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91
1
作者 周伟 王文杰 +3 位作者 张波 肖路 吕海亮 何兴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1-1220,共10页
以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9种土壤指标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整体特征进行评级,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不同林型、行政区、环路土壤肥力,结合ArcG IS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 以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9种土壤指标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整体特征进行评级,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不同林型、行政区、环路土壤肥力,结合ArcG IS分析长春城市森林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以期对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对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所确定的分类等级(6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4.51 g/kg)及其空间分布(大部分区域>30 g/kg)达到了2级、含量高的水平;全氮(均值1.37 g/kg)、碱解氮(均值133.04 mg/kg)、速效磷(均值38.47 mg/kg)及其空间分布均达到了3级以上水平;全钾(均值58.7 g/kg)和速效钾(均值255.85 mg/kg)及其空间分布达到1级、含量很高的水平;全磷平均含量0.51 g/kg,空间上大部分区域集中在0.4—0.6g/kg,为4级、含量中下水平。土壤pH为5.43—8.89,容重为1.11—1.62 g/cm^3。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分析表明长春城市多数区域处于1.5—1.8之间,处于中等水平(4级制中排第3级)。不同林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pH、全氮、全磷和碱解氮(P<0.05),不同环路间差异主要在pH、有机质和全磷(P<0.05),而不同行政区间差异指标最多,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pH(P<0.05)。综合肥力指数显示:景观林>单位附属林=农田防护林>道路林,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宽城区,1环>3=4环>2环>4环外。根据以上结果,可采取疏松土壤、枯枝落叶沤肥、增施氮磷有机肥而控制钾肥、种植固氮耐低磷植物等措施推进长春城市森林建设,提升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磷钾 土壤理化性质 综合肥力指数及等级评价 空间分布图 城市森林类型
下载PDF
连年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韩秉进 陈渊 +2 位作者 乔云发 韩晓增 孟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4-296,共3页
多年定位观测试验研究表明:连年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也能明显地降低土壤密度;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致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下降;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 多年定位观测试验研究表明:连年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也能明显地降低土壤密度;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致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下降;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当化肥+有机肥较大施用量时,才可以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图3,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有机质 全氮 配合施用 田间持水量 土壤密度 化肥 影响 下降
下载PDF
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一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华 伏乾科 +1 位作者 李锋瑞 Yasuhito Shirato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共6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5a后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性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1)从流动沙地恢复到固定沙地,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地下根量和地表枯落物残留...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5a后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性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1)从流动沙地恢复到固定沙地,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地下根量和地表枯落物残留量均趋于增大。β多样性测度值表明,在半流动沙地恢复到半固定沙地阶段,植物种周转速率大,群落结构变化明显。(2)在退化沙质草地的自然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的结构性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相应提高。(3)相关分析显示,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植物特征值之间存有密切的相关性(R2=0.33~0.84,P<0.01,n=20),表明退化沙质草地的恢复过程实质上是土壤—植物系统协同演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关键恢复期滞后于土壤环境的关键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退化沙质草地 自然恢复 土壤-植物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温远光 郑羡 +5 位作者 李明臣 徐海根 梁宏温 黄承标 朱宏光 何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0~60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0~20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 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0~60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0~20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为0.42~0.91);②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相差不大,在各土层中的差异也不显著(P为0.79~0.89);③土壤养分的变化,除桉树林的土壤全氮和速效钾(0~20cm)含量比马尾松林低外,全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都高于马尾松林,而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和水解氮相差不大;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0~40cm土层,桉树林与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交换性钙的差异均不显著(P为0.14~0.99),0~20cm土壤全钾和有效磷以及20~40cm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交换性镁在0~20cm和20~40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08)。说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经过10年的林分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仍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加速土壤氮素消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交换性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林 马尾松林 土壤理化性质 广西
下载PDF
湘西南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景宜然 邓湘雯 +5 位作者 邓东华 黄志宏 项文化 方晰 李艳琼 张胜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9-195,共7页
