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4
1
作者 赵俊晔 于振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5-822,共8页
在土壤肥力不同的两块高产田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期小麦植株积累的氮素73.32%~87.27%来自土壤,4.51%~9.40%... 在土壤肥力不同的两块高产田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期小麦植株积累的氮素73.32%~87.27%来自土壤,4.51%~9.40%来自基施氮肥,8.22%~17.28%来自追施氮肥;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吸收的土壤氮量减少,吸收的肥料氮量和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增加,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显著降低;小麦对基施氮肥的吸收量、吸收率和基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残留率均显著小于追施氮肥,基施氮肥的损失量和损失率显著大于追施氮肥;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植株吸收更多的土壤氮素,吸收的肥料氮量较少,土壤中残留的肥料氮量和肥料氮的损失量较高,不同地块肥料氮吸收、残留和损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施氮肥上.2.当施氮量为105 kg/hm2时,收获后0~100cm土体内未发现硝态氮大量累积,随施氮量增加,0~100cm土体内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大于195 kg/hm^2时,小麦生育期间硝态氮呈明显的下移趋势,土壤肥力较高地块,硝态氮下移较早,下移层次深.3.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过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不再显著增加,甚至降低;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获得最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所需施氮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土壤肥力 冬小麦 氮肥利用 土壤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73
2
作者 王晓英 贺明荣 +4 位作者 刘永环 张洪华 李飞 华芳霞 孟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5-694,共10页
在高肥力条件下,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灌水频次(0-3次),裂区为不同施氮量(0-240 kg/hm^2),结合15N微区示踪技术,研究了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的吸收利用及生育后期土壤硝态氮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水平下,... 在高肥力条件下,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灌水频次(0-3次),裂区为不同施氮量(0-240 kg/hm^2),结合15N微区示踪技术,研究了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的吸收利用及生育后期土壤硝态氮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水平下,不灌水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各灌水处理,各灌水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随灌水次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增加灌水次数,氮肥耕层残留量和残留率显著降低,氮肥损失量和损失率则明显增加。在一定的灌溉水平上,随施氮量(0-240 kg/hm^2)增加,植株总吸氮量、氮肥吸收量、氮肥耕层残留量、氮肥损失量以及损失率均呈上升趋势,而氮肥利用率和耕层残留率呈下降趋势。氮肥水平一定时,在灌0至灌2水范围内,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增加呈上升趋势,灌3水处理中施氮处理(N168、N240)的籽粒产量较灌2水处理显著降低;灌水生产效率随灌水次数增加显著下降。在一定灌溉水平上,施氮量由168 kg/hm^2增至240 kg/hm^2,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显著降低,各灌水处理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不灌水处理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显著降低。灌水促进了施氮处理(N168,N240)中土壤硝态氮向下迁移,从开花到收获0-100 cm土层中部分硝态氮迁移到了100-200 cm土层。灌水次数是导致收获期0-100 cm土层残留NO3^--N累积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水氮互作效应是决定收获期100-200 cm土层残留NO3^--N累积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且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耦合 氮肥吸收 土壤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徐钰 刘兆辉 +3 位作者 江丽华 林海涛 郑福丽 谭德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3,98,共5页
为了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大田试验,在山东省桓台县小麦-玉米轮作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FP)相比,优化氮肥(OPT)、两种控... 为了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大田试验,在山东省桓台县小麦-玉米轮作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FP)相比,优化氮肥(OPT)、两种控释氮肥(CRF+OF和CRF)措施均可提高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OPT+OF)能够提高经济系数及千粒重,但产量较低,应重视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比。此外,4种措施的应用都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显著减少0-120 cm土体中硝态氮的残留,从而降低对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OPT及CRF两种措施,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收744.68元/hm2和883.02元/hm2。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施氮量减少30%的优化施肥和施氮量减少53%的控释氮肥措施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更合理,是值得推荐的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冬小麦 氮肥利用 土壤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钰 江丽华 +4 位作者 林海涛 谭德水 郑福丽 高新昊 刘兆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6-1199,共4页
