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术后认知功能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玲玲 牟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0-732,共3页
目的 对一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介入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所完成的60例a SAH介入术后的患者,在出院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进行痴呆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 对一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介入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所完成的60例a SAH介入术后的患者,在出院前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进行痴呆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患者基础因素、疾病因素和手术操作因素3方面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进行多因素分析,判断各项因素对于患者介入术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程度。结果 Mo CA量表评分结果表明认知功能正常(〉26分)20例,轻度损害(14~26分)38例,中度损害(9~14分)为2例,重度认知功能损害(〈9分)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0.04;OR:1.122,95%CI:1.004~1.254)、出血量的Fisher分级(P=0.01;OR:23.834,95%CI:2.059~275.871)和手术时间(P=0.002;OR:2 893,95%CI:19.043~439 500)3个因素是预测a SAH术后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因素。结论 a SAH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出血量较少的年轻患者,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将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功能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上)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光健 王正军 +4 位作者 王云甫 刘勇 汪晓玲 罗国君 朱飞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8-33,46,共7页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性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 2,OR=1.64,95% 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 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3,OR=0.62,95%CI: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性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1,OR=0.62,95%CI:0.50~0.78;NN=1.078);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性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明明 梁维邦 +2 位作者 徐武 倪红斌 刘保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8期5451-5454,共4页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观察并比较...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均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BV和CBF水平较高,MTT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较高、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6个月病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丁基苯酞可有效改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微循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微循环 尼莫地平 丁基苯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