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特征值和下垫面因子影响下的水土流失规律 被引量:73
1
作者 卫伟 陈利顶 +1 位作者 傅伯杰 巩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47-3853,共7页
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尤其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更具有典型性。选择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35°35′N,104°39′E)为典型区域,在其阴坡中部布设了15个径流小区,包括5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牧草地、灌丛、乔... 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尤其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更具有典型性。选择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35°35′N,104°39′E)为典型区域,在其阴坡中部布设了15个径流小区,包括5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牧草地、灌丛、乔木林、自然草地)和3个坡度(10°、15°、20°),进行径流、侵蚀和降雨前期土壤水分的测定。利用偏相关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降水特征值及不同下垫面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①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最大30min雨强、以及降水量与最大30min雨强之积的影响。影响侵蚀量的决定性降水因子为降水量和最大30min雨强的乘积PI30与最大30min雨强,而与降水量、平均雨强的相关性较差;②坡度在10°,20°范围内的变化对径流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侵蚀量有显著影响,在该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升高侵蚀量增加(尤以15°-20°范围内增加较快);③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径流侵蚀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在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双重作用下,以土地利用为主导因素,坡度作用次之。即在一定范围内,人为扰动强烈且坡度高的农田和人工草地最易遭受土壤侵蚀;④径流与侵蚀主要与表层0-20cm的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下部其他层次土壤水分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降水 坡度 土地利用类型 前期土壤水分
下载PDF
贵州省岩溶地区坡度与土地石漠化空间相关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瑞玲 王世杰 +1 位作者 熊康宁 周德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6,共5页
喀斯特石漠化从本质上来讲是喀斯特地区的成土速率远小于水土流失的速率而造成的土地生产力的退化过程。坡度起伏决定着地表现代侵蚀作用的强弱,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强度;坡度越大,地表物质的不稳定性就越强,土壤越容易遭受侵蚀而变薄... 喀斯特石漠化从本质上来讲是喀斯特地区的成土速率远小于水土流失的速率而造成的土地生产力的退化过程。坡度起伏决定着地表现代侵蚀作用的强弱,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强度;坡度越大,地表物质的不稳定性就越强,土壤越容易遭受侵蚀而变薄。在前期工作中,构筑了贵州省岩溶地区1:500000坡度分级图和石漠化分布图,对岩溶地区坡度图和石漠化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坡度与石漠化形成的相关关系。贵州省岩溶地区坡度主要集中于10°~25°之间,不同程度石漠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25°的坡地区;在坡度〉18°的地区,石漠化的发生率基本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强度石漠化的表现尤为明显;〈18°的坡地区石漠化程度主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坡度 相关分析 岩溶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不同坡度坡耕地水保措施的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秋艳 蔡强国 +1 位作者 方海燕 王成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57-2163,共7页
长江上游紫色土区土层薄、降雨集中且频繁,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仅次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中,坡耕地是导致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措施以及植物篱措施都能够起到防止坡... 长江上游紫色土区土层薄、降雨集中且频繁,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仅次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中,坡耕地是导致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措施以及植物篱措施都能够起到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坡度范围内,这几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也不同。文章在分析坡度对坡耕地、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土壤侵蚀及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几种治理措施在不同的坡度坡耕地上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化的原理,提出了不同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方案。研究认为,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应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植物篱为主的措施进行治理,25°以上的坡耕地应该退耕还林的治理模式。该研究将为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减少长江泥沙来源及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地区 坡度 耕作措施 梯田措施 植物篱措施 长江上游
原文传递
