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是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1968年发表的一篇长文,后收入《文化生产场》(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1993)。受到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的启发,布尔迪厄把艺术感知与艺术解码能力结合起来,重点探讨了...译文是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1968年发表的一篇长文,后收入《文化生产场》(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1993)。受到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的启发,布尔迪厄把艺术感知与艺术解码能力结合起来,重点探讨了艺术感知的社会生成,艺术编码与解码能力的社会条件,以及艺术能力与艺术教育、阶级习性之间的文化逻辑关系。鉴于艺术感知是一种间接的以编码为基础的解码行为,而解码需要掌握不同复杂程度的符码,所以天真的观者的“纯真之眼”是一种并不存在的感知神话。艺术解码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对解码工具即解释图式(interpretation schemes)的掌握程度。毋庸置疑,对艺术解释图式的掌握离不开在家庭成长环境中熏陶渐染的艺术氛围,离不开观展、听戏等艺术活动中所获得的艺术体验,更离不开规范化的艺术教育。在此意义上,作为符号资本和象征权力,优雅的品位是一种卡里斯玛型的意识形态。它让文化与艺术才能成为一种有教养的天性,悬置了使文化成为可能的社会条件,掩饰了文化资源配置与文化资本分布的不平等,将社会阶层的区隔合法化了。展开更多
文摘译文是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1968年发表的一篇长文,后收入《文化生产场》(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1993)。受到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的启发,布尔迪厄把艺术感知与艺术解码能力结合起来,重点探讨了艺术感知的社会生成,艺术编码与解码能力的社会条件,以及艺术能力与艺术教育、阶级习性之间的文化逻辑关系。鉴于艺术感知是一种间接的以编码为基础的解码行为,而解码需要掌握不同复杂程度的符码,所以天真的观者的“纯真之眼”是一种并不存在的感知神话。艺术解码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对解码工具即解释图式(interpretation schemes)的掌握程度。毋庸置疑,对艺术解释图式的掌握离不开在家庭成长环境中熏陶渐染的艺术氛围,离不开观展、听戏等艺术活动中所获得的艺术体验,更离不开规范化的艺术教育。在此意义上,作为符号资本和象征权力,优雅的品位是一种卡里斯玛型的意识形态。它让文化与艺术才能成为一种有教养的天性,悬置了使文化成为可能的社会条件,掩饰了文化资源配置与文化资本分布的不平等,将社会阶层的区隔合法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