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根茬还田的氮肥减施效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跃 卢秉林 +6 位作者 周国朋 常单娜 高嵩涓 张久东 车宗贤 朱青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5-2135,共11页
【目的】明确玉米与间作豆科绿肥根茬还田生产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氮肥减施效应。【方法】玉米间作豆科绿肥,绿肥(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地上部乂割做饲草根部还田,定位试验位于甘肃河西绿洲,始于2011年,至本试验取样时已进行了10年。试... 【目的】明确玉米与间作豆科绿肥根茬还田生产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氮肥减施效应。【方法】玉米间作豆科绿肥,绿肥(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地上部乂割做饲草根部还田,定位试验位于甘肃河西绿洲,始于2011年,至本试验取样时已进行了10年。试验共设8个处理,包括无绿肥根茬还田条件下后茬玉米不施肥对照,施常规量氮肥(N 375 kg/hm^(2)),只有针叶豌豆、毛叶苕子根部还田,以及根部还田配合常规氮肥量的80%、90%。于2020年玉米收获后测产,并测定了玉米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同时分析了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及土壤氮库(全氮、有机氮、无机氮、颗粒态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土壤微生物量氮)。【结果】与常规施氮肥相比,根茬单独还田降低了玉米产量;绿肥根茬配施80%、90%常规量氮肥处理之间的玉米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变化,其中针叶豌豆配合80%常规量氮肥还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7.6%;玉米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略有增加,而籽粒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加了31.7%~56.4%、37.8%~60.0%、61.7%~96.8%;玉米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显著增加,以针叶豌豆根茬配施80%常规量氮肥处理的增加幅度最高,增加值分别为43.6%、34.5%、107.9%、35.8个百分点(P<0.05)。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以针叶豌豆根茬还田配施80%常规量氮肥处理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为显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常规施氮肥处理提升23.0%。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和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施肥处理主要通过调节土壤氮贮量影响玉米产量,土壤全氮、无机氮对产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6.5%、26.8%。【结论】绿肥根茬连续还田条件下,减少后茬玉米氮肥常规用量的20%可维持甚至提高玉米产量,大幅提升玉米的氮磷钾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绿肥间作 根茬还田 氮肥减施 玉米产量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付同刚 张伟 +1 位作者 陈洪松 王克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5-391,共7页
利用隶属度函数和因子加权综合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通过构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因子对土壤综合肥力的贡献... 利用隶属度函数和因子加权综合法,结合地统计学方法,通过构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因子对土壤综合肥力的贡献大小不一,其中全磷(TP)贡献率最大,权重达到了0.181,pH的贡献率最小,权重只有0.041;土壤IFI的变异系数为0.394,空间变异相对较小。土壤综合肥力空间分布均匀,过渡相对平缓,与单一土壤养分因子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单一的土壤养分状况不能代表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而IFI的总体趋势与单一土壤养分因子相似,均由坡脚向洼地中心递减,说明土壤养分因子对综合肥力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在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因子分析中,作物类型与农户管理方式交互作用影响显著,裸岩率与IFI显著相关,说明土壤综合肥力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综合肥力 地统计学 隶属度 偏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刘子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5,共7页
在测定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生物学性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优势微... 在测定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建立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的土壤生物学性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与转化酶、脲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优势微生物中的微球菌与转化酶,芽孢杆菌与纤维素酶,木霉和游动放线菌与过氧化氢酶,酵母菌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放线菌、真菌及其微生物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标在评价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种土壤酶活性是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而细菌、酵母等生物量较小的微生物对土壤生态肥力评价的贡献较小。用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IFI)进一步评价各样地的土壤生物学肥力质量的顺序依次为:苦竹林表层>桦木林表层>农耕地表层>农耕地亚表层>农耕地深层>桦木和苦竹林亚表层>桦木林深层>苦竹林深层。苦竹对退耕地的生态改善效果,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土壤生态肥力的增加等方面要优于桦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综合肥力
下载PDF
云贵高原烟田土壤肥力评价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正 吴华勇 +2 位作者 王德彩 李德成 刘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0-811,共12页
