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市两个行政区2~6岁儿童睡眠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广文 马敏 +3 位作者 张建华 刘艳萍 胡建阳 杨葵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两个行政区2-6岁儿童睡眠问题状况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2005年2-5月在长沙市随机抽取两个行政区后再随机抽取627名2-6岁正常儿童,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长沙市两个行政区2-6岁儿童有睡... 【目的】了解长沙市两个行政区2-6岁儿童睡眠问题状况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2005年2-5月在长沙市随机抽取两个行政区后再随机抽取627名2-6岁正常儿童,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长沙市两个行政区2-6岁儿童有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3.5%,男童31.5%,女童35.9%(χ2=1.360,P>0.05)。2-3岁组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40.6%,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χ2=8.772,P<0.05)。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经常变换睡眠地点为47.6%、居室环境吵闹者为63.0%,差异有显著性(χ2=8.278-13.780,P<0.01-0.05);家庭管教严厉为4 4.4%、教育态度多数不一致为48.4%、经常变换儿童看护人员者为60.0%,差异有显著性(χ2=9.039-13.196,P<0.01-0.05)。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经常变换儿童看护人员是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目前长沙市两个行政区2-6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经常变换儿童看护人员可以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改善家庭环境,采用科学的育儿方式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睡眠问题 家庭环境 儿童
下载PDF
大学生正念水平对知觉压力与睡眠问题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慰 张倩 刘兴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 探讨知觉压力、正念和睡眠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念水平在知觉压力和睡眠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17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知觉压力量表(CPS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施测.结果 FFMQ的平... 目的 探讨知觉压力、正念和睡眠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念水平在知觉压力和睡眠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17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知觉压力量表(CPS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施测.结果 FFMQ的平均得分为(120.43±11.23)分,CPSS的平均得分为(40.17±6.86)分,AIS的平均得分为(5.28±4.0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知觉压力与正念水平显著负相关(r=-0.602,P=0.000)、与睡眠问题显著正相关(r=0.459,P=0.000),正念水平与睡眠问题显著负相关(r=-0.427,P=0.000);多层线性回归分析对中介作用的检验表明正念水平在知觉压力与睡眠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知觉压力通过正念水平来影响个体睡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压力 正念水平 睡眠问题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初三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彦川 范方 +3 位作者 蔡柔娜 彭婷 黄蓉 蒋玉露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2-1105,1111,共5页
目的:探讨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和情绪行为问题对学生初三时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和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与睡眠问题之间的跨时间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对某地级市两所中学学生进行... 目的:探讨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和情绪行为问题对学生初三时睡眠问题的预测作用和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与睡眠问题之间的跨时间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对某地级市两所中学学生进行3次追踪测量,测量的时间点和内容分别为:第一次在2011年4月(初一),测量内容有人口学变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第二次在2012年5月(初二),没有测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第三次在2012年11月(初三),测量内容和基线相同。结果:学生初一时的心理弹性可以负向预测初三睡眠问题,初一时的情绪行为问题可以正向预测初三时的睡眠问题,情绪行为问题在心理弹性和睡眠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性,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8.55%。结论:在风险环境下,低心理弹性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行为问题,伴随情绪行为问题的增加和加重,学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问题 心理弹性 情绪行为问题 追踪研究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共患睡眠问题和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范琼丽 陈立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1-395,共5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精神行为问题之一,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现有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儿童ADHD发病率为2%。12%,成人ADHD发病率为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精神行为问题之一,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核心症状。现有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儿童ADHD发病率为2%。12%,成人ADHD发病率为3%~5%。