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41
1
作者 凌文辁 郑晓明 方俐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6-254,共9页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 对中、日、美三国的社会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被试为北京1434人,大阪608人,洛杉矶1409人。在3方共同研讨基础上编制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共67个项目。采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解析。结果表明:(1)三国国民的社会规范的基本维度是一致的,包括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4个维度。其中,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组成内控规范,法律规章和社会习俗组成外控规范。(2)中日两国的社会规范都是以内控规范为主,外控规范为辅。中国人在内控规范中,以伦理道德为主,价值取向为次;在外控规范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辅。而日本人的内控规范中却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3)美国人的社会规范以外控为主,内控为辅。在外控的两大维度中,法律规章为主,社会习俗为次;在内控规范中,以价值取向为主,伦理道德为辅。尽管三国之间有着相同的规范维度,但组成各规范维度的具体规范,既有超越特定文化的共同规范,又存在着依存于特定文化的特殊规范。社会规范的文化差异是导致管理冲突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 价值取向 法律规章 社会习俗
下载PDF
青色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被引量:18
2
作者 宋凤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3,共5页
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在色彩审美方面有趋于青色等冷色的倾向,这既与民族生理特点、色彩心理效应的潜在影响有关,更是民族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直观反映;同时,这种色彩审美选择也强化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阴... 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在色彩审美方面有趋于青色等冷色的倾向,这既与民族生理特点、色彩心理效应的潜在影响有关,更是民族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直观反映;同时,这种色彩审美选择也强化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阴柔、含蓄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色 冷色 民族审美心理 社会习惯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沿海城市社会文化观念变动评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江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7-123,共7页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沿海地区,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民国的建立,尤其是新文化运 动的兴起,城市知识群体和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革;以性别平等观念和妇女解 放为标 志,平等自由的精神开始渗入到社会伦理观念之中;在生活习俗...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沿海地区,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民国的建立,尤其是新文化运 动的兴起,城市知识群体和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革;以性别平等观念和妇女解 放为标 志,平等自由的精神开始渗入到社会伦理观念之中;在生活习俗方面,社会风俗观念发生明 显变化;反映市民阶层需求的大众文化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 社会伦理 社会风俗 大众文化 沿海城市
下载PDF
中英植物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彩琴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4期156-157,共2页
中英植物在表达文化内涵方面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在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 仰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消除误解,使人们相互更好地理解、沟通。
关键词 地理 文化交流 理解 差异 文化内涵 沟通 文化背景 英汉 误解 反映
下载PDF
西夏女兵及其社会风尚 被引量:5
5
作者 何玉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西夏妇女善骑射、敢战斗,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所罕见的女兵现象,其妇女尚武斗,喜复仇,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巾帼女将。与此相联系,其妇女独特的审美观与殉情习俗等均反映出西夏妇女勇健无畏、刚烈骁勇、任侠果敢的风尚。其独特风尚,源于古... 西夏妇女善骑射、敢战斗,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所罕见的女兵现象,其妇女尚武斗,喜复仇,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巾帼女将。与此相联系,其妇女独特的审美观与殉情习俗等均反映出西夏妇女勇健无畏、刚烈骁勇、任侠果敢的风尚。其独特风尚,源于古代西北社会固有的强劲民风、地理环境、经济生存方式、战争军旅生活及其统治者着意强化民族意识等诸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女兵 社会风尚 民族意识
下载PDF
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差异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峰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9期I0208-I0209,共2页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深,我们有必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差异。本文从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宗教差异、社会习俗。
关键词 文化 价值观 思维模式 社会习俗 宗教
下载PDF
国内外小费研究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田喜洲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小费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它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习俗、经济意义与价值取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综合评述了小费的起源、内涵、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进展,并就小费研究的趋势及小费制在我国的实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小费 社会习俗 综述