为了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山东省桓台县小麦-玉米轮作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FP)相比,优化氮肥(OPT)、两种控释氮肥(CRF1和... 为了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山东省桓台县小麦-玉米轮作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FP)相比,优化氮肥(OPT)、两种控释氮肥(CRF1和CRF2)措施通过改善产量构成要素均可使夏玉米的经济产量得到提高,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显著减少0~120 cm土体中硝态氮的残留,从而降低对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OPT及CRF2两种措施,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收1475.42元hm-2和1102.28元hm-2。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施氮量减少30%的优化施肥和施氮量减少53%的控释氮肥措施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更合理,是值得推荐的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玉米 氮肥利用 土壤硝态氮 产量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鑫 安景文 +1 位作者 邹晓锦 隋世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4,共4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习惯施肥、施缓控释肥、优化施肥和秸秆还田4种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缓控释肥的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67%。氮肥用量与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呈正相关,施氮量越多,...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习惯施肥、施缓控释肥、优化施肥和秸秆还田4种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缓控释肥的玉米产量比习惯施肥增产2.67%。氮肥用量与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呈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土壤硝态氮在100cm土层范围内的累积量也越大。0~100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不同处理表现为: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与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0~100cm土层中硝态氮积累量分别下降了48.0%、46.5%、40.7%,从而降低了农田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综合玉米产量、硝态氮积累量,认为在施氮192kg/hm2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料既可保证产量又能降低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土壤硝态氮 籽粒产量 缓控释肥
下载PDF
降雨与施肥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绍元 张自军 +2 位作者 丁跃元 赵亮 唐泽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
通过在北京顺义区进行模拟降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与施肥水平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质地相同时,土壤硝态氮含量与降雨强度、施氮量关系密切,土壤中硝态氮浓度变化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降雨强... 通过在北京顺义区进行模拟降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与施肥水平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质地相同时,土壤硝态氮含量与降雨强度、施氮量关系密切,土壤中硝态氮浓度变化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降雨强度达到40~70 mm/h时,硝态氮会淋溶到土壤剖面110 cm以下;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均呈升高的趋势,并向下层土壤快速移动,造成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施肥 土壤硝态氮 夏玉米
下载PDF
夏玉米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经廷 王志敏 周顺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2-1190,共9页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NO3--N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夏玉米季施氮量与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NO3--N累积量与冬小麦的产量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冬小麦季采取限氮或不施氮处理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各层NO3--N含量,与夏玉米收获后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冬小麦季施氮157.5 kg.hm-2(N240+157.5)或者冬小麦季不施氮前茬夏玉米季施氮360 kg.hm-2(N360+0)都能满足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产量、吸氮量和周年氮肥利用率相近且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夏玉米季高施氮处理,当季氮存在很大的淋洗等损失风险。【结论】夏玉米季施入的氮肥对后茬冬小麦有很强的有效性,小麦季采取节水省肥栽培,能显著减少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的NO3--N,减缓其淋洗,同时保障作物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生产中氮肥的合理分配应充分考虑前茬残留氮素对后茬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硝态氮 氮肥 夏玉米 冬小麦 后效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对黄瓜产量、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土壤水溶液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蔡万涛 陈阜 +2 位作者 张海林 雷杰 文新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通过在北京通州区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黄瓜产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土壤水溶液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60 kg/hm2时,达到作物最高产量,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从而确定该施肥量为最佳氮肥投入量;通过对不同... 通过在北京通州区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黄瓜产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土壤水溶液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60 kg/hm2时,达到作物最高产量,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从而确定该施肥量为最佳氮肥投入量;通过对不同施肥量条件下土壤NO3-N累积量的研究,将该研究区土壤对氮肥环境容量确定为N一年260 kg/hm^2;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0-9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能够有效反映对当茬作物的施肥量水平;土壤0-90 cm水溶液NO3^--N浓度随着氮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作物收获后0-90 cm土壤水溶液中NO3^--N含量与其土壤NO3^--N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0-90 cm土壤水溶液硝态氮含量的测定,能有效反映不同施肥水平对地下水的污染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施肥量 土壤硝态氮 土壤水溶液