研究表明,ADHD患儿在社会交往、学业成就、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对患儿自身及其家庭生活均会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睡眠问题 睡眠障碍 行为功能 睡眠脑电图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 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田丽 王宸 +1 位作者 宋晓蓉 高磊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2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通过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门诊及网络平台发布招募广告,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ASD的诊断标准的58例ASD...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通过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门诊及网络平台发布招募广告,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ASD的诊断标准的58例ASD儿童,年龄(5.51±1.28)岁,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左侧高频(10 Hz)+右侧低频(1 Hz)rTMS刺激ASD患儿双侧背外侧前额叶,而对照组采取伪刺激,刺激时间和部位同试验组。两组均干预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2、4周采用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对被试进行评估。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构成、CARS评分及CSH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ARS评分方面,组别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1,55))=0.108,P=0.743),疗程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2,54))=0.667,P=0.515);组别与疗程的交互作用明显(F_((2,54))=28.757,P<0.001)。CSHQ方面,组别主效应(F_((1,55))=4.489,P=0.039)、疗程主效应(F_((2,54))=7.735,P=0.001)和两者交互作用(F_((2,54))=138.47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简单效应分析,进一步分析组别与疗程的交互作用发现,试验组CARS总分(干预前比干预2周:t=8.328;干预前比干预4周:t=8.375;干预2周比干预4周:t=4.783;均P<0.001)与CSHQ总分在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比干预2周:t=13.257;干预前比干预4周:t=25.902;干预2周比干预4周:t=12.840;均P<0.001);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CSHQ各个维度上得分随着干预周期的延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rTMS左侧高频+右侧低频刺激ASD儿童双侧背外侧前额叶能够有效改善ASD儿童的临床症状和睡眠状况,且2周(10次)可取得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问题 背外侧前额叶
原文传递
大学生睡眠问题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晓 胡春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睡眠问题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影响,并分析孤独感在睡眠问题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UCLA孤独感量表,在四川某高校大一学生中通过在线问卷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大学生睡眠问题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影响,并分析孤独感在睡眠问题和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UCLA孤独感量表,在四川某高校大一学生中通过在线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87份。结果:大学生睡眠问题与孤独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4,0.327,P<0.01),孤独感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呈显著的正相关(r=0.202,P<0.01)。大学生的睡眠问题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还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直接效应值和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631,0.079。结论:大学生睡眠问题可以直接影响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还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问题 孤独感 手机社交媒体依赖 中介作用
下载PDF
中学生睡眠问题与自杀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静 万宇辉 +1 位作者 孙莹 陶芳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睡眠问题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新乡、重庆、广州市抽取中学生13817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FI统计学指标、睡眠问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 目的了解中学生睡眠问题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新乡、重庆、广州市抽取中学生13817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FI统计学指标、睡眠问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理病理状态(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MSQA)和自杀行为等。比较不同特征的中学生睡眠问题、自杀行为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问题对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中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6.5%,女生(28.2%)高于男生(24.8%),初中生(17.9%)低于高中生(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6.6%、9.6%、4.7%,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检验显示,有睡眠问题的学生其自杀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睡眠问题者;PSQI高得分组、睡眠时间≤5h/d的学生自杀行为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睡眠问题是自杀行为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随PSQI得分的增加,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呈上升趋势;而睡眠时间≤5h/d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高于其他睡眠时间组。结论中学生睡眠问题是影响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改善其睡眠质量、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对自杀行为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行为 睡眠问题 中学生
