雨的侵蚀产沙资料,计算的土壤可蚀性值比较稳定且接近这土类可蚀性的多年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可蚀性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异质景观中水土流失的空间变异与尺度变异 被引量:35
6
作者 邱扬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综述了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的空间变异与尺度变异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 ,提出了水土流失空间变异与尺度变异的研究方向。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尺度变异一般处于单一尺度变异和多重尺度变异的连续体之中。尺度转换即尺度外推包括尺度... 综述了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的空间变异与尺度变异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 ,提出了水土流失空间变异与尺度变异的研究方向。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尺度变异一般处于单一尺度变异和多重尺度变异的连续体之中。尺度转换即尺度外推包括尺度上推和尺度下推 ,其可行性决定于尺度变异特征。水土流失不仅是多因子综合影响的一个复杂的时空变异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典型的多重尺度变异过程。传统的水土流失研究一般集中在坡面径流小区和小流域两个单一尺度上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土流失的空间尺度外推和过程分析。近年来 ,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水土流失的尺度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但只是对水土流失在不同大小的样地尺度以及小集水区尺度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尤其缺乏水土流失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连续尺度变异特征的机制分析。空间变异和尺度变异研究方法包括统计模型模拟法、物理模型与物理过程模拟法以及综合分析与综合预报法三大类。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其特定的适宜性 ,最佳方法组合的选取因研究对象、研究地区和研究时间的不同而异。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包括经验统计模型和物理过程模型 ,就解决水土流失的跨尺度关系而言 ,基于物理过程的空间分布式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显著优于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土流失 空间变异 尺度变异 尺度转换 土壤侵蚀模型
下载PDF
北京山区土壤流失方程探讨 被引量:45
7
作者 毕小刚 段淑怀 +5 位作者 李永贵 刘宝元 符素华 叶芝菡 袁爱萍 路炳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6-13,共8页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流失方程是定量评价水土资源发展动态、指导综合治理规划和评价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重要技术工具。利用北京近1000个坡面径流试验小区的年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以及人工降雨试验资料,并考虑...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流失方程是定量评价水土资源发展动态、指导综合治理规划和评价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重要技术工具。利用北京近1000个坡面径流试验小区的年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以及人工降雨试验资料,并考虑北京石质山区存在大量砾石覆盖地表的特点,将砾石覆盖因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因子考虑在土壤流失方程中。得到北京山区坡面土壤侵蚀方程,并确定了方程中各个因子的计算方法或数值。该方程的建立,可为北京山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流失方程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北京
下载PDF
山东省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与生态价值损失评估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善伦 尹民 孙希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619,共4页
介绍了山东省水土流失现状 ,分析其危害 ,重点探讨了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和生态价值损失的计算方法 ,建立经济损失计算模型 ,提出水土流失生态—经济面积边际损失比的概念 ,计算山东省县域边际损失比 ,并对其进行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关键词 山东 水土流失 经济损失 生态价值损失 评估
下载PDF
对土壤侵蚀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光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30,共10页
土壤侵蚀是现代地理环境条件下改变地貌景观的主要过程,也是引起土壤质量退化、沙漠化与石漠化的核心因素,与土壤、生态、水文等多个地表过程密切相关。虽然土壤侵蚀研究需要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土壤侵蚀是现代地理环境条件下改变地貌景观的主要过程,也是引起土壤质量退化、沙漠化与石漠化的核心因素,与土壤、生态、水文等多个地表过程密切相关。虽然土壤侵蚀研究需要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分析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机制,但需要明确界定土壤侵蚀研究的时空尺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土壤侵蚀研究的时间尺度以次降雨、月、年为主,研究主题为次降雨侵蚀过程、土壤侵蚀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时间尺度不宜超过100年。土壤侵蚀研究的空间尺度以小流域为主,基于土壤侵蚀垂直分带性,可以进一步分为样点、坡面、沟坡与小流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差异明显。土壤侵蚀过程包括土壤分离、泥沙输移和泥沙沉积,各个过程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研究成果积累差异明显,研究重点会随着时空尺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土壤侵蚀过程研究中,应充分理解分离控制和输移控制及其时空转换阈值。虽然土壤侵蚀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在细沟网络结构及其时空变化、泥沙沉积过程、沟蚀形成与演变动力机制、重力侵蚀发育过程动力学机理、小流域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等诸多方面,亟待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时空尺度 侵蚀过程 研究领域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效益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冯秀兰 张洪江 王礼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77,共7页
