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闵凡路 魏代伟 +1 位作者 姜腾 张春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01-2806,共6页
保持开挖孔(槽)的稳定性是泥浆在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及泥水盾构工法等工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泥浆在地层表面形成泥皮,使得泥浆压力平衡地层的土水压力实现的。其中,泥皮的形成是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问题。为了探讨泥浆在地层中... 保持开挖孔(槽)的稳定性是泥浆在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及泥水盾构工法等工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泥浆在地层表面形成泥皮,使得泥浆压力平衡地层的土水压力实现的。其中,泥皮的形成是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问题。为了探讨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规律,采用多组性质不同的泥浆在多种渗透性不同的地层中开展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试验,系统地展示了泥浆在地层中不同的渗透现象。渗透完成后泥浆颗粒在地层表面的堆积形态可以分为:泥皮型、泥皮+渗透带型、无泥皮或渗透带3种类型,并且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曲线的类型与泥浆颗粒在地层表面的堆积形态的类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试验过程中渗透流量的大小,不仅可以反映泥浆的渗透类型,还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形成泥皮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地层 渗透特性 渗透流量 泥皮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泥水盾构隧道施工引发地表变形 被引量:26
2
作者 邓宗伟 伍振志 +1 位作者 曹浩 沈平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5-791,共7页
利用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平衡稳定原理,对泥水介质渗透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同时,以具体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固耦合基本原理对由于开挖面泥水渗流所引起的隧道开挖位移场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水介质向开挖面前方土体渗流时,... 利用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面平衡稳定原理,对泥水介质渗透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同时,以具体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固耦合基本原理对由于开挖面泥水渗流所引起的隧道开挖位移场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泥水介质向开挖面前方土体渗流时,将引起隧道地表附加沉降,且泥水压力大于主动土压力时,泥水压力越大,附加沉降量越大,但总沉降量越小;泥膜渗透系数越小、泥膜厚度越大附加沉降越小;适当增加施工进度有助于减少附加沉降。因此,在高渗透性地层条件下采用泥水盾构施工时,应确保泥水介质的质量,适当提高施工进度,尽量减少泥水渗透对开挖面稳定性及地表变形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浆渗透 地表变形 流固耦合
下载PDF
饱和砂土中泥浆渗透的变形-渗流-扩散耦合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迪 周顺华 李尧臣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6-1036,共11页
传统的泥浆渗透计算中没有考虑土体变形和浆液流速的影响.根据泥浆颗粒的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耦合流速的浓度扩散方程,并通过在浓度方程中引入沉积系数进一步计算得到沉积颗粒的质量;同时,以沉积量作为耦合项对毕奥固结方程中的水量连续... 传统的泥浆渗透计算中没有考虑土体变形和浆液流速的影响.根据泥浆颗粒的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耦合流速的浓度扩散方程,并通过在浓度方程中引入沉积系数进一步计算得到沉积颗粒的质量;同时,以沉积量作为耦合项对毕奥固结方程中的水量连续方程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变形-渗流-扩散耦合的控制方程及其变分原理.采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基本方程,运用了时间增量法与直接迭代法,并利用一维试验验证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与赫齐格的经典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较好地预测各组试验中颗粒的沉积规律,且吻合程度优于仅考虑颗粒对流和扩散的传统计算方法.最后,将泥浆在槽壁中的渗透简化为二维问题并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工程认识相符合,泥浆的沉积填充效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浅层作业段的机械垂直度;成槽机的下斗抓挖时机可以根据地层填充的致密程度进行计算,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渗透 颗粒沉积 连续性方程 多场耦合 非线性 变分原理
下载PDF
