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土壤的碳氮含量及其与温室气体通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17
1
作者 耿远波 章申 +4 位作者 董云社 孟维奇 齐玉春 陈佐忠 王艳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53,共10页
通过采样分析研究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温带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全 N的含量特征 ,探讨它们的含量与温室气体 CO2 、 N2 O、 CH4 通量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沿 470~ 1 50 mm年降水梯度线 ,土壤表层 (0~ 2 0 cm)有机碳含量从 2 .38%递减到 1 .2 ... 通过采样分析研究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温带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全 N的含量特征 ,探讨它们的含量与温室气体 CO2 、 N2 O、 CH4 通量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沿 470~ 1 50 mm年降水梯度线 ,土壤表层 (0~ 2 0 cm)有机碳含量从 2 .38%递减到 1 .2 3% ,全 N含量从 0 .2 1 8%递减到0 .1 36% ,而且放牧和开垦都有使有机碳及全 N含量降低的趋势 ;CO2 通量与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C/N及 N2 O通量显著相关 ,N2 O通量与有机碳含量、C/N及 CO2 通量显著相关 ,且CO2 和 N2 O的通量都有沿降水梯度递减的趋势 ;CH4 通量与有机碳含量、全 N含量、C/N、CO2通量及 N2 O通量都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温室气体通量 全氮含量 草原土壤 相关性
下载PDF
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97
2
作者 吕国红 周莉 +3 位作者 赵先丽 贾庆宇 谢艳兵 周广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89,共6页
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芦苇湿地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和全N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N及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不同月份(7、8、9和10月)而言,有机碳、全N及C/N比累积峰位于不同的土层中.土壤温度、水分及芦苇生长状况是... 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芦苇湿地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和全N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N及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不同月份(7、8、9和10月)而言,有机碳、全N及C/N比累积峰位于不同的土层中.土壤温度、水分及芦苇生长状况是引起分异的重要因子.7、8和10月份芦苇湿地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与全N呈显著相关(R2=0.73、0.73、0.71),而9月份芦苇湿地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与全N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差(R2=0.41).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全N均呈负相关,但C/N与全N的相关性强于土壤有机碳,说明C/N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全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有机碳 全N C/N
下载PDF
祁连山北麓山体垂直带土壤碳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3
3
作者 张鹏 张涛 陈年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8-524,共7页
以祁连山北麓自然垂直带(2600~3600m)阴、阳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与海拔、地形、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阴坡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101.2和6.6g·kg-1)显著高于阳坡(61.3和5.9g·... 以祁连山北麓自然垂直带(2600~3600m)阴、阳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与海拔、地形、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阴坡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101.2和6.6g·kg-1)显著高于阳坡(61.3和5.9g·kg-1),且随海拔上升呈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为:高山灌丛草甸>青海云杉林>高山草甸>祁连圆柏林;全氮含量为: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和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整个垂直带土壤碳氮比在6.7~23.3,有利于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养分的释放.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第1主成分,土壤碳氮比是第2主成分,累计解释率为71%,说明气候因子对有机碳和全氮在垂直带上的空间分布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海拔梯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北方潮土土壤参数实时分析 被引量:72
4
作者 孙建英 李民赞 +2 位作者 郑立华 胡永光 张喜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6-429,共4页
选取中国北方潮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土壤参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从一块试验麦田共采集了150个土样,土样在采集回试验室后,在保持其原始状态的条件下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迅速测定了其近红外光谱。近红... 选取中国北方潮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析土壤参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从一块试验麦田共采集了150个土样,土样在采集回试验室后,在保持其原始状态的条件下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迅速测定了其近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变量为原始吸收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分析的土壤参数有土壤水分、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对于土壤水分,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元线性模型,所采用的波长为1920nm,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0.937,模型可以直接用于土壤水分的实时预测。对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有机质预测模型所采用的波长是1870和1378nm,全氮预测模型所采用的波长则是2262和1888nm。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可以利用田间土样的近红外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和检测,建立的线性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土壤水分值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全氮含量
下载PDF
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积累特征 被引量:70
5
作者 苗娟 周传艳 +1 位作者 李世杰 闫俊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5-631,共7页
以贵州省盘县3种林龄(19、28和45年生)云南松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积累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表层呈富集现象,随着土层... 以贵州省盘县3种林龄(19、28和45年生)云南松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积累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云南松林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表层呈富集现象,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少.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增加,19、28和45年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96.24、121.65和148.13t·hm^-2,全氮储量分别为10.76、12.96和13.08t·hm^-2.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长阶段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速率有所差异,其中19~28年生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积累速率高于28~45年生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容重 林龄 贵州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61
6
作者 武均 蔡立群 +4 位作者 齐鹏 张仁陟 Yeboah Stephen 岳丹 高小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4,共9页