该文对大面积水源保护林的水源涵养与防止土壤侵蚀效益进行了研究,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13.11万hm2水源保护林的水源涵养与防止土壤侵蚀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水... 该文对大面积水源保护林的水源涵养与防止土壤侵蚀效益进行了研究,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13.11万hm2水源保护林的水源涵养与防止土壤侵蚀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水源保护林具有较强的水源涵养能力和防止土壤侵蚀能力.与无林荒地相比,在50年一遇场暴雨情况下,有林地可使地表径流量减少38.8%,土壤侵蚀量减少53.8%,年土壤侵蚀量减少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水源保护林 水源涵养 土壤侵蚀 效益评价
下载PDF
川中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奇 杨文元 +3 位作者 林超文 赵燮京 张建华 陈一兵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45,57,共9页
通过1988~1995年对响水滩等小河站和因子径流场的监测,研究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重新评估了流域侵蚀模数,指出前人研究结果与目前川中区小流域侵蚀情况不相吻合;确认坡地壤中流损失为本区径流损失的重要途径;初步... 通过1988~1995年对响水滩等小河站和因子径流场的监测,研究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重新评估了流域侵蚀模数,指出前人研究结果与目前川中区小流域侵蚀情况不相吻合;确认坡地壤中流损失为本区径流损失的重要途径;初步探讨了小流域悬推比与输移比等输沙特性;并认为在逐宁组地区,裸岩侵蚀是流域的主要侵蚀源,坡耕地为主要输沙源;研究提出了农耕地治理的调控措施及其适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流域侵蚀模型 悬推化 输沙特性 输移比 调控措施
下载PDF
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神东矿区不同阶段堆积弃土的水土流失 被引量:38
12
作者 倪含斌 张丽萍 张登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65-2071,共7页
选择了神东矿区内坡度范围在30°~35°之间,弃土时间分别为2002~2003年、2000~2001年、1998~1999年、1996~1997年、1994~1995年、1992~1993年、1990~1991年以及原状土共计8个试验区进行强度为1.5和2.5mm·min^-... 选择了神东矿区内坡度范围在30°~35°之间,弃土时间分别为2002~2003年、2000~2001年、1998~1999年、1996~1997年、1994~1995年、1992~1993年、1990~1991年以及原状土共计8个试验区进行强度为1.5和2.5mm·min^-1的土壤侵蚀模拟试验.经过数据处理,获得了16场降雨的累积产沙曲线;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因子分析,确定了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为弃土堆积时间和土壤的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弃土具有明显不同的抗侵蚀能力;随着堆积时间的增加,弃土的植被覆盖度和抗侵蚀能力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弃土时间超过7a的地区植被和抗侵蚀能力都有较好的恢复,而堆积时间超过10a的弃土基本达到原状土土壤的抗侵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水土流失 模拟降雨
下载PDF
残茬和秸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育红 姚宇卿 吕军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9-111,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残茬和秸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覆盖具有保水保土、减少土壤侵蚀的效果,而且随着覆盖量与覆盖年限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在雨强为80、100mm/h模拟降雨条件下,与不覆... 通过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残茬和秸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覆盖具有保水保土、减少土壤侵蚀的效果,而且随着覆盖量与覆盖年限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在雨强为80、100mm/h模拟降雨条件下,与不覆盖相比,泥沙侵蚀率分别减少了97.8%与98.8%,溅蚀几乎没有,降雨入渗增加2.12倍和1.87倍,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侵蚀沉淀中氮和钾的浓度及土壤氮、钾总流失量。与基础土壤比较,侵蚀沉淀中氮钾具有养分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茬 秸秆覆盖 黄土坡 耕地 水土流失 养分富集
下载PDF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34
14
作者 郭索彦 姜德文 +1 位作者 赵永军 袁普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根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研究课题"所取得的相关成果,总结全国"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的概况、建设项目所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量及其分布特点,从法制建设... 根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中"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研究课题"所取得的相关成果,总结全国"十五"期间建设项目的概况、建设项目所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量及其分布特点,从法制建设与宣传教育、科研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与降水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沈玉芳 高明霞 吴永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3-16,49,共5页
根据辛店沟 195 5年到 195 9年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不同植被 (高粱豇豆、苜蓿、草木樨 )被覆度与降水 (包括雨量 (P)、雨强 (I)以及 PI乘积 (PI30 ) )与侵蚀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速率随雨量 ,雨强及PI乘积的增加呈... 根据辛店沟 195 5年到 195 9年坡面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不同植被 (高粱豇豆、苜蓿、草木樨 )被覆度与降水 (包括雨量 (P)、雨强 (I)以及 PI乘积 (PI30 ) )与侵蚀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速率随雨量 ,雨强及PI乘积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 ,但随被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 PI30 相同时 ,不同植被对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也不同。应用 U SL E(The U niversal Soil L oess Equation)分别模拟了三种不同植被被覆度与降水因子对土壤侵蚀的关系方程和辛店沟全流域的水土流失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侵蚀速率 黄土高原 植被类型 降水因子 土壤侵蚀 植被被覆度
下载PDF
