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化煤粉燃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0
1
作者 姜秀民 李巨斌 邱健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74,78,共5页
超细化煤粉 (0 2 0 μm)燃烧是一种新兴的煤粉燃烧方式。它与常规煤粉燃烧方式相比有稳燃效果好、燃烧效率高、低NOx污染以及综合经济性高等优点。本文采用由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STA 40 9C型热天平 ,在温升速度均为 2 0℃ /min、试... 超细化煤粉 (0 2 0 μm)燃烧是一种新兴的煤粉燃烧方式。它与常规煤粉燃烧方式相比有稳燃效果好、燃烧效率高、低NOx污染以及综合经济性高等优点。本文采用由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STA 40 9C型热天平 ,在温升速度均为 2 0℃ /min、试验煤样的质量基本相同以及其它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对合山煤、晋城煤各四种不同粒径煤样进行了燃烧特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煤粉经过超细化后 ,其燃烧特性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化煤粉 颗粒粒度 燃烧特性 热分析
下载PDF
元分析的特点、方法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毛良斌 郑全全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5年第4期354-359,共6页
元分析是心理、教育及其他科学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借助统计方法,对针对同一问题的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而概括出其研究结果所反映的共同效应,即普遍性的结论。但这种方法在目前国内心理与教育研究... 元分析是心理、教育及其他科学领域内新近出现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借助统计方法,对针对同一问题的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而概括出其研究结果所反映的共同效应,即普遍性的结论。但这种方法在目前国内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仍不多见。本文首先将通过与其他整合研究结果的分析方法的比较,归纳出元分析的主要特点及其局限性,其次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种重要的元分析方法,并对三种方法作出比较分析;最后本文还将对元分析技术在国内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析 效果量 特点 方法
下载PDF
尺寸效应和应变速率对岩石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孟庆彬 韩立军 +3 位作者 浦海 李浩 文圣勇 李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采用MTS 815.02型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6种规格岩样应变速率在1×10^(-5)~5×10^(-3) s^(-1)范围内进行了6级应变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岩样尺寸、应变速率对岩样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声发射特性及破坏... 采用MTS 815.02型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对6种规格岩样应变速率在1×10^(-5)~5×10^(-3) s^(-1)范围内进行了6级应变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岩样尺寸、应变速率对岩样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声发射特性及破坏形态等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样的峰值强度与岩样尺寸呈负相关,与应变速率呈正相关,两者均可采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描述.当岩样尺寸较小(L/D<2.0)时,岩样声发射振铃数在峰值应力前后呈先逐渐增多后减少的渐变规律,声发射模式属于渐进发射型;当岩样尺寸较大(L/D≥2.0)时,在达到峰值应力之前声发射数量较少,在应力峰值处突然爆发显著的声发射事件,声发射模式属于突跃发射型.当岩样高径比较小(L/D<2.0)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岩样的声发射振铃数与振铃次数增多,声发射活动越强烈,岩样破坏形式较为复杂,沿轴向出现较多的劈裂面或岩样产生圆锥形破坏;当岩样高径比较大(L/D≥2.0)时,岩样基本为单一剪切破坏.当应变速率较小(ε′<5×10^(-4) s^(-1))时,岩样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或拉剪混合破坏;当应变速率较大(ε′≥5×10^(-4) s^(-1))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岩样易产生圆锥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效应 应变速率 强度与变形特性 声发射 破坏形态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31种常见杂草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蕾 张春辉 +4 位作者 吕俊平 王晨阳 张莹莹 卜海燕 杜国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15-2121,共7页