砂地层孔径分析及其对泥浆在地层中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闵凡路 吕焕杰 +3 位作者 宋帮红 王义盛 宋航标 刘来仓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4-151,共8页
为明确砂地层孔径分布特征及其对泥浆在地层中渗透的影响,采用压汞试验对5组均一粒径的砂地层孔径进行实测,并参考谢拉德等计算砂砾料滤层孔径的方法,基于等直圆管对砂地层孔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同时配制9组不同性质的泥浆在不同孔径... 为明确砂地层孔径分布特征及其对泥浆在地层中渗透的影响,采用压汞试验对5组均一粒径的砂地层孔径进行实测,并参考谢拉德等计算砂砾料滤层孔径的方法,基于等直圆管对砂地层孔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同时配制9组不同性质的泥浆在不同孔径的砂地层中开展泥浆渗透试验,依据渗透试验结果讨论地层平均孔径与泥浆颗粒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泥浆在砂地层中形成泥皮+渗透带的渗透试验为例,通过测试泥浆在地层中渗透流量的变化,并计算地层渗透系数的变化分析砂地层孔径对泥浆在地层中渗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等直圆管进行计算的地层平均孔径与压汞法实测的孔径结果相符,即为地层中频率最大的孔隙的孔径;该计算方法考虑了对达西定律中渗透流速和渗径的调整,适用于颗粒粒径较为均匀,孔径较为单一的砂地层;泥浆在高渗透性地层发生渗透时,地层孔径越大,形成泥皮或泥皮+渗透带所需泥浆颗粒的粒径越大,地层孔径大小直接决定了通过孔隙的泥浆颗粒的粒径大小;渗入地层孔隙中的泥浆颗粒在地层中形成稳定淤堵,改变了地层的物理结构,降低了地层的渗透性,阻碍了泥浆的渗透过程;地层孔径与泥浆颗粒粒径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影响泥浆渗透结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砂地层 压汞试验 泥浆渗透 地层孔径 颗粒粒径
原文传递
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 B_2复合材料 被引量:8
5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2 位作者 殷小玮 刘永胜 张立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0,共4页
利用XRD,SEM,EDS研究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单向加压依次渗入ZrB2微粉和酚醛树脂,能很好地将ZrB2微粉和树脂渗入到纤维束间,但熔融Si难以渗入到试样... 利用XRD,SEM,EDS研究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单向加压依次渗入ZrB2微粉和酚醛树脂,能很好地将ZrB2微粉和树脂渗入到纤维束间,但熔融Si难以渗入到试样内部,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和室温弯曲强度分别为18.3%和110MPa。采用ZrB2浆料真空浸渍,沉积碳基体后进行熔融渗Si,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和室温弯曲强度分别为5.5%和23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B2复合材料 浆料浸渍 反应熔渗
下载PDF
砂土地层中泥浆护壁地连墙成槽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茂松 宁剑新 +1 位作者 俞剑 李耀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67-1777,共11页
饱和砂土地层中的地下连续墙开挖,常伴有槽壁失稳、坍塌等事故的发生。但目前针对砂土地层的泥浆渗透规律和泥浆渗透下槽壁稳定性的研究较少。故基于泥浆渗透和扩散机制,建立考虑泥浆运移、流速变化、土层孔隙变化耦合的土层泥浆渗透分... 饱和砂土地层中的地下连续墙开挖,常伴有槽壁失稳、坍塌等事故的发生。但目前针对砂土地层的泥浆渗透规律和泥浆渗透下槽壁稳定性的研究较少。故基于泥浆渗透和扩散机制,建立考虑泥浆运移、流速变化、土层孔隙变化耦合的土层泥浆渗透分析模型,通过与既往模型试验对比标定模型参数。基于平面应变模型模拟地下连续墙槽段泥浆渗透过程,探究泥浆比重和砂土孔隙对泥皮形成质量和泥浆渗透范围的影响。采用强度折减法对不同泥浆渗透阶段下砂土地层槽段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不同泥浆密度、不同地层孔隙率对槽段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松散砂土地层中需适当提高泥浆浓度以确保槽段稳定性。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对比模拟验证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地下连续墙 泥浆渗透 强度折减法 稳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生物质灰渣特性及其对沼液净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刚 崔燕平 +2 位作者 李玲 岳建芝 焦有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5,共5页
在对生物质灰渣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活性炭为对照,研究不同粒径灰渣对沼液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灰渣水浸液呈较强的碱性,p H值在8.35~9.78之间。不同取样时间的样品中粒径分布不同,但主要分布在0.5~2 mm范围内,约占总质量的80%。生... 在对生物质灰渣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活性炭为对照,研究不同粒径灰渣对沼液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灰渣水浸液呈较强的碱性,p H值在8.35~9.78之间。不同取样时间的样品中粒径分布不同,但主要分布在0.5~2 mm范围内,约占总质量的80%。生物质灰渣粒径大小对其容重、孔隙度和其它物质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生物质灰渣的容重、通气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小。生物质灰渣容重介于0.55 g·cm^(-3)(>3 mm)~0.83 g·cm^(-3)(<0.5 mm)之间,通气孔隙度介于28.76%(>3 mm)~47.29%(<0.5 mm),总孔隙度介于36.52%(>3 mm)~58.96%(<0.5 mm)之间。生物质灰渣对沼液具有较好的过滤净化效果,COD、T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35%和63.5%,沼液净化后的电导率和浊度比净化前分别降低了79.31%和5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灰渣 特性 沼液 渗滤 净化