以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程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3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样地采集土壤(0—15cm,15—30cm,30—45cm 3个土层)样品,并对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 以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程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在3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样地采集土壤(0—15cm,15—30cm,30—45cm 3个土层)样品,并对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呈现明显的沙化现象;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减小。土壤偏弱酸性;有机质、全N与全P含量变化均表现为中度(弃耕地)>轻度>重度,Ca、Mg含量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理化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其中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与土壤容重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Ca含量与pH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等。随着石漠化程度加深,土壤理化性质逐渐恶化,但整体差异并不显著,表明该地区近年来退化并不强烈。通过施肥和合理的植被恢复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石漠化土壤养分含量,间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提高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植被恢复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凡 何秀云 +4 位作者 沈玉梅 牛建彪 李建平 李胜克 张继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8-213,218,共7页
通过在甘肃中部干旱区设置的农艺农机结合持续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玉米增产量(率)与年限的关系及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并对与有机质关联度高且相关关系显著的肥力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2... 通过在甘肃中部干旱区设置的农艺农机结合持续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玉米增产量(率)与年限的关系及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并对与有机质关联度高且相关关系显著的肥力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2-6 a的增产率为2.63%-6.08%。土壤理化性状与增产量的灰色关联序为有机质(0.7456)〉全氮(0.706)〉速效钾(0.6495)〉碱解氮(0.5977)〉速效磷(0.5712)〉pH值(0.5134)。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覆盖年限的延长呈三次曲线的递增趋势,年均增加3.894%。有机质与速效钾、速效磷、有效锌、有效铜灰色关联度高且存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函数方程,反映出土壤有机质与它们的关系密切且稳定,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在归还土壤有机质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作 土壤理化性状 有机质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施用小麦秸秆或其生物炭对烟田土壤理化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毅 张俊清 +7 位作者 况帅 管恩森 禚其翠 宋晓培 芦伟龙 王大海 刘跃东 张继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目的】以2年田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为烟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山东省诸城市潮褐土烟田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且秸秆不还田(... 【目的】以2年田间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小麦秸秆及其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为烟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山东省诸城市潮褐土烟田上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且秸秆不还田(CK),常规施肥+小麦秸秆还田(FS),常规施肥+小麦秸秆生物炭2.25 t/hm^2(FB1)和4.50 t/hm^2(FB2)。在烟叶收获后,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了土壤基础理化指标和总有机碳(T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热水溶性有机碳(HWC)、活性有机碳(LOC)及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并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连续施用小麦秸秆或其生物炭2年后,FB1和FB2处理TOC含量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为74.9%和116.0%,而FS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LF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OC类似,FB1和FB2处理LFOC含量分别较CK处理显著增加154%和326%。FS处理HWC含量显著高于CK和FB1处理,而与FB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FS处理HWC含量增加了107%。FS和FB2处理MBC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252%和144%,而FB1处理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FS处理LOC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68.9%,而FB1、FB2处理LOC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FS处理还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及有效磷含量,其对部分土壤理化特性的改良效果优于生物炭处理(FB1和FB2)。此外,CPMI也以FS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73.5%,而FB1、FB2处理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连续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烟田土壤活性有机碳(MBC、HWC和LOC)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CPMI。而同量秸秆转化为生物炭后连续还田能够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炭 土壤理化特性 有机碳组分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沼肥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在保护地蔬菜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合法 范聚芳 +1 位作者 牛新胜 李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63-67,共5页
试验研究了化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沼肥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表现为与试前土壤相比... 试验研究了化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沼肥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表现为与试前土壤相比较,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加,其中施用沼肥的处理影响最大,土壤容重降低了4.26%,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4.68%,10.7%;施用沼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增加最高,而完全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处理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增幅最大。施用沼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产量比对照(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02.8%,123.1%。各处理除沼肥和生物有机肥两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另外,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提高果实中Vc、还原糖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肥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 土壤性质 黄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强度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任强 艾鷖 +3 位作者 胡健 田黎明 陈仕勇 泽让东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862-6870,共9页