以青藏高原东缘31种常见杂草(禾本科、菊科和紫草科)植物种子为对象,在野外实验条件下,观测了其萌发特性,并对其萌发模式以及种子大小和萌发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当地的杂草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种子的萌发模式... 以青藏高原东缘31种常见杂草(禾本科、菊科和紫草科)植物种子为对象,在野外实验条件下,观测了其萌发特性,并对其萌发模式以及种子大小和萌发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当地的杂草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种子的萌发模式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其中过渡型和缓萌型所占比例最大(各占32.3%),爆发型次之(25.8%),低萌型最小(9.7%)。高峰萌发率与种子大小呈显著负相关,萌发高峰时间与种子大小呈显著正相关,萌发率、萌发指数与种子大小呈较弱的负关联,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呈较弱的正关联,萌发持续时间与种子大小几乎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模式 种子大小 青藏高原东缘 常见杂草 萌发特征 杂草防治
原文传递
高吸水性树脂粒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郑邦乾 张洁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粒径与性能的关系及影响高吸水性树脂粒径分布的诸因素。结果表明,粒径为80~120目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液)率高、吸水(液)速度快、保水性好,与PVC共混性优良。在搅拌速度为80~120r/min、分... 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粒径与性能的关系及影响高吸水性树脂粒径分布的诸因素。结果表明,粒径为80~120目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液)率高、吸水(液)速度快、保水性好,与PVC共混性优良。在搅拌速度为80~120r/min、分散剂和助分散剂用量分别为水相重的0.4%~0.6%和8%~12%、水/油为2.5~3.5的条件下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平均粒径小,粒径分布范围窄,树脂综合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粒径 性能
下载PDF
不同粒径方解石在不同pH值时对磷的等温吸附特征与吸附效果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雪松 胡小贞 +2 位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盛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72-1877,共6页
以天然方解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与不同粒径方解石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不同质量浓度磷系列溶液,加入1g不同粒径,即小于100目、100-180目、180-325目和325目的方解石,在pH值分别为9.00±0.02、7.00±0.02和6.00... 以天然方解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与不同粒径方解石对磷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不同质量浓度磷系列溶液,加入1g不同粒径,即小于100目、100-180目、180-325目和325目的方解石,在pH值分别为9.00±0.02、7.00±0.02和6.00±0.02时,研究方解石对磷的吸附效果,并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等温吸附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方解石对磷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方解石的粒径越小,对磷的吸附能力越强,在本实验选取的粒径范围内,325目方解石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最好;但180-325目方解石对磷的吸附能力与325目方解石的差别不大,实际应用中,选用180-325目方解石即可取得对磷的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方解石吸附磷的重要因素,pH为6时,由于方解石微溶产生的Ca^2+与水体中PO4^3-结合形成Ca-P化合物,使其吸附磷效果较好;pH≥7时,通过方解石吸附作用、与碳酸钙共沉作用及以方解石作为结晶核的钙磷化合物结晶作用去除磷;pH为9时方解石对PO43-吸附效果好于pH值为7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PH值 粒径 吸附特征
下载PDF
花岗岩灾变声发射信号多参量耦合分析及主破裂前兆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艳博 梁鹏 +3 位作者 田宝柱 姚旭龙 孙林 刘祥鑫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48-2258,共11页
通过开展花岗岩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提取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信号的能量、主频和主频幅值,分析花岗岩破裂过程中3种耦合关系:破裂尺度和能量、能量和主频幅值、能量和主频的关系。以能量为媒介,探讨破裂尺度和声发射信号特征(能量、幅... 通过开展花岗岩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提取花岗岩破裂过程声发射信号的能量、主频和主频幅值,分析花岗岩破裂过程中3种耦合关系:破裂尺度和能量、能量和主频幅值、能量和主频的关系。以能量为媒介,探讨破裂尺度和声发射信号特征(能量、幅值和主频)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花岗岩破裂过程中不同破裂尺度对应声发射信号的演化规律,探索岩石破裂的声发射前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破裂过程中存在4种模式声发射信号:低频高幅值、低频低幅值、中频低幅值和高频低幅值。花岗岩破裂过程中大尺度破裂声发射表现为低主频、高幅值和高能量的特征,对应低频高幅值声发射信号;小尺度破裂表现为低幅值和低能量,低、中和高主频共存的声发射特征,对应低频低幅值、中频低幅值和高频低幅值3种模式声发射信号。中、高频低幅值和低频高幅值3种模式声发射信号,适合作为花岗岩破裂预测的主要信号源,前兆特征表现为:中、高频低幅值信号逐渐消失,低频高幅值信号出现,即出现中、高频低幅值信号平静,而低频高幅值信号不平静的现象。高频低幅值和低频高幅值信号的前兆响应系数为0.2,中频低幅值信号前兆响应系数为0.14,相比中频低幅值信号,高频低幅值和低频高幅值信号的前兆响应时间早,前兆响应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声发射 主频 破裂尺度 前兆特征
