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固巷道帮、角控制底臌的研究 被引量:108
1
作者 侯朝炯 何亚男 +2 位作者 李晓 侯立宏 姚国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对控制巷道底臌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固巷道软弱围岩帮、角(主要是底角)控制底臌的新方法。计算机数值模拟及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加固不同部位对控制底臌均有一定效果。当载荷<1.9MPa时,加固顶板或底板控制... 对控制巷道底臌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固巷道软弱围岩帮、角(主要是底角)控制底臌的新方法。计算机数值模拟及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加固不同部位对控制底臌均有一定效果。当载荷<1.9MPa时,加固顶板或底板控制底臌的效果均较好;当载荷>1.9MPa时则以加固两帮控制巷道底臌的效果最好,这种方法在柳新煤矿、黄塘岭煤矿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均获得了控制巷道底臌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底臌 煤矿 巷道加固 围岩
下载PDF
煤巷复合顶板变形破坏规律分析 被引量:43
2
作者 谷拴成 苏锋 崔希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3,62,共5页
基于现场实测巷道顶板变形规律提出了一个更为切合实际的煤巷复合顶板的概念。基于煤巷复合顶板破坏前及破坏的临界状态各岩层的变形曲率相同条件下,将顶板所受的荷载分配到各岩层中,进而分析复合顶板各岩层的受力状态。根据复合顶板的... 基于现场实测巷道顶板变形规律提出了一个更为切合实际的煤巷复合顶板的概念。基于煤巷复合顶板破坏前及破坏的临界状态各岩层的变形曲率相同条件下,将顶板所受的荷载分配到各岩层中,进而分析复合顶板各岩层的受力状态。根据复合顶板的受力特征及其变形破坏规律,一般认为,复合顶板中软弱夹层因其自身强度低、厚度薄,巷道开挖后先将破坏,降低了顶板的整体刚度,使顶板结构弱化,从而产生较大的二次变形,随着顶板中的其他岩层应力变化,若顶板能够承受围岩荷载,则经应力变化顶板变形趋于稳定;若顶板不能够承受围岩荷载,则经应力变化顶板剧烈变形并失稳,提出了复合顶板有经过结构承载调整—结构刚度弱化—结构失稳的变形破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软弱夹层 变形破坏规律 岩层应力
下载PDF
软弱地层中地铁盾构区间隧道穿越周边基坑锚索的施工技术 被引量:19
3
作者 游杰 颜岳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9-235,共7页
广佛线轨道交通工程盾构区间隧道需穿越周边基坑大量的锚索障碍物。文章从工期、工程造价等方面对常见处理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面旋挖钻切割处理配合盾构推进的施工方案。通过合理设置盾构掘进参数,解决了锚索对盾构施工的... 广佛线轨道交通工程盾构区间隧道需穿越周边基坑大量的锚索障碍物。文章从工期、工程造价等方面对常见处理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面旋挖钻切割处理配合盾构推进的施工方案。通过合理设置盾构掘进参数,解决了锚索对盾构施工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大面积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层地 铁隧道 盾构 锚索 旋挖钻
下载PDF
含水软弱夹层顶板煤巷梯次支护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志红 施现院 李向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71,共5页
为了研究梯次支护对煤巷软弱夹层顶板的支护效果,以许厂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梯次支护机理,开展了顶板泥岩的耐崩解性试验和膨胀性试验,重点研究了梯次支护在3315运输巷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泥岩耐崩解性指数平均大小为77.92%,最大膨... 为了研究梯次支护对煤巷软弱夹层顶板的支护效果,以许厂煤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梯次支护机理,开展了顶板泥岩的耐崩解性试验和膨胀性试验,重点研究了梯次支护在3315运输巷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泥岩耐崩解性指数平均大小为77.92%,最大膨胀应力为0.95MPa,最大膨胀率为3.5%,水对软弱夹层弱化作用较强。在巷道掘进和回采期间,巷道两帮最大收敛量分别为82mm和149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0mm和549mm,顶板最大离层量7mm。这充分表明梯次支护用于煤巷含水软弱夹层顶板支护是科学合理的,可以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复合顶板 梯次支护 软岩 深部开采
下载PDF
群桩基础特性研究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钟闻华 刘松玉 张克恭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2,共4页
根据现场实测的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筏基础下桩顶反力和土反力的数据 ,对群桩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系统分析 ,并利用剪切位移法分析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与桩周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的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软岩地基... 根据现场实测的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筏基础下桩顶反力和土反力的数据 ,对群桩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系统分析 ,并利用剪切位移法分析软岩地基上的嵌岩桩与桩周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的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软岩地基上嵌岩桩基础与一般的摩擦桩相似 ,桩周土可以承担一部分上部结构荷载 ;另一方面 ,计算结果显示剪切位移法同样适用于嵌岩桩基础的分析。因此 ,建议在设计嵌岩桩基础时 ,应充分利用桩周土的承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地基 嵌岩桩 筏基础 群桩 剪切位移法 结构荷载
下载PDF
厚软弱夹层岩巷中深孔爆破试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单仁亮 黄宝龙 张怀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1,45,共4页