放牧作为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有效的利用方式,放牧中的家畜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畜牧生态学研究的焦点。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严重,虽然在青藏高原地区已有较多放牧对草地影响的研究,但探究连续4年放牧对高寒草地生... 放牧作为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有效的利用方式,放牧中的家畜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畜牧生态学研究的焦点。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严重,虽然在青藏高原地区已有较多放牧对草地影响的研究,但探究连续4年放牧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定位实验却鲜见报道。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缘选取典型高寒草地,使用高原特有且分布最广的牦牛作为大型草食放牧家畜,设置了4个牦牛放牧强度(禁牧:无放牧、轻牧:1头/hm^(2)、中牧:2头/hm^(2)和重牧:3头/hm^(2))以研究其对高寒草地土壤和植物功能的影响。开展4年试验后的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土壤含水率显著增加;而土壤容重、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对放牧强度均无显著性响应;土壤全氮和pH的响应主要在表层0—20 cm,其中全氮为轻牧和重牧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中牧,中牧处理下的土壤pH为显著高于轻牧;土壤全钾含量在禁牧处理中显著高于放牧处理;而土壤有效氮和速效钾均为中牧处理显著高于禁牧;放牧可以显著降低植物地上生物量。牦牛放牧强度显著影响土壤含水率、有效养分和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对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弱。本研究结果揭示放牧对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可持续管理和合理放牧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放牧强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压砂瓜连作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菲 王建宇 +2 位作者 贺婧 王幼奇 王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对宁夏兴仁镇红圈子村连作1 a、3 a、5 a、7 a、10 a的压砂瓜田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以探明随压砂瓜连作年限的增加砂田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砂田的可持续... 对宁夏兴仁镇红圈子村连作1 a、3 a、5 a、7 a、10 a的压砂瓜田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以探明随压砂瓜连作年限的增加砂田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砂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逐渐下降,其中,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总孔隙度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物理性质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逐渐恶化趋势,土壤水分状况在连作5 a最佳;土壤肥力状况也逐渐降低,土壤全盐含量明显降低。土壤质量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的是1 a砂田为0.96,10 a砂田得分最低为-0.8。连作5~7 a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因此,在砂田耕作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与耕作,以保证砂田的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连作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福建柏混交林主要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乾 刘凯 +6 位作者 王希贤 黄霞 汪国彬 荣俊冬 何天友 陈礼光 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1-780,共10页
为探讨福建柏不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揭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性,以福建柏纯林(PFF)、福建柏柳杉混交林(MFCF)、福建柏木荷混交林(MFSF)的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土壤含... 为探讨福建柏不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揭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性,以福建柏纯林(PFF)、福建柏柳杉混交林(MFCF)、福建柏木荷混交林(MFSF)的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分土壤容重均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均显著减小;混交林土壤容重显著低于纯林,且MFCF最低;3种林分土壤孔隙度差异显著,MFCF最大.(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FF和MFCF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降低,MFSF则先增加后减少,各土层MFCF均最高;在0~20 cm土层,PFF土壤含水量最高,MFSF最低;在20~60 cm土层,MFSF土壤含水量最高,MFCF最低.(3)3种林分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显著降低,在0~60 cm各土层MFCF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分.(4)灰度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土壤有机质,灰关联度均大于或接近0.5.不同林分和不同深度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营造混交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比纯林有明显改善;MFCF对浅层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MFSF对深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因此,营造混交林时应综合考虑土壤厚度和树种根系特征,选择适宜的树种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含水量 灰度关联分析
下载PDF
连栽杉木人工林参与土壤碳氮转化过程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先 索沛蘅 +3 位作者 杜大俊 刘雨晖 胡亚林 王玉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7-256,共10页
