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两次中亚低涡影响南疆西部降雪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云惠 于碧馨 +1 位作者 谭艳梅 于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07-1316,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T639、NCEP客观分析、FY-2D卫星等资料,对比分析2011年12月中亚低涡造成南疆西部5-9日暴雪过程(简称1205过程)和17-22日弱降雪过程(简称1217过程)。结果表明,中亚低涡是深厚且相当正压的天气尺度系统,造成两次降雪过程的... 利用常规观测、T639、NCEP客观分析、FY-2D卫星等资料,对比分析2011年12月中亚低涡造成南疆西部5-9日暴雪过程(简称1205过程)和17-22日弱降雪过程(简称1217过程)。结果表明,中亚低涡是深厚且相当正压的天气尺度系统,造成两次降雪过程的低涡在对流层整层均为正涡度,低涡前部整层为上升运动,400 hPa以下为辐合区。水汽主要为来自500 hPa低涡前部的西南气流,且水汽收支变化均表现为西、南边界流入多,北边界流出多。虽然两次中亚低涡影响南疆西部降雪的气候背景、位置、强度、结构、维持时间及水汽输送相似,但形成低涡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移动路径、高低空环流配置及水汽辐合机制有所不同:1205过程500 hPa为北脊南涡环流配置,低涡向东北方向移动,由于850 hPa低空偏东急流在南疆盆地的建立及维持,使得低层冷空气自东向西侵入,低涡前部暖湿气流与低层冷湿气流在南疆西部交汇造成南疆西部强降雪,且降雪前东边界700 hPa以下水汽流入增大。而1217过程500 hPa低涡脱离极锋锋区快速南压至中亚地区,为自北向南移动路径,虽然低涡前西南气流携带充分的水汽,但南疆盆地850 hPa无低空偏东急流,冷空气自帕米尔高原翻山下沉进入盆地,缺乏动力和水汽辐合条件,降雪时东边界500hPa以下水汽流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低涡 急流 空间结构 水汽辐合 降雪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