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楂核提取物杀菌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长青 吴伟 佟颖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为了解以山楂核提取物为主要杀菌成分的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其他相关性能。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含体积分数50%的该消毒剂作用1 m 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含体积分... 目的为了解以山楂核提取物为主要杀菌成分的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其他相关性能。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含体积分数50%的该消毒剂作用1 m 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含体积分数70%的该消毒剂作用1 m in,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0。影响因素试验证明,该皮肤消毒剂杀菌作用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pH值升高而减弱;有机物对其杀菌作用有一定影响。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证明,用该消毒液原液擦拭作用1 m in,对皮肤表面和手上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该皮肤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杀灭效果较好,其杀菌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核 杀菌效果 皮肤消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种皮肤消毒法消毒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春卉 石玮 +3 位作者 王红明 董薇 杨娟 王明弘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9-500,共2页
目的比较往返平行擦拭法(习惯法)与环形螺旋式擦拭法(常规法)两种局部皮肤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棉拭采样和细菌检测法进行了实际消毒效果比较。结果习惯法擦拭1遍所需时间比常规法明显缩短。两种消毒法所使用棉签及其棉签头长度... 目的比较往返平行擦拭法(习惯法)与环形螺旋式擦拭法(常规法)两种局部皮肤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棉拭采样和细菌检测法进行了实际消毒效果比较。结果习惯法擦拭1遍所需时间比常规法明显缩短。两种消毒法所使用棉签及其棉签头长度和棉签头蘸消毒液的长度基本相同。两种消毒法细菌检测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而1遍消毒污染指数与2遍消毒污染指数差异非常显著。2遍消毒后,习惯法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常规法。在阳性标本中,检出粘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弗劳地枸橼酸菌。结论习惯法比常规法节省时间,但其消毒效果可靠性则不如常规法;擦拭消毒2遍比消毒1遍消毒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消毒 常规法 习惯法 消毒效果
下载PDF
安尔碘皮肤消毒液在献血人群中应用的试验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邱艳 张荣华 +2 位作者 许秀兰 王振平 郑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01-902,共2页
目的研究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采血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21、35、42℃暴露于空气中放置24、48、72h,测定消毒剂挥发量、有效碘的含量和外观观察,并且采用培养法评价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对献血者肘部消毒效果。结果... 目的研究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采血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在21、35、42℃暴露于空气中放置24、48、72h,测定消毒剂挥发量、有效碘的含量和外观观察,并且采用培养法评价安尔碘皮肤消毒剂对献血者肘部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剂在21℃暴露于空气中放置24h挥发率为5%,有效碘的含量0.215%,35℃、42℃暴露于空气中放置的消毒剂挥发率〉5%,有效碘的含量〉0.18~0.22%范围,30名献血者肘部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结论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适合用于献血人群采血前皮肤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尔碘 皮肤消毒 献血
下载PDF
皮肤消毒范围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小琴 胡歆蕾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9-460,463,共3页
目的研究皮肤消毒范围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法和临床观察,对扩大中心静脉置管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及其置管期间护理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将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由5cm×5cm扩大到10cm... 目的研究皮肤消毒范围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菌培养法和临床观察,对扩大中心静脉置管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及其置管期间护理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将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由5cm×5cm扩大到10cm×12cm,试验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口及其周围皮肤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6%、24.7%和16.9%。消毒范围仍为5cm×5cm的对照组患者相同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8.8%、32.5%和26.9%。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56%,对照组患者为4.38%。结论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皮肤扩大消毒范围对于有效防控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皮肤消毒 消毒范围 消毒效果
原文传递