下载PDF
C/C-SiC-Zr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代吉祥 沙建军 +1 位作者 王永昌 王守豪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2-748,共7页
利用浆料浸渗技术将纳米ZrC粒子引入到CFRP先驱体中,裂解CFRP获得C/C-ZrC多孔体,然后采用液硅熔渗反应工艺制备了C/C-SiC-ZrC复合材料。使用SEM和XRD对材料微观形貌和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三点弯曲和单边缺口梁法(SENB)对C/C-SiC-... 利用浆料浸渗技术将纳米ZrC粒子引入到CFRP先驱体中,裂解CFRP获得C/C-ZrC多孔体,然后采用液硅熔渗反应工艺制备了C/C-SiC-ZrC复合材料。使用SEM和XRD对材料微观形貌和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三点弯曲和单边缺口梁法(SENB)对C/C-SiC-Zr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浆料浸渗技术可以将纳米ZrC粒子均匀的弥散在C/C-ZrC多孔体中,随着引入ZrC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多,C/C-ZrC多孔体孔隙率增大。经液硅熔渗反应后,获得的C/C-SiC-ZrC复合材料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当纳米ZrC粒子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达到了最大值;当ZrC粒子含量超过5%时,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有所下降,表明适量纳米ZrC粒子的引入,可以改善C/C-SiC-Zr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料浸渍 液硅熔渗 C/C-SiC-ZrC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饱和砂层泥水平衡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蒋加兵 陈子龙 徐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5-100,共6页
饱和砂层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不当的开挖面支护可能导致开挖面坍塌或挤出破坏。为保证开挖面稳定,压力泥浆通常用来平衡开挖面上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因为压力仓中的泥浆压力大于地层中的静水压力,泥浆会向开挖面周围地层入渗。在这种情况... 饱和砂层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不当的开挖面支护可能导致开挖面坍塌或挤出破坏。为保证开挖面稳定,压力泥浆通常用来平衡开挖面上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因为压力仓中的泥浆压力大于地层中的静水压力,泥浆会向开挖面周围地层入渗。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有效支护力转化为超孔隙水压力,导致开挖面上的有效支护压力减小,从而降低开挖面的稳定性。因此,设计支护压力时必须考虑泥浆入渗作用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另外,地层成层情况也会影响开挖面稳定性。结合饱和砂层盾构掘进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计算模型和室内泥浆入渗试验结果,分析泥浆入渗和超孔隙水压力对开挖面稳定的影响,并讨论地层的分层情况和开挖面水力梯度对开挖面微观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支护压力必须附加额外压力以弥补泥浆入渗过程中有效支护压力的损失;通过对比均质承压水层和半封闭承压含水层中开挖面上的水力梯度发现,相较均质承压含水层而言,盾构隧道在半封闭承压含水层中掘进时开挖面更加稳定;在没有泥浆支护的情况下,开挖面上的水力梯度很难维持开挖面上土颗粒的稳定,因此建议压力泥浆用于饱和砂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 饱和砂层 开挖面稳定 泥浆入渗 超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3D碳纤维预制体中料浆浸渗引入SiC微粉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翀博 徐永东 +4 位作者 王毅 张立同 成来飞 王一光 童长青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了在厚度为10mm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大量引入SiC微粉,在料浆不变的基础上采用真空浸渗法、加压浸渗法、加压过滤法、真空吸滤法等四种料浆浸渗法进行试验,并对引入微粉的量及其分布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含1μm SiC微粉4vol%的料... 为了在厚度为10mm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大量引入SiC微粉,在料浆不变的基础上采用真空浸渗法、加压浸渗法、加压过滤法、真空吸滤法等四种料浆浸渗法进行试验,并对引入微粉的量及其分布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含1μm SiC微粉4vol%的料浆,加压过滤法效果最佳,3次浸渗即能引入27.4vol%的SiC微粉,SiC微粉均匀致密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碳纤维预制体 料浆浸渗法 SIC微粉