【目的】研究云贵高原地区烟田土壤肥力评价的尺度效应,为精准施肥和不同层级土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水城和盘州3个烟区分别采集了100、180和220个典型烟田的耕层(0~20 cm)土样,选取pH、有机质(OM)、... 【目的】研究云贵高原地区烟田土壤肥力评价的尺度效应,为精准施肥和不同层级土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水城和盘州3个烟区分别采集了100、180和220个典型烟田的耕层(0~20 cm)土样,选取pH、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交换性镁(Mg^(2+))、水溶性氯(Cl^(-))、有效硼(B)和有效锌(Zn)9个肥力指标,分别基于市域(L,500个样点)尺度和烟区尺度(S,3个烟区各自样点),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肥力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和法计算了烟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标(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采用简单克里格插值法形成了IFI空间分布图。【结果】①土壤肥力指标受烟区、环境变量(海拔、年均气温和降雨量)、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的影响。不同尺度计算出的土壤肥力指标权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土壤肥力指标权重的相对差异随样点数量的增加而升高。②L和S尺度下,3个烟区IFI均值大于0.5。钟山和盘州L尺度的IFI显著高于S尺度(P<0.05),水城无显著差异。在IFI较高级别以下(<0.6)范围内,3个烟区L尺度下的烟田数量均少于S尺度。③不同尺度下IFI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在不同烟区表现不同,相较于L尺度,S尺度下钟山东北部高值区(0.8~1)减少,西北部及东南部低值区(0~0.4)增加。水城和盘州分布格局较相似,水城S尺度下的图斑更为破碎,盘州S尺度下中值区(0.4~0.6)面积增加。④样点数量和密度影响着烟区L和S尺度下IFI的图斑数量差异,样点越多,越适合采用L尺度进行评价。【结论】云贵高原烟田土壤肥力评价过程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应考虑空间尺度,明确土壤肥力空间分异,服务于精准施肥和土壤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评价 尺度效应 土壤空间变异
原文传递
施用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重金属钝化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郭碧林 陈效民 +2 位作者 景峰 杨之江 刘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4,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处理下(0,10,20,30,40 t/hm^2)0-17,17-29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钝化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IFI(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评价了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红壤的理化性状...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处理下(0,10,20,30,40 t/hm^2)0-17,17-29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钝化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IFI(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评价了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改善红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饱和含水量、pH、CEC、有机质、有效磷、铵态氮和全氮及DOC含量;同时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有效态Cd和Pb含量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而有效态As含量则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三者均在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为最小值。利用IFI对土壤肥力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可知,在不同生物炭用量条件下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依次为A30>A40>A20>A10>CK,相应的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分别为0.64,0.62,0.57,0.47,0.44。评价结果表明在生物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红壤的肥力改良效果最佳。因此,采用适量的生物炭可修复重金属对红壤性水稻土的污染,并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生物炭 可溶态重金属 酶活性 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
下载PDF
连续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对沙质潮土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冀拯宇 周吉祥 +6 位作者 郭康莉 刘晓 朱兴娟 姜慧敏 杨俊诚 李桂花 张建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6-1284,共9页
【目的】研究连续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对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为无害化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2013—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每年按照当地农民施肥量在小麦和玉米季分别施用N 225 kg/hm^2、P_2O_5 86 kg/h... 【目的】研究连续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对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为无害化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通过2013—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每年按照当地农民施肥量在小麦和玉米季分别施用N 225 kg/hm^2、P_2O_5 86 kg/hm^2和K_2O 113 kg/hm^2 (CK)基础上,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15 t/hm^2 (W1)、30t/hm^2 (W2)和45 t/hm^2 (W3),共四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麦、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样品,测定常规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肥力系数IFIi,以及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结果】1)施用污泥堆肥处理IFI在试验的第三年(2015年)玉米季达到最大值,与CK相比,W1、W2和W3处理IFI分别显著提升了57.3%、95.2%和127.5%(P <0.05),说明连续施用污泥堆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其中W3处理效果最明显。2) SMBC和SMBN含量随污泥堆肥施用时间增加而增加。相同作物同一污泥堆肥施用量处理,第三年(2015年)的SMBC和SMBN含量均显著高于第一年(2013年)。