聚六亚甲基双胍复方消毒剂医院消毒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巧芝 崔玉杰 +4 位作者 栗华 钱振宇 孙克勤 张春长 高蕾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聚六亚甲基双胍复方消毒剂对医院医护人员皮肤、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及其动物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皮肤、手、物体表面现场消毒试验方法、经口毒性、皮肤刺激实验方法。结果聚六亚甲基双胍复方消毒剂含500mg/L... 目的探讨聚六亚甲基双胍复方消毒剂对医院医护人员皮肤、手、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及其动物毒性。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皮肤、手、物体表面现场消毒试验方法、经口毒性、皮肤刺激实验方法。结果聚六亚甲基双胍复方消毒剂含500mg/L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的稀释液,作用1min,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达5.00以上;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大于4.00,含250mg/L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的稀释液,作用1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达5.00以上。用其原液擦拭消毒皮肤、手作用1min,可使表面自然菌对数值分别下降1.56、1.34,擦拭消毒物体表面10min可使表面自然菌对数值分别下降2.05。小鼠经口LD50>5000mg/kg,对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结论该药对皮肤、手、物体表面自然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无毒,对皮肤无刺激。适用于皮肤、手、物体表面的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六亚甲基双胍复方消毒剂 皮肤消毒 手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 毒性 应用研究
下载PDF
全国187所医院腹部手术术前皮肤准备现状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洋 刘坤 +6 位作者 袁晓宁 陈辉 张越巍 郭莉 武迎宏 何文英 杨雪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6-680,718,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腹部手术术前皮肤准备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2016年4—5月选取全国187所二级及以上医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院腹部手术术前手术部位毛发去除方法、术野皮肤消毒方法和手术贴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腹部手术术前皮肤准备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2016年4—5月选取全国187所二级及以上医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院腹部手术术前手术部位毛发去除方法、术野皮肤消毒方法和手术贴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4个省份187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08所,二级医院79所。87.70%的医院在腹部手术术前仍常规去除手术部位毛发,其中二级医院常规去除率(93.67%)高于三级医院(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0,P=0.033)。85.98%的医院用刀片刮除的方式,少数医院选择化学脱毛(7.93%)或电动剪毛(23.78%)方式。大多数医院在病房(98.17%)备皮,98.17%的操作人员为病房护士,手术当日备皮占56.10%。86.63%的医院术野皮肤消毒使用碘伏,29.95%使用碘酒+乙醇,3.74%使用氯己定醇。92.51%的医院在术中使用皮肤/切口保护贴膜,其中74.57%的医院为有选择性的使用。结论我国大部分医院腹部手术术前仍常规去除手术部位毛发,且多数采用刀片刮除的方式,超过一半的医院在手术当日去除毛发。碘伏是主要的术野皮肤消毒方法,大多数医院使用手术贴膜,但使用的手术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术前皮肤准备 去除毛发 皮肤消毒 手术贴膜
下载PDF
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宇杰 姜新 +3 位作者 王春艳 王红明 张丽娜 李春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315-4316,4320,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棉签式皮肤消毒法与常规皮肤消毒法的效果,为医疗护理操作前选择有效的皮肤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受试者的左、右手背皮肤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消毒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和旋转棉签式消毒,消毒液待干后,分别在注射点、距注射... 目的探讨旋转棉签式皮肤消毒法与常规皮肤消毒法的效果,为医疗护理操作前选择有效的皮肤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受试者的左、右手背皮肤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消毒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和旋转棉签式消毒,消毒液待干后,分别在注射点、距注射点中心直径1cm处、距注射点中心直径5cm处采样并进行增菌培养,观察培养液污染情况,记录消毒时间和消毒液待干时间。结果旋转棉签式消毒法在注射点、距注射点中心直径1cm及距注射点中心直径5cm处污染率分别为16.00%、14.00%和42.00%,注射点和距注射点中心直径1cm与距注射点中心直径5cm培养液污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棉签式消毒有效直径<5cm,有效消毒面积减小,且易出现消毒区域的漏空,其消毒效果不如常规消毒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消毒 方法 研究
原文传递
两种喷雾皮肤消毒剂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晓莹 梅燕 +1 位作者 朱翠蓉 喻友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15-1016,995,共3页
目的观察立好和瑞宇两种喷雾皮肤消毒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受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立好组)、实验组2(瑞宇组)和对照组(碘酒组),每组30例;立好组和瑞宇组采用喷雾皮肤消毒法,碘酒组采用常规皮肤擦拭消毒法;采样与检测方法按卫... 目的观察立好和瑞宇两种喷雾皮肤消毒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受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立好组)、实验组2(瑞宇组)和对照组(碘酒组),每组30例;立好组和瑞宇组采用喷雾皮肤消毒法,碘酒组采用常规皮肤擦拭消毒法;采样与检测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结果3组的杀灭率和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立好组和瑞宇组的1次消毒操作时间分别与碘酒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立好和瑞宇两种喷雾皮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均确切,与传统的碘酒、乙醇消毒法比较效果无差异,且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好 瑞宇 碘酒 皮肤消毒 效果观察