下载PDF
硫元素对蔬菜地土壤NO_3^-淋溶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常珍 赵言文 +4 位作者 胡正义 高义民 徐成凯 毕冬梅 肖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7,共4页
通过温室盆栽淋洗试验 ,研究了硫元素对蔬菜地土壤NO-3 淋溶损失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2周试验期间 ,与对照相比 ,在种葱和不种葱条件下 ,硫元素处理土壤NO-3 N累积淋失量均降低 83%左右 ,NH+4 N累积淋失量分别增加 2... 通过温室盆栽淋洗试验 ,研究了硫元素对蔬菜地土壤NO-3 淋溶损失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2周试验期间 ,与对照相比 ,在种葱和不种葱条件下 ,硫元素处理土壤NO-3 N累积淋失量均降低 83%左右 ,NH+4 N累积淋失量分别增加 2 0 3和 2 4 9mg·pot-1,无机氮 (NH+4 N +NO-3 N)淋失量则均降低 6 0 %左右 ;试验结束后 ,其土壤无机氮浓度分别增高 82 7%和 74 8% ,且主要为NH+4 N。类似结果也在S2 O2 -3 处理中发现 ,但SO2 -4处理则无此现象。可见硫元素施入土壤后可抑制土壤氮的淋失 ,其作用机制是由硫元素氧化产生的S2 O2 -3 作用所致。鉴于S2 O2 -3 使用量是硫元素的 1 4倍 ,而后者效果仍然比前者好 ,因此认为硫元素是适用于蔬菜土壤的硝化抑制剂之一 ,特别是有效硫较低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元素 蔬菜地 土壤 土壤硝态氮 淋溶损失 硝化抑制剂
下载PDF
化肥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抗病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若楠 张彦才 +4 位作者 黄绍文 唐继伟 王丽英 陈丽莉 翟彩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2,共5页
在河北省高邑县后哨营黄瓜集约化种植区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在菜农基施玉米秸秆30 t/hm2(N、P2O5和K2O携入量分别为208.4、62.8和361.6 kg/hm2)基础上,研究不同化肥氮用量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抗病性及根层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 在河北省高邑县后哨营黄瓜集约化种植区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在菜农基施玉米秸秆30 t/hm2(N、P2O5和K2O携入量分别为208.4、62.8和361.6 kg/hm2)基础上,研究不同化肥氮用量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抗病性及根层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 t/hm2玉米秸秆配施450 kg/hm2化肥N模式的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化肥氮农学利用率达最高,分别为169.74 t/hm2、33.05万元/hm2、39.2 kg/kg;较农民习惯施肥节N 61.4%、节P2O532.2%和节K2O 33.9%,增产34.9%、增收40.8%;本试验条件下,基施秸秆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化肥N的适宜用量为370~450 kg/hm2;采收期适宜黄瓜产量建成的根层(0~40 cm)土壤硝态氮需求农学阈值为N 105.9 kg/hm2。农民习惯施肥量严重超出黄瓜养分需求量,土壤NPK比例失调,黄瓜抗病能力下降,习惯施肥区较化肥N用量450~750 kg/hm2各处理黄瓜采收期病+死株率增加了39.7~49.2个百分点,而且根层土壤硝态氮出现显著积累并存在淋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黄瓜 化肥n用量 产量 病株率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9
11
作者 崔振岭 石立委 +3 位作者 徐久飞 李俊良 张福锁 陈新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71-2075,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施用氮肥造成的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最高产量施N量分别为0、0、79和118 kg·hm-2,最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施N量分别为122、100、127和174kg·hm-,小麦收获后0~90 cm土...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施用氮肥造成的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最高产量施N量分别为0、0、79和118 kg·hm-2,最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施N量分别为122、100、127和174kg·hm-,小麦收获后0~9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随施N量的增加呈极显著线性增加,而N表观损失则呈指数增加.在最高产量施N量条件下,小麦收获后0~9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保持86~115 kg·hm-2,N表观损失为2~32 kg·hm-2,低于最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施N量时的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量(106~168 kg·hm-2)和N表观损失量(14~56kg·hm-2).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安全,最高产量施N和氮肥施用的环境效应可以通过优化施N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氮肥管理 土壤硝态氮残留 n表观损失 粗蛋白含量
下载PDF
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叶优良 李隆 孙建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18-823,共6页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以甘肃省河西灌区为试验地点,在0和225kg(N)·hm^-2氮水平下,探讨了蚕豆、豌豆、大豆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蚕宜收获后... 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文以甘肃省河西灌区为试验地点,在0和225kg(N)·hm^-2氮水平下,探讨了蚕豆、豌豆、大豆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蚕宜收获后,间作的蚕豆、大豆、豌豆和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在两个氮水平下均低于相应的单作,蚕豆、大豆、豌豆的间作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也低于相应的单作,但表现的土层深度各异。玉米收获后,蚕豆和豌豆的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低于单作;不施氮条件下,大豆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低于单作,与蚕豆、豌豆和大豆间作的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高于单作玉米;在225kg(N)·hm^-2氮水平下,与蚕豆和豌豆阔作的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低于单作玉米,间作大豆和与大豆间作的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高于相应的单作。玉米收获期,不施氮条件下3种豆科作物间作0~60cm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单作;225kg(N)·hm^-2氮水平下,蚕豆、豌豆间作0~60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单作,而间作大豆0~100cm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单作。对不同深度土壤硝态氮相对累积量分析表明,蚕豆收获期间作0~60cm土层相对累积量高于单作,而100~180cm土层则低于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玉米 单作 间作 硝态氮累积 土壤剖面