W1、W2和W3处理SMBC含量在2015年小麦季达到最大值,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109.9%、176.2%和216.8%(P <0.05);W1、W2和W3处理SMBN含量在2015年玉米季达到最大值,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55.6%、100.5%和162.3%(P <0.05)。3)施污泥堆肥处理的土壤和植物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分别低于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的限量值。根据土壤肥力分级参考标准(NY/T 391—2000),2015年玉米季W2和W3处理的土壤肥力已经达到I级,培肥作用显著,但长期大量施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还需长期监测。【结论】施用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无害化污泥堆肥,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提升沙质潮土的土壤肥力质量,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本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潮土 无害化污泥堆肥 综合肥力指数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和植物籽粒重金属
下载PDF
不同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渍土养分的培肥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晓洋 陈效民 +4 位作者 李孝良 南江宽 陆佳俊 石雪源 李秋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针对滨海盐渍土养分贫瘠问题,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5个养分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应用综合指数法得出土壤综合肥力指标IFI值,通过比较IFI值,评价了不同肥料与石膏对滨海盐渍土养... 针对滨海盐渍土养分贫瘠问题,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5个养分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应用综合指数法得出土壤综合肥力指标IFI值,通过比较IFI值,评价了不同肥料与石膏对滨海盐渍土养分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IFI值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0.01=0.897**,n=13),其函数关系为y=1.0154x-0.0907;(2)通过IFI值比较,以有机无机复混肥(12-8)对试验区滨海盐渍土养分培肥效果最好,其次是有机无机复混肥(10-5-5)、生物有机肥和无机复混肥(15-15-15);(3)在利用石膏对试验区滨海盐渍土进行改良时要注意石膏用量,石膏用量在300 kg hm-2时与有机无机复混肥(12-8)配施对提高滨海盐渍土肥力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滨海盐渍土培肥和精确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土壤养分 肥料 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
原文传递
砂姜黑土区花生田种植前后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索炎炎 张翔 +3 位作者 司贤宗 余琼 李亮 余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3-941,共9页
为明确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前和成熟期土壤肥力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技术,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河南省正阳县砂姜黑土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种植前相比,花生成熟期... 为明确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前和成熟期土壤肥力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技术,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河南省正阳县砂姜黑土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种植前相比,花生成熟期土壤有效硫含量明显下降,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幅较大,分别增加10.17%和16.37%,但有机质和有效锌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花生种植前和成熟期土壤pH值变异系数分别为6.18%和6.36%,属弱变异,其余土壤养分指标变异系数介于12.58%~44.94%之间,属中等变异。不同土壤肥力指标对土壤肥力综合指标(IFI)的贡献存在差异,其中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最大。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种植前IFI的空间相关性较强,变异函数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花生成熟期IFI的空间相关性中等,变异函数以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空间分布特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正阳县IFI多集中在0.58~0.72之间,表明土壤肥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另外,花生种植前IFI低于花生成熟期,且IFI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特征。综合分析,在正阳县砂姜黑土区花生生产上,应适当减少氮磷用量,增加有机肥和锌肥的施用,尤其是其南部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为砂姜黑土区花生优质高产的合理施肥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田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空间变异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长三角典型区占补耕地土壤肥力的时段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志超 于东升 +3 位作者 潘月 王玺洋 黄晶晶 孙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7-625,共9页
基于1984、2000和2016年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江苏省常熟市耕地占补时空变化特征;基于Arc GIS和土壤采样数据,利用隶属度函数综合法评价了1984和2000年耕地土壤肥力;采用叠加分析,揭示了1984—2000、2000—2016年间该地区占补耕地土壤肥... 基于1984、2000和2016年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江苏省常熟市耕地占补时空变化特征;基于Arc GIS和土壤采样数据,利用隶属度函数综合法评价了1984和2000年耕地土壤肥力;采用叠加分析,揭示了1984—2000、2000—2016年间该地区占补耕地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1984—2016年间,常熟市耕地面积减少了1/3,1984—2000年被水域和居民点工矿用地分别占用了51.7%和41.4%,2000—2016年只居民点工矿用地就占用了80.8%.1984—2000年间,常熟市耕地土壤肥力上升的面积占65.5%,仅3.9%下降;南部地区土壤肥力均高于其他地区.研究期间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不平衡,前时段"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形势严峻,后时段"占多补少、占劣补劣"特征明显.耕地减少的趋势并未扭转,异地补充明显,耕地占补平衡应当关注异地补充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有机无机氮肥比例对稻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短期效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文学 王少先 +10 位作者 金伟 徐丽萍 唐先干 熊丽 王萍 夏文建 刘增兵 孙刚 李祖章 刘光荣 邵彩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0-1312,共13页