下载PDF
骨科术前切口皮肤聚维酮碘预消毒方法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邓小凌 易亚玲 +1 位作者 陈倩仪 曾燕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切口皮肤的有效消毒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4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以常规方案行消毒铺巾,试验组则以0.5%聚维酮碘药物先进行预消毒.对比两组手术切口有关部位存菌量...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切口皮肤的有效消毒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4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以常规方案行消毒铺巾,试验组则以0.5%聚维酮碘药物先进行预消毒.对比两组手术切口有关部位存菌量,不同时间段菌落计数以及术后感染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细菌培养后除菌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使用不同消毒方案后菌落计数均明显降低,但试验组抑菌效果的术中维持时间为(1.8±0.2)h长于对照组的(0.9±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前对患者切口皮肤以0.5%的聚维酮碘药物实施预消毒,能够明显减少区域存菌量和菌落计数,同时还可降低感染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术前准备 皮肤消毒 护理
下载PDF
不同皮肤消毒剂与不同消毒方式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春卉 王明弘 +3 位作者 潘淑霞 孙艳美 董薇 王红明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皮肤消毒剂与不同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临床常用的酒精、碘伏、复合碘和部分洗手消毒液,在受试者手背涂擦,通过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分别对消毒次数、棉签蘸取消毒液的量和皮肤干预措施后消... 目的:探讨不同皮肤消毒剂与不同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临床常用的酒精、碘伏、复合碘和部分洗手消毒液,在受试者手背涂擦,通过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分别对消毒次数、棉签蘸取消毒液的量和皮肤干预措施后消毒效果等比较。结果:3种皮肤消毒剂消毒次数和干预措施后消毒次数污染情况无差异(P>0.05),用棉签蘸取棉签头1/2以上的消毒液量,其消毒效果最为理想(P<0.05)。手部清洁处理时,选择湿巾法远远不如洗手和消毒凝胶液的清洁(P<0.05)。结论:临床上常用的消毒液在进行皮肤消毒时棉签蘸取消毒液的量至少要达到棉签头1/2以上方能达到消毒效果;局部皮肤清洁应选用洗手和消毒凝胶涂擦法,清洁后再消毒可增强消毒效果。且消毒1次即能达到2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皮肤消毒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生理盐水代替乙醇皮试消毒液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颖 耿力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5期1595-1598,共4页
[目的]评价皮试时用生理盐水代替乙醇消毒液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皮试病人应用生理盐水和乙醇作为皮试消毒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并... [目的]评价皮试时用生理盐水代替乙醇消毒液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皮试病人应用生理盐水和乙醇作为皮试消毒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10项RCT结果显示生理盐水作为皮试擦拭液可降低皮试结果阳性率[OR=0.43,95%CI(0.23,0.81),P=0.009],3项研究表明生理盐水组较乙醇组皮试假阳性率较低[OR=0.12,95%CI(0.02,0.79),P=0.03];3项研究结果表明生理盐水与乙醇作为皮试擦拭液,皮试后过敏率无差异[OR=0.80,95%CI(0.37,1.70),P=0.56]。[结论]用生理盐水代替乙醇作为皮试擦拭液可有效降低病人皮试阳性率和假阳性率,且用药后过敏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因纳入的研究质量不高,生理盐水代替乙醇作为皮试擦拭液的效果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盐水 乙醇 皮试 皮肤消毒 阳性率 变态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消毒方法对静脉采血皮肤消毒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旭 刘琦迎 +3 位作者 冯丽萍 何薇 何子倩 王清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40-14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静脉采血皮肤消毒的效果,找到一种操作简便、快速适用的方法,适于采集血培养标本.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16年2月到5月的住院患者303例,每例患者取左、右手肘窝及右手前臂3个部位,按照采血前使用不同的皮肤消...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静脉采血皮肤消毒的效果,找到一种操作简便、快速适用的方法,适于采集血培养标本.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16年2月到5月的住院患者303例,每例患者取左、右手肘窝及右手前臂3个部位,按照采血前使用不同的皮肤消毒方法分为3组.第1组是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规定的血培养采集消毒方法,第2组是安尔碘顺时针消毒1次,第3组是安尔碘顺逆时针各消毒1次.各组在消毒前、后的同一部位各取1次皮肤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前后的细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LSI的血培养采集消毒与安尔碘顺逆时针各1次消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SI的血培养采集消毒与安尔碘顺时针1次消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尔碘顺逆时针各1次消毒与安尔碘顺时针1次消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尔碘顺逆时针各消毒1次消毒效果与CLSI的血培养采集消毒等效,可运用于经静脉采集血培养标本的皮肤消毒,并比其简单、快速、经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方法 血培养 静脉采血 皮肤消毒