原文传递
超细化煤粉表面形态分形特征 被引量:29
8
作者 姜秀民 杨海平 +3 位作者 闫澈 张超群 郑楚光 刘德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5-169,共5页
该文将合山、晋城煤分别制成4种不同粒度的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 MAM5004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合山煤、晋城煤各4种不同粒径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ASPA2000型比表面积及孔... 该文将合山、晋城煤分别制成4种不同粒度的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 MAM5004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合山煤、晋城煤各4种不同粒径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ASPA2000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测定煤样的比表面积和孔隙。采用美国LECO公司的CHN 600型元素分析与MAC-500型工业分析仪测定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和等温吸附理论及燃烧原理,分析煤粉颗粒粒度对其表面结构:比表面积,孔容积,孔径分布及其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随着煤粉粒径的减小,煤粉颗粒的孔隙中小孔的数目增多,平均孔径减小,吸附量与吸附表面积增大,表面结构复杂,表面分形维数增高,有利于煤粉颗粒的燃烧。煤颗粒的表面分形维数能很好地反映煤粉颗粒的物理结构特性,并进一步提供有效的煤粉颗粒燃烧特性信息。超细化煤粉具有复杂的表面结构和高的表面分形维数,通过超细化改变煤粉的物理结构,完善燃烧特性,证明超细化煤粉燃烧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与前途的煤粉燃烧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特性 超细化煤粉 颗粒粒度 表面结构 分形特征
下载PDF
内混式喷嘴雾化特性的试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白鹏博 邢玉明 王泽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马尔文测雾仪对内混式喷嘴在不同工况下的雾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气压、水压以及气液比等因素对液滴粒径及均匀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内混式喷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喷嘴混合段以及外流场的粒径变化。结果表明... 利用马尔文测雾仪对内混式喷嘴在不同工况下的雾化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气压、水压以及气液比等因素对液滴粒径及均匀性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内混式喷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喷嘴混合段以及外流场的粒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压、气液比的增加,喷嘴的雾化粒径减小,且气压为主要影响因素;内混式喷嘴内部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在喷嘴出口处锐减,外流场中粒径沿轴向方向逐渐增大;将喷嘴出口处模拟粒径与实验结果对比,粒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混式喷嘴 液滴粒径 数值模拟 试验研究 雾化特性
下载PDF
种苗大小对当归综合农艺性状及抽苔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兴政 蔺海明 刘学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9-63,共5页
通过原产地大田试验,研究了种苗大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综合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归生长前期,种苗越大生长速度越快;而在当归生长的中后期,中种苗生长速度较快.大种苗和中种苗的芦头径比小种苗的增大了2.83%和8.48%;侧根数分别增... 通过原产地大田试验,研究了种苗大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综合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归生长前期,种苗越大生长速度越快;而在当归生长的中后期,中种苗生长速度较快.大种苗和中种苗的芦头径比小种苗的增大了2.83%和8.48%;侧根数分别增大了8.32%和5.07%;当归的主根长分别增加76.02%和88.50%.种苗大小对当归抽苔率有极为明显的影响,种苗越大抽苔率越高.综合分析后认为,当归栽培宜采用中种苗,即苗重0.88 g/株、侧根数1.1条/株、主根长14.5 cm左右的种苗,这是实现当归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种苗大小 抽苔率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沈良 严肃庄 李玉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好至差,在横向上自北港-北槽-南槽,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水流动力作用强的河槽和波浪作用强的口门浅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水动力较弱的河口边滩及口外海滨区沉积物则较细。根据沉积物分布特征可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口外海滨沉积区和杭州湾北部沉积区等4个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粒度特征 沉积分区 长江口 杭州湾