为了改善含有厚软弱夹层的岩巷掘进爆破效果,基于软弱夹层爆破理论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探讨分析了软弱夹层的位置、数量、厚度以及走向等对巷道爆破的影响。采用改变炮眼布置方式、调整起爆顺序、减少装药量等方法,进行了现场中深孔爆... 为了改善含有厚软弱夹层的岩巷掘进爆破效果,基于软弱夹层爆破理论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探讨分析了软弱夹层的位置、数量、厚度以及走向等对巷道爆破的影响。采用改变炮眼布置方式、调整起爆顺序、减少装药量等方法,进行了现场中深孔爆破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结果表明:炮眼利用率均高于92%,循环进尺由原来的1.5 m提高到2.3 m;单位炸药消耗、单位雷管消耗、单位岩体炮眼长度比试验前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岩石巷道 中深孔爆破
下载PDF
隧道软弱围岩的改进BP神经网络位移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高攀科 谢永利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6,共4页
基于一般BP神经网络特点,特别是在缺陷认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BP神经网络对隧道软弱围岩进行位移反分析.通过增加神经元输出反馈量、运用二分法原理确定隐层单元数和改进惯性校正法、变步长算法、改进误差函数等方法,分别从BP神经网络结... 基于一般BP神经网络特点,特别是在缺陷认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BP神经网络对隧道软弱围岩进行位移反分析.通过增加神经元输出反馈量、运用二分法原理确定隐层单元数和改进惯性校正法、变步长算法、改进误差函数等方法,分别从BP神经网络结构和算法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并将现场监测数值和反分析计算位移值进行比较,其综合相对误差均控制在4%以内,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将有限元数值仿真与BP神经网络原理结合,可为软弱围岩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参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神经网络 反分析 位移 软弱围岩
下载PDF
软弱地质深竖井施工 被引量:5
8
作者 夏安琳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9,共5页
文章结合新建铁路兰(州)武(威)复线乌鞘岭长大隧道的竖井施工实践,介绍了在软弱破碎围岩中深竖井的施工特点、难点及快速施工技术,阐述了机械化配套设备及其相关的辅助施工措施,指出了施工安全要点,可供今后类似深竖井快速施工中参考。
关键词 深竖井 施工方法 软弱围岩 设备配套 乌鞘岭隧道
下载PDF
崇遵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严重变形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从明 《现代隧道技术》 EI 2004年第2期58-62,共5页
文章从地质构造、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初期支护严重变形的原因 ,用渐近线和双曲正切函数推导测点最终位移量和各阶段位移速率 ,研究变形隧道的开挖及支护对策 。
关键词 隧道变形 软弱围岩 变形分析 施工对策 公路隧道
下载PDF
尕狼禅隧道软弱破碎带围岩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宏 唐晓强 牛富生 《工程勘察》 2013年第6期33-37,共5页
对于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开挖施工需要综合采用预报、支护、监测等综合技术进行处理,本文以尕狼禅隧道的施工方案为例,介绍了软弱破碎围岩的处理技术,并对隧道CRD开挖方案进行了分析。尕狼禅隧道由于围岩条件较差,多处为V类围岩,因此开... 对于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开挖施工需要综合采用预报、支护、监测等综合技术进行处理,本文以尕狼禅隧道的施工方案为例,介绍了软弱破碎围岩的处理技术,并对隧道CRD开挖方案进行了分析。尕狼禅隧道由于围岩条件较差,多处为V类围岩,因此开挖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超前支护综合采用了多种支护技术,在开挖和支护方面采用的CRD技术使得隧道稳定性得到了保证。在监测方面采用比较先进的无接触法测量围岩变形。这些施工技术对于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CRD 软弱围岩 超前支护 无接触量测
下载PDF
梯形掏槽护拱技术在浅埋冲沟淤泥地层隧道洞口进洞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湘 赵云鹏 +3 位作者 李献民 陶国胜 韩文庆 郑森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44-850,共7页
隧道进洞施工通常采用超前大管棚等超前加固支护措施及复杂开挖工法,施工难度大。尤其在浅埋、软弱围岩、冲沟发育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进洞难度更大,工期、安全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依托重庆渝武高速公路东阳隧道,应用梯形... 隧道进洞施工通常采用超前大管棚等超前加固支护措施及复杂开挖工法,施工难度大。尤其在浅埋、软弱围岩、冲沟发育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进洞难度更大,工期、安全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依托重庆渝武高速公路东阳隧道,应用梯形掏槽加护拱开挖工法,取消了原设计长管棚及双侧壁导坑开挖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埋软质围岩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安全进洞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工效,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洞口浅埋 梯形掏槽 护拱
下载PDF
喷锚支护中双筋条技术的应用
12
作者 孙长寿 《中国矿业》 1994年第2期38-41,共4页
本文对双筋条的结构、施工方法和支护机理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双筋条支护适合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中的巷道以及软弱岩体中的巷道二采用双筋条加喷射混凝土支护对这类岩体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点在西石门铁矿近两年来的生... 本文对双筋条的结构、施工方法和支护机理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双筋条支护适合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中的巷道以及软弱岩体中的巷道二采用双筋条加喷射混凝土支护对这类岩体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点在西石门铁矿近两年来的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筋条 锚喷支护 岩石巷道