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林敬兰 陈明华 +2 位作者 周伏建 蔡志发 黄炎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在GIS的支持下,研究了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力侵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其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97.4%;水力侵蚀中有1/3的面积分布在≤5°的坡地上,而且>25°坡地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小;... 在GIS的支持下,研究了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力侵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其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97.4%;水力侵蚀中有1/3的面积分布在≤5°的坡地上,而且>25°坡地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小;大部分的风蚀和工程侵蚀分布在≤5°的坡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地形 坡度 土壤侵蚀
下载PDF
LIDAR数据的过滤方法探讨 被引量:22
5
作者 余洁 张国宁 +1 位作者 秦昆 杨海全 《地理空间信息》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过滤是LIDAR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过滤的目的是把LIDAR数据分成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它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详细分析、研究了常用的LIDAR数据过滤方法,并对其中的最大局部倾斜度过滤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关键词 数字摄影测量 LIDAP 过滤 倾斜度
下载PDF
地形条件对毛竹林分结构和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范叶青 周国模 +3 位作者 施拥军 杜华强 周宇峰 徐小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7-182,共6页
在积极实施森林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固碳特征、储碳能力和环境影响机制颇受关注(Schmid et al.,2006;Thtirig et al.,2010;Werner,2010)。光照、温度、水分等多个自然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的碳汇功能,而海拔、坡向、坡... 在积极实施森林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固碳特征、储碳能力和环境影响机制颇受关注(Schmid et al.,2006;Thtirig et al.,2010;Werner,2010)。光照、温度、水分等多个自然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的碳汇功能,而海拔、坡向、坡位等地形因子又通过温度、降水等气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变化(吕超群等,2004;赵敏等,2004;陈茂铨等,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林分结构 碳储量 海拔 坡向 坡位 坡度
下载PDF
坡耕地施加PAM对土壤抗冲抗蚀能力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纪根 雷廷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62,共4页
提出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数据直接计算临界抗剪切应力的方法。该方法以水流动力学原理为基础 ,通过观测到的初始坡面侵蚀发生位置、雨强、土壤入渗率及测定坡面的平均流速来计算土壤的临界抗剪切应力。通过不同试验条件 ,分析了坡度... 提出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数据直接计算临界抗剪切应力的方法。该方法以水流动力学原理为基础 ,通过观测到的初始坡面侵蚀发生位置、雨强、土壤入渗率及测定坡面的平均流速来计算土壤的临界抗剪切应力。通过不同试验条件 ,分析了坡度、地表 PAM处理对土壤临界抗剪切应力的影响。试验条件为 :雨强 10 0 mm/ h,3种坡度 :10°、2 0°、2 5°(17.63 %、3 6.4%、46.63 % ) ,4种 PAM覆盖度 :40 %、60 %、80 %、裸地。结果表明 ,随着坡度的增加 ,临界抗剪切应力减小 ;随着 PAM覆盖度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PAM 土壤抗冲抗蚀能力 人工模拟降雨 临界抗剪切应力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坡面侵蚀
下载PDF
不同坡度地表径流中污泥氮素流失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炎辉 陈明华 +3 位作者 王果 陈文祥 杨舜成 柴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23-2430,共8页
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撒施于赤红壤坡地的污泥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流失影响.结果表明,各坡度污泥撒施的前期(1d和18d)径流中混匀样总氮(MTN)、静置样总氮(STN)、颗粒态总氮(TPN)、悬浮态总氮(TSN)、可溶性总氮(TDN)、NH4+-N浓... 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撒施于赤红壤坡地的污泥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流失影响.结果表明,各坡度污泥撒施的前期(1d和18d)径流中混匀样总氮(MTN)、静置样总氮(STN)、颗粒态总氮(TPN)、悬浮态总氮(TSN)、可溶性总氮(TDN)、NH4+-N浓度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氮素(MTN和STN)流失最为严重,对地表水的污染风险随坡度增大而升高,其中25°STN浓度和流失量峰值分别为126.1mg·L-1和1788.6mg·m-2,分别是10°对应峰值的4.6和5.8倍.此后撒施径流氮素(NO3--N除外)浓度和流失量均呈先快速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坡度处理间的氮素浓度和流失量差异较小.10°~25°处理径流中68.6%~73.4%MTN和62.3%~66.7%STN流失量发生在污泥撒施前期(1d和18d)径流中,MTN径流流失系数大小依次为:20°>25°>15°>10°,TDN是氮素流失的主体,但相当比例NH4+-N是通过吸附于颗粒相随径流流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模拟降雨 坡地 径流 污泥氮
原文传递
岩溶地区坡度与土地石漠化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石军南 卢海燕 +1 位作者 唐代生 张丹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88,共5页
