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脱水工艺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南秀杰 李广瑞 《辽宁化工》 CAS 2007年第9期632-634,共3页
针对锦州石化公司污泥处理工艺中,浓缩罐中没有投加任何絮凝剂仅仅依靠重力来对污泥进行浓缩沉降,其效果不理想,浓缩罐前后污泥的含水率变化不大,污泥的体积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单位时间内经由调质罐进入到带式压滤机上的污泥的量仍然很... 针对锦州石化公司污泥处理工艺中,浓缩罐中没有投加任何絮凝剂仅仅依靠重力来对污泥进行浓缩沉降,其效果不理想,浓缩罐前后污泥的含水率变化不大,污泥的体积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单位时间内经由调质罐进入到带式压滤机上的污泥的量仍然很大,使带式压滤机的负荷增加,从而影响污泥的处理效果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对现场的污泥处理工艺进行考察,寻找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并提出合理的工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污泥浓缩 沉降性能
下载PDF
固体通量法在沸石强化A/O脱氮工艺二沉池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军 黄翔峰 +1 位作者 成官文 陈绍伟 《新疆环境保护》 2005年第1期36-40,共5页
分析了固体通量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二沉池设计与运行控制上的应用。利用固体通量理论对某污水处理厂中试现场装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体通量法可用于判断二沉池的运行控制是否正确合理;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固体通量分析来改变操作... 分析了固体通量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二沉池设计与运行控制上的应用。利用固体通量理论对某污水处理厂中试现场装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体通量法可用于判断二沉池的运行控制是否正确合理;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固体通量分析来改变操作条件,以保证二沉池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通量法 A/O脱氮工艺 二沉池 应用 强化 沸石 运行控制 污水处理厂 理论基础 发生变化 操作条件 通量分析 正常运行 中试
下载PDF
净水高效沉淀设计技术研究与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许嘉炯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8-52,共5页
对加砂絮凝沉淀池(ACTIFLO)、泥渣絮凝沉淀池(DENSADEG)和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等高效沉淀池型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共性,确定高效沉淀的技术要点在于多种药剂组合投加、高效混合、提升絮凝、分离沉淀、污泥浓缩与... 对加砂絮凝沉淀池(ACTIFLO)、泥渣絮凝沉淀池(DENSADEG)和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等高效沉淀池型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共性,确定高效沉淀的技术要点在于多种药剂组合投加、高效混合、提升絮凝、分离沉淀、污泥浓缩与回流技术等方面。针对这些技术要点在池型布置、设计参数确定、机械设备选用和运行控制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今后高效沉淀技术的优化方向,对国内高效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调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砂絮凝沉淀池 泥渣絮凝沉淀池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混合 絮凝 沉淀 污泥浓缩 污泥回流
下载PDF
改进的污泥浓缩工艺与原工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崔金久 范丽华 +1 位作者 雷雪飞 张洪林 《贵州化工》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针对目前抚顺石化公司某化工厂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问题,本文对原有的污泥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原工艺与改进工艺在处理后污泥各项指标的比较中,新工艺完全强于原工艺,而且新工艺能够使污泥含水率下降到97%,解决了污泥体积超负荷的问题... 针对目前抚顺石化公司某化工厂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问题,本文对原有的污泥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原工艺与改进工艺在处理后污泥各项指标的比较中,新工艺完全强于原工艺,而且新工艺能够使污泥含水率下降到97%,解决了污泥体积超负荷的问题。并且改进工艺一年可以比原工艺节约资金85278.6元。因此,表明改进工艺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也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浓缩 污泥含水率 原工艺 改进工艺
下载PDF
预处理-MBR-RO工艺处理污泥干化冷凝废水工程试验研究
5
作者 徐波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6期161-165,共5页
采用预处理-MBR-RO工艺处理某污泥干化冷凝废水,并考察了其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进水COD为1700~2500 mg/L、氨氮300~400 mg/L、总氮350~500 mg/L时,系统处理出水COD、氨氮、总氮分别低于15、5和10 mg/L,去除率达到99.3%,98... 采用预处理-MBR-RO工艺处理某污泥干化冷凝废水,并考察了其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进水COD为1700~2500 mg/L、氨氮300~400 mg/L、总氮350~500 mg/L时,系统处理出水COD、氨氮、总氮分别低于15、5和10 mg/L,去除率达到99.3%,98.5%和96.3%,产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并将其回用作厂区污泥干化冷却系统补充水。经计算,在实际工程运行中,其吨水运行费用为14.24元。此预处理-MBR-RO工艺应用于污泥干化冷凝废水的处理是可行的,可为后续相关污泥干化冷凝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干化冷凝废水 MBR RO 回用水
下载PDF
丝状菌膨胀机制与控制原理
6
作者 罗德春 曹申存 孙锡平 《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33,共7页
本文利用微生物集团模型的数学公式,结合公认的实验事实,提出了丝状菌膨胀控制法之一的低底物反应控制机制和控制膨胀的低返混生物吸附浓缩法原理,并介绍了有关的计算和设计要求。
关键词 微生物 集团模型 丝状细菌 膨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