下载PDF
水泥浆液在不同砂层内注浆扩散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刚 程桦 +2 位作者 王雪松 谢鲍 荣传新 《建井技术》 2023年第3期63-67,50,共6页
揭示水泥浆液在不同砂层内注浆扩散机制对于指导煤矿、地铁、公路等领域注浆加固砂质地层至关重要。采用自主研发的砂层注浆试验装置,通过1根注浆花管对2种不同颗粒级配的砂层同步注浆,探究水泥浆液在不同砂层内扩散形态之间的差异。研... 揭示水泥浆液在不同砂层内注浆扩散机制对于指导煤矿、地铁、公路等领域注浆加固砂质地层至关重要。采用自主研发的砂层注浆试验装置,通过1根注浆花管对2种不同颗粒级配的砂层同步注浆,探究水泥浆液在不同砂层内扩散形态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浆液在颗粒级配较差的圆粒砂内发生渗透扩散,在颗粒级配良好的粗河砂中发生劈裂扩散。采用管道流模型和圆孔扩张理论分别阐述了渗透注浆和劈裂注浆2种扩散模式的力学机理,孔隙通道尺寸较大的土层,浆液启动压力梯度越小,在该种土层内浆液越容易发生渗透扩散。当注浆压力较大且孔隙通道尺寸较小时,会发生劈裂扩散模式,若土体发生张拉破坏,则劈裂浆脉平行于小主应力作用面;若土体发生剪切破坏,则劈裂浆脉与小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45°-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液 砂层注浆 扩散机制 渗透扩散 劈裂扩散
下载PDF
泥水盾构泥浆渗透试验及成膜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纲 朱彦华 尹鑫晟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3期76-81,87,共7页
泥水盾构维持开挖面稳定的关键在于及时形成致密的微透水或不透水泥膜,但泥膜在开挖面上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弄清泥膜的形成机理,有必要针对泥水盾构开挖面泥膜形成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泥... 泥水盾构维持开挖面稳定的关键在于及时形成致密的微透水或不透水泥膜,但泥膜在开挖面上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弄清泥膜的形成机理,有必要针对泥水盾构开挖面泥膜形成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泥膜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分析泥膜形成的一般规律,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建议。研究得出,泥浆渗透试验主要有竖向和横向两种形式,但试验方案以及试验装置还有待改进;泥浆性质和地层特性是影响泥膜形成的主要因素;泥浆性质可以通过添加物进行调整;通过总结泥浆颗粒与砂土地层颗粒的匹配关系获得泥膜形成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膜 开挖面 泥浆渗透
下载PDF
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入渗及氮磷迁移特征
13
作者 孙国峰 宗焦 +3 位作者 盛婧 周炜 张丽萍 王子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5,共7页
为探讨猪场沼液在砂壤土贮存池中入渗率及其影响因子、氮磷迁移特征,采用间歇供水方式,设置沼液(BS)、井水(W)、1/3沼液+2/3井水(1/3BS)共3个处理,开展3个贮存周期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 为探讨猪场沼液在砂壤土贮存池中入渗率及其影响因子、氮磷迁移特征,采用间歇供水方式,设置沼液(BS)、井水(W)、1/3沼液+2/3井水(1/3BS)共3个处理,开展3个贮存周期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均呈现BS<1/3BS<W处理的规律,且沼液入渗率随间歇供水次数增加而大幅下降,这主要与沼液的水质特性及间歇供水方式有关。砂壤土贮存沼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氮磷水平与垂直迁移趋势。在1.2 m贮存深度条件下,沼液氮磷垂直迁移深度达10~20 cm;而沼液氮磷水平迁移相对较弱,其中氮水平迁移深度达5~10 cm,磷主要附着于贮存池侧面的表层土壤。与井水相比,砂壤土贮存池中沼液会显著降低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且沼液中氮磷损失均以垂直迁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入渗率 累积入渗量 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
下载PDF
A column system for modeling bentonite slurry infiltration in sands 被引量:3
14
作者 Xin-sheng YIN Ren-peng CHEN +1 位作者 Yu-chao LI Shuai Q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818-827,共10页
