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荆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洪水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建柱 冯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1-930,共10页
选择大清河水系的紫荆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其下垫面变化趋势,根据大清河水系的水文气象特点,建立了考虑下垫面变化的超渗-蓄满耦合产汇流模型,并利用实测暴雨洪水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流域洪水对下垫面变... 选择大清河水系的紫荆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其下垫面变化趋势,根据大清河水系的水文气象特点,建立了考虑下垫面变化的超渗-蓄满耦合产汇流模型,并利用实测暴雨洪水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流域洪水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下垫面变化导致洪峰和洪量变小,其对大洪水影响小,对中小洪水影响较大。对于10年一遇以上洪水,由于下垫面的变化,洪峰和洪量平均分别减少1.3%和4.9%,小于5年一遇洪水洪峰和洪量分别减少5.8%和12.5%。通过不同下垫面因素变化条件下的模拟,认为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变对洪水的影响较小,而土壤蓄水容量的增加是引起洪水明显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土地利用 土壤蓄水容量 产汇流模型 洪水响应
原文传递
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三雄 谢莉 +2 位作者 张金池 姜姜 张晓勉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5,共3页
在野外调查、实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土壤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强弱,将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分为4类:落阔林、灌木林为第一类,表现出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茶园、草地、松林为第二类,土壤水土保持功能较强;毛... 在野外调查、实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土壤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强弱,将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分为4类:落阔林、灌木林为第一类,表现出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茶园、草地、松林为第二类,土壤水土保持功能较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表现出较强的抗蚀性和抗冲性,但渗透性能并不突出,土壤贮水能力也一般,水土保持功能中等,为第三类;裸露地水土保持性能很差,单独作为第四类,其渗透性、抗蚀性、抗冲性、土壤水库容都显著小于其他各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水土保持功能 渗透性 可蚀性 土壤水库容 黄浦江源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田土壤水分分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秀兰 王桂玲 +1 位作者 邹立尧 沈能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依不同生长季时段和土层厚度有较大差异 ,为指导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作物生长季 农田土壤水分 分区研究 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蓄水量 土壤蓄水量盈亏值
下载PDF
一种新安江模型中土壤水蓄水容量空间分布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孔凡哲 宋晓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4,共6页
首先构建一个以自然子流域为计算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每一个计算单元内,利用土壤水蓄水容量曲线表示张力水的空间分布,在单元之间,认为坡度大的单元土壤层厚度和蓄水容量小,同样的降雨先产流。通过建立计算单元蓄水容量与地形坡... 首先构建一个以自然子流域为计算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每一个计算单元内,利用土壤水蓄水容量曲线表示张力水的空间分布,在单元之间,认为坡度大的单元土壤层厚度和蓄水容量小,同样的降雨先产流。通过建立计算单元蓄水容量与地形坡度间的关系,考虑了地形坡度对产流的影响。在淮河流域上游大坡岭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得到了理想的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土壤水蓄水容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氮磷肥配施对夏玉米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杜红霞 吴普特 +2 位作者 冯浩 王百群 马军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5,共4页
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上层土壤含水量变幅大于下层。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夏玉米各生长期内0~50cm土层含水量呈施磷处理高于不施磷处理,50~110cm土层则反之。苗期-拔节-灌浆-收获期0~110cm土壤蓄水量呈升高-降... 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上层土壤含水量变幅大于下层。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夏玉米各生长期内0~50cm土层含水量呈施磷处理高于不施磷处理,50~110cm土层则反之。苗期-拔节-灌浆-收获期0~110cm土壤蓄水量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苗期呈氮磷配施处理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其它生长期氮肥与磷肥水平为120kg/hm^2配施处理最高;表层50cm土层蓄水量均呈现氮磷配施处理高于单施氮肥处理,50~110cm、土层则反之。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二者均以配施磷肥120kg/hm^2处理最高;当施磷量超过120kg/hm^2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配施 土壤水分 土壤蓄水量 土壤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辽西北风沙区典型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6
作者 张日升 凡胜豪 +2 位作者 姜涛 郎明翰 迟琳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62-64,68,共4页
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10月对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进行测量,分析樟子松人工林、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半固定沙地5种方式下土壤垂直剖面含水率分布特征、土壤储水量变化特征、土壤蒸散发变化特... 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10月对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进行测量,分析樟子松人工林、灌木林地、草地、农田、半固定沙地5种方式下土壤垂直剖面含水率分布特征、土壤储水量变化特征、土壤蒸散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木林和草地的土壤含水率分布呈“W”形;樟子松人工林、半固定沙地的含水率分布呈“U”形;农田含水率分布呈倒“U”形,且含水率最小值位置与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根系分布情况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储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皆为盈余状态,其中草地的保墒效果最好。因此,该地区的生态植被应优先考虑修复草本或疏林草地,以利于维护土壤水环境及其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土地利用类型 储水量 蒸散发 变化特征 辽西北风沙区
下载PDF
蓄水容量曲线设定分布式霍顿模型土壤含水量初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加虎 刘蓓蓓 +1 位作者 李丽 陈明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0-44,共5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空间描述能力对土壤墒情模拟、分布式输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计算,需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为了提高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效率,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数据比对2个方面,...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空间描述能力对土壤墒情模拟、分布式输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计算,需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为了提高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效率,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的数据比对2个方面,证明蓄水容量曲线和分布式模型中逐单元土壤含水量序列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转换公式,据此可以将面平均的土壤含水量转换为空间分布的土壤含水量。用离散蓄水容量曲线法设置分布式模型的土壤含水量初值,并与传统模型预热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趋势完全一致,次洪模拟效果相同,并且节省了大量的计算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分布式模型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蓄水容量曲线 分布式水文模型 霍顿模型 栾川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储水量年变异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华 吴发启 +1 位作者 张青峰 何先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919-3920,4008,共3页