喀斯特石漠化的本质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的过程,而坡度大小则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强度。利用相关调查资料和研究数据,针对邵东县岩溶区石漠化强度变化情况,分析岩溶地区坡度与土地石漠化分布的相关性,构建了石漠化强度分布图和坡... 喀斯特石漠化的本质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退化的过程,而坡度大小则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强度。利用相关调查资料和研究数据,针对邵东县岩溶区石漠化强度变化情况,分析岩溶地区坡度与土地石漠化分布的相关性,构建了石漠化强度分布图和坡度图。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石漠化强度分布图和坡度图进行叠加分析,探讨坡度与石漠化分布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邵东县岩溶地区坡度主要集中在16°~25°的斜坡和26°~35°的陡坡之间,陡坡区是不同程度石漠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坡度<25°的地区,石漠化发生率基本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极重度石漠化发生率在坡度>25°的陡坡地区增长迅速。因此坡度增大引起的水土流失加剧是形成石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得出的石漠化强度分布与坡度关系规律为地方有关部门进行石漠化治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坡度 相关性分析 岩溶地区 邵东县
下载PDF
DEM内插算法对坡度坡向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吉龙 武伟 刘洪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7,共4页
虽然DE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研究运用中获取DEM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各种矢量高程信息通过插值而来,不同的插值算法必然会影响DEM分析的结果;以南方丘陵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样区的1∶10000的矢量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对不同算法生成... 虽然DE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研究运用中获取DEM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各种矢量高程信息通过插值而来,不同的插值算法必然会影响DEM分析的结果;以南方丘陵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样区的1∶10000的矢量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对不同算法生成不同分辨率的DEM坡度、坡向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坡度小于30°时,不同的算法对坡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大于30°时分辨率和算法均不会对坡度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具有大量平坦区域的地区,尽管ANUDEM算法生成的DEM总体上的精度最高,但是不会产生平坦区域,所以并不适合于这类地区的地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坡度 坡向 地形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文祥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应用Are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分析长汀县不同高程、坡度、坡向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分析水土流失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长汀县53.41%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高程300—400m的地带,15—25°和8—15°坡度地... 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应用Are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分析长汀县不同高程、坡度、坡向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分析水土流失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长汀县53.41%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高程300—400m的地带,15—25°和8—15°坡度地带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6.68%和34.90%,60.89%的水土流失集中在高程300—500m、坡度5~25°区域,不同坡向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基本上与阳坡、阴坡分布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高程 坡度
下载PDF
地形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叶面积指数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志理 毕连柱 +3 位作者 宋国华 王全波 刘琪 金光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56-2862,共7页
基于小兴安岭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30 hm2监测样地,利用叶面积指数(LAI)与胸高断面积间的经验模型计算样地内主要树种及所有树种的总LAI,研究海拔、坡度、坡向和曲率4种地形因子对LAI分布的影响,以及对LAI分布的综合作用.结... 基于小兴安岭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30 hm2监测样地,利用叶面积指数(LAI)与胸高断面积间的经验模型计算样地内主要树种及所有树种的总LAI,研究海拔、坡度、坡向和曲率4种地形因子对LAI分布的影响,以及对LAI分布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4种地形因子对红松、冷杉、紫椴、裂叶榆和五角槭5种主要树种LAI的分布均存在显著影响,而坡向对枫桦LAI的分布存在显著影响;4种地形因子对所有树种总LAI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将样地划分为山脊、阳坡、山谷阳面、阴坡和山谷阴面5种生境类型.生境类型对所有树种总LAI的分布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山脊LAI显著高于其他生境类型,均值为8.85;阳坡的LAI次之,均值为7.62;山谷阳面和阴坡的LAI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山谷阴面的LAI最小,均值为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海拔 坡度 坡向 曲率 生境类型