原文传递
上海市松江区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和睡眠问题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青 彭咏梅 +4 位作者 朱庆庆 刘磊磊 程春芬 花静 王瑞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3-447,共5页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分析不同特征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睡眠问题。方法在普遍动员、自愿参与的原则下,以上海市松江区幼儿园作为问卷调查现场,以《儿童家族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年龄和性别分层分析。睡眠问题...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分析不同特征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睡眠问题。方法在普遍动员、自愿参与的原则下,以上海市松江区幼儿园作为问卷调查现场,以《儿童家族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年龄和性别分层分析。睡眠问题包括睡眠不足,就寝延迟,睡眠中发生每周>2次的以下情况:害怕就寝、打鼾、白天嗜睡、磨牙、夜惊、梦魇、入睡困难和梦游。先对幼儿园保健老师集中统一培训,保健老师再对幼儿园班主任进行培训。问卷填写人为幼儿父或母或抚养人且近1年与幼儿一起生活。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和回收。结果2018年5~6月22所幼儿园参与问卷调查,向儿童家长发放问卷8624份,有效问卷8586份,男孩4595名(53.5%),女孩3991名;3~岁占17.8%、4~岁占34.1%、5~岁占32.0%、6~岁占16.1%。平均晚上就寝时间为21∶43,平均晨醒时间为7∶01,随年龄增长,白天、夜间和全天睡眠时间总量在减少,晚上就寝时间点延迟,平均晨醒时间点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白天、夜间、全天睡眠总量和就寝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不足的发生率为12.2%,就寝延迟的发生率为75.7%。随年龄增长,睡眠不足和就寝延迟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害怕就寝72.4%,打鼾62.5%,白天嗜睡51.2%,磨牙50.4%,夜惊49.2%,梦魇41.2%,入睡困难33.4%,梦游4.4%。打鼾和磨牙的发生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夜惊、梦魇、入睡困难和梦游的发生率女童高于男童(P<0.05)。结论上海市松江区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就寝延迟,睡眠问题发生率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睡眠时间 睡眠问题
下载PDF
养育方式对6月龄~4岁儿童睡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白文兴 张妍 周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了解6月龄~4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现状,分析家庭养育方式对儿童睡眠状况的影响,为儿童睡眠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参考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和国内同行标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5-8月调查北京市海淀区1所幼儿... 目的了解6月龄~4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现状,分析家庭养育方式对儿童睡眠状况的影响,为儿童睡眠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参考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和国内同行标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5-8月调查北京市海淀区1所幼儿园和1家儿童早期发育门诊236名6月龄~4岁儿童。结果在被调查的236名儿童中,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比例为57.6%,睡眠不安、节律紊乱以及异态睡眠的比例分别为47.7%、4.6%和22.3%。不同年龄儿童的睡眠问题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天主要看护人为儿童母亲、儿童睡觉前需要睡眠安慰的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838和2.648)。结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发生比例较高,一些家庭养育方式可能与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养育方式 6月龄~4岁儿童
原文传递
深圳市婴儿睡眠现状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谢怡 孙晓勉 郑雪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977-9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婴儿睡眠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婴儿睡眠存在的问题,分析可能影响婴儿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为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者解决婴儿睡眠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市5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共...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婴儿睡眠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婴儿睡眠存在的问题,分析可能影响婴儿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为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者解决婴儿睡眠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市5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共904名婴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及气质测试。【结果】深圳市婴儿睡眠问题发生率为43.0%;2)婴儿睡眠姿势6月龄前以仰卧为主,6月龄后侧卧、不固定姿势均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增多,婴儿自行入睡及需外界帮助入睡方式均与月龄无关;3)影响婴儿睡眠问题的主要因素有父母缺乏睡眠知识,婴儿难养型气质、夜间睡眠开灯等。【结论】婴儿睡眠问题已引起父母广泛关注,父母缺乏睡眠知识而又过多干预婴儿睡眠,是婴儿建立正常的睡眠模式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睡眠问题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婴儿睡眠与身长生长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常琴 乔虹 +2 位作者 温恩懿 廖伟 何周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911-2912,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的睡眠问题对婴儿身长生长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ISQ),收集219名1~12个月足月出生婴儿的睡眠质量及身长生长速度相关情况。按其睡眠情况信息,划分为有睡眠问题组和无睡眠问题组,绘制生长曲线图,对比分... 目的探讨婴儿的睡眠问题对婴儿身长生长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ISQ),收集219名1~12个月足月出生婴儿的睡眠质量及身长生长速度相关情况。按其睡眠情况信息,划分为有睡眠问题组和无睡眠问题组,绘制生长曲线图,对比分析睡眠问题对身长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 (1)有睡眠问题组与无睡眠问题组比较,有睡眠问题组身长生长速度较无睡眠问题组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身长生长速度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Q可以有效发现睡眠问题婴儿;睡眠对婴儿的身长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睡眠良好的婴儿身长生长速度相对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问题 身长生长速度 婴儿 婴儿睡眠问卷