下载PDF
渭北旱地麦田配施有机肥减量施氮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昊青 于昕阳 +3 位作者 翟丙年 金忠宇 马臣 王朝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为了探讨陕西渭北旱地冬小麦有机无机配施的减氮效应及机理,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氮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N·hm^(-2))与有机肥(猪粪30 t·hm^(-2)... 为了探讨陕西渭北旱地冬小麦有机无机配施的减氮效应及机理,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探究不同氮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N·hm^(-2))与有机肥(猪粪30 t·hm^(-2))配施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NUE)、土壤硝态氮残留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当地最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的产量、地上部吸氮量和NUE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6.9%、29.3%和34.3%,且以有机肥与150 kg N·hm^(-2)氮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改善0~20 cm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6.1%、8.2%、90.4%和94.8%,但当施氮量大于150 kg N·hm^(-2)时,配施有机肥显著增加0~200 cm硝态氮残留量(43.7~188.8 kg·hm^(-2)),加大硝态氮淋溶风险;有机肥分别与75、150 kg N·hm^(-2)氮肥配施相比单独施用150、225 kg N·hm^(-2)氮肥处理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却显著提高了NUE(27.4%和45.3%),并降低60 cm土层以下硝态氮含量。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在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在有机肥(猪粪)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75~150 kg N·hm^(-2)的氮肥(有机氮∶无机氮=1∶0.46~0.91),可以保证小麦高产优质,并降低氮素淋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有机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残留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硝态氮的适宜含量 被引量:58
14
作者 崔振岭 陈新平 +3 位作者 张福锁 徐久飞 石立委 李俊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7-2232,共6页
采用冬小麦季不同施氮处理(夏玉米季不施氮)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夏玉米季土壤硝态氮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在播前土壤无机氮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冬小麦季施用150kgN.hm-2即可满足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的氮素需求;各氮肥... 采用冬小麦季不同施氮处理(夏玉米季不施氮)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夏玉米季土壤硝态氮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在播前土壤无机氮含量较高的条件下,冬小麦季施用150kgN.hm-2即可满足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的氮素需求;各氮肥处理在冬小麦季的氮肥施用当季的利用率仅为11%~23%,在夏玉米季氮肥残效利用率则高达30%~52%.当夏玉米播前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达到82kg.hm-2时,无需施氮即可保证夏玉米十叶期的生长,达到151kg.hm-2时,无需施氮即可保证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夏玉米十叶期和收获后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低于46和65kg.hm-2时,则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应,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应控制在65~151kg.h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氮肥残效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含量 氮素损失
下载PDF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8
15
作者 高亚军 李云 +6 位作者 李生秀 强秦 曹卫贤 刘文国 张建昌 党占平 刘金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01-2910,共10页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但夏季休闲期间容易下迁至作物无法吸收的土壤深度.与常规无覆盖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显著提高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0~200 cm的硝态氮残留,这与地膜覆盖导致有机氮矿化增加有关;秸秆覆盖对作物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均没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低于120kg/hm2时,各种栽培模式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小,只有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处理在土壤表层有少量硝态氮累积;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无覆盖和秸秆覆盖土壤60~120 cm深度都有明显累积峰,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土壤残留硝态氮则在60 cm以上土层累积较多.小麦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各种栽培模式土壤硝态氮及其分布特点.垄沟种植条件下,从土壤表层到200 cm的深层,垄上土壤残留硝态氮均显著高于沟内土壤;上层差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差异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则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吸氮量和土壤中残留硝态氮量均显著提高;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占施氮量的0.3%~44.6%.垄沟种植模式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最多,地膜覆盖处理次之,垄沟种植处理垄上土壤增加量远远高于沟内土壤.施氮量提高1倍,增加的残留硝态氮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提高小麦种植密度,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平均减小13.2 kg/hm2.由于种植密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因此硝态氮残留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秸秆覆盖模式80~140 cm土层降低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高密与低密残留硝态氮的差异主要在深层;垄沟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小麦种植密度 残留硝态氮 旱地