下载PDF
陕北红碱淖沉积物粒度特征所揭示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汪勇 沈吉 +3 位作者 羊向东 张恩楼 刘兴起 刘恩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9-355,共7页
通过沉积物粒度参数,对陕西红碱淖近几十年以来的湖泊演化和区域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沉积岩芯下部样品粒度组成呈双峰特征,据此可以分辨沉积物中湖相和风成组分。结果表明红碱淖形成于1928年,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其中1936年、193... 通过沉积物粒度参数,对陕西红碱淖近几十年以来的湖泊演化和区域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沉积岩芯下部样品粒度组成呈双峰特征,据此可以分辨沉积物中湖相和风成组分。结果表明红碱淖形成于1928年,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其中1936年、1939年和1941年发生了三次强沙尘暴事件;1952~1960年为湖泊快速扩张时期,系人为改造使入湖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所致;1960年以后,红碱淖演化为稳定深湖环境,湖区降水增多,风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大降低,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也演变为单峰形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该湖水面有下降趋势。红碱淖粒度参数特征较好地反映了湖泊演化历史、区域风沙强度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 湖泊沉积 粒度 风沙特征 湖泊演化
下载PDF
字体、字号和词性对汉字认知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周爱保 张学民 +1 位作者 舒华 何立国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实验采用2×7×3的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词性、字体和字号对汉字认知加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词性对高频汉字的认知加工没有显著影响;在七种字体之中,宋体、正楷和黑体的加工速度较快,而行楷、隶书、魏碑和华文彩云的加工速度较... 实验采用2×7×3的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词性、字体和字号对汉字认知加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词性对高频汉字的认知加工没有显著影响;在七种字体之中,宋体、正楷和黑体的加工速度较快,而行楷、隶书、魏碑和华文彩云的加工速度较慢,字体的主效应显著;字号的主效应虽然不显著,但24号字体和48号字体的加工速度显著快于36号字体。实验结果倾向于支持汉字识别的平行加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体 字号 词性 汉字认知加工
下载PDF
品种、种子大小和施肥对冬小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吉春容 李世清 李生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98-2506,共9页
试验设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粒重、播种方式和施肥等4个因子,品种选用白芒麦(20世纪60年代)、咸农39(20世纪70-80年代)、小偃6号(20世纪90年代后期)、远丰998(近期)等不同年代的4个冬小麦品种,粒重分为2种截然不同重量的大粒... 试验设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粒重、播种方式和施肥等4个因子,品种选用白芒麦(20世纪60年代)、咸农39(20世纪70-80年代)、小偃6号(20世纪90年代后期)、远丰998(近期)等不同年代的4个冬小麦品种,粒重分为2种截然不同重量的大粒和小粒,播种方式设小粒单播、大粒单播以及大小粒等比例混播等3种播种方式,施肥设不施肥(CK)、施氮(N)、施磷(P)和同时施氮磷(NP)等4种方式,共48个处理。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样,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品种、种子大小和施肥对冬小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大小粒播种间、不同施肥间植株株高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因子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品种间,苗期和越冬前以近期品种远丰998植株最高,灌浆期以早期品种白芒麦植株最高。株高稳定后以早期品种高,反映了育种的演变趋势。大小粒播种间,苗期和越冬前大粒株高均显著高于小粒株高,但灌浆期大小粒播种间株高差异基本消失,说明大粒种子植株在苗期生长具有一定优势。不同施肥处理间株高差异在苗期与越冬前表现一致,单施P和NP配施植株较高;灌浆期以NP配施植株株高明显高于其它施肥处理。不同品种、大小粒播种方式和施肥显著影响冬小麦分蘖和单株叶面积。白芒麦、咸农39和小偃6号的分蘖数基本一致,变化在4.37个/株-4.74个/株之间,远丰998最少,仅为2.95个/株;NP配施和施P能够显著增加分蘖数,其分蘖数几乎是不施肥(CK)和单施N的2倍;各品种大粒种子植株分蘖数均多于小粒种子植株。远丰998绿叶面积最大(45.72cm^2/单茎),白芒麦最低(仅为26.97cm^2/单茎);NP配施单株绿叶面积明显大于其它施肥处理。除远丰998大粒种子植株绿叶面积(50.42cm^2/单茎)显著大于小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子大小 品种 施肥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梁宁慧 杨鹏 +2 位作者 刘新荣 钟杨 郭哲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8-294,共7页