以连续进行12年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豌豆一小麦双序列轮作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 以连续进行12年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豌豆一小麦双序列轮作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以≥0.25mm团聚体为优势团聚体,且i〉0.25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其他粒径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并无明显规律。较之T处理,TS、NT、NTS处理均可提升≥0.25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NTS处理提升效果最明显。TS、NT、NTS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T处理,其中TS、NTS处理显著高于T处理,NTS处理高于TS处理;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增加而减小。较之T处理,NT、TS、NTS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NTS处理的含量最高;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同时,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加。2-5mm和O.25~2mm和≥5mm团聚体含量与相应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0.25~2mm和≥5mm团聚体含量与相应级别团聚体全氮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T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按其大小排序均为(〈0.25mm)〉(≥5mm)〉(0.25~2mm)〉(2~5mm),其他3种耕作措施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在各土层中的排序各有不同,并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田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养分贡献率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主要草地类型土壤碳氮沿海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6
7
作者 王长庭 龙瑞军 +3 位作者 曹广民 王启兰 丁路明 施建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1-449,共9页
以三江源地区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土壤特征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沿着海拔的逐渐升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现出“V”字形变化规律,即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在... 以三江源地区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土壤特征等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沿着海拔的逐渐升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现出“V”字形变化规律,即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在海拔最高处(5120m)和最低处(4176m)比较高,而在中间海拔梯度较低,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极显著相关(r=0.905)且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含量高于高山草原土壤碳、氮含量;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0-30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含水量,偏相关系数为0.9465,0.9059(P〈0.01);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植被盖度和草地牛产力存在正相关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土壤pH值和全盐量存在负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草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关系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杨丽霞 陈少锋 +5 位作者 安娟娟 赵发珠 韩新辉 冯永忠 杨改河 任广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1-298,共8页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关系,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对5种不同植被群落特征、多样性、土壤碳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主要为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这...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关系,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对5种不同植被群落特征、多样性、土壤碳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组成主要为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这3大科植物在该区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不同植被类型群落Gleason丰富度指数为30 a撂荒地最大,16 a撂荒地最小,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heldon均匀度指数均为30 a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最大,16a撂荒地最小;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平均含量在0~30 cm和30~100 cm土层从大到小为30 a刺槐林>30 a撂荒地>16 a刺槐林>30 a柠条林(Caragana microphylla)>16 a撂荒地,30 a刺槐林表现出较好的土壤碳氮累积效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之间显著相关(P<0.05),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群落多样性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下载PDF
基于连续投影算法的土壤总氮近红外特征波长的选取 被引量:59
9
作者 高洪智 卢启鹏 +1 位作者 丁海泉 彭忠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51-2954,共4页
讨论了如何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土壤总氮的近红外特征波长。使用连续投影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初步压缩,将优选出的波长按其对总氮贡献值的大小进一步筛选,剔除不敏感的波长,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分析85份土壤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使用连续投... 讨论了如何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土壤总氮的近红外特征波长。使用连续投影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初步压缩,将优选出的波长按其对总氮贡献值的大小进一步筛选,剔除不敏感的波长,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分析85份土壤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使用连续投影算法得到了总氮的12个波长,贡献值筛选后,波长数量减少到6个,所建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p)为0.913,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11%,模型的预测精度与贡献值筛选前相当,且优于全谱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果。结果表明结合贡献值筛选的连续投影算法能够有效选取待测成分的特征波长,文章所优选的土壤总氮的6个特征波长可以作为小型滤光片式近红外光谱仪波长选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投影算法 贡献值筛选 土壤总氮 特征波长 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北京山地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 被引量:54
10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1 位作者 岳永杰 牛丽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9-175,共7页
森林土壤是维持林木健康生长的基质,其肥力特征影响并控制着林木的健康状态(Fisher et al.,2000)。森林退化与土壤肥力的衰退有密切的联系(La Mannaetal.,2004)。因此,对森林土壤特征的了解,可及时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 山地森林土壤 土壤PH值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土壤有效磷 北京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不同尺度下土壤氮素含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世熔 孙波 +3 位作者 赵其国 李婷 陈明明 黄丽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5-892,共8页