Pressurized bentonite slurry is applied on a tunnel face to form a filter cake to stabilize the tunnel face when the slurryshield excavates through the sandy soil. Failure of the tunnel face may be caused by a high pe... Pressurized bentonite slurry is applied on a tunnel face to form a filter cake to stabilize the tunnel face when the slurryshield excavates through the sandy soil. Failure of the tunnel face may be caused by a high permeable filter cake, which commonlyhas a long penetration distance of slurry in sands. A column system with a height of 680 mm and a diameter of 300 mm was de-veloped to model pressurized slurry infiltration in sands. Pressure transducers were installed to estimate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of the filter cake during slurry infiltrati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leachate of collected samples was measured. Results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fine particles in slurry are within the range 100-300 mm into the sand specimen. The time for forming animpermeable filter cake is about 300 s, which indicates the impermeable filter cake is hard to form during the exca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ltration column slurry penetration Tunneling shield Filter cak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原文传递
PIP工艺对2DC/SiC-ZrB2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2 位作者 刘永胜 殷小玮 张立同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5,64,共5页
采用CVI结合SI及PIP工艺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研究了PIP工艺中循环浸渍次数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多孔C/SiC浸渍浆料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和仅用CVI致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渍裂解后,热处理温度相同... 采用CVI结合SI及PIP工艺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研究了PIP工艺中循环浸渍次数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多孔C/SiC浸渍浆料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和仅用CVI致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渍裂解后,热处理温度相同,热处理次数对复合材料的开孔率和弯曲强度影响不大。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不随PIP次数的增多而增加,PIP处理二次后,复合材料的强度逐渐增加,PIP处理五次,强度达到最大值,制备的复合材料开孔率为8.0%、弯曲强度为423 MPa。SI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比仅用CVI致密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B2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浆料浸渍 先驱体浸渍裂解
下载PDF
CVI结合浆料浸渍法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刘永胜 张立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2,361,共7页
采用CVI结合浆料浸渍工艺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微粉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预制沉积SiC80h后,微粉主要渗入到纤维束间。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随着渗微粉前CVI时间的增加及渗入浆料浓度的降低而... 采用CVI结合浆料浸渍工艺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微粉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预制沉积SiC80h后,微粉主要渗入到纤维束间。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随着渗微粉前CVI时间的增加及渗入浆料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微粉的渗入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而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SIC 微结构 力学性能 CVI 浆料浸渍
下载PDF
B4C颗粒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振霄 彭可 +2 位作者 向秋玲 易君 易茂中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2-548,共7页