【目的】研究短期内(<5年)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对土壤肥力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明确提升地力与兼顾产量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17—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 【目的】研究短期内(<5年)有机无机氮配施比例对土壤肥力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明确提升地力与兼顾产量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17—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共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氮比例分别为25%、50%、75%与100%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25%ON,50%ON,75%ON,100%ON)。2021年,早、晚稻成熟后测产;晚稻收获后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物理性状(容重与大团聚体含量)、化学性状(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硅)与生物学性状(脲酶、酸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采用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评价不同比例有机肥料的培肥效果,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分析有机无机肥配合比例对IFI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有机肥比例的提高,有机无机肥配施提升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的效果也随之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β-葡糖苷酶活性与其它所有指标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有机碳含量与碳循环过程对土壤物理结构、养分以及微生物活性均有较强影响。相对于其他指标,土壤全磷与有效磷的变异系数较大,受有机肥投入的影响较大。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IFI,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肥力指数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且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而递增,而双季稻产量则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而递减,有机肥配施比例≤50%时,产量与单施化肥持平,>50%时表现为减产。PLS-PM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和无机肥投入对IFI均有显著影响,有机肥的效应大于无机肥;有机肥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而无机肥投入量对产量影响显著。【结论】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全面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且有机肥配施比例越高效果越好。但如果培肥时间较短(5年以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有机肥氮占比 大团聚体含量 酶活性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土壤肥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尺度效应——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葛畅 刘慧琳 +2 位作者 聂超甲 沈强 张世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3-765,共13页
为揭示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变异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选择全区(L)、西部三镇(M)及三镇加密采样(S)三种尺度,以加权和法计算得到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作为土壤肥力的表征,并结合变异函数与地理加... 为揭示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变异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变化的特征,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研究区,选择全区(L)、西部三镇(M)及三镇加密采样(S)三种尺度,以加权和法计算得到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作为土壤肥力的表征,并结合变异函数与地理加权回归(GWR)等方法,分析IFI空间变异特征、各评价指标对土壤肥力贡献程度及其尺度效应,探究不同尺度土壤肥力影响因素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下土壤各指标差异明显,而三种尺度下IFI均在0.61左右,不同尺度间IFI变异度变化与其他各指标均不相同;IFI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IFI块基比随着尺度的减小而增加,随机因素引起的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L尺度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M尺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S尺度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性;不同尺度下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对IFI的贡献程度不同,L到M尺度各养分系数有所降低,M到S尺度各养分系数变化范围略有增加,单一指标对IFI的作用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土壤亚类、母质等因素对IFI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尺度的降低各因素对IFI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呈减弱的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平谷区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及其随尺度的变化特征,为不同尺度下区域土壤肥力评价、空间格局分析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影响因素 尺度效应 变异函数 地理加权回归 北京市平谷区
原文传递
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