下载PDF
渭北旱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程杰 高亚军 强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4年田间小麦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睇Ⅱ种植密度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4年后,0-200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为29.87-462.59kg/hm0,且主要积累在80-160cm土层,土壤氮...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4年田间小麦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睇Ⅱ种植密度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4年后,0-200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为29.87-462.59kg/hm0,且主要积累在80-160cm土层,土壤氮库不仅明显.且残留比前3年土壤剖面显著下移(前3年主要累积在100cm),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累积规律及其小麦籽粒吸氮量基本相似,排序均为:地膜覆盖〉常规种植〉秸秆覆盖〉垄沟种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也相应增加.N0处理0-200cm土壤平均硝态氮残留量为57.69kg/hm^2.N120处理平均为97.04kg/hm^2,虽然高于无氮处理,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N240处理平均为355.43kg/hm^2,比前者增加的幅度更大,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施氮肥而增加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14.9~401.18kg/hm^2.平均占4年施氮量的19.59%,其中地膜覆盖占26.07%,常规种植占20.98%,秸秆覆盖占17.46%,垄沟种植种植占1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种植密度 残留硝态氮
下载PDF
施磷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吸氮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红霞 吴普特 +2 位作者 王百群 冯浩 马军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12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夏玉米生长期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累积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施磷水平分别为0,60,120和180 kg/hm^2时,研究施磷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吸收累... 【目的】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夏玉米生长期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累积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施磷水平分别为0,60,120和180 kg/hm^2时,研究施磷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氮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在0-110 cm土层,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0-30 cm土层明显高于30-110 cm土层且变幅较大,施磷肥能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夏玉米生育期推进,0-11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于灌浆期达到最低值;当施磷水平为120 kg/hm^2时,成熟期0-11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低于施磷60和180 kg/hm^2的处理;施磷肥能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籽粒吸氮量及氮收获指数,均以施磷水平为120 kg/hm^2时最高。【结论】在施氮基础上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籽粒产量,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及向更深土层中的运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 土壤硝态氮 籽粒产量 氮素累积量
下载PDF
滴灌施肥下水肥用量对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绍武 胡田田 +2 位作者 刘杰 冯璞玉 张美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3,共8页
【目的】通过水肥管理达到减少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维持土壤质量的目的,探求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水肥用量的关系。【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灌水量和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根据当地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实际中的水... 【目的】通过水肥管理达到减少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维持土壤质量的目的,探求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水肥用量的关系。【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灌水量和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根据当地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实际中的水肥用量,设计各试验因子的水肥水平,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拉秧后测定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建立土壤硝态氮量与水肥因子间的数学模型,据此分析了各单因子效应及二因素的耦合效应。【结果】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影响最大,施磷量、灌水量和施钾量次之,有机肥用量最小。