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制备B4C颗粒改性C/C-SiC复合材料,研究B4C颗粒对C/C-SiC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B4C颗粒改性的C/C-Si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50.41 MPa和13.56 MPa·m^1/2,与C/C-SiC复... 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制备B4C颗粒改性C/C-SiC复合材料,研究B4C颗粒对C/C-SiC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B4C颗粒改性的C/C-Si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50.41 MPa和13.56 MPa·m^1/2,与C/C-SiC复合材料相比,其抗弯强度下降45.5%,而断裂韧性提高46.0%。B4C颗粒可促进SiC基体的烧结,但由于大量闭孔和基体弱界面的形成,导致材料抗弯强度降低。B4C颗粒改性的C/C-SiC复合材料断裂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B4C颗粒与SiC基体中的弱界面使裂纹在SiC基体中得到有效偏转,增加了裂纹在基体中的扩展路径,使得材料的断裂韧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B4C改性 浆料浸渍 先驱体浸渍裂解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渣浆泵过流件用增强表面复合材料的基材选择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业华 周荣 +1 位作者 岑启宏 卢德宏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分别用低铬铸铁、铸造碳钢、灰口铸铁作为基材,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造了wc陶瓷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渣浆泵泵壳,研究分析其宏观结构和显微组织,优化选择适用于渣浆泵过流件的wc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的基材.结果表明:灰口铸铁作为表面复... 分别用低铬铸铁、铸造碳钢、灰口铸铁作为基材,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造了wc陶瓷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渣浆泵泵壳,研究分析其宏观结构和显微组织,优化选择适用于渣浆泵过流件的wc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的基材.结果表明:灰口铸铁作为表面复合材料的基材比低铬铸铁和铸造碳钢更适合制造具有复杂、异形曲面的渣浆泵过流件,过流件复合层厚度3—5 mm,复合层与基材层、增强颗粒与基体均形成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浆泵 过流部件 表面复合材料 负压铸渗 WC颗粒 灰口铸铁
下载PDF
水-沼液一体入渗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健 张恩继 +1 位作者 王燕 王笑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探明水-沼液一体灌溉模式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通过水平和垂直土柱入渗试验,探求不同沼液浓度、土壤容重和入渗水头对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土壤容重为1.40g/cm3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均小于1.35g/cm-3处理,但所... 为探明水-沼液一体灌溉模式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通过水平和垂直土柱入渗试验,探求不同沼液浓度、土壤容重和入渗水头对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土壤容重为1.40g/cm3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均小于1.35g/cm-3处理,但所有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均随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垂直土柱入渗试验中4cm水头单位时间累积入渗量及土壤剖面含水率均高于2cm水头处理;不同处理土壤水扩散率及各剖面土壤含水率均呈现CK>1∶4>1∶2>1∶1>BL.通过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发现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土壤容重和沼液浓度的土壤水扩散率;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垂直入渗试验中不同沼液浓度、土壤容重和入渗水头对累积入渗量的影响,其入渗系数随沼液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小,而入渗指数则随沼液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累积入渗量 土壤水扩散率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基体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艳芝 殷小玮 +1 位作者 尹洪峰 范尚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8,共6页
刹车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影响其性能及服役寿命。从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对基体改性的应用现状、改性填料的引入方法进行系统详细的论述,并展望了新型复合刹车材料的发展思路及浆料法浸渗三维纤维预制体引入改性填料... 刹车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影响其性能及服役寿命。从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对基体改性的应用现状、改性填料的引入方法进行系统详细的论述,并展望了新型复合刹车材料的发展思路及浆料法浸渗三维纤维预制体引入改性填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刹车材料 碳纤维预制体 基体改性 浆料浸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