选取福建三明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一代、二代、三代)及格氏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冗余分析法研究不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与参与碳,氮转化过程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究中亚热带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酶的季节变化及其影... 选取福建三明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一代、二代、三代)及格氏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冗余分析法研究不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与参与碳,氮转化过程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究中亚热带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酶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揭示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特点和林地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土壤pH显著低于天然林,但一、二、三代杉木林间无显著差异。12月份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在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中无显著差异,并且二代和三代林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天然林(P<0.05);6月份杉木三代林土壤全碳含量显著高于一代林(P<0.05),但与二代林和天然林无显著差异。12月份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一、二、三代杉木林间无显著差异。6月份杉木一代林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二代林和天然林(P<0.05),但与三代林无显著差异。12月份天然林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P<0.05),而一、二、三代杉木林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杉木一代、二代林和天然林土壤天冬酰胺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三代林(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NO-3⁃N含量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它们与土壤天冬酰胺酶、β⁃葡萄糖苷酶(BG)、和蛋白酶(protease)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说明杉木林进入成熟林-过熟林阶段后,不同连栽代数林地许多土壤理化指标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且它们受季节因素影响很大,建议今后加强土壤酶活性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长期综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杉木连栽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不同沙漠化程度高寒草甸的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芳 王涛 +2 位作者 薛娴 杨印海 张瑞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5-159,共5页
黄河源区由于过度放牧,引起高寒草甸不同程度的沙漠化。随沙漠化程度的增加,容重和pH值逐渐升高,有机碳(SOC)和全氮(N)逐渐降低。在不同土壤层的分布中,容重和pH值的分布特征为:0-10 cm<10-20 cm<20-30 cm,SOC和全N的分布特征为:0... 黄河源区由于过度放牧,引起高寒草甸不同程度的沙漠化。随沙漠化程度的增加,容重和pH值逐渐升高,有机碳(SOC)和全氮(N)逐渐降低。在不同土壤层的分布中,容重和pH值的分布特征为:0-10 cm<10-20 cm<20-30 cm,SOC和全N的分布特征为:0-10 cm>10-20 cm>20-30 cm。适度放牧有利于SOC和全N的积累,过度放牧容易引起土壤沙漠化,阻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沙漠化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山东滨海盐碱地11个造林树种叶解剖特征对土壤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旭 刘洪凯 +2 位作者 赵春周 王强 王延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7-708,共12页
叶片作为植物与大气环境连接的重要纽带,对逆境具有强烈的响应。基于叶性状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对盐碱地植物群落构建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以山东省滨海盐碱地3种不同土壤条件下的11个造林树种为对象,通过对各树种叶解剖性状的测... 叶片作为植物与大气环境连接的重要纽带,对逆境具有强烈的响应。基于叶性状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对盐碱地植物群落构建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以山东省滨海盐碱地3种不同土壤条件下的11个造林树种为对象,通过对各树种叶解剖性状的测定分析,阐明叶片功能性状与盐碱地土壤环境的关系,以期为盐碱地植被修复与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1) 11个树种的叶片厚度较大,栅栏组织发达,紧密排列在叶肉近轴面,呈3–5层。各树种叶片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PT/ST)普遍较高但差异较大,可指示叶解剖特征在树种间的差异性。(2)不同树种的叶解剖结构在立地环境间具有显著差异, PT/ST可作为指示指标。(3)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树种叶片解剖结构与立地土壤条件具有密切联系。PT/ST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程度高,且与土壤pH以及土壤电导率(25℃)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特征和叶脉特征可解释叶性状随环境变异约84%的信息量。综上所述,叶解剖结构与盐碱地土壤条件存在密切关系,基于叶解剖特征可进一步分析树种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性,并为盐碱地植物群落构建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叶片 叶脉 解剖特征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土壤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连作植烟土壤中酚酸物质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白羽祥 杨焕文 +3 位作者 徐照丽 吴涛 易建华 王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07-1914,共8页
为初步探明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与土壤主要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同一植烟区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1、6、8、14、16 a)为对象,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变化,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逐... 为初步探明连作土壤中酚酸类物质与土壤主要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同一植烟区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1、6、8、14、16 a)为对象,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变化,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模型,探讨酚酸类物质与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积累、植烟土壤酸化和养分失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间苯三酚对pH存在抑制作用,肉桂酸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促进作用,阔马酸对脲酶活性存在抑制作用;间苯三酚、阔马酸和酚酸类物质总量均受到脲酶的抑制作用,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分别受过氧化氢酶的抑制和促进作用;阿魏酸受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抑制作用和蔗糖酶的促进作用;间苯三酚、对羟基苯甲酸和酚酸类物质总含量均受土壤pH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逐步回归分析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猫头刺群落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宁 滕玖琳 +2 位作者 何兴东 王海涛 高玉葆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6-711,共6页