12
作者 王新修 苟剑渝 +11 位作者 刘京 彭友 朱经伟 张恒 张云贵 刘青丽 陈曦 王韦燕 荆晓雯 杨荣 李琼香 李志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了解遵义市植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为烟草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在遵义市13个区(县)168个乡镇采集3772份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学性状测定,运用模糊数学法评估植烟土壤肥力状况,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和综合肥力评价空间... 了解遵义市植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为烟草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在遵义市13个区(县)168个乡镇采集3772份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学性状测定,运用模糊数学法评估植烟土壤肥力状况,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和综合肥力评价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①遵义市植烟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相互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达到高或较高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保障了烤烟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②植烟土壤各肥力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有机质与碱解氮分布基本一致,呈现极大的关联性,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为斑块状分布态势,土壤pH值和速效钾呈块状分布。其中钾含量较高的区域与土壤pH值较低区域基本一致;③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为0.73,变异系数为16.8%,Ⅰ~Ⅲ级合计占比超过93%,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空间变异较小。综合来看,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能供给优质烟叶生产的需求,但部分地区仍需加强有机肥、氮肥的使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肥力差异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综合肥力评价 模糊数学法 土壤肥力空间分布 烤烟 遵义
下载PDF
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熠涵 代英超 +4 位作者 王卫国 朱先富 陈涛梅 周鑫洋 夏国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0-188,共9页
[目的]探明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金寨县、霍山县、罗田县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采集土壤样本88个,以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价... [目的]探明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在金寨县、霍山县、罗田县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采集土壤样本88个,以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其含量及变异情况。[结果]大别山山核桃林区土壤pH平均值为5.19;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53.11 g·kg^(−1)、0.99 g·kg^(−1)、179.41 mg·kg^(−1)和21.30 mg·kg^(−1),全氮平均值为1.02 g·kg^(−1),含量中等,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缺乏,均值为8.24 g·kg^(−1)和71.52 mg·kg^(−1)。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均值为0.61,Ⅱ和Ⅲ级土壤均占50.00%。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pH和全钾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的最主要因素。[结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综合肥力总体较高,有机质、碱解氮、磷素含量丰富,pH值呈酸性,钾素缺乏,土壤管理上应改良土壤提高pH值,增施钾肥、保持磷肥和减少氮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山核桃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我国柑橘园土壤肥力现状的整合分析
14
作者 朱燕君 张天赐 +1 位作者 程金 张江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为明确我国柑橘主产区土壤肥力现状,探寻影响柑橘生长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柑橘养分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收集公开发表柑橘园土壤养分文献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及丰缺状况,并开展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我国... 为明确我国柑橘主产区土壤肥力现状,探寻影响柑橘生长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柑橘养分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收集公开发表柑橘园土壤养分文献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及丰缺状况,并开展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柑橘园土壤pH平均为5.5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7.6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分别为92.3、60.1和162mg/kg,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平均分别为1294和161mg/kg,有效铁、锰、铜、锌、硼和钼含量平均分别为58.3、39.5、2.97、3.54、0.46和0.29mg/kg。56.0%的橘园土壤pH<5.5,51.2%的橘园土壤交换性钙处于缺乏及以下水平,38.5%的橘园土壤交换性镁处于中等以下水平,63.6%的橘园土壤有效硼含量处于缺乏水平,50%以上的橘园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有效硼除外)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我国柑橘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为0.52,鄂西一湘西柑橘优势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56,显著高于浙一闽一粤(0.51)和赣南一湘南一桂北(0.47)柑橘优势区;赣南一湘南一桂北显著低于长江上中游(0.53)柑橘优势区,不同柑橘优势区7.14%~32.3%的柑橘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中等以下水平。我国柑橘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有效硼除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橘园土壤肥力潜在限制因子主要是土壤酸化,碱解氮、交换性钙和有效硼含量低。因此,在柑橘生产中,应注意添加碱性肥料或石灰改善土壤酸化,通过增施有机肥,优化氮肥、钙肥和硼肥管理,缓解土壤缺氮、缺钙以及缺硼问题。不同柑橘优势区要因地制宜,结合相应的农事管理措施,提高柑橘园土壤肥力,促进柑橘提质增效,从而实现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整合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典型县域烟田土壤肥力演变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欣悦 王晋峰 +4 位作者 程晓梅 孙楠 蒯雁 范志勇 徐明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0-1388,共9页