通过测定飞马河流域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川地不同部位0~180 cm的土壤储水量,分析了土壤储水量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坡位、坡向不同,土壤储水量差异很大,阴坡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平均增速6.01 mm/m,阳坡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平... 通过测定飞马河流域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川地不同部位0~180 cm的土壤储水量,分析了土壤储水量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坡位、坡向不同,土壤储水量差异很大,阴坡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平均增速6.01 mm/m,阳坡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平均增速0.71mm/m;在坡地上修建了水平阶后,沿坡长方向土壤储水量趋于均匀;土壤储水量年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2~7月土壤储水量变化缓慢.7~9月土壤储水量急剧变化,9~12月土壤储水量变化又趋于缓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储水量差异明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储水量变化幅度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储水量 坡位 坡向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麦收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9
作者 刘飞 赵圆峰 +3 位作者 胡子豪 郭建文 何亚男 张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麦收后不同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运用比较法,研究了麦收后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种处理对小麦秋播墒情的影响。通过烘干法,测定3种模式... [目的]研究麦收后不同耕作制度和田间管理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运用比较法,研究了麦收后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种处理对小麦秋播墒情的影响。通过烘干法,测定3种模式下农田土壤含水量、储水量、耗水量。[结果]3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的土壤含水量高于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略高于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1 m深土壤储水量大于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和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而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的土壤储水量大于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3个模式的耗水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土壤深度为1 m的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小麦高茬旋耕还田模式、高茬粉碎秸秆覆盖模式、高茬粉碎秸秆后播种夏玉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收 麦茬 土壤含水量 土壤储水量 耗水量
下载PDF
流域土壤有效厚度水平衡验证及其对陆面水碳通量模拟的影响
10
作者 黄日超 陈喜 +3 位作者 孙一萌 高满 程勤波 张永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7-816,共10页
由于土壤特性和植被分布具有区域性,不同流域土壤有效厚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土壤蓄水容量和陆面水碳等通量的时空分布。以湿润地区的东江流域,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淮河流域以及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LPJ动态植被模... 由于土壤特性和植被分布具有区域性,不同流域土壤有效厚度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土壤蓄水容量和陆面水碳等通量的时空分布。以湿润地区的东江流域,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淮河流域以及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LPJ动态植被模型,以水量平衡为目标率定土壤有效厚度,分析不同气候区典型流域土壤有效厚度以及土壤蓄水容量和陆面水碳通量(径流量R,实际蒸散发量ET和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结果表明:东江、淮河、泾河流域的土壤有效厚度分别为70 cm、90 cm和140 cm,土壤有效厚度和蓄水容量随着气候干旱程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厚度的修正有效减低该模型水平衡误差,对陆面水碳通量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与区域气候条件有关,湿润地区多年平均径流深和实际蒸散发修正前后变化显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NPP变化显著。研究成果为提高LPJ模型在不同气候区应用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厚度 土壤蓄水容量 实际蒸散发 净初级生产力 动态植被模型
原文传递
Establishment of a Hybrid Rainfall-Runoff Model for Use in the Noah LSM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精文 张万昌 +2 位作者 郑子彦 陈静 矫梅燕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2年第1期85-92,共8页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to incorporate the basin hydrological model into the traditional land surface model (LSM) to improve the description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m. For incorporating with the Noah L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to incorporate the basin hydrological model into the traditional land surface model (LSM) to improve the description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m. For incorporating with the Noah LSM, a new rainfall-runoff model named XXT (the first X stands for Xinanjiang, the second X stands for hybrid, and T stands for TOPMODEL) was developed and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oil moisture storage capacity distribution curve (SMSCC), some essential modules of the Xinanjiang model, together with the simple model framework of the TOPMODEL (a topography based hydrological model). The innovation of XXT is that the water table is incorporated into SMSCC and it connects the surface runoff production with base flow production. This improv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ynamically varying saturated areas that produce runoff and also captures the physical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XXT was tested in a small-scale watershed Youshuijie (946 km2) and a large-scale watershed Yinglouxia (10009 km2)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XXT has better performance against the TOPMODEL and the Xinanjiang model for the two watersheds in both the calibration period and the validation period in terms of the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Moreover, XXT captures the largest peak flow well for both the small: and large-scale watersheds during the validation period, while the TOPMODEL produces significant overestimates or underestimates, so does the Xinanjiang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XT TOPMODEL soil moisture storage capacity distribution curve Xinanjiang rainfallrunoff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