下载PDF
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技术
13
作者 杨家荣 《山西建筑》 2014年第8期199-200,共2页
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软弱围岩大跨隧道开挖方法的选择作了简述,并对管棚、初期支护、仰拱、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三台阶法的开挖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施工工艺
下载PDF
支护时机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力学特征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来弘鹏 林永贵 +1 位作者 谢永利 杨晓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0-395,共6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支护时机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力学特征的影响,运用研制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简便实用的隧道开挖工具与方法,系统开展了基于先加载后开洞思路的公路隧道模型试验,研究了支护时机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衬砌切向应力...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支护时机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力学特征的影响,运用研制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简便实用的隧道开挖工具与方法,系统开展了基于先加载后开洞思路的公路隧道模型试验,研究了支护时机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衬砌切向应力大小与分布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支护时机对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衬砌切向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影响显著;在不同应力场的软弱围岩(原岩弹模为210 MPa)中开挖隧道,当开挖洞径为12 m左右时,200 mm左右的变形预留量是较为合适的。该工况下衬砌的切向应力、围岩压力均较小,而且各位置分布也比较均匀,对衬砌的受力最为有利。在实际工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不断总结经验,尽可能地选择最佳时机支护以达到衬砌受力较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弱围岩 支护时机 力学特征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不同应力场下软弱围岩公路隧道的力学特征试验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来弘鹏 林永贵 +1 位作者 谢永利 杨晓华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1-87,共7页
运用自行研制的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隧道开挖工具,系统地开展了基于先加载后开洞思路的不同应力场公路隧道模型试验,研究了开挖对不同应力场公路隧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初始应力场公路隧道结构的受力特点。试验结果表明:... 运用自行研制的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隧道开挖工具,系统地开展了基于先加载后开洞思路的不同应力场公路隧道模型试验,研究了开挖对不同应力场公路隧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初始应力场公路隧道结构的受力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不同应力场洞周各部位径向压力松弛程度不同;施作衬砌之后,不同应力场洞周各部位径向压力回升程度也不同;除在拱顶、拱底方向围岩与衬砌接触压力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外,其他各方向均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且影响较明显;应力场对衬砌结构切向应力影响也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弱围岩 模型试验 力学特征 应力场 衬砌结构
下载PDF
超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卸荷渐进破坏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徐前卫 丁文其 +2 位作者 朱合华 唐卓华 李元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4,132,共12页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谷对岭"Y"形喇叭口大断面分岔隧道,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大断面隧道围岩的渐进性破坏过程、岩体内部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 以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背景,针对谷对岭"Y"形喇叭口大断面分岔隧道,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大断面隧道围岩的渐进性破坏过程、岩体内部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隧道围岩的破坏是始自拱腰以下的岩体,而后自拱腰向上继续扩展成拱,为此必须要对拱腰以下岩体施作锁脚锚杆,从而制止岩体的初始剪切破坏;当采取左右导洞分块开挖时,后开挖导洞会引起既有洞室围岩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导洞之间的隔墙进行加固;拱顶上方0.95B(B为隧道跨度)范围内的岩体变形受到隧洞开挖影响,但最终塌落成拱的高度为0.55B;隧道开挖后,拱顶上方岩体应力升高区主要集中在0.4B^0.95B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深埋隧道 渐进性破坏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台阶七步法在大断面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田佳 刘军 王改鹏 《隧道建设》 2012年第S1期85-89,共5页