采用Φ74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对两种尺寸聚丙烯细纤维和一种尺寸聚丙烯粗纤维单掺及混掺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对比分析粗、细纤维及不同纤维掺量比的多尺寸纤维混凝土试件在... 采用Φ74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对两种尺寸聚丙烯细纤维和一种尺寸聚丙烯粗纤维单掺及混掺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冲击压缩试验,对比分析粗、细纤维及不同纤维掺量比的多尺寸纤维混凝土试件在五种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强度、动态压缩变形、动态压缩韧性和破坏特征,研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应变率的增加,素混凝土及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压缩强度、动态压缩变形和动态压缩韧性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在试验应变率范围内,粗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最高,相对素混凝土增幅为132.36%~213.85%;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与素混凝土基本一致;掺入多尺寸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增大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峰值应变和动态极限应变;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极限韧性较高,其中细聚丙烯纤维含量为1.2kg/m^3时混凝土动态极限韧性最高,增幅为12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SHPB 多尺寸 应变率效应 动力特性
下载PDF
废黄河三角洲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陆勤 陈沈良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采用2007年8月、2008年3月、2008年7月和2008年12月在灌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6条断面采集的底质样和相应潮滩表层沉积物样,以及废黄河口附近12条加密断面底质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结合地质地貌、动力条件和水深资料,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海... 采用2007年8月、2008年3月、2008年7月和2008年12月在灌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6条断面采集的底质样和相应潮滩表层沉积物样,以及废黄河口附近12条加密断面底质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结合地质地貌、动力条件和水深资料,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海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布类型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废黄河三角洲海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由陆向海粒径逐渐变细,沿岸分布上则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变粗的规律;整个研究区域的沉积物呈现较粗,分选较差,呈正偏峰态窄尖的粒度特征;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出现粗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三角洲 粒度特征 沉积分区 动力环境
下载PDF
小麦粉摩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彭飞 杨洁 +1 位作者 王红英 康宏彬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2,共6页
为研究小麦粉摩擦特性的测定方法及不同湿基含水率、粒度下的相关规律,以5种湿基含水率(分别为8.76%、11.4l%、13.87%、16.43%、18.28%)、3种粒度(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187、328、412μm)的小麦粉为试验材料,利用直剪仪... 为研究小麦粉摩擦特性的测定方法及不同湿基含水率、粒度下的相关规律,以5种湿基含水率(分别为8.76%、11.4l%、13.87%、16.43%、18.28%)、3种粒度(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187、328、412μm)的小麦粉为试验材料,利用直剪仪、自主研发的斜面仪、休止角测定装置,对不同湿基含水率、不同粒度的小麦粉的内摩擦角、滑动摩擦角、休止角等摩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粉的休止角在40.3°~47.6°之间,小麦粉与塑料板、玻璃板、镀锌板、不锈钢板之间的滑动摩擦角分别在39.6°~56.5°,37.7°~48.5°,35.3°~47.5°和33.2°~44.O°之间,其内摩擦角在20.4°~32.2°之间。小麦粉含水率越高、粒度越小,则小麦粉粒之间的摩擦力越大,流动性就越差,其内摩擦角、滑动摩擦角、休止角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含水率 粒度 摩擦特性
下载PDF
机械超微粉碎与不同粒度常规粉碎对红茶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阳 肖卫华 +3 位作者 纪冠亚 陈雪礼 韩鲁佳 高崇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5-301,共7页