当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多而增加,随施磷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随灌水量、施钾量以及有机肥用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灌水量及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产生的影响程度随其他因子的水平而变,存在明显交互作用。模型寻优显示:灌水量455.1~471.5 mm,施氮量532.3~586.5 kg/hm2,施磷量420.8~466.4 kg/hm2,施钾量646.1~723.5 kg/hm2,有机肥用量25.6~27.9 t/hm2,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可维持在100~150 mg/kg的较低水平。【结论】温室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相对较大,可以通过优化水肥用量来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故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仍需严格控制水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 土壤硝态氮残留 日光温室 土壤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浅层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与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关系
19
作者 谭军利 刘昊昊 +1 位作者 王西娜 马俊生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373,共10页
【目的】探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现状及其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为有效防治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及土壤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方法,采集7个典型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不同时期的214个地... 【目的】探讨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现状及其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为有效防治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及土壤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方法,采集7个典型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不同时期的214个地下水样及102个0~20 cm土壤样品,分析了地下水和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及电导率等。【结果】地下水样本硝态氮含量超过Ⅲ类水标准的达53.3%;近80%的土壤样本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其中中度盐化土占57%。当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大于40 mg L^(−1)时,地下水电导率、土壤电导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随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增加而急剧增加。土壤电导率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决定系数达0.376。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土壤电导率与地下水电导率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结论】宁夏典型日光温室集约种植区的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并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盐渍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硝态氮 土壤硝态氮 日光温室 集约化种植 土壤盐渍化
原文传递
东北棕壤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轮作大豆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沥阳 华伟 +3 位作者 张诗雨 彭启超 戴健 韩晓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8,共9页
【目的】在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基于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地区大豆生物量、产量、各部位吸氮量及收获期土壤0―100 cm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棕壤肥料长期... 【目的】在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基于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地区大豆生物量、产量、各部位吸氮量及收获期土壤0―100 cm硝态氮累积的影响,为该地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棕壤肥料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始于1979年,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配施(NPK)、低量厩肥(M1)及其与化肥配施(M1N和M1NPK)、高量厩肥(M2)及其与化肥配施(M2N和M2NPK)9个处理。厩肥为猪厩肥,1992年后大豆季不施猪厩肥,仅在玉米季相关处理中施用。39年后,调查分析了大豆生物量、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大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结果】高量、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总吸氮量及各部位吸氮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和不施肥处理,其中,M1NPK处理大豆生物量、产量和总吸氮量最高,分别为9107、2979和314.2 k g/h 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6.1%~133.6%、23.9%~232.5%和11.7%~359.4%。施肥提高了大豆氮收获指数,但氮素生理效率降低。NPK和M1NPK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均为63.5%,而氮素生理效率较CK分别降低了30.6%和28.1%。大豆收获期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播前相比,大豆收获期单施氮肥处理的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显著增加,NPK处理变化不显著,M1、M1N和M1NPK处理显著降低。低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收获期0―100 cm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远低于高量厩肥配施化肥处理,较播前平均降低了79.2%。所有处理中,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以M1NPK处理最低,比其他处理平均降低了58.2%。【结论】在东北棕壤地区玉米–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玉米季低量厩肥(13.5 t/hm^2)与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时,大豆季仅施氮磷钾化肥既可提高大豆生物量、产量,促进氮素吸收,同时还可降低大豆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玉米 大豆 轮作 施肥措施 氮素吸收 土壤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