原文传递
不同坡度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监测结果初报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开宝 张振中 吴存良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0年第2期59-65,共7页
相同土壤在同一降雨条件下,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是地形及植被。用粮农组织推荐的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经过2年对不同坡度上同一耕作方法和同一作物的侵蚀测定表明:10°~24°之间随坡度增大土壤侵蚀量增加,24°~35°之间... 相同土壤在同一降雨条件下,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是地形及植被。用粮农组织推荐的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经过2年对不同坡度上同一耕作方法和同一作物的侵蚀测定表明:10°~24°之间随坡度增大土壤侵蚀量增加,24°~35°之间随坡度增加土壤侵蚀增加趋势不大;径流系数也有同样反映。洋芋是陕北的主要作物,但洋芋作物地中的水土流失量大于其它作物地,甚至在陡坡26°时大于对照裸地。水平沟耕作栽培是一种有效治理措施,它在微地形上改变了地面坡度及坡长,有明显的截流保持水土效益,2年试验结果比坡地传统耕作减少土壤流失量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坡度 水保耕作措施
下载PDF
坡地“常全影”空间属性与坡度及坡向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欧阳康生 刘颖琪 龚兆先 《中外建筑》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夏热地区为室外公共空间的人群活动构建“常全影”空间十分有利,但不同坡度和坡向明显影响“常全影”空间的平面形态和大小,故须探明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特征,以便促进坡地“常全影”空间的有效构建。以广州地区、常见典型长方体建筑构... 夏热地区为室外公共空间的人群活动构建“常全影”空间十分有利,但不同坡度和坡向明显影响“常全影”空间的平面形态和大小,故须探明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特征,以便促进坡地“常全影”空间的有效构建。以广州地区、常见典型长方体建筑构影体为例,运用Eoctect软件的日照阴影模拟及可界定的“常全影”空间,揭示了长方体建筑构影体在坡面上所构的“常全影”空间在其形态、方位及面积大小与不同坡度、坡向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并阐明其在日期和时段上的差异性。以期为夏热地区城区中的坡地“常全影”空间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坡向 常全影 关联性 夏热地区
下载PDF
90%盖度狗牙根草地对次降雨径流削减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永杰 毕华兴 +2 位作者 常译方 霍云梅 王晓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90%盖度狗牙根草地(以裸地为对照)对次降雨地表径流产生过程的影响以及对径流总量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1)与裸地相比,狗牙根草地对初始产流时间延长效果明显,最小延长4'2″,...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90%盖度狗牙根草地(以裸地为对照)对次降雨地表径流产生过程的影响以及对径流总量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1)与裸地相比,狗牙根草地对初始产流时间延长效果明显,最小延长4'2″,最大延长29'8″;对裸地径流总量的削减率最高达59.04%,平均削减率为47.76%,削减效果显著;2)狗牙根草地相比裸地能够很好地延缓峰现时间。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增加,狗牙根草地和裸地产流速率趋于稳定所需时间也在缩短,狗牙根草地和裸地的稳定产流速率也在不断增大;3)随着坡度的增大,狗牙根草地和裸地稳定产流速率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狗牙根草地对总径流量的削减是呈减弱的趋势;4)拟合了径流削减率与降雨强度、坡度的方程,E=I-0.23(1-sinθ)0.58×e4.93×100%,双侧统计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狗牙根草地 削减地表径流 降雨强度 坡度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微地形差异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上卿 赵桂茹 +4 位作者 安曈昕 李海 郭锦涛 格茸吾姆 吴伯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1,共9页
为减少坡耕地作物播种至出苗期间的水土流失,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形成微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共设置6个处理,T1处理为深开沟播种(沟深20 cm),T2处理为浅开沟播种(沟深10 cm),T3处理为塘播,T4处理为起高垄播种(垄高20 cm,... 为减少坡耕地作物播种至出苗期间的水土流失,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形成微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共设置6个处理,T1处理为深开沟播种(沟深20 cm),T2处理为浅开沟播种(沟深10 cm),T3处理为塘播,T4处理为起高垄播种(垄高20 cm,宽30 cm),T5处理为起低垄播种(垄高10 cm,宽15 cm),T6处理为无处理直接播种(空白对照),各处理分别以10°,15°,20°坡度在40,80,120 mm/h雨强下进行27场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开沟和起垄播种处理都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各处理的水土保持效果为T1>T4>T2>T5,T3和T6间差异不显著,T1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在各坡度和雨强下,较T6地表径流产生时间延缓65.9%~178.1%,入渗强度增大102.6%~195.1%,地表径流量减少75.6%~82.6%,土壤侵蚀量减少95.3%~99.1%。深开沟播种T1和起高垄播种T4能够很好地将雨水积留在沟或垄沟中,并且能有效防止沟中积水破垄或越沟流出,其中T1防止沟中积水越沟流出效果最好,仅在极少情况下发生。通过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形成的微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于坡耕地作物生长前期水土保持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雨强 坡度 水土流失 微地形
下载PDF