为探究机械超微粉碎对茶叶物性及功能成分浸出特性的影响,该文通过超微粉碎和常规粉碎2种方法制备超微红茶粉和4种粒度的粗粉红茶粉,研究了5种茶粉的粒度分布、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结晶度、表面氧碳元素比、中红外图谱和功能成分的浸... 为探究机械超微粉碎对茶叶物性及功能成分浸出特性的影响,该文通过超微粉碎和常规粉碎2种方法制备超微红茶粉和4种粒度的粗粉红茶粉,研究了5种茶粉的粒度分布、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结晶度、表面氧碳元素比、中红外图谱和功能成分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常规粉碎不同粒度茶粉间差异较小,而超微粉碎较大程度地改变了茶叶的物料性质。超微粉碎后,茶粉粒度减小至微米级,比表面积增大,茶粉的结晶度降低,表面暴露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对含量增多,而中红外谱图显示超微粉碎茶粉的官能团结构并没有改变。沸水浸提过程中茶多酚、咖啡因、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的溶出结果表明:5种茶粉功能成分的浸出量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在达到浸出平衡时,不同粒度茶粉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差异不显著,超微茶粉的可溶性糖含量为4种粗粉的2倍左右,水浸出物比粗粉茶粉提高10%以上。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够有效减小茶粉的粒度,破坏植物的细胞壁结构,使内部成分暴露于表面,此外,组织结构和细胞壁的破坏使不溶的纤维成分转化成可溶性成分,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显著增多,超微粉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粉的有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化学性质 粒径 超微粉碎 红茶 物性 功能成分 浸提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及其对污泥表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明明 刘子涵 +4 位作者 周杨 祁菁 赵凡 郭劲松 方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41-2348,共8页
取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R1(0. 5~1. 4 mm)、R2(1. 4~2. 8 mm)和R3(> 2. 8 mm)这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分析EPS特性及其对厌氧氨氧化聚集体表面特性的影响.随着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 取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R1(0. 5~1. 4 mm)、R2(1. 4~2. 8 mm)和R3(> 2. 8 mm)这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分析EPS特性及其对厌氧氨氧化聚集体表面特性的影响.随着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加,PS含量介于(10. 69±0. 11)~(12. 28±0. 15) mg·g^(-1)之间,而PN含量从(56. 88±0. 86) mg·g^(-1)增加到(98. 59±2. 10) mg·g^(-1),且PN/PS从5. 32提高到9. 05.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官能团及三维荧光组分含量不同.随着颗粒污泥粒径增大,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无规卷曲)值从0. 60逐渐降低到0. 43,这种变化有利于污泥表面疏水性的表达.随着颗粒污泥粒径的增大,污泥表面疏水性由54. 2%提高到63. 1%,Zeta电位由-41. 2 m V增加到-31. 5 m V,疏水性的增强和表面电荷的增大有利于颗粒污泥的聚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可以增强污泥疏水性和提高Zeta电位,EPS中的PN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ANAMMOX) 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EPS) 粒径 表面特性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金花茶茶花粉体物理特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梅华 吴儒华 +7 位作者 何全光 杨泉光 潘鸿 张娥珍 黄瑞斌 杨海娟 张洪 潘子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2,共7页
研究3种不同粒径范围金花茶茶花粉体的流动性、溶解性、功能成分皂苷溶出量等物理特性,并结合激光粒度分布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粉(平均直径133.90μm)、超微粉(平均直径15.76μm)、纳米粉(平均直径201.50 nm... 研究3种不同粒径范围金花茶茶花粉体的流动性、溶解性、功能成分皂苷溶出量等物理特性,并结合激光粒度分布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粉(平均直径133.90μm)、超微粉(平均直径15.76μm)、纳米粉(平均直径201.50 nm)的粒径依次减小,细胞破碎程度、不规则度依次增加,差异显著;随粒径减小,粉体的流动性、松密度、润湿性、膨胀力先减小后增加,以普通粉最高;持水力普通粉最高,超微粉次之;水溶性、皂苷溶出量呈现先增大后略微减小的趋势。说明不同粒径金花茶茶花粉体特性各不相同,综合比较下,超微粉具有较高的溶解率、皂苷溶出量,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加工方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粉体 粒径 物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