下载PDF
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睡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生慧 沈晓明 +3 位作者 金星明 颜崇淮 吴胜虎 江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对上海市10所小学一到五年级的4108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情况、个人及家庭状况;采用... 目的研究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对上海市10所小学一到五年级的4108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情况、个人及家庭状况;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儿童的睡眠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结果4.1%的儿童平时(非周末)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2h,周末看电视时间≥2h的儿童占49.2%。88.2%的儿童"偶尔"(0~1次/周)使用电脑,11.0%的儿童"经常"(2~4次/周)使用电脑,0.8%的儿童"几乎每天"(5~7次/周)使用电脑。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看电视时间≥2h和"经常"使用电脑的比例逐渐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视和电脑使用可使儿童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推迟,睡眠时间缩短,并且是导致儿童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和异态睡眠的危险因素。结论看电视和使用电脑对儿童睡眠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寝/晨起习惯和睡眠时间上,而且会导致多种睡眠问题。关注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睡眠行为的潜在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儿童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电脑 睡眠行为 睡眠问题 儿童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9
13
作者 曾宏 陈小燕 徐晓清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70-475,共6页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有效的睡眠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6~11月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预防保健所合作幼儿园的2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调查...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有效的睡眠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6~11月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预防保健所合作幼儿园的2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调查儿童睡眠问题。选择存在睡眠问题的36名学龄前儿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实施儿童睡眠矫正干预,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持续6个月。采用比奈西蒙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SIC-CR)、Luria成套神经心理测验以及伊利诺斯言语能力测验(ITPA)对两组儿童睡眠、智力、神经心理及言语能力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1)睡床方式:受试儿童合睡与分房睡发生率比较(84.50%vs 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床睡与同房分睡、分房睡的发生率比较(64.00%vs 20.50%;64.00%vs 15.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学历、养育方式和养育观念分歧是影响睡床方式的相关因素(P<0.05)。(2)睡眠模式:学龄前儿童平时全天、夜间、午睡午休睡眠时间与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不足受独生子女、父母学历、家庭经济、睡眠环境等因素影响(P<0.05)。(3)睡眠问题:每日、平时及周末全天睡眠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母亲学历、教养方式、养育观念分歧等因素对总体睡眠问题影响显著(P<0.05)。(4)睡眠干预效果:试验组儿童的CSHQ得分为(38.27±5.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9±6.43)分,SDQ困难得分总分为(9.27±4.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3±5.26)分,亲社会行为得分为(8.78±2.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2.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的比奈西蒙量表得分和言语智商(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睡眠问题 睡眠模式 睡床方式 情绪行为问题 行为干预
下载PDF
北京市1~3月龄婴儿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乾伟 游川 +3 位作者 刘军 邢娟 陈彤颖 门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1~3月龄婴儿的睡眠现状并分析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5日-2016年1月15日在北京城区、近郊、远郊各选取的两家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体检的1~3月龄婴儿1 152例,对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 目的了解北京市1~3月龄婴儿的睡眠现状并分析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5日-2016年1月15日在北京城区、近郊、远郊各选取的两家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体检的1~3月龄婴儿1 152例,对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养育及家庭环境、睡眠环境、睡眠问题等。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1 152名婴儿中,与大人同床睡的比例为73.8%,摇晃/拍抱哄睡和含奶头入睡的比例分别为72.9%和59.8%,晚上睡觉开小夜灯的比例为52.0%。入睡困难、睡眠节律紊乱的比例分别是50.3%和60.4%。张口呼吸、打鼾、呼吸暂停的比例分别是33.0%、26.5%、3.5%。婴儿年龄(d)增加(OR=1.013,95%CI:1.002~1.023)、剖宫产(OR=1.509,95%CI:1.101~2.068)、混合喂养(OR=1.401,95%CI:1.036~1.894)、不良睡眠环境(OR=1.602,2.587,2.278,95%CI:1.177~2.180,1.113~6.011,1.217~4.263)、缺乏睡眠仪式(OR=1.611,95%CI:1.198~2.168)、摇晃/拍抱哄睡(OR=3.397,95%CI:2.419~4.768)会增加婴儿入睡困难的风险。结论北京地区小婴儿不良睡眠行为及睡眠问题较多,亟待改善看护人的睡眠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问题 入睡困难 睡眠节律紊乱 婴儿