重载铁路长大下坡道坡度选择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昕 《铁道经济研究》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随着重载铁路列车牵引质量和机车车辆轴重的不断提高,对重载铁路的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坡度选择是技术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提高重载铁路运输能力、保证行车安全、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营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重载列车牵引质量、... 随着重载铁路列车牵引质量和机车车辆轴重的不断提高,对重载铁路的技术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坡度选择是技术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提高重载铁路运输能力、保证行车安全、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营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重载列车牵引质量、轴重及编组形式,根据机车车辆制动性能,研究重载铁路长大下坡道坡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提出重载铁路长大下坡道坡度选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长大下坡道 坡度 制动 选择标准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高节竹叶片叶绿素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文仙 杨清平 +2 位作者 黄世明 郭子武 余德权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9,共4页
采用SPAD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不同坡度、坡位和坡向的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1~3年生立竹的叶片叶绿素值,研究主要环境因子对高节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立竹年龄的增大,高节竹叶片叶绿素值总体呈升高趋势,2... 采用SPAD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不同坡度、坡位和坡向的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1~3年生立竹的叶片叶绿素值,研究主要环境因子对高节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立竹年龄的增大,高节竹叶片叶绿素值总体呈升高趋势,2、3年生立竹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坡度对上坡位、中坡位2、3年生立竹的叶片叶绿素值影响明显,而对1年生立竹和下坡位立竹影响并不明显,总体上随坡度的增大叶片叶绿素值减小;随坡位的升高,叶片叶绿素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坡位对1年生立竹的叶片叶绿素值影响不明显,对2、3年生立竹的叶片叶绿素值的影响随坡位的升高而趋于显著;阳坡立竹的叶片叶绿素值总体上高于阴坡,坡向对1年生立竹的叶片叶绿素值无明显影响,但对2、3年生立竹总体上有显著影响。说明坡向、坡度、坡位主要影响2、3年生立竹的叶片叶绿素值,宜选择缓坡地和陡坡地阳坡面的下坡位进行高节竹林高效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节竹 SPAD值 立竹年龄 坡度 坡位 坡向
下载PDF
堆渣边坡生态棒护坡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野 葛德 +4 位作者 杨建英 冯明明 林田苗 安云 赵广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究堆渣边坡生态棒防护措施的综合防护效果,为露天采石场裸露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收集不同降雨强度下地表层和矿渣层的产流量、产沙量,并建立综合贡献度模型。[结果]随着坡度的增加地表层的径... [目的]探究堆渣边坡生态棒防护措施的综合防护效果,为露天采石场裸露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收集不同降雨强度下地表层和矿渣层的产流量、产沙量,并建立综合贡献度模型。[结果]随着坡度的增加地表层的径流总量和泥沙总量呈递增趋势,而矿渣层的径流总量和泥沙总量呈递减趋势,与径流总量相比泥沙总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对照组与生态棒防护措施下,地表层的产流—产沙相关性均高于矿渣层;当降雨强度为30和120mm/h时,生态棒防护边坡在坡度为15°时具有较佳的防护效果,当降雨强度为60mm/h时,径流量和泥沙量受坡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生态棒防护措施具有拦蓄坡面径流和泥沙的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更有效地防治坡面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棒 坡度 降雨强度 径流 泥沙
下载PDF
坡度和坡位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强 辉朝茂 +2 位作者 刘蔚漪 官凤英 邹学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35,共6页
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坡度(陡坡、斜坡、缓坡)和坡位(上坡、下坡)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显著影响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坡位影响不显著,但2者交互效应影响显著... 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坡度(陡坡、斜坡、缓坡)和坡位(上坡、下坡)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显著影响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坡位影响不显著,但2者交互效应影响显著.同一坡位,随坡度增加,巨龙竹发笋数、发笋率、成竹数、退笋数和退笋率趋于增大,成竹率趋于减小,成竹胸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层间植被和灌木层植被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呈升高趋势;同一坡度,巨龙竹发笋成竹特征总体上下坡优于上坡、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总体上上坡优于下坡.其中,试验处理组合2号即陡坡下坡位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影响的综合测评得分最高.因此,建议以陡坡下坡位作为巨龙竹扩繁栽植点的首选,但需注意栽后培土、疏笋等,同时应适当清除灌木植被和保留草本及匍匐藤本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坡度 坡位 发笋成竹 植被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