选择腾格里沙漠边缘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的猫头刺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猫头刺群落植物属性和土壤属性随尺度变化、空间异质性的变化以及植物属性对土壤属性空间异质性的响应。结果表明,尺度从800m2增加到1 600m2,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 选择腾格里沙漠边缘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的猫头刺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猫头刺群落植物属性和土壤属性随尺度变化、空间异质性的变化以及植物属性对土壤属性空间异质性的响应。结果表明,尺度从800m2增加到1 600m2,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的空间异质性减小,全磷和有效磷的空间异质性增加,有效氮空间异质性不变,而群落内3种植物密度和叶量的空间异质性基本都趋于增加,说明全磷和有效磷是目前猫头刺群落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尤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骆驼蓬。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现象是由于荒漠地区的灌丛"沃岛效应"和植物耗用有效磷以增大吸水力的补偿机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猫头刺 土壤理化特征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林龄的滨海盐碱地杨树刺槐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草本植物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树梅 庞元湘 +3 位作者 宋爱云 曹帮华 朱振波 李业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539-6548,共10页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不同林龄的杨树(Populus×Euramercana‘Neva’)、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人工混交林及相应的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其不同林龄人工林林下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不同林龄的杨树(Populus×Euramercana‘Neva’)、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人工混交林及相应的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其不同林龄人工林林下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1)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刺儿菜(Cirsium setosum)是滨海盐碱地人工林林下群落的优势种。(2)随着林分年龄(3年、7年、18年)的增加,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相应纯林Patrick指数及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均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7年生时丰富度、草本多样性、均匀度最高。(3)杨树刺槐混交提高了林下草本物种组成及重要值,就纯林而言,刺槐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同龄杨树。(4)随着林龄的增大,杨树刺槐混交林及其纯林林下土壤p H值逐渐降低,杨树刺槐纯林土壤含盐量先增后减,杨树×刺槐混交林土壤含盐量依次递减;杨树刺槐混交林及其纯林林下土壤全磷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杨树纯林及杨树×刺槐混交林全氮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刺槐纯林林下土壤全氮量呈连续增长的趋势;林龄间土壤p H、含盐量、全氮及全磷含量差异显著。(5)草本植物多样性相关指数与土壤含盐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杨树 刺槐 草本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苗苗 刘桂民 +6 位作者 刘德玺 杨庆山 杜振宇 魏海霞 王霞 周健 李存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为了探讨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林龄8年的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造林空地为对照,对各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均能改善黄河... 为了探讨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林龄8年的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造林空地为对照,对各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均能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理化特性。与对照空地相比,人工林的平均土壤容重、含盐量、pH值分别降低了4.8%,44.4%,2.5%,平均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6.0%,4.7%;(2)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及碱化度的影响效果各异,其碱化度大小依次为:柽柳(27.4%)>杜梨(23.3%)>对照(19.5%)>白蜡(16.0%)>盐柳(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滨海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群落根土比和土壤理化特征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字洪标 胡雷 +1 位作者 阿的鲁骥 王长庭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1-1160,共10页
以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原生植被(primary vegetation,PV)、轻度退化(light degradation,LD)、中度退化(moderate degradation,MD)和重度退化(heavy degradation,HD)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群落根... 以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原生植被(primary vegetation,PV)、轻度退化(light degradation,LD)、中度退化(moderate degradation,MD)和重度退化(heavy degradation,HD)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群落根土比和土壤理化性质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根土比随退化演替阶段的进行而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土壤含水量则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土壤总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硝态氮和全钾没有呈现出规律的变化。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0~10cm)养分含量(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物理特征(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受退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退化演替阶段 根土比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对土壤性质、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闵文豪 王春丽 +6 位作者 王莉玮 易廷辉 卞京军 支梅 孙琪惠 宿锦锦 赵秀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0-568,共9页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为全生物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种类(H、S和X)和用量(2.5、10和40 g·kg^(-1))...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为全生物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种类(H、S和X)和用量(2.5、10和40 g·kg^(-1))对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显著提高土壤pH,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H地膜颗粒中高用量和S地膜颗粒低中用量时对土壤硝化作用及土壤氮的有效性有积极作用,而X地膜颗粒则表现为抑制作用;H地膜颗粒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S和X无显著影响;X地膜颗粒使土壤有效钾含量提高,S和H无显著影响. 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颗粒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地膜种类、用量和酶的类型的不同而异,随着地膜颗粒用量提高,3种土壤酶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而言,除低中用量的S处理外,其余处理均抑制小麦的生长,其中X地膜颗粒对小麦根、茎叶和籽粒生物量抑制作用最大且随地膜颗粒用量提高小麦生物量抑制效果越明显.对小麦养分而言,在地膜颗粒低用量时促进氮吸收、高用量时抑制氮吸收,且地膜颗粒对磷钾吸收起抑制作用. 3种地膜颗粒处理下,小麦茎叶和籽粒氮磷的分配比例差异显著,但钾的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生物量是影响小麦养分积累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原料颗粒 土壤理化性质 小麦 生长性状 养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