原文传递
上海市0~35个月婴幼儿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平莉 姜春花 +5 位作者 李云 张莺 姚亦 康淑蓉 邓玉娇 王广海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婴幼儿的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睡眠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在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体检的457名0~35个月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由家长现场完成婴幼儿简明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 目的了解上海市婴幼儿的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睡眠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在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体检的457名0~35个月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由家长现场完成婴幼儿简明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及基本信息问卷。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各类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婴幼儿平均睡眠时间,白天为(3.95±2.20)h,夜间为(9.41±1.32)h,全天为(13.37±2.28)h。各年龄组白天和全天总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夜间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婴幼儿全天睡眠时间在推荐范围内占83.6%,且随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符合推荐范围的比例逐渐升高。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54.70%,入睡困难的发生率最高(28.45%),其次是夜醒(19.69%)和睡眠节律紊乱(17.94%),睡眠呼吸问题的发生率最低(4.1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喂养方式、房间亮度、房间温度、睡眠房间、睡床方式及入睡方式与婴幼儿的睡眠问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间温度适宜(OR=0.21,P=0.045)、非独自入睡(OR=2.48,P=0.005)可预测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结论上海市0~35个月婴幼儿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建议加强睡眠科普宣教,指导家长通过打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和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以促进婴幼儿睡眠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问题 横断面研究 婴幼儿
下载PDF
医学高职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贾瑶 许兰 +3 位作者 汤雯 刘毅 王鑫 宋灿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睡眠是人体基本的生理活动,是维持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缺少睡眠可削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机体患病风险。本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03-02-2018-03... 目的睡眠是人体基本的生理活动,是维持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缺少睡眠可削弱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机体患病风险。本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03-02-2018-03-29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对818名江苏省盐城市2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睡眠质量分析采用t检验,睡眠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18名大学生PSQI总分为(5.37±2.93)分,其中女(5.53±2.75)分,男(5.08±3.23)分。167名(20.42%)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PSQI各因子得分比较显示,女大学生睡眠问题程度高于男生,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均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OR=3.062,95%CI为1.502~6.244,P=0.003)、睡前手机使用情况(OR=4.815,95%CI为1.858~12.487,P=0.015)、睡眠环境(OR=1.821,95%CI为1.295~2.558,P=0.008)及健康状况(OR=18.229,95%CI为6.278~52.927,P<0.001)是影响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结论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睡眠质量存在问题,影响睡眠因素较多,学校等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高职院校学生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睡眠问题
原文传递
西安市婴儿睡眠问题与母亲睡眠质量和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敏娜 肖琳 +2 位作者 高雪婷 雷琰 黄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0-79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婴儿睡眠情况的调查,了解西安市婴儿睡眠问题现况,探讨婴儿母亲可能影响婴儿睡眠的危险因素,为促进婴儿健康睡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9-11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 196名1~12个月龄健康婴儿... 【目的】通过对婴儿睡眠情况的调查,了解西安市婴儿睡眠问题现况,探讨婴儿母亲可能影响婴儿睡眠的危险因素,为促进婴儿健康睡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9-11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1 196名1~12个月龄健康婴儿进行睡眠评估,对其中1、6、12月婴儿母亲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和抑郁自评(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量表分别进行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评估。【结果】西安市婴儿睡眠问题发生率为40.47%;睡眠问题组婴儿的母亲PSQI总分整体高于正常组婴儿母亲,主要表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等因子上,以及睡眠障碍因子(6月)和入睡时间因子(12月)得分高于正常组;1月、6月睡眠问题组婴儿母亲SDS标准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1~12月婴儿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婴儿睡眠问题与母亲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有关,应及时发现不良因素,以预防婴儿睡眠问题的发生,促进婴儿健康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问题 母亲 睡眠质量 抑郁 婴儿