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流域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在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但二者均值随研究尺度的扩大而增加。其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 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流域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在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但二者均值随研究尺度的扩大而增加。其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60 g kg-1、0.73 g kg-1和0.83 g kg-1,有效氮含量为64.8mg kg-1、66.3 mg kg-1和80.2 mg kg-1。这3种尺度区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函数参数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不相同。因此,二者空间变异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网格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采样方法均适合丘陵区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分布的研究。它们的合理采样数在90%置信度下分别为原采样方案样点数的82.6%、71.2%和58.1%,在95%置信度下分别是原采样方案样点数的95.7%、94.2%和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 土壤有效氮 空间变异 尺度 丘陵区
下载PDF
利用航空成像光谱数据研究土壤供氮量及变量施肥对冬小麦长势影响 被引量:42
12
作者 宋晓宇 王纪华 +3 位作者 薛绪掌 刘良云 陈立平 赵春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9,共5页
以推扫式成像光谱仪PHI(PushbroomHyperspectralImager)获取的冬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及乳熟期的航空影像数据为基础,提取反映冬小麦长势的光谱特征值,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冬小麦的长势情况;对不同时相光谱特征值与土壤基础... 以推扫式成像光谱仪PHI(PushbroomHyperspectralImager)获取的冬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及乳熟期的航空影像数据为基础,提取反映冬小麦长势的光谱特征值,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冬小麦的长势情况;对不同时相光谱特征值与土壤基础供氮量、土壤总供氮量以及变量施肥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基础供氮量、土壤总供氮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对冬小麦长势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土壤基础供氮量是影响冬小麦长势的重要因素,它对冬小麦的长势影响贯穿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此外,该文还通过变量施肥前后作物光谱信息的变化,建立了冬小麦拔节期与灌浆初期光谱特征值的变化量与变量施肥量之间的联系,对变量施肥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变量施肥能够改善冬小麦长势状况;通过变量施肥,土壤基础供氮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对作物长势的影响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Pushbroom HYPERSPECTRAL Imager) 高光谱影像数据 基础供氮量 变量施肥 土壤总供氮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全氮和微生物氮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党亚爱 李世清 +1 位作者 王国栋 邵明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0-1027,共8页
为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全氮和微生物氮含量随土壤类型、土层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规律,研究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的全氮和微生物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为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全氮和微生物氮含量随土壤类型、土层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规律,研究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的全氮和微生物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层全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南到北,全氮和微生物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对同一土壤类型,全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在0—60cm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很明显,60-120cm有轻微下降,120cm以下低而稳定。微生物氮含量随土壤类型的变化趋势与全氮完全相同,其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微生物碳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微生物氮与全氮比值变化在0.42%~9.44%之间。虽然土地利用对土壤全氮和C/N比影响不显著,但却显著影响微生物氮含量和微生物氮与全氮的比值;与农田土壤相比,草地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和微生物氮与全氮比值均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微生物氮含量和微生物氮与全氮比值更能有效、快速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微生物氮 土壤全氮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不同毛竹林土壤碳氮养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14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8-254,共7页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0-10,10—30和30~50cm等3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38.9g...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0-10,10—30和30~50cm等3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38.9g·kg^-1)秋冬高于春夏,而未垦复毛竹纯林却与之相反,即春夏高于秋冬季节,变幅为7.5—31.2g·kg^-1;毛竹与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7.5~40.2g·kg^-1)冬季最高春季最低,表现出与毛竹纯林不同的变化特征。垦复毛竹纯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0.8~2.4g·kg^-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未垦复毛竹纯林却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幅为1.3—3.0g·kg^-1;而毛竹木荷混交林是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幅为(0.9—3.2g·kg^-1)。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质碳氮比(C/N)范围为8.49~46.03,未垦复毛竹纯林C/N比范围为5.84~11.99;毛竹木荷混交林C/N比范围为3.43—15.02。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不同毛竹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春季和夏季之间差异显著。秋季和冬季之间差异不显著,0—10与30~50cm层次之间全氮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而0—10cm与10~30cm层次之问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不同季节或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3类林分的0~10,10—30和30-50cm等3个层次之间的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因此,不同结构和经营状态毛竹林土壤碳氮养分在季节序列和土壤层次上存在较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毛竹林 土壤全氮 土壤有机碳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总氮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42
15
作者 徐国策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鹏 黄萍萍 龙菲菲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47-1555,共9页
在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利用网格状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样采集,共计采样点268个,测定土壤0~40cm的总氮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深度下土壤总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 在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利用网格状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样采集,共计采样点268个,测定土壤0~40cm的总氮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深度下土壤总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层间土壤总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0~10cm(A1)、10~20cm(A2)和20~40cm(A3)土壤总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85、0.47和0.30g/kg。3个土层下,总氮的最优模型均为线性模型,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经Kriging插值分析,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的空间分布呈带状格局。ANOVA分析表明A1和A2层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总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在不同坡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地不同土层下土壤总氮含量与海拔、坡度和坡向均呈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区0~40cm土壤总氮储量为562.37t,不同土地利用下0~40cm每平方米土壤总氮含量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分别为0.343、0.299和0.289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总氮 地形 土地利用 丹江流域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对沙地土壤全氮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陈广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53-957,共5页