原文传递
神判起源考略 被引量:6
8
作者 杜文忠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神判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的法人类学现象,神判的诸种形式反映了神判和早期法律的一些特点。神判中的血迹判、铁火判、宣誓判起源于原始巫术形式,而神判中的捞沸判则可能起源于早期人类生活实践。此外,通过对捞沸判的分析还可以看到《... 神判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的法人类学现象,神判的诸种形式反映了神判和早期法律的一些特点。神判中的血迹判、铁火判、宣誓判起源于原始巫术形式,而神判中的捞沸判则可能起源于早期人类生活实践。此外,通过对捞沸判的分析还可以看到《秦律》中"三环"之说实为公拒绝私之义,由此把"三环"理解为国家司法机关对自诉案件的三种拒绝受理的理由,应当是一种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判 宗教仪式 生活习俗 三环
下载PDF
折扇中的日本文化 被引量:4
9
作者 白美云 史文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1204-1208,共5页
时至今日,折扇如同樱花、富士山一样,已成为日本的象征。小小的一把折扇,对日本人来说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彰显着绚烂多彩而又有日本特质的扇文化。日本折扇在创制之始曾一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后日本人用它驱暑纳凉、招神辟邪... 时至今日,折扇如同樱花、富士山一样,已成为日本的象征。小小的一把折扇,对日本人来说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彰显着绚烂多彩而又有日本特质的扇文化。日本折扇在创制之始曾一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后日本人用它驱暑纳凉、招神辟邪、馈赠友人、礼仪社交。折扇还是舞台表演的传神道具,其扇面艺术和扇骨雕刻尽显其艺术价值。折扇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扇 日本文化 社会习俗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交际舞的散播与社会风尚嬗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红松 陈娜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2,共7页
20世纪20年代,北平营业性舞场逐渐兴起,舞者队伍扩大,交际舞业"迅速极盛"。该行业在丰富城市娱乐生活的同时,却诱发了奢靡、享乐、纵欲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导致北平市政府一再禁舞。30年代初,北平舞业"盛极而衰"。北... 20世纪20年代,北平营业性舞场逐渐兴起,舞者队伍扩大,交际舞业"迅速极盛"。该行业在丰富城市娱乐生活的同时,却诱发了奢靡、享乐、纵欲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导致北平市政府一再禁舞。30年代初,北平舞业"盛极而衰"。北平的官方、民众、媒体在此间的诸般心态及举措反映了交际舞在该市散播历经波折,呈现出这一时期北平新旧观念并存、博弈的社会风貌,也说明北平的传统保守气质使其社会风尚的嬗变显现出相对迟缓的态势。从根本上说,该市的社会生态系统制约着其社会风尚变迁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 交际舞 散播 禁舞 社会风尚
下载PDF
浅析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嬗变的成因及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守库 任雅洁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52-57,共6页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进入,中国的社会习俗随之发生了嬗变。研究其成因及特点之所在,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们当今社会新风尚的建设亦不无启迪。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社会习俗 成因 政治改革 风俗习惯 商业发展
下载PDF
论秦的“错法成俗”与社会变革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延峰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96-99,128,共5页
"错法成俗"即通过推行新法,改变社会风俗,进而实现整体的社会变革。这里的"俗"以人性自利为前提,专指人的价值观和相应的情感、行为模式,价值追求是其核心。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以"错法成俗"为变法的基... "错法成俗"即通过推行新法,改变社会风俗,进而实现整体的社会变革。这里的"俗"以人性自利为前提,专指人的价值观和相应的情感、行为模式,价值追求是其核心。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以"错法成俗"为变法的基本路径,以形成和法思想相统一的"俗"。秦国主要是通过国君之令强制变俗,以明确的价值引导养成风俗,对和法思想导向相违背的"俗"严厉禁止,并实行"更礼"。"错法成俗"路径的确立主要出于战争原因,它改造了社会价值观念,改变了旧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了整体的社会变革和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的形成。"错法成俗"也使"移风易俗"成为战国到汉代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政治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错法成俗 法思想 变俗
下载PDF
彝族武术文化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振华 郭志禹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3-87,共5页
彝族武韵源远流长,实战娱乐相兼,少拳术多器械,重刀术与摔跤,勇猛粗犷。宗教信仰、社会风俗折射出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高寒山地的自然环境、游牧射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是彝族武术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关键词 彝族 武术文化 宗教信仰 社会风俗
下载PDF
论穆斯林对宋代社会风俗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变庭 王丽芹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3,共8页
穆斯林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宋代社会风俗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精神的方面。因为在宋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穆斯林作为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他们把伊斯兰教“以人为本”的... 穆斯林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宋代社会风俗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精神的方面。因为在宋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穆斯林作为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他们把伊斯兰教“以人为本”的重商意识和道德理念融入到宋代的社会生活之中,从而使宋代的社会风俗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和特点。故此,认真研究和总结穆斯林与宋代社会风俗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进一步确认穆斯林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 宋代 社会风俗