下载PDF
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科萍 谢红伟 +3 位作者 王俊 孔庆芳 叶南圆 李家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741-5743,共3页
目的探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为有效预防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月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进行术前沐浴的89例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普通香皂进行术前沐浴的69例患... 目的探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为有效预防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月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进行术前沐浴的89例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普通香皂进行术前沐浴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沐浴后试验组患者感染率为1.12%、对照组患者为10.14%;试验组89例中49例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沐浴1次,1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4%;40例患者沐浴两次,感染率为0。结论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皮肤消毒液进行术前沐浴可以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率,安全无刺激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葡萄糖氯己定 皮肤消毒 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原文传递
一种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研究
14
作者 刘冠 严敏 +1 位作者 杜锡林 邵中军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观察一种以抗菌肽(AMP)和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某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复合生物消毒液原液对悬液... 目的 观察一种以抗菌肽(AMP)和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某复合型生物消毒液抗菌活性及其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复合生物消毒液原液对悬液内的指示菌分别作用1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念珠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4.0。该复合消毒液对小鼠LD50值>5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级;其原液对家兔完整皮肤和黏膜均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合型生物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和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聚六亚甲基双胍 生物消毒液 杀菌效果 皮肤消毒
原文传递
临时回肠造口回纳前造口周围皮肤预消毒对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木兰 甄莉 +2 位作者 秦芳 李雅男 龚立红 《循证护理》 2020年第9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临时回肠造口回纳术前2 h造口周围皮肤预消毒对病人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后3~6个月、需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8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术前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临时回肠造口回纳术前2 h造口周围皮肤预消毒对病人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后3~6个月、需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8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术前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术前常规护理+造口周围皮肤预消毒(采用2%葡萄糖氯己定),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感染率及红肿、疼痛及脓性渗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2 h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消毒液对造口周围皮肤进行皮肤预消毒,可有效降低临时造口回纳术后伤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回纳 切口感染 葡萄糖氯己定 皮肤消毒 护理
下载PDF
复合型皮肤消毒剂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妙玲 罗秀娟 詹若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观察2种复合型皮肤消毒剂(复合碘和安尔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受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复合碘组)、实验组B(安尔碘组)和对照组(碘酊组)各40例;实验组A和实验组B采用一步完成皮肤擦拭消毒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两步完成皮肤擦... 目的观察2种复合型皮肤消毒剂(复合碘和安尔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受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复合碘组)、实验组B(安尔碘组)和对照组(碘酊组)各40例;实验组A和实验组B采用一步完成皮肤擦拭消毒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两步完成皮肤擦拭消毒法,采样与检测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结果复合碘组、安尔碘组和碘酊组杀灭率分别为(95.44±9.45)%、(95.29±7.21)%和(96.24±11.12)%;复合碘、安尔碘和碘酊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7.50%、95.00%和97.50%,3组的杀灭率和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碘组、安尔碘组的1次消毒操作时间分别与碘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种复合型皮肤消毒剂(复合碘、安尔碘)的消毒效果均确切,与传统的碘酊、乙醇消毒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操作简便,消毒操作时间短,省时、省力、安全、实用,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碘 安尔碘 碘酊 皮肤消毒 效果观察