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了宾川县1982年、2012年、2018年、2022年4个时期烟田耕层土壤pH和养分含量变化,并运用土壤综合评价法和克里格插值定量评价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1982—2022年)来,宾... 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了宾川县1982年、2012年、2018年、2022年4个时期烟田耕层土壤pH和养分含量变化,并运用土壤综合评价法和克里格插值定量评价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1982—2022年)来,宾川县烟田土壤pH(7.13~6.23)和有机质含量(35.30~27.71 g/kg)呈下降趋势,有效磷(12.11~50.71 mg/kg)和速效钾含量(158.66~321.03 mg/kg)呈上升趋势,碱解氮含量(119.03~117.00 mg/kg)无显著变化。IFI(0.49~0.62)呈上升趋势,均值由1982年的0.49()Ⅲ增加至2022年的0.62()Ⅱ,其中平川镇、拉乌乡、州城镇及宾居镇IFI增加幅度最大,当前高肥力区域主要分布于县东北部和南部,低肥力区域分布于西北部。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烟田土壤肥力的主要内在因素由有机质变为速效钾。经过40年耕种管理,宾川县烟田肥力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但养分指标非均衡性和肥力空间不均匀性增加,应稳定氮肥钾肥,减少磷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PH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时空变异
下载PDF
格尔木设施农田土壤养分特征及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彦兴 宋明丹 +7 位作者 袁艳梅 李月梅 魏有海 李智 李占录 曾纪勇 樊梁栋 李祥 《青海科技》 2023年第5期176-181,共6页
格尔木市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土壤养分特征尚不明确。通过采集格尔木市设施农田土壤样品,基于经典统计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其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并进行定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格尔木设施农田土壤的电导率、速效钾、有机... 格尔木市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其土壤养分特征尚不明确。通过采集格尔木市设施农田土壤样品,基于经典统计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其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并进行定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格尔木设施农田土壤的电导率、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均存在中等变异,p H值和全钾呈弱变异。土壤全氮与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达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全钾和速效钾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5);p H值与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电导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前4个成分,对总方差的贡献率达到87.10%,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指数IFI值红伟集团>示范园>园艺公司,土壤速效磷均处于极高水平,影响设施农田土壤生产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较高的p H值和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指数 格尔木市
下载PDF
海拔梯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对北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和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平 华红莲 +3 位作者 丁智强 俞小押 谭小爱 李玉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为深入了解北热带海拔梯度各山地土壤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香蕉园、橡胶林)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SIF)分布特征,以云南省金平县蝴蝶谷地区为例,区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测定SOM、pH、全氮、全磷、全钾和速... 为深入了解北热带海拔梯度各山地土壤带及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次生林、香蕉园、橡胶林)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SIF)分布特征,以云南省金平县蝴蝶谷地区为例,区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测定SOM、pH、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磷钾,采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评价SIF,分析限制SIF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拔与SOM、SIF呈显著正相关,6个山地土壤带表层和亚表层SOM、SIF排序为棕壤带>黄棕壤带>黄壤带>红壤带>赤红壤带>砖红壤带(P<0.05)。无论表层还是亚表层,SOM和SIF均以次生林最大,香蕉园次之,橡胶林最小,次生林SOM显著大于香蕉园和橡胶林(P<0.05),SIF则无显著差异。随着海拔升高,限制SIF的因素由速效氮、速效磷转变为速效磷和速效钾,且pH的限制逐渐加强,而维持和限制低海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IF的因素与同海拔段内自然土壤基本一致。未来山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低海拔区域应该注重补充氮肥和磷肥,中高海拔区域注重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时调节适宜的pH更有助于土壤养分释放和植物吸收利用。综上,海拔梯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深刻影响北热带山地SOM含量和SIF空间分异,而人类活动干扰是SOM和SIF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综合肥力 海拔梯度 土地利用 红河蝴蝶谷 北热带山地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人工生草模式的响应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根旺 宋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9,共11页