对国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法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对比,并以此为基础在合福铁路客专闽赣V标庵源山隧道、凤凰山隧道、范墩坪隧道、九台山隧道浅埋偏压段,采取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利用三台阶七步法快速、安全地完成该四座隧道... 对国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法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对比,并以此为基础在合福铁路客专闽赣V标庵源山隧道、凤凰山隧道、范墩坪隧道、九台山隧道浅埋偏压段,采取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利用三台阶七步法快速、安全地完成该四座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根据施工过程及结果,分析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大断面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重点、关键工序、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为以后同类隧道工程施工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埋偏压 软弱围岩 三台阶七步法 卸载加固 反压回填
下载PDF
软岩巷道喷锚网——弧板复合支护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郑雨天 祝顺义 +2 位作者 李庶林 宋仁操 郭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叙述的是在松软泥岩巷道中采用喷锚网—钢筋混凝士弧形板复合支护的工程实例。对一、二次支护的设计原则,时间和空间的匹配和施工顺序等进行了分析,并扼要叙述了关于弧形板强度、尺寸、接头形状、垫板材料和充填材料等的实验研究成果。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弧形板 支护 软弱岩石
下载PDF
深部厚层软弱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爱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33,共5页
针对陈四楼煤矿深部厚层软弱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技术难题,基于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通过强弱强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梯次组合支护技术方案。方案中的锚杆、短锚索、长锚索阶段支护使顶板岩层形成承载加固梁,围岩锚固区内浅孔注... 针对陈四楼煤矿深部厚层软弱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技术难题,基于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通过强弱强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梯次组合支护技术方案。方案中的锚杆、短锚索、长锚索阶段支护使顶板岩层形成承载加固梁,围岩锚固区内浅孔注浆以及锚固区外深孔注浆将锚固区内以及锚固区外的围岩裂隙充填,提高顶板岩层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强顶板的整体稳定性。并在南九采区轨道巷道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以及现场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73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47 mm,巷道顶板的下沉以及两帮的变形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软弱复合顶板 梯次组合支护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木寨岭公路隧道大变形综合评价预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石州 罗彦斌 +2 位作者 陈建勋 刘伟伟 武云飞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8,158,共10页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木寨岭公路隧道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大变形的统计结果,提出了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阶段大变形快速分级预测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隧道变形分为无大变形、轻微大变形、中等大变形、...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木寨岭公路隧道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大变形的统计结果,提出了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阶段大变形快速分级预测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将隧道变形分为无大变形、轻微大变形、中等大变形、严重大变形和极严重大变形5个等级,选取了对隧道大变形影响显著且在隧道施工阶段能够快速获得的岩层产状、强度、完整性和地下水作为大变形的分级和评价指标。为了充分考量4类指标对大变形的影响,共选取了结构面倾角、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点荷载强度、掌子面软岩比例、掌子面岩层平均厚度、岩体RQD值、每延米洞长出水量、地下水特征8项亚级指标对大变形进行分级预测。将本方法与陈子全法、孟陆波法和Jethwa法应用于木寨岭隧道5个大变形段进行了工程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变形量超过陈法和孟法预测范围上限值的变形量最大可达上限值的2.4倍和4.4倍,隧道大变形实测变形值均位于本研究方法预测的大变形范围内。本预测方法在木寨岭公路隧道变形段的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的工程适用性强,准确度高,可为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的分级和预测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变形预测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快速识别 软弱互层岩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