原文传递
可调节可拆卸下肢消毒架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明曼 车兆平 +1 位作者 周媛 龚荣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0期2943-2944,共2页
临床实践中,手术野皮肤严格消毒是每一台手术必做程序,也是防止手术切口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1]。传统下肢手术消毒方法是:1名医护人员托举患肢,另1名医生外科手消毒后进行术野消毒。下肢手术消毒大多在麻醉后肌肉松弛... 临床实践中,手术野皮肤严格消毒是每一台手术必做程序,也是防止手术切口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1]。传统下肢手术消毒方法是:1名医护人员托举患肢,另1名医生外科手消毒后进行术野消毒。下肢手术消毒大多在麻醉后肌肉松弛状态下进行,此时肌肉失去张力致肢体较重,加大了医护人员持续有效托举肢体的难度[2]。这种方法往往消耗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推广 皮肤消毒 消毒架 应用
原文传递
酸性氧化电位水皮肤消毒临床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林玲 陶传敏 +3 位作者 冯萍 郑莉 徐楠 吴松泽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815-817,共3页
目的评价LB-SDS2.0型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生成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皮肤(手)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2月-8月将9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30例。A组用LB-SDS2.0型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生成的酸性氧化电位水(试验产品... 目的评价LB-SDS2.0型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生成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皮肤(手)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2月-8月将9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30例。A组用LB-SDS2.0型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生成的酸性氧化电位水(试验产品)消毒2 min,B组用试验产品消毒4 min,C组(对照组)用聚维酮碘溶液擦拭3 min。检测消毒后菌落总数和致病菌,以及受试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按照Ⅲ类区域工作人员洗手消毒标准,A、C组合格率均为100%,B组为96.7%;按照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洗手消毒标准,A组合格率为86.7%;B组合格率为93.3%,C组合格率为100%。各组受试者试验后生命体征均无临床意义的改变,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试验产品消毒手是安全有效的,可推荐用在Ⅲ类区域工作人员中使用,并进一步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扩大样本含量进一步评价其试验产品是否适用于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洗手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氧化电位水 皮肤消毒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75%酒精与0.5%碘伏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后感染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信芝 徐燕娇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1期2040-2041,共2页
目的探讨75%酒精及0.5%碘伏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效果及对鼻腔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850例经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为75%酒精消毒为实验组(A)和0.5%碘伏消毒对照组(B),每组各925例,观察两组皮肤存菌、术后鼻... 目的探讨75%酒精及0.5%碘伏用于鼻窦内窥镜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效果及对鼻腔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850例经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为75%酒精消毒为实验组(A)和0.5%碘伏消毒对照组(B),每组各925例,观察两组皮肤存菌、术后鼻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种消毒方法皮肤除菌率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手术部位感染A组为1例,B组为3例,均为轻度感染,经消炎换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两种消毒液均安全可靠,75%酒精可用于鼻内镜鼻窦手术面部皮肤消毒,替代传统的碘伏消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皮肤消毒 术后感染
下载PDF
加温PVP碘用于手术区皮肤消毒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晓英 黄引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195-2196,共2页
目的探讨加温PVP碘用于手术区皮肤消毒的可行性,以减少因寒冷刺激引起患者不适及机体应激反应。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手术前分别使用常温PVP碘和加温PVP碘消毒术区皮肤,铺巾后分别作术区细菌培养。术后回... 目的探讨加温PVP碘用于手术区皮肤消毒的可行性,以减少因寒冷刺激引起患者不适及机体应激反应。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手术前分别使用常温PVP碘和加温PVP碘消毒术区皮肤,铺巾后分别作术区细菌培养。术后回访患者,统计术中体温变化、术后发热、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前皮肤细菌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意义(P>0.05)。术中体温变化及术后发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PVP碘用于手术区皮肤消毒是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符合患者要求的术区消毒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PVP碘 皮肤消毒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