为了揭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3种不同人工生草管理模式(模式A:杏树+黄花菜;模式B:杏树+紫花苜蓿;模式C:杏树+黄花菜+紫花苜蓿)及对照组CK(杏树+清耕)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 为了揭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3种不同人工生草管理模式(模式A:杏树+黄花菜;模式B:杏树+紫花苜蓿;模式C:杏树+黄花菜+紫花苜蓿)及对照组CK(杏树+清耕)的响应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14项土壤环境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在模式A和C下活性最高,分别为18.18±0.51μg·g^(-1)·h^(-1)和213.15±3.69μg·g^(-1)·h^(-1),而土壤脲酶则在模式B和C中活性最高,分别为25.52±0.79μg·g^(-1)·h^(-1)和26.44±0.57μg·g^(-1)·h^(-1),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在3个模式间无显著差异,但模式B(36.46±1.84 mg·kg^(-1))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4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生草模式下均呈模式C>模式B>模式A>CK,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在模式B和模式C之间无显著差异。NMDS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杏树林不同生草模式土壤肥力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Patrick丰富度指数(r^2=0.8489)和土壤脲酶(r^2=0.8111)。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酶活性及理化特性的总叠加效应共同解释杏树根际土壤综合肥力变异的79%,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学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41%),土壤理化特性(3%)的独立效应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要明显低于土壤酶活性(15%)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园 人工生草 管理模式 土壤综合肥力 陇东黄土高原
下载PDF
湘东大围山垂直带表层土壤肥力质量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宇 盛浩 +2 位作者 黄得志 尹泽润 薛毅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1-289,共9页
为了解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选取中亚热带典型花岗岩中山(湘东大围山)土壤垂直带,沿海拔梯度采集21个调查样地的表层土壤样品,室内分析14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砂粒含量、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容重、pH值、有机质含量... 为了解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选取中亚热带典型花岗岩中山(湘东大围山)土壤垂直带,沿海拔梯度采集21个调查样地的表层土壤样品,室内分析14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砂粒含量、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容重、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探索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包括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5项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随海拔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类型(亚类)也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以灌丛草甸土最多,红壤最少。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按指数大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等级,52%的调查样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亚热带大围山花岗岩中山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中等偏上,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具有明显的高度带现象,山地土壤保育与开发中应重视土壤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综合土壤质量指数 最小数据集 海拔梯度 花岗岩 大围山
下载PDF
长期隔年施磷对陇东旱塬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宁平 王婷 +2 位作者 李利利 周海燕 尚来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5-1111,共7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的培肥作用及增产效果,以1979-2019年在甘肃省陇东旱塬黑垆上土进行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施肥料(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磷肥为隔年施用,施磷年份该处理记为...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的培肥作用及增产效果,以1979-2019年在甘肃省陇东旱塬黑垆上土进行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施肥料(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磷肥为隔年施用,施磷年份该处理记为SNP,不施磷年份记为SN)4种措施对作物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隔年施磷(SN)的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分别较CK增加151.4%和159.2%,较长期施磷处理(SNP)增加8.6%和6.9%;SN的春玉米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低于N和NP处理,而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优于N和NP处理;SN处理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综合肥力(IFI),其耕层土壤IFI值分别较CK、N和NP处理高25.5%、21.3%和6.1%,年际间变异强度高于CK和N处理。说明,在陇东旱塬黑垆土春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下,采用秸秆还田+氮磷配施隔年施磷技术,既在减少50%化学磷肥投入的情况下仍能保证作物产量稳定和持续,并能有效提高耕层土壤综合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年施磷 长期施肥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可持续性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