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草地和 8年前开垦的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和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草地与耕地表层 (0~ 1 0cm)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 ,亚表层(1 0~ 2 0cm)含量差异显著 (P <0 0 5 ... 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草地和 8年前开垦的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和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草地与耕地表层 (0~ 1 0cm)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 ,亚表层(1 0~ 2 0cm)含量差异显著 (P <0 0 5 ) ;耕地土壤全氮贮量比草地高 2 6 2 36kg·hm-2 .草地与耕地比较 ,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有明显差异 ,草地土壤全氮的基台值、空间相关度比耕地小 ,而其变程和分数维比耕地大 ;草地土壤全氮水平空间异质性低 ,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比较均匀 ,而耕地土壤全氮水平空间异质性高 ,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明显 .草地表层与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 (P <0 0 5 ) ,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 ,但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强的相关性 (r =0 395 ,P <0 0 5 ) ;耕地表层与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空间结构特征有一定的差异 ,而空间分布格局相类似 ,空间相关性极高 (r =0 6 83,P <0 0 1 ) .可见 ,农业活动不仅影响土壤中全氮的含量 ,还影响着其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活动 土壤全氮 地统计学 科尔沁沙地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不同耕种方式下水稻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状况 被引量:32
17
作者 邹焱 苏以荣 +5 位作者 路鹏 宋变兰 唐国勇 黄道友 彭佩钦 吴金水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1-674,共4页
在洞庭湖区的2km^2典型样区内,按3个/hm^2的密度采集土样,分析不同耕种方式下(水稻、水旱轮作油菜、水改旱种苎麻1~5年)水稻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水稻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水平均较高,水田改为... 在洞庭湖区的2km^2典型样区内,按3个/hm^2的密度采集土样,分析不同耕种方式下(水稻、水旱轮作油菜、水改旱种苎麻1~5年)水稻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水稻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水平均较高,水田改为旱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C/N比值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比值均以水稻田土壤〉油菜地土壤〉苎麻地土壤,与水稻田相比,油菜土壤有机碳平均下降了11.19%、全氮下降了10.33%,而苎麻土壤有机碳平均下降了35.57%、全氮下降了31.61%。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全磷 水稻土 耕种方式
原文传递
若尔盖不同地下水位泥炭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规律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丽 高俊琴 +2 位作者 雷光春 吕偲 索郎夺尔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49-2455,共7页
以若尔盖典型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地下水位的样地,对各样地不同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土壤容重、pH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地下水位呈指数相关... 以若尔盖典型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地下水位的样地,对各样地不同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土壤容重、pH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与地下水位呈指数相关,随着水位的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减少,且变异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表明泥炭地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是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丧失的重要原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pH和容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4个水位梯度下的土壤碳氮比的变动幅度在15.76~18.16,相对较低,表明在若尔盖气候条件下有机碳的分解速度较慢,而土壤碳氮比并没有受到地下水位和pH值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地下水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上海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35
19
作者 刘为华 张桂莲 +3 位作者 徐飞 王亚萍 余雪琴 王开运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63,共9页
为了从植物群落角度探究城市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采集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4种功能区森林绿地的土壤,分6种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 为了从植物群落角度探究城市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采集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4种功能区森林绿地的土壤,分6种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灌木林和落叶灌木林),3个土壤分层(0~10,10~20和20~30cm)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30cm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为15.52g·kg^-1,属于低等水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分别为3.78和1.13g·kg^-1,属于中下水平。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剖面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磷质量分数未发现有递减性规律变化。土壤密度为1.44~1.60g·cm^-3,表明人类活动使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的紧实度增大。针对上海森林土壤的状况,提高绿地土壤尤其是新建绿地土壤的肥力水平,以增强氮磷等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疏松土壤,以利于透气保水;乔、灌植被分层布局.能更好地增加城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并收到更好的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上海 城市森林 植物群落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土壤全磷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樊丽琴 南志标 +1 位作者 沈禹颖 高崇岳 《草原与草坪》 CAS 2005年第4期51-53,56,共4页
用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了不同耕作处理(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免耕+秸秆覆盖)下小麦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并探讨了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耕作第三年较传统耕作可以有效地增加小麦田... 用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了不同耕作处理(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免耕+秸秆覆盖)下小麦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并探讨了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耕作第三年较传统耕作可以有效地增加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较之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肥力变化反应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耕作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小麦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