降雨和水保措施对无定河流域径流和产沙量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守红 刘苏峡 +3 位作者 莫兴国 舒畅 郑超磊 侯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168,共8页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离了降雨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水保措施引起径流减少3.16亿~3.42亿m3,占基准期年均径流量的23.0%~24.4%;引起产沙量减少0.71亿~1.07亿t,占基准期年均产沙量的47.1%~57.3%。措施期降雨变化引起径流量减少0.46亿m3,产沙量减少0.13亿t,分别占措施期水、沙实际减少总量的11.6%和11.4%。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是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对水、沙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0.3%和60.5%。其中,植被措施(林地+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引起径流量减少2.78亿m3,占径流减少总量的70.2%;工程措施(梯田+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引起产沙量减少0.46亿t,占产沙减少总量的40.3%。降雨变化、植被及工程措施对水沙量变化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降雨的丰枯变化和工程措施对水土流失防治功能的时限性。因此,在水保措施建设过程中,需合理配置工程和植被措施比例,重视对已建梯田、坝地等工程的维护和废弃工程的替换,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功能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变化 水土保持 径流 侵蚀产沙 无定河流域
下载PDF
百喜草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初探 被引量:26
17
作者 龙忠富 汪俊良 +2 位作者 刘正书 孟军江 张德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5期408-411,共4页
为探讨百喜草在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理治中的效果 ,1999~ 2 0 0 2年在牟尼河小流域进行了百喜草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种植百喜草能有效增加地表覆盖 ,降低径流量与泥沙冲刷量。在同样的坡度下 ,种植百喜草... 为探讨百喜草在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理治中的效果 ,1999~ 2 0 0 2年在牟尼河小流域进行了百喜草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种植百喜草能有效增加地表覆盖 ,降低径流量与泥沙冲刷量。在同样的坡度下 ,种植百喜草比裸地可降低径流量、减少泥沙冲刷量 ,种植当年百喜草区及梯田果树牧草的径流量与土壤流失量分别是坡地作物区的 84 3%、4 7 9%和 2 2 6 %、7 1% ,次年土壤流失量降低为 7 3%和 7 7% ;还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维持和培肥土壤地力。百喜草区与裸地及坡地玉米区相比 ,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7 6 %和 11 5 % ,总孔隙度分别增加 30 1%和 2 3 4 % ,渗透速率分别提高 4 7 8%和 6 3% ,有机质分别增加34 8%和 2 2 8% ,碱解氮分别增加 6 1 5 %和 34 7% ,有效磷分别增加 2 7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喜草 种植模式 水土保持效应 地面径流 土壤侵蚀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森林覆盖率与水土保持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麻泽龙 宫渊波 +1 位作者 胡庭兴 于增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森林覆盖率是反映区域森林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评价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改善森林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覆盖率高低与水土流失、区域降水之间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森林覆盖率是反映区域森林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评价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改善森林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覆盖率高低与水土流失、区域降水之间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覆盖率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8
19
作者 谢余初 巩杰 赵彩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2-708,共7页
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三大地形交汇过渡带水土流失的典型流域——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结合RUSLE模型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景观生态... 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三大地形交汇过渡带水土流失的典型流域——甘肃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结合RUSLE模型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景观生态风险较高,中等风险区以上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在空间上,白龙江两岸及其以北区域、岷江沿岸和迭部县西北部地区的景观生态风险高于其他地区。(2)景观生态风险格局变化不大,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尤其在2002年后,低风险区迅速增加,其面积达280.89 km2,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3)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风险主要集中在未利用地和耕地(尤其是坡耕地),而林地的生态风险最低;武都区水土流失景观生态风险面积最大。今后重点治理的区域应集中在马街乡、洛塘镇、安化镇、汉王镇、鱼龙乡、浦田乡、熊池乡、桔柑乡和两水镇北部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RUSLE 景观损失指数 生态风险 白龙江流域
原文传递
红壤坡地果园植草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成梁 程冬兵 刘士余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5-369,共5页
在典型红壤坡地水平梯田果园梯壁种植百喜草(Paspalumnotatum)、假俭草(Eremochloaaphiuroides)以及香根草(Vetiveriagiganioides)间作花生(Arichishypogaea)等8个处理,用统计学法处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变化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在典型红壤坡地水平梯田果园梯壁种植百喜草(Paspalumnotatum)、假俭草(Eremochloaaphiuroides)以及香根草(Vetiveriagiganioides)间作花生(Arichishypogaea)等8个处理,用统计学法处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变化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植被覆盖度并辅以工程措施是坡地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梯壁上种植百喜草,拦蓄地表径流和控制土壤侵蚀的能力分别提高22.5倍、30.62倍;1998-2001年植草后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果园 水土保持 地表径流系数 土壤侵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