下载PDF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演进原因的历史考证(之六)——风俗习惯的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常青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1-96,共6页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在30年的演进当中,依次经过了准备阶段,基本准则的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具体准则的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以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阶段。丰富的社会和经...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在30年的演进当中,依次经过了准备阶段,基本准则的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具体准则的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建立、颁布和实施阶段,以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阶段。丰富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影响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的演进,风俗习惯就是其中之一。首先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的演进以及对其演进有着很大影响的风俗习惯进行了历史考察,接着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资料验证了风俗习惯对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演进的积极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当风俗习惯的正向增量作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通过促进会计准则思想供给和需求的全面提升,包括促进需求的强度增长和更加有效,供给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以及供给与需求之间沟通的更加有效,进而通过促进交易费用的减少来最终促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企业会计准则思想 风俗习惯
下载PDF
“线的艺术”的文化寻根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龙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1,共7页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和线性思维的代表 ,其生成、发展、定型有其复杂的文化原因。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线的艺术”的生成原因 :龙凤崇拜和巫风长盛的社会风尚 ;尚“简”、会“意”、重“神”的审美趣味 ;以及特殊的物质媒介—...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和线性思维的代表 ,其生成、发展、定型有其复杂的文化原因。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线的艺术”的生成原因 :龙凤崇拜和巫风长盛的社会风尚 ;尚“简”、会“意”、重“神”的审美趣味 ;以及特殊的物质媒介——毛笔、墨、纸。正是这些文化原因使中国古代“线的艺术”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的艺术 社会风尚 审美趣味 物质媒介 文化原因
下载PDF
西夏图像中的童子形象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珩 《西夏研究》 2016年第1期42-49,共8页
西夏童子作为西夏图像资料中常见的一类形象,学术界对其研究仍相对薄弱。本文将西夏图像资料中的童子形象按照其功能进行了分类,并作了简要分析。认为,西夏童子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夏时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状况。
关键词 西夏 童子 图像 宗教信仰 风俗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科举社会风俗考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玉超 刘明坤 《安康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5-57,62,共4页
科举在明清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它并不局限于文人的范围之内,明清时期许多社会风尚习俗都受到科举的影响,整个社会心理、社会习俗、社会活动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查考明清小说发现,明清时人在取名、科考风俗以及科举信仰方面均形成了诸... 科举在明清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它并不局限于文人的范围之内,明清时期许多社会风尚习俗都受到科举的影响,整个社会心理、社会习俗、社会活动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查考明清小说发现,明清时人在取名、科考风俗以及科举信仰方面均形成了诸多共性,并与科举保持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科举 社会风俗
下载PDF
清代成都竹枝词与成都满城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益彬 黄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3-45,88,共4页
竹枝词是一种源于巴渝地区古老民歌的民间文学形式,因其志土风而详习尚,为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极为重要的史料。与成都满城相关的清代成都竹枝词,从另一角度揭示成都满城的形成过程、城市意象、与... 竹枝词是一种源于巴渝地区古老民歌的民间文学形式,因其志土风而详习尚,为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极为重要的史料。与成都满城相关的清代成都竹枝词,从另一角度揭示成都满城的形成过程、城市意象、与府城的关系、自然人文环境、社会风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枝词 成都满城 社会习俗
下载PDF
试述民国四川社会风尚变化的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先明 冯静 +1 位作者 陆铭宁 邱梅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论述了民国时期四川社会风尚变化的四大特点,即:新风尚出现时间晚于沿海地区,呈现城乡不平衡现象;社会风尚呈现多元、多性质并存状态;新风尚变化多属外表的、浅层次的;风尚破“旧”大于“立”新。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四川 社会风尚 变化 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