原文传递
初中生睡眠问题与抑郁和多动注意问题关系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绪亮 李子涵 朱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8-964,共7页
目的:考察初中生睡眠问题发展轨迹的群体异质性,以及不同的睡眠问题轨迹对初中生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的纵向预测作用。方法:选取932名初一年级的新生进行2年追踪调查,间隔时间为1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 目的:考察初中生睡眠问题发展轨迹的群体异质性,以及不同的睡眠问题轨迹对初中生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的纵向预测作用。方法:选取932名初一年级的新生进行2年追踪调查,间隔时间为1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中的多动注意不能分量表测量学生的睡眠问题、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并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睡眠问题在3次调查中的得分情况,初中生睡眠问题可分为无睡眠问题组、睡眠问题加重组(睡眠问题得分随时间逐渐增加)和睡眠问题缓解组(睡眠问题得分随时间逐渐降低)3个亚群组。在控制了性别和基线的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睡眠问题加重组能够显著预测2年随访阶段的抑郁症状(OR=4.06,P<0.001)和多动注意问题(OR=3.01,P<0.001)。结论:在整个初中阶段,初中生逐渐加重的睡眠问题与更严重的抑郁症状和多动注意问题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睡眠问题 发展轨迹 抑郁症状 多动注意问题
下载PDF
西安市0~2岁婴幼儿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19
作者 任姣姣 程艳丽 +2 位作者 高红 李红娟 王朝晖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217-2221,共5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0~2岁婴幼儿睡眠状况,为婴幼儿睡眠问题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调查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的0~2岁婴幼儿13831例。按年龄分为0~3月龄组、4~11月... 目的了解西安市0~2岁婴幼儿睡眠状况,为婴幼儿睡眠问题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调查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科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的0~2岁婴幼儿13831例。按年龄分为0~3月龄组、4~11月龄组和1~2岁组。由家长现场完成婴幼儿简明睡眠问卷。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放问卷13831份,有效问卷13565份,有效问卷率为98.1%。其中,男童6991例(51.5%),女童6574例(48.56%);0~3月龄组、4~11月龄组、1~2岁组分别为3018例、7018例、3529例。西安市0~2岁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58.1%(7882/13565),夜醒问题的发生率最高(32.9%),其次为入睡困难(31.7%)。各年龄组婴幼儿睡眠时间、睡眠问题、睡眠习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月龄组总睡眠时间最长[840(780,930)min],睡眠问题发生率也最高(71.6%)。不同入睡方式下的入睡花费时间、夜间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及总睡眠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独自在床上入睡花费时间最短[10(5,10)min];不同睡眠姿势的夜间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地点的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0~2岁婴幼儿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需加强对照护者进行婴幼儿睡眠知识的宣教,减少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发生,促进婴幼儿睡眠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睡眠时间 睡眠问题 夜醒 睡眠习惯
下载PDF
6~35月龄婴幼儿入睡方式及其对睡眠质量影响分析
20
作者 饶艳琼 许榛 +3 位作者 孙晶晶 张欧 刘四香 凌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5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的入睡方式及睡眠问题,了解婴幼儿入睡方式及对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的6~35月龄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向婴幼儿家长发放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BISQ)及一般情况调查... 目的分析婴幼儿的入睡方式及睡眠问题,了解婴幼儿入睡方式及对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儿保科门诊的6~35月龄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向婴幼儿家长发放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BISQ)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婴幼儿入睡方式的影响因素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入睡方式对夜醒次数的影响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35月龄婴幼儿入睡方式主要为奶睡(41.2%)。其次为父母陪伴入睡(32.5%);51.8%者有睡眠问题,睡眠问题中入睡困难发生率最高,为31.0%,夜醒为24.0%,睡眠节律紊乱为15.3%。单因素分析发现婴幼儿入睡方式与月龄及目前母乳喂养有关(P<0.01);随月龄增长,奶睡比例减少。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小月龄(6~11月)婴幼儿的奶睡、抱睡比例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奶睡、抱睡使夜醒次数增加(P<0.05)。结论奶睡、父母陪伴入睡、抱睡为婴幼儿主要入睡方式,睡眠问题的发生率高。建议加强婴幼儿睡眠卫生习惯培养的宣教,早期戒除不良入睡方式,培养婴幼儿自主入睡,减少睡眠